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院1990~2000年共做胃癌根治术后(比尔罗特Ⅱ式吻合,B-Ⅱ式)284例,其中有11例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本文就其诊断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排空障碍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均指不伴吻合口或输出端空肠袢等机械性梗阻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障碍。我院2002年1月至010年2月行胃癌根治术402例,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治疗的27例胃癌术后出现的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7例经保守非手术治疗后,5例于8~15d,19例于16~30d,3例于31~41d症状缓解,恢复胃动力,正常饮食,无1例须再次手术或者死亡。结论保守非手术治疗对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胃癌根治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2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为不伴吻合口或输出端空肠袢等机械性梗阻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障碍,临床上表现为腹胀、呕吐等症状,恢复时间较长。现对我院2000—2008年收治的胃癌根治术后胃瘫患者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胃瘫综合征又称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在胃癌根治术后有0.4%~5.0%的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胃瘫症状,不利于患者康复。本文阐述了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并从围术期护理、病情监测、营养支持、心理护理、预防腹腔感染等方面综述了胃瘫综合征护理干预进展,得出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发展、施加针对性优质护理,提供科学的营养支持等能有效预防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产生,并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治疗方法与危险性因素。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胃癌根治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48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24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肠内营养予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同时研究分析引发胃排空障碍的危险性因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时间以及胃动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研究还发现,引发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危险性因素主要为糖尿病、术前胃潴留、吻合方式及精神紧张等。结论对胃癌根治术后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患者,分析产生的危险性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周雄坤 《中国药业》2013,(23):92-93
目的 观察多潘立酮联合肠外营养用于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独使用肠外营养的对照组,多潘立酮联合肠外营养的治疗组,各20例.观察比较两组营养状况、临床疗效和痊愈时间.结果 选取的780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中有40例出现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率为5.13%,均发生在术后3~12d.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治疗组为(14.34±0.72)d,对照组为(20.03±0.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潘立酮联合肠外营养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对照组中的患者进行常规的综合治疗,而对改良组中的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清肠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而相对于对照组,改良组中患者的胃排空功能的恢复时间以及胃肠减压放置时间等均较短,患者的疾病恢复程度更好,P<0.05。结论在对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清肠汤,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有一定的临床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对2006年4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守治疗时间6~30d,其中14例经6~25d保守治疗逐渐好转。3例行手术探查,术中证实机械性因素引起者2例,予解除梗阻因素;1例未发现明显机械性梗阻,仅做探查,空肠造瘘;术后分别于7~24d逐渐恢复,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术后胃肠道运动的改变及吻合口水肿可能是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而高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失衡、腹腔感染则是诱因。胃肠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收治的2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者进行临床分析,包括临床特点、非手术治疗的选择及其措施。结果 23例患者经多方检查确诊为功能性排空障碍,保守处理3~8周后均治愈。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为非机械性梗阻,常规措施能明确诊断,在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基础上可加用胃肠动力药,症状大多能缓解,切忌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5例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病例的病因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均发生于腹部手术4~14d,经非手术治疗后,恢复胃动力出院,7例患者30d内恢复,7例患者30~50d内恢复,1例术后72d出院。结论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多因素的,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辅助检查方法,一般采取非手术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12.
黄丽萍  李静 《安徽医药》2014,(8):1535-1537
目的观察不同胃肠减压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1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无负压自然引流组(观察组,31例)和持续负压吸引组(对照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液引流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不适症状、胃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胃液引流量、不适症状和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胃管拔出时间及出院时间分别为(2.75±1.03)、(3.02±0.71)、(14±5.62)d,均低于对照组的(3.89±1.01)、(4.45±0.65)、(18±5.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负压引流方式相较于持续负压引流方式,具有缩短患者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等优势,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0年10月至2011年10月28例腹部手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8例腹部手术后患者,均于术后1周左右发生胃排空障碍,经全身支持疗法+胃肠动力药+中医针灸、热敷治疗而痊愈,治愈率100%,平均治疗时间26(10~45)d.结论 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采用中西医结合全身综合性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及十二指肠残端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0年1月至2017年9月接受胃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及十二指肠残端瘘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瘘的愈合情况及治愈天数。结果 13例患者中,8例患者接受禁食、胃肠减压、生长抑素、营养支持及穿刺引流后治愈,治愈的天数为术后32~78 d,平均(51.75±14.96)d;5例患者经再次手术治疗后治愈,于胃癌术后23~45 d,平均(37.00±8.37)d。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出现吻合口及十二指肠残端瘘后,首选保守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i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发生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以2005年3月—200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32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12例并发PG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和危险因素。结果术前有胃流出道梗阻、术后并发腹腔感染患者更易发生PGS(P〈0.05);毕Ⅱ式吻合或Roux-en-Y式胃肠吻合较毕Ⅰ式吻合或胃-食管吻合更易发生PGS(P〈0.05);经非手术治疗,PGS患者均可康复,平均治愈时间25.6d。结论术后PGS是由多个因素导致的;X线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营养支持和胃肠动力药物等非手术治疗有效,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6.
残胃癌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刘生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6):25-25,27
目的分析和总结残胃癌的外科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15例残胃癌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中9例(60.0%)施行根治性切除手术、3例施行姑息性手术、3例因肿瘤广泛转移而未行手术。施行姑息性手术者均在4个月内死亡、根治性手术者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66.7%、41.7%和16.7%。结论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新国 《北方药学》2014,(11):171-171
目的:观察超声刀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2年5月~2013年11月于本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12例患者,其中行常规手术的有61例,设为对照组,行超声刀治疗的有51例,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均P〈0.05。结论:超声刀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手术,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8.
李军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5):340-34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FDGE)发生的病因、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方法:对2007年5月—2011年5月因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期间行胃大部切除术的134例患者中,8例出现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6%。术前流出道梗阻和胃肠手术吻合方式是诱发本病的危险因素。X线口服造影、胃镜是诊断FDGE的重要手段。8例经对症保守治疗13~35 d后均治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在临床上的发生率并不少见,准确诊断及积极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病机制及综合治疗。方法对1991年至2005年561例胃手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1例中有33例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病率为5.8%。33例中有2例行手术探查,行Braun's吻合术,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其余32例经综合治疗,2—4周内治愈。结论胃手术后,严重改变胃的正常解剖生理关系,导致正常的神经激素和肌源性因素对胃的调控失常。神经递质紊乱、胃窭-幽门缺失、营养不良因素、吻合口水肿、胆汁返流是其主要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的基础。胃肠道造影和胃镜检查为主要的诊断方法。采取保守综合治疗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人氟安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患者术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率、转移率的影响。方法5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在胃癌根治术中行中人氟安800 mg腹腔内植入化疗法;5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仅行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疗效、1年及3年生存率和胃癌转移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3.33%、63.4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人氟安组1年及3年生存率、胃癌转移率分别为81.25%、64.58%和10.99%,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术中行中人氟安化疗法疗效显著,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癌症转移率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