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对EGFR突变肺癌患者表现出很好的疗效,对于EGFR野生型肺癌患者化疗药物是首选,EGFR-TKI和化疗药物联合在基础研究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而在临床研究方面与其两药联合的时序有关.  相似文献   

2.
李琳  王晖  杜俊  张萍  程刚 《现代肿瘤医学》2013,21(3):539-543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α和β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收集有组织学病理诊断的1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及其相关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α和ERβ与EGFR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1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α表达阳性率为8.5% (14/164),ERβ表达阳性率89.0%(146/16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率为57.9% (95/164).ERα的阳性表达与NSCLC患者的年龄和疾病的分期有关,<60岁的年轻患者(14.1%,P=0.043)和Ⅰ、Ⅱ期的患者(17.3%,P<0.001)的表达率更高;ERβ的表达在年轻患者(95.3%,P=0.039)和疾病分期较晚的患者(95.2%,P=0.011)中有更高阳性率表达,在肺腺癌(67.6%,P =0.032)和高分化肺癌(83.3%,P=0.001)的患者ERβ(++)-(+++)高表达率更高;EGFR阳性率在女性(69.8%,P=0.033)和不吸烟的患者(68.9%,P=0.01)更高.结论:ERα、β和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具有相关性,提示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有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子宫肌瘤组织雌、孕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雌、孕激素和表皮生长因子与子宫肌瘤生长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 4 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组织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 ,同时用磁性微粒载体免疫酶联法 (IEMA)测定血清雌二醇 (E2 )和孕酮 (P)水平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测定血清表皮生长因子 (EGF)水平。结果 :子宫肌瘤组织 ER、EGFR表达显著高于子宫肌层组织 (P<0 .0 5 ,P<0 .0 1) ,子宫肌瘤组织 PR表达显著高于 ER表达 (P<0 .0 0 5 ) ,肌瘤组织和肌层组织分泌期 EGFR表达显著高于增生期 (P<0 .0 5 )。子宫肌瘤组分泌期血清 E2 、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P<0 .0 0 1) ,肌瘤组和对照组分泌期 EGF水平均明显高于增生期 (P<0 .0 0 1)。结论 :子宫肌瘤的生长与血清 E2 、P水平升高和子宫组织 ER、PR和 EGFR的表达增强有关。P可能诱导 EGF的分泌和 EGFR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Xu L  Liao Y  Tang H  Zhang C  Liu Z 《中国肺癌杂志》2011,14(9):727-732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雌激素对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不仅包括雌激素靶器官肿瘤,还包括非靶器官肿瘤。雌激素通过两种不同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亚型--ERα和ERβ来发挥其调节作用,介导细胞增殖和分化。近几十年来,随着ERα介导的信号通路在乳腺癌中作用的阐明,针对ER信号的靶向治疗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其经典药物他莫昔芬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ERM)。随着雌激素在肺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针对ER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在肺癌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并将有可能成为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雌激素受体GPR30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是上世纪90年代发现的一种膜相关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其作用模式和效应与传统核受体ERα、β均有不同,且与二者并没有同源性,是又一种具有独立作用的新型ER。GPR30广泛表达于全身多个系统及多种肿瘤细胞,主要定位于内质网,通过转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第二信使等介导雌激素样物质快速反应和转录调节,参与多种疾病及肿瘤生物学过程,可能与ERα具有协同作用,在乳腺癌等重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TKI)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有研究发现患者会对EGFR-TKI产生原发性耐药或获得性耐药。目前发现获得性耐药的多种机制最终都导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下游信号通路被重新激活。肝X受体激动剂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最重要的下游通路PI3K-Akt-NF-κB的多个主要环节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望逆转EGFR-TKI的继发耐药。  相似文献   

7.
Yang SE  Li X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0):767-768
我们应用免疫组化两步法,对133例乳腺癌和29例乳腺良性病变的标本进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β、ERα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2表达的测定,比较了ERβ在临床病理指标各组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并探讨ERβ与HER 2和ERα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冬妮  马锐 《肿瘤学杂志》2020,26(11):986-990
摘 要:研究发现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表达,并与其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一些基础及临床研究已证实,在NSCLC中雌激素受体通路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存在关联。NSCLC患者接受化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同时联合拮抗雌激素治疗能够逆转耐药,提高疗效并改善预后。全文就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与NSCLC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以及拮抗雌激素治疗在NSCLC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参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的几种模式显示出不同的结果.化疗与EGFR-TKI联合未显示生存优势,化疗序贯EGFR-TKI和EGFR-TKI单药这两种模式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为晚期NSCLC个体化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发现EGFR突变在晚期NSCLC靶向治疗方面有很好的疗效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锦 《国际肿瘤学杂志》2009,37(10):210-21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参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的几种模式显示出不同的结果.化疗与EGFR-TKI联合未显示生存优势,化疗序贯EGFR-TKI和EGFR-TKI单药这两种模式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为晚期NSCLC个体化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发现EGFR突变在晚期NSCLC靶向治疗方面有很好的疗效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参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的几种模式显示出不同的结果.化疗与EGFR-TKI联合未显示生存优势,化疗序贯EGFR-TKI和EGFR-TKI单药这两种模式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为晚期NSCLC个体化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发现EGFR突变在晚期NSCLC靶向治疗方面有很好的疗效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来源于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类似于雌二醇的物质。植物雌激素的激素样作用包括类雌激素作用、竞争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发挥抗雌激素作用、降低雄激素水平、调整ERα/ERβ比例、抑制雌激素合成相关酶、影响胞膜上的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和调整HER2状态。植物雌激素的激素样作用使其有希望成为肿瘤化学预防剂和内分泌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现在,关于肽类激素,特别是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已成为引人注目的课题。人们用竟争结合分析方法测定乳腺组织内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并且发现了雌激素受体(ER)及其相关性。 1986年9月至1987年2月,先后切除20例乳腺癌,其中18例为原位乳腺癌,2例有淋巴结转移。闭经前8例,闭经后12例。平均年龄50.4岁。用Fitzpatrick等人的方法测定EGFR。使用~(125)Ⅰ表皮生长因子(EGF)(热)和EGF(冷)进行竟争结合分析。 ER的测定用Dextran Coated Charcoal方  相似文献   

14.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约85%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尽管其治疗手段不断提高,但总体预后不容乐观.既往研究已证实雌激素系统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抗雌激素治疗不仅可以逆转NSCLC患者对铂类化疗药物的耐药性,还可以增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疗效.本文就雌激素系统及抗雌激素治疗在NSCLC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一线治疗标准,但大多数患者最终出现获得性耐药。而针对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1 ligand,PD-L1)的抑制剂取得突破性进展,改变了NSCLC的治疗模式。多项研究显示,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不佳,其可能机制主要包括EGFR敏感突变患者PD-L1的低表达、抑制性免疫微环境、低肿瘤突变负荷等等。通过对EGFR突变NSCLC患者特殊人群的选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可能为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的治疗带来希望。本文将对此进行综述,以期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周政涛  王金万 《癌症进展》2005,3(5):461-466,518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各种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抑制剂、生长因子受体在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65%~70%的结直肠癌中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邋(EGFR)的表达.多个研究显示,EGFR在细胞内信号传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EGFR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病情进展、预后密切相关,针对EGFR信号传导通路的治疗药物可抑制细胞的增殖,这些药物包括抗EGFR单克隆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本文综述了这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在大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胡伟国  宋启斌 《肿瘤学杂志》2012,18(12):917-919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在肺癌治疗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其优势人群是有EGFR突变的患者.然而大多数起始有效的患者经过约6~12个月治疗后会产生获得性耐药现象,其主要的耐药机制包括EGFR二次突变和“激酶转换”机制.EGFR T790M突变占所有耐药的50%,c-Met扩增占获得性耐药的20%左右.其他一些“激酶转换”机制如IGFR-1和mTOR均逐渐进入临床前研究.联合应用多种信号通路抑制剂可能是克服EGFR-TKI获得性耐药的有效方法.全文主要对以上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赵晨晖  余腾骅  涂刚 《肿瘤防治研究》2015,42(12):1248-1252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 GPER, 也称GPR30)在多种类型细胞中均可介导雌激素信号,其在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激素敏感性肿瘤细胞中的作用尤为明显。雌激素及抗雌激素药物通过激活GPER促进下游信号通路的活化及靶基因的表达进而参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他莫昔芬耐药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目前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的转活是GPER引发下游生物学效应的关键靶点。此外,GPER还被认为是预测三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之一,对GPER的深入研究可能为乳腺癌患者的综合性评估和临床治疗打开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寻琛  王琳  边劲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17(12):1141-1145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药物之一。如何将EGFR-TKI与传统化疗药物合理组合,从而达到更佳的疗效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拟将目前研究较多的化疗药物与EGFR TKI的组合进行综述,梳理可能的最佳联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穆泓宇  何丹丹  王雅梅 《癌症进展》2023,(15):1625-1628+1664
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为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疗效,但其不可避免的耐药性是临床治疗面临的最大难题。中医药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延缓EGFR-TKI耐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文从抑制EGFR下游通路异常激活、抑制EGFR旁路代偿性激活、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表观遗传调控等方面综述了中医药延缓NSCLC EGFR-TKI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目前中药延缓EGFR-TKI耐药的实验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为临床制订中医药联合EGFR-TKI治疗NSCLC的策略和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