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目的研究CT及MRI在中枢神经感染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应用MRI对中枢神经感染患者进行诊断的可靠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医院进行治疗60例中枢神经感染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60名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及对照组检查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MRI及CT检查异常率均比对照组高;MRI检测试验组患者脑囊虫、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及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异常率分别为100.0%、100.0%、87.5%、100.0%、100.0%,CT检测试验组患者脑囊虫、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及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异常率分别为85.7%、75.0%、34.4%、76.9%、75.0%,MRI对各种脑膜炎异常检测率均高于CT检测。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断时,MRI的诊断率高于CT,MRI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新生儿的颅脑超声影像特征,为其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5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类型分为化脓性脑膜炎组36例、病毒性脑膜炎组12例和结核性脑膜炎组8例,所有患儿进行颅脑超声检查;分析三组新生儿侧脑室扩张情况、脑膜回声异常和硬膜下积液、脑软化、脑脓肿和脑实质改变情况。结果 5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中颅脑超声检查显示脑膜回声异常44例,脑膜回声异常率为78.57%,其中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膜回声异常率为94.44%,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膜回声异常率为100.00%,均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的16.67%(P0.05);56例患儿中颅脑超声检查显示侧脑室扩张50例,发生率89.29%,其中化脓性脑膜炎组和结核性脑膜炎组侧脑室扩张发生率均为100.00%,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的50.00%(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和结核性脑膜炎组硬膜下积液患儿分别占52.78%和75.00%,均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和结核性脑膜炎组脑实质改变患儿分别占30.56%和25.00%,均低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结论颅脑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可帮助临床医师对不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类型进行区分,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脑脊液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丽水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中枢神经感染新生儿86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42例,结核性脑膜炎27例,病毒性脑膜炎17例,同时选取同期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脑脊液AST、LDH、β2-MG水平,同时给予MRI检查。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的MRI异常率分别为100.00%、96.77%和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患儿AST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毒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患儿,LDH和β2-MG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病毒性脑膜炎患儿,但低于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AST判断化脓性脑膜炎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截断值为23.52U/L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80%和90.84%; LDH和β2-MG判断化脓性脑膜炎特异度均低于70.00%; MRI联合AST判断化脓性脑膜炎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77%和96.84%。结论 MRI联合脑脊液AST诊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价值较好,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MRI及CT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治疗组,选择同期于医院行体检的健康人员70名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采用MRI及CT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诊断效果及治疗组患者两种方式检测异常率等情况。结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以病毒性脑炎35例占50.00%为主,其次为结核性脑膜炎15例占21.43%;治疗组CT检查异常率为55.71%,高于对照组的7.14%,治疗组MRI检查异常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15.71%(P0.05);治疗组MRI检查异常率高于CT检查方式(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检出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方法病因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及CT检查方式均能有效地检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而MRI检查方法诊断率高于CT检测,选择MRI与CT联合诊断方式,能够取得明显的诊断效果,并对患者的病情以及预后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分析和脑脊液(CSF)中乳酸脱氢酶(LDH)、乳酸(LA)和肌酸激酶(CK)在病毒性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应用,为临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5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取30例头疼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RI检查研究组阳性率为98.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3%(P<0.01),研究组早期MRI阳性率91.58%也明显高于后期24.21%(P<0.01);脑脊液分析中按照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进行疾病分组,其中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LDH浓度最高;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CK浓度最高,3组试验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检查和脑脊液分析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两种方法联合能有效鉴别疾病的感染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用普通第二代CT机、超低场强磁共振(MRI)机对早期脑膜炎、脑炎的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相符率.方法分析总结病毒性、结核性及化脓性脑炎、脑膜炎病例共52例的第一周、二周CT、磁共振诊断与最终临床诊断相符率.结果发现7天内CT诊断39例,CT误诊漏诊13例;MRI诊断50例,漏诊2例.第13-14天CT诊断51例,漏诊1例结核性脑膜炎病例.MRI诊断52例无误诊、漏诊.结论用普通第二代CT机、超低场强磁共振(MRI)机对早期脑膜炎、脑炎的影像诊断第一周CT平扫误诊、漏诊率较高,而MRI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相符率较高.第13-14天CT及MRI的检查结果更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于2010年3月-3012年3月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8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30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脑脊液中NSE和IGF-Ⅰ含量,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为主,分别占40.6%、59.4%、40.6%,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为主,分别占82.1%、96.4%、100.0%,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为主,分别占84.6%、96.2%、69.2%、88.5%;病毒性脑膜炎急性期,化脓性脑膜炎急性期和结核性脑膜炎急性期NSE和IGF-Ⅰ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恢复期和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性脑膜炎组NSE的浓度最高,3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SE和IGF-Ⅰ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损伤的标志物,并依据NSE和IGF-Ⅰ在不同类型脑炎中表达水平间的差异,判断脑炎的类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于2010年3月-3012年3月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8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30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脑脊液中NSE和IGF-Ⅰ含量,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为主,分别占40.6%、59.4%、40.6%,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为主,分别占82.1%、96.4%、100.0%,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为主,分别占84.6%、96.2%、69.2%、88.5%;病毒性脑膜炎急性期,化脓性脑膜炎急性期和结核性脑膜炎急性期NSE和IGF-Ⅰ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恢复期和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性脑膜炎组NSE的浓度最高,3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SE和IGF-Ⅰ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损伤的标志物,并依据NSE和IGF-Ⅰ在不同类型脑炎中表达水平间的差异,判断脑炎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可溶性髓细胞触发受体-1、硫化氢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不同发病时期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作为研究组,其中病毒性脑炎患儿3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4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22例;同期随机选取因其他原因入院并进行核磁共振及脑脊液检查的神经系统正常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患儿入院后24h内(急性期)和入院治疗后3周(恢复期)进行腰椎穿刺取脊髓液,测定患儿脑脊液中可溶性髓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及硫化氢(H2S)的含量。结果研究组患儿入院24h内脑脊液中sTREM-1和H2S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性脑炎组、化脓性脑膜炎组及结核性脑膜炎组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脑脊液中sTREM-1及H2S的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化脓性脑炎组患儿水平升高显著,病毒性脑膜炎组患儿水平升高不明显。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sTREM-1和H2S含量均升高,化脓性脑炎组患儿脑脊液中sTREM-1和H2S含量均升高明显;病毒性脑膜炎组患儿脑脊液中sTREM-1和H2S含量升高不明显,检测脑脊液中sTREM-1和H2S含量的变化有助于诊断患儿的发病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检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及脑脊液(CSF)中β-内啡肽(β-EP)及C-反应蛋白(CRP)对早期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65例确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设为观察组,其中病毒性脑炎组(病脑组)48例,化脓性脑膜炎组(化脑组)12例,结核性脑膜炎组(结脑组)5例,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血及脑脊液中β-EP及CRP的含量,另外24例有神经系统症状但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感染早期各观察组血浆及脑脊液β-EP含量均明显升高,高于对照组;恢复期上述指标明显下降。化脑组与其他两组及对照组相比,血清CRP浓度在急性期明显升高,恢复期明显下降;而病脑组和结脑组则始终在正常范围。各组脑脊液CRP浓度在急性期及恢复期无明显变化。结论测定血浆及脑脊液中β-EP的含量有助于早期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同时检测血清CRP有助于早期鉴别化脓性及非化脓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