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牵抖折顶法治疗少年儿童桡骨远端骨骺分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6例桡骨远端骨骺分离运用牵抖折顶法整复,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86例患儿中,82例达到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3例轻度成角或移位,1例再移位成角20°。80例均获得随访,疗效满意。[结论]牵抖折顶法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骺分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牵抖复位法及夹板固定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整复固定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采用牵抖复位法及夹板固定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38.8岁;右侧26例,左侧12例.结果38例均得到随访,时间3个月-1.5年,平均4.5个月,根据罗家良等[2]疗效评价标准:优25例,良11例,可6例,差1例,治疗半年X线片示骨折骨性愈和,腕关节功能较满意.结论牵抖复位法、中药外敷及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局部损伤小易于掌握,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少等特点,在基层医院可以较好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法闭合复位治疗3种不同类型的肘关节内骨折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采用推挤牵抖法、牵抖屈曲法、旋转法闭合复位治疗包括肱骨外髁、肱骨内上髁、桡骨头颈部骨折。结果:肱骨外髁骨折7例翻转型运用推挤牵抖法复位1次成功6例,重复2次1例。肱骨内上髁Ⅱ度Ⅲ度移位使用牵抖屈曲法重复2~3次成功4例。桡骨头颈部骨折旋转移位8例中,使用拔伸旋转法6例1次成功,重复1次复位成功2例。1次复位成功率达到85%,复位后X片示:解剖复位65%,接近解剖复位35%。结论:3种复位术式方法简便、经济实用,复位时间及早为好。  相似文献   

4.
郭帆  郭建中 《中外医疗》2007,26(24):70-70
目的 研究折顶法与牵抖法整复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相比较.方法 本研究共统计病例185例,按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5例采用折顶法整复,对照组90例采用牵抖法整复.结果 治疗组整复成功率为92.6%,有效率100%.对照组整复成功率58.9%,有效率93.3%.结论 采用折顶法优于采用牵抖法整复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定量评价X线检查在预测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经保守治疗后早期及晚期稳定性的价值.方法 57例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中,骨折有移位40例,无移位17例.对骨折有移位患者行标准闭合整复肘下石膏固定,对骨折无移位患者仅行肘下石膏固定,并记录复位前、复位后即刻及复位后早期、晚期的X线检查结果.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X线检查结果.结果 整复后掌倾角、桡骨短缩、尺偏角较整复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早期再移位13例(21.1%),桡骨短缩程度和掌倾角大小与复位后早期再移位相关(P<0.05);晚期再移位23例(40.3%),桡骨短缩程度、掌倾角、桡骨尺偏角大小及高龄与复位后晚期再移位相关(P<0.05).17例无移位患者中,早期再移位4例,晚期再移位2例.结论 X线检查对预测保守治疗后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早期及晚期稳定性有重要意义;保守治疗后应定期随访,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牵抖手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1997年~2006年580例桡骨远端骨折,应用牵抖手法整复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8,5个月,功能优良率95%。结论应用牵抖手法整复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手法容易操作,患者痛苦少,安全性好,功能恢复快,费用低。但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及时复查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牵抖折顶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46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常见,是现今保守治疗最多的骨折,治疗时较为困难,自1994年至2007年5月,作者用牵抖折顶法结合其他整骨手法,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此类骨折468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涛 《当代医学》2013,(5):46-47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本次实验以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40例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保守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因素。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Frykman分型和Lidstrom分型均显著改善,且粉碎性骨折发生率较低,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结论对于粉碎性、原始移位较大的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保守治疗后易发生再移位和短缩问题,因而应行开放复位内固定、外固定支架等临床治疗,预后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X线检查对桡骨远端骨折经不同外固定治疗后的稳定性预测价值.方法 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夹板外固定组和石膏外固定组,各25例.记录复位前、复位后即刻及复位后4周的X线检查数据,评价骨折固定效果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复位后4周再移位的预测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均复位满意,整复后掌倾角和尺偏角明显大于复位前,而桡骨短缩程度则明显小于复位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4周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折轴向短缩移位,但石膏外固定组短缩移位程度明显大于夹板外固定组;夹板固定组复位4周后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大小变化不明显,明显优于石膏固定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高龄及复位前X线检查桡骨短缩程度、掌倾角大小是预测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结论 X线检查对预测保守治疗后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成人桡骨头骨折的治疗及其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115例成人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结果。分为三种类型:Ⅰ型为无移位者,共36例;Ⅱ型为有分离移位者,共55例;Ⅲ型为粉碎性骨折者,共24例。根据骨折类型及骨折移位情况,采用上肢石膏固定,或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或切除桡骨头治疗.共随访到93例,保守治疗78例中,优良者为68例,占87.2%;作桡骨头切除的15例中,疗效优良者14例,占93.3%。两者的治疗效果相仿(P>0.05). 本文重点介绍手法复位法,还讨论了解剖功能及损伤特点,保守治疗和桡骨头切除的指征、切除的时机,以及保守治疗的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1.
谷丰  尹梓贻  陆先建 《中外医疗》2011,30(34):75-75
尺桡骨远端骨折是创伤骨科最常见的骨折之一。我院自2004年至2010年收集整理了采用保守治疗的尺桡骨远端骨折病例960例,采用AOMuller分型法对其进行分类,对各类骨折的预后进行了仔细的评估,明确了手法整复加石膏外固定的保守治疗指征。即对于移位不明显的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外骨折,以及短缩不明显的稳定型嵌插骨折,可以通过手法整复闭合复位加石膏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中,可以采用肘上石膏固定或者肘下石膏固定,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两种不同的固定方式对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的患者来源于本院急诊科,共有82名年龄在55岁以上(55-90岁)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接受了治疗.这些患者根据随机数法分为两组,一组行骨折复位肘上石膏固定(A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各种针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东莞市寮步医院收治的6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依据AO分型分成A、B、C3种类型,分别进行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法、切开复位T形钢板法、石膏外固定法以及克氏针内固定法上述4种方法给予固定,并联合骨折复位和中药配合治疗,对其治疗功能予以评价。结果对65例患者治疗后进行6~22个月的随访,平均9个月。其中保守治疗组中29例关节面平整,11例依然有轻度的不平整移位,其中优25例、良9例、可6例,优良率达85%。手术组的25例患者桡骨轴没有缩短,关节面平整。其中优16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达92%。结论虽然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传统的手法复位外固定有一定成效,但大多适用于稳定的关节外骨折类型,而对关节面的移位骨折,则需要进行有效地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AO分型为A、B、C 3型,对165例患者分别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两种固定方法,分别进行骨折的复位评分、功能评分.结果 解固定2个月后优86例,良64例,可22例,差3例.结论 对于无移位的稳定骨折或有移位复位后可维持稳定的骨折,宜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保守治疗),不稳定性骨折宜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动力性外固定支架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数字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随机划分为两组,甲组50例采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乙组36例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的功能评分、复位评分明显高于乙组,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0%)明显少于乙组(2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性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效果显著,有助于骨折的顺利复位以及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对保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稳定性的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Li SL  Gong XY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1):759-762
目的对保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稳定性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均在我院急诊接受闭合整复石膏外固定治疗,分别在1、2、4周时复查。患者在整复前后及每次复查均接受标准的正侧位X线检查。采用Cooney分型对这些骨折分类,并在每张X线上精确测量移位值,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并标记桡腕关节面的分离和塌陷。结合Lidstrom评分系统,将拆除石膏后的影像学效果分为可接受和不可接受两组。最后应用Pearson Chi-Square test,likelihood test,Kendall correlation analysis对不同Cooney分型的影像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03例骨折有69.9%经保守治疗后效果可接受。其中Cooney分型1型,2型,3型的桡骨远端骨折经保守治疗效果较满意。达到可以接受效果的比例分别为:90%,88.5%,88.9%。4型骨折中只有28.1%经保守治疗后达到可以接受的标准。不同Cooney分型经保守治疗后的效果之间有显著性差异。2型骨折中有19例(36.8%)在保守治疗后残留移位,其中84.2%的骨折在石膏固定1周内移位。4型骨折中21例(65.6%)在保守治疗后残留有关节面的移位,同样有85.7%的骨折在石膏固定1周内移位。结论大部分桡骨远端骨折经保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结果。Cooney分型中的1型、2型、3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较稳定,所以治疗应首选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但4型极不稳定,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比例较高,最好采用手术治疗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应该重视这类骨折在手法复位后1~2周内的复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常见病,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存在较大争议。因患者个体因素及医生技术因素的影响,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别较大。黄枫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该类骨折的临床特点、复位、固定、辨证用药及功能锻炼等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提出无痛复位及三柱复位法。其经验对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大鹏 《中外医疗》2010,29(7):59-59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移位骨折的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桡骨远端移位骨折的患者56例,男25例,女31例,根据采用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和保守组,然后判定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有无合并症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选用t检验,计数资料选用c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组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桡骨远端移位骨折的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无明显差异,但还是各有利弊,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多方面权衡,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牵引推挤法是治疗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运用牵引推挤法治疗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73例.结果本组73例,骨折均愈合,解剖复位68例,近解剖复位5例,骨折愈合时间4-6周,其中优6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6.7%.结论牵引推挤法是治疗屈曲型桡骨远端锁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闭合性手法复位儿童桡骨远端骨折背向移位的治疗.结论 采用闭合性手法复位损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