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刘瑞吉  刘兰吉 《河北医药》2011,33(12):1806-1807
目的 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2型糖尿病(DM)不同肾损害期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型DM患者95例,其中正常尿蛋白组32例。微量尿蛋白组32例,临床尿蛋白组31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GF及TGF-β1水平,同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结果正常蛋白尿组血清HGF及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DM患者肾损害的逐渐加重,血清HGF水平逐渐减低,微量蛋白尿组与临床尿蛋白组血清HG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TGF-β1水平则逐渐增高,微量蛋白尿组与临床尿蛋白组的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HGF和TGF-β1呈显著负相关(r=-0.618,P〈0.01)。结论2型DM患者不同肾损害期HGF和TGF-β1变化明显,HGF和TGF-β1在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临床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与骨肽注射液对四肢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和术后镇痛作用。方法四肢骨干骨折100例,术后34例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A组),33例应用骨肽注射液治疗(B组),另设空白对照组33例(C组),术后观察3组骨折愈合及镇痛情况。结果C组股骨干骨折愈合时间(16.4±1.8)周,明显长于A组(13.6±1.4)周、B组(13.9±1.61周(t=2.145,t=2.156,P〈0.05);A组有效率(88.2%)显著优于C组(63.6%)(χ^2=3.98,P〈0.05);C组疼痛强度(7.3±2.1)明显高于B组(4.3±2.1)、A组(3.2±113)(χ^2=4.18,χ^2=4.38,P〈0.05)。结论在严格手术操作的前提下,鹿瓜多肽注射液能够促进四肢骨干骨折的愈合,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肝衰竭(LF)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LF患者135例,测定血清TGF-β1分析其水平变化与肝脏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LF患者血清TGF-β1明显高于健康组,随着肝病基础之肝硬化、肝癌发展,TGF—β1水平逐渐下降(P〈0.05—0.0001);慢性亚急性肝衰竭(SACLF)患者早中期TGF—β1水平低于晚期(P〈0.05);死亡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病情好转者(P〈0.005)。结论:LF患者血清TGF-β1的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它们在LF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影响。方法8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共治疗24周。测定患者肝功能、HBV DNA和血清TGF-β1。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总胆红素、白蛋白均有明显改善( t =6.724、13.306、3.064、4.172、2.924、3.172,均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t=2.469、2.160、3.064,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 DNA转阴率为90%,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为75%,两组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1均有明显降低(t=6.842、8.062,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3.178,P<0.05)。结论恩替卡韦可明显减少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TGF-β1,减轻肝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关系,并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DN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52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58例糖尿病(DM)患者以及30例正常成人进行TGF-β1基因+869T/C(Leu10 Pro)多态性分析,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总TGF-β1水平。结果:DN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DM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12~42=6.38、4.68、7.05、4.76,P均〈0.05),DM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52~62=0.88、0.18,P均〉0.05)。基因型为TT型的人选病例血清总TGF—β1水平明显高于CC型和CT型(t2-3=8.37、6.89,P均〈0.01),CC型和CT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5,P〉0.05)。结论:TGF-β1基因+869T/C(Leu10 Pro)突变可能与DN患者易感性有较密切的关系,且基因突变伴随血浆TGF—β1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3(IL-13)的影响。方法122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按就诊顺序分2组。治疗组62例,每天口服强的松0.5mg/kg,4周后减半维持,同时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600mg/次,3次/d。对照组60例每天口服强的松0.5mg/kg,4周后减半维持,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临床表现,肺高分辨率CT表现,血气分析,肺功能改变及症状缓解时间。TGF-β1和IL-13在治疗前后被测定。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改善58例(93.5%);对照组48例(8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TGF-β1和IL-13分别为(46.8±19.7)μg/L、(76.9±20.1)g/L均较治疗前[(118.1±31.2)斗g/L与(152.4±28.4)g/L]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86.3.4-29.6)μg/L、(121.5±22.5)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改善症状和体征可能通过改善TGF-β1和IL-13而达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本院呼吸内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诊治的AE—COPD患者76例,随机分成2组:常规治疗对照组(A,n=38)和阿奇霉素治疗组(B,n=38)。另取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C,n=30)。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ELISA法测定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A组和B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3.2%和84.2%,B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A组(P〈0.05)。A和B组治疗前IL-17和TGF-β1,表达水平与C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A和B组IL-17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TGF—β1,表达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但B组治疗后IL-17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组治疗后的表达水平(P〈0.01),TGF—β1,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A组治疗后的表达水平(P〈0.05)。A组和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9%和1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AECOPD临床疗效显著,调节IL-17/TGF—β1,平衡紊乱可能是其疗效显著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郑健  王莉  朱蓉  竺红 《贵州医药》2016,(5):474-47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6例 pSS 患者(pSS 组)及39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 IL-10和 TGF-β1的表达水平,比较治疗前、后 pSS 患者与正常健康对照组血清 IL-10和 TGF-β1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并比较其与 ESR、Ig、C3、C4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SS 患者血清 IL-10和 TGF-β1表达水平在 pSS 患者中血清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正常人(P <0.05),经治疗后,其血清 IL-10和 TGF-β1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IL-10和 TGF-β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613,P <0.05);血清IL-10和 TGF-β1表达水平与 ESR 呈正相关性(r=0.592,P <0.05;r=0.316,P <0.05)。结论 IL-10和 TGF-β1参与 pSS 的发病过程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刘义明  揭育丽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703-1704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Ⅳ型胶原水平变化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DM组)36例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组)44倒,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辛伐他汀治疗后糖尿病肾病忠者血清TGF-β1、Ⅳ型肢原水平,以黄柳酸比浊法测定24h尿中总蛋白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血中TGF-β1、Ⅳ型胶厚水平较对照纽明显升高(P〈0.05~0.01);DN组较DM组忠者血中-β1、Ⅳ型肢原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后血中TGF-β1、Ⅳ型胶原水平逐渐降低。结论TGF-β1和Ⅳ型胶原可能在糖屎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接骨宝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骨折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接骨宝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制作48只兔桡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接骨宝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对照组,术后1天接骨宝组即喂服接骨宝,对照组喂服白开水。分别于术后2周、5周取样,随后进行组织学及TGF-β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术后2周接骨宝高低剂量组的TGF-β1表达呈强阳性染色,对照组软骨细胞等有着色,但明显浅于两个用药组;术后5周,接骨宝高低剂量组的TGF—β1表达阳性染色,但此时染色较术前2周组明显减弱,而对照组TGF-β1呈阳性的细胞类别较多,但着色较浅。接骨宝组与对照纽的TGF—β1表达比较有差异(P〈0.05)。组织学显示接骨宝高低剂量组骨折愈合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接骨宝能调节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1的合成和分泌,促进骨组织TCF-β1早期大量的的表达,进而调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分化,而当软骨细胞成熟并转化为骨细胞时,它们的表达趋向于减少,提示其缩短了骨折愈合的进程,促进了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1.
赵昕  马淑芬 《河北医药》2009,31(17):2213-221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Ⅱ型受体(TGFβR-Ⅱ)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复杂增生、正常于宫内膜组织中TGF-β1及TGFβR-Ⅱ的表达。利用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子宫内膜癌及复杂增生组织中TGF-β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或P〈0.01),而前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正常子宫内膜、复杂增生到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GFβR-Ⅱ表达逐渐下降甚至缺如,且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VD高于复合增生组及正常子宫内膜(P〈0.05),与TGF-β1呈正相关(r=0.182,P〈0.01)。结论TGF-β1过度表达促进子宫内膜癌的生长与血管发生,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现象,其负性调控的丧失与TGFβR-Ⅱ表达下降或缺如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尿液TGF-β1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测定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正规强的松治疗前后血、尿中TGF-β1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检测法测定血、尿中TGF-β1含量。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尿中TGF-β1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治疗后血、尿中TGF-β1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后尿中TGF-β1含量与血中TGF-β1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尿中TGF-β1水平均可反映疾病的活动状态,可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肺癌患者按随机抽号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放疗;治疗组于放疗同时应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每次600 mg,2次/d。两组放射治疗前、后测定血浆TGF-β1,比较两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情况。结果放射治疗前后两组血浆TGF-β1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52、2.76,均P<0.01);对照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35.48%,高于治疗组的28.13%(χ2=5.16,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能抑制放射治疗后血浆TGF-β1的过度表达,可有效降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值得在肺癌等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对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BiPAP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12周)进行血脂水平检测与比较。结果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治疗前血清总胆固醇(TC)(7.47±0.12)mmol/L、甘油三酯(TG)(3.52±0.1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73±0.11)mmol/L、载脂蛋白-B(Apo-B)(1.37±0.02)g/L明显低于治疗后14周[TC(4.5±0.03)mmol/L,TG(2.6±0.02)mmol/L,LDLc(2.8±0.06)mmol/L,Apo—B(1.02±0.02)g/L)(t=2.154,t=2.278,t=2.311,t=2.347,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14周HDLc(1.45±0.02)mmol/L,Apo—A(1.21±0.03)g/L,低于治疗前[HDLc(1.05±0.01)mmol/L、Apo—A(0.87±0.01)g/L)(t=2.234,t=2.318,P均〈0.05)]。结论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BiPAP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5.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联合组)40例,硝酸酯类药治疗(常规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动态心电图及疗效指标。结果常规组、联合组治疗后TC、TG、LDL、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s)、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t=2.131,t=2.211,t=2.235,t=2.211,t=2.115,t=2.274,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hs—CRP、sCD40L下降水平较常规组明显(t=2.231,t=2.245,均P〈0.05);常规组IMT下降1.1%低于联合组3.4%(χ^2=4.01,P〈0.05);常规组治疗后斑块积分11.5%高于联合组斑块积分下降16.9%(χ^2=4.25,P〈0.05);联合组治疗后软斑数(7.7%)低于治疗前(28.2%)(χ^2=6.78,P〈0.01);联合组治疗后EDV、ESV、EF较治疗前下降明显(t=2.221,t=2.342,t=2.245,P〈0.05);常规组和联合组治疗后缺血发作次数、ST段最大下降幅度、ST段下降时间明显低于治疗前(t=2.731,t=2.781,t=2.785,t=2.781,t=2.815,t=2.874,均P〈0.01);联合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常规组67.4%(χ^2=4.25,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贝那普利联合金水宝对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红博  杨瑞丽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1901-1902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金水宝胶囊对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尿蛋白、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肾损害患者47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含贝那普利的常规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金水宝胶囊。观察治疗后9周后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er)。结果两组患者治疗9周后,24h尿蛋白均降低(t1=1.9997,t2=3.3088,P〈0.05或P〈0.01),内生肌酐清除率均升高(t1=1.3990,t2=1.4442,P〉0.05),血压均有所改善(t1=2.0047,t2=2.4557,t3=2.0426,t4=2.4026,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24h尿蛋白降低更明显(t=2.0015,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金水宝胶囊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有明显减少患者蛋白尿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佳  曾国禄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533-3535
目的观察柴胡龙骨牡蛎汤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及异体配对设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柴胡龙骨牡蛎汤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4周进行疗效评估,两组治疗前后均对患者进行症状与功能评分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查。结果两组症状与功能评分情况: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提高(t=2.641,P〈0.01),对照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也有提高(t=1.905,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2.183,P〈0.05)。两组TCD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流速(Vm)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t=2.659,P〈0.01)j血管搏动指数(PI)明显降低(t=2.587,P〈0.01),对照组治疗后VA及BA的Vm与治疗前比较也有提高(t=1.716,P〈0.05),PI降低(t=1.805,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VA及BA的Vm均高于对照组(t=2.067,P〈0.05),治疗组的VA及BA的PI均低于对照组(t=2.136,P〈0.05)。治疗组优良率为90%,对照组优良率为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1,P〈0.05)。结论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配合颈椎牵引能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在用“补肾壮骨合剂”治疗骨缺损过程中的表达及影响。方法普通级健康家兔48只,其中36只完全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只,均在无菌条件下取右侧桡骨中下1/3用骨磨钻制成15mm的骨缺损模型;另外12只家兔处死后,取髂骨制成颗粒状骨,植入以上骨缺损处。实验组用“补肾壮骨合剂”复合饲料喂养。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喂养。分别于术后3d和1、2、4、6、8周处死实验组与对照组家兔各3只,取骨缺损处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VEGF和TGF—β基因的表达。结果VEGF和TGF—β的目的基因,在校正结果后,以对照组术后1周时测得的基因拷贝值为基础,其他各组与其比值:对照组VEGF的值分别为2.08、1.00、0.88、3.40、1.71、1.17,实验组VEGF的值分别为6.50、2.25、1.86、3.13、3.33、3.31;对照组TGF—β的值分别为0.57、1.OO、1.40、1.44、1.59、1.27,实验组TGF—β的值分别为0.58、2.05、2.35、2.59、3.18、2.67。实验组和对照组VEGF基因校正值分别为3.3±1.4比1.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5,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TGF—β基因校正值分别为2.2±0.9比1.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4,P〈0.05)。结论补肾壮骨合剂能促进VEGF与TGF—β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胜开  李琮辉  王丕荣 《贵州医药》2001,25(11):966-96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及检测TGF-β1 的临床意义。方法:13例正常对照及5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测定血、尿TGF-β1及尿白蛋白、血糖、肌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血TGF-β1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组内比较,B、C组同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尿TGF-β1糖尿病组明显升高,同时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显著意义(P<0.05),且A、B、C三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尿TGF-β1与血TGF-β1呈正相关(r=0.3324,P<0.05),与尿白蛋白明显正相关(r=0.895,P<0.05),与血肌酐正相关(r=0.313,P<0.05)。尿TGF-β1异常率与尿白蛋白异常率的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TGF-β1参与糖尿病的形成及进展。尿TGF-β1比尿白蛋白能更早地反映糖尿病的肾脏损害,尿TGF-β1可作为评价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王霖  吴澄清 《中国基层医药》2013,(24):3772-3774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支气管哮喘患儿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儿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孟鲁司特钠片口服。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浆血清IL-4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t=2.278、2.351,P〈0.05)。而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IFN-1的水平较对照组增加更显著(t=2.365,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5.O%)(0=5.289,P〈0.05)。且无论治疗4周后还是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儿的日间症状及夜间症状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哮喘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考虑与其能明显降低血清IL4、TNF-α水平,提高血清IFN-γ水平,从而纠正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抑制局部炎症免疫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