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喂养方式与婴儿湿疹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至我院进行保健且资料完整的200例婴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比较2组婴儿在6、12个月时的湿疹发生率,并比较2组患儿的6个月时的上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病。结果母乳喂养组在6、12个月时的湿疹发生率为10.0%、18.0%显著低于人工喂养组的37.0%、43.0%,P<0.05。且母乳喂养组上呼吸道感染率和腹泻病显著低于人工喂养组,P<0.05。结论喂养方式与婴儿湿疹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应当提倡母乳喂养,加强婴儿卫生保健。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目前婴儿喂养发育现状,为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科学育儿提供依据。方法:对506例6~12个月婴幼儿进行问卷调查和查体。结果:506例婴儿中纯母乳喂养49.01%,部分母乳喂养39.92%,人工喂养11.07%。在4个月添加辅食者占11.26%,4~6个月添加者占81.42%,6个月者占7.31%。51.58%的婴儿添加的第一种辅食为蛋黄,32.21%为米粉/米粥,16.20%为果汁/菜水。湿疹患病率75.69%,66.06%的湿疹发生在秋冬季(10~3月),其中74.15%的患儿湿疹首次出现在3个月内。结论: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是乳汁不足。婴儿湿疹发生率较高,但与喂养方式无关。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婴儿湿疹的发生率越低。在孕前、孕期及产后对母亲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婴儿缺铁性贫血和喂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方法:选取348例在该院门诊体检的出生后6个月的婴儿,按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133例、部分母乳喂养组113例和人工喂养组102例,比较这3组婴儿在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除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5.862,P=0.015)外,母乳喂养组和部分母乳喂养组(2χ=2.130,P=0.144)、部分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2χ=1.071,P=0.301)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个月时婴儿应及时添加辅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婴儿304例,根据出生后前4个月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测量4月龄时的体重、身长和血骨碱性磷酸酶(BALP)。结果:3组婴儿的体重和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婴儿佝偻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佝偻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对4月龄婴儿体重、身长影响差异不大;母乳喂养婴儿补充维生素D不合理,佝偻病发生率会增加,倡导母乳喂养的同时需要合理添加维生素D。  相似文献   

5.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雁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817-1818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将841例健康婴儿根据生后前4个月的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分别于生后42天、4个月、6个月时测量其体重和身长,并检测婴儿6个月时的血红蛋白含量。结果:3组婴儿的体重和身长经3次测定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时的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在6个月前生长发育无显著差异;母乳喂养组婴儿6个月时的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组,可能与母乳中铁含量低及铁供给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纯母乳喂养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在南宁市纳入125名纯母乳喂养和200名人工喂养的婴儿进行随访观察,分别在出生、28天、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进行发育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婴儿的体重、身长、头围以及疾病率情况。比较两种喂养方式在不同时期对体重、身长、头围及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两种喂养方式的婴儿生长发育及疾病发展。结果:母乳喂养组的体重、身长和头围的发育随着月龄的增长逐渐增加(P<0.05);男婴至3月龄时,体重达出生时1.94倍,身长增至1.26倍;至12月龄时体重达出生时2.87倍,而身长增至1.54倍。女婴跟男婴生长发育规律相似。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比较,在28天时,人工喂养组的身高、体重、头围均高于母乳喂养喂养组(P<0.05),在其他时期未见差异。母乳喂养组出现独坐、爬行、扶站等运动情况要早于人工喂养组(P<0.05)。在6个月内,母乳喂养组,婴儿肺炎患病率为14.4%,腹泻患病率为3.2%;人工喂养组,肺炎患病率为31.5%,腹泻患病率为15.5%(P<0.05)。结论: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生长发育影响无差别,但在运动发育方面,母乳喂养要优于人工喂养;并且在6个月内,母乳喂养能降低婴儿常见疾病的患病率;建议在婴儿6个月内坚持纯母乳喂养,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生长和运动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提高母乳喂养率,了解喂养方式与民族、性别差异,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对544例足月婴儿进行0~4个月时的喂养方式调查和生长监测,分别进行体重、身长、头围的比较。结果:0~4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率为69.30%;其中,朝鲜族母乳喂养率为66.96%,汉族为69.93%。0~4个月母乳喂养方式的婴儿体重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差异有显著性(P<0.05);2月龄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组小儿身高有差异(P<0.05)。结论:母乳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免疫及湿疹的影响,为婴儿湿疹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到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儿童中6个月以下、未经添加固体食物的纯母乳喂养及人工喂养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中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的水平,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婴儿的免疫因子于湿疹发生的情况。结果纯母乳喂养婴儿肠道双岐杆菌数量比人工喂养婴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肠杆菌比人工喂养婴儿低(P0.05)。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湿疹有影响,应大力提倡纯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追踪观察361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足月新生儿,根据出生体重,分为小于胎龄儿(SGA)、适于胎龄儿(AGA)和大于胎龄儿(LGA)3组,追踪随访出生后1、4、6、12个月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别评价各组的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婴儿不同时间的体格发育情况。结果:AGA、LGA组人工喂养婴儿不同月龄的BMI值均明显大于母乳喂养儿,且超出正常参考值;SGA组人工喂养儿不同时间的BMI值虽然也大于母乳喂养儿,但仅在12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的体格发育有明显影响,母乳喂养儿更趋于体格匀称,人工喂养儿发生肥胖者较多。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WHO提出的2000年生后4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率提高到80%的目标,我们于1995年5月对4个月内婴儿喂养方式及体格发育、疾病进行调查.资料分析 随机抽取徐汇区各医院儿保门诊1995年1月~4月出生的婴儿414例.其中4个月母乳喂养103例(24.9%),混合喂养232例(56.0%),人工喂养79例(19.1%),母乳喂养婴儿体重、身高均超过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婴儿,但经方差分析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坚持母乳喂养至4个月的103名婴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8例(7.76%),腹泻(CDD)1例(0.97%),而人工喂养79名婴儿ARI 15例(18.98%),CDDS例(10.12%),经方差分析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5,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喂养方式对2岁以下婴幼儿肥胖的影响,总结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接受体检的2岁以下婴幼儿240例,按照0~4个月喂养方式的差异分为A组(母乳喂养)131例和B组(人工喂养)109例,观察比较两组婴幼儿在不同月龄的肥胖、超重+肥胖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月龄为18个月时肥胖率与12、24个月时超重+肥胖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儿期尤其是婴儿早期实行母乳喂养,能够有效预防2岁以下婴幼儿肥胖发生值得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42天婴儿身长体重及营养状况的影响,为指导婴儿合理喂养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全年在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2 376例42天婴儿,调查其生后喂养方式,按照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测量身长、体重,采用身长的体重法评价营养状况。结果 42天婴儿母乳喂养率为66.5%。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42天时体重增长分别为1.75 kg、1.61 kg和1.69 kg,身长增长分别为6.46 cm、6.24 cm和6.47 cm。母乳喂养组42天时的身长增长值和体重增长值均明显高于混合喂养组(P0.05)。42天时混合喂养组有偏瘦倾向的婴儿所占比例最高(14.9%),母乳喂养组最低(10.4%)。母乳喂养组有偏胖倾向的婴儿所占比例最高(14.8%),人工喂养组最低(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2天母乳喂养率尚有待提高。母乳喂养可以很好地促进婴儿身长体重的增长,但并没有使42天婴儿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降低。混合喂养婴儿42天时生长发育较差。  相似文献   

13.
贺容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398+1411
目的探讨6个月左右婴儿贫血与不同喂养情况的相关性,以改进喂养状况,预防营养性贫血。方法将2009年某院儿保儿童255例6个月左右婴儿进行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检查,观察不同喂养方式与婴儿贫血的关系、贫血程度及不同喂养方式贫血患儿红细胞参数的差异性。结果 6个月婴儿贫血检出率为25.88%,3种不同喂养方式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P﹤0.05),纯母乳喂养贫血检出率(37.7%)高于人工喂养(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P﹤0.01),其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贫血患儿Hb﹤100g者中,混合喂养儿发生率(44.44%)高于人工喂养儿(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P﹤0.05)。不同喂养方式贫血患儿红细胞参数比较:纯母乳喂养儿MCH低于人工喂养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P﹤0.05),混合喂养儿MCH低于人工喂养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P﹤0.05),纯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纯母乳喂养及混合喂养儿的营养指导,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超声显像的方法探讨母乳喂养与人工配方奶粉喂养对婴儿早期胸腺发育的影响,并总结婴儿早期胸腺的超声表现、声像图特点。方法:42例婴儿在出生时和4个月时,应用高频线阵探头经胸骨探查胸腺,计算得出胸腺指数,同时记录婴儿的喂养方式和体重情况。按喂养方式不同将婴儿分成两组:单纯母乳喂养组,24例,及单纯人工配方奶粉喂养组,18例。结果:经胸骨扫查,42例婴儿出生和4个月时胸腺图像易获得,且显示清晰。两组婴儿的胸腺指数在出生时无明显差异,4个月时,单纯母乳喂养婴儿胸腺指数为26.3±12.0,单纯人工配方奶粉喂养婴儿胸腺指数为20.1±10.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母乳喂养婴儿胸腺发育明显大于人工配方奶粉喂养婴儿,母乳对婴儿早期胸腺的发育有重要影响,超声是检查新生儿和婴儿早期胸腺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婴儿患感染性疾病与喂养方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任奎 《现代医院》2006,6(4):121-122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患感染性疾病的影响,支持母乳喂养,降低婴儿患病的机会。方法对来我院儿保科系统保健的6个月以内的婴儿,按其不同喂养方式分成三组:母乳喂养组、人工喂养组、混合喂养组,记录其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母乳喂养组婴儿患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且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母乳喂养组与混合喂养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患感染性疾病有着不同的影响,母乳对婴儿有着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杭州市母乳喂养情况以及母乳喂养在婴儿生长发育方面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杭州市产妇共462例,随访调查12个月,总结现阶段杭州市母乳喂养情况,并在不同时间段,比较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身长、体重、头围等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杭州市母乳喂养率为52.31%,混合喂养率为33.77%,人工喂养率为13.92%。常规生理指标测量比较,母乳喂养以及非母乳喂养两种方式,婴儿身长、体重、头围以及胸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能力比较,母乳喂养组婴儿抬头、撑上半身、独坐、爬行、扶走以及独走六项能力出现均比非母乳喂养组早(P0.05)。母乳喂养婴儿肺炎、腹泻、高热惊厥以及婴儿湿疹的发生率分别为9.28%,7.17%,12.24%和16.03%,非母乳喂养组则分别为18.05%,26.85%,22.22%和21.30%,母乳喂养组婴儿肺炎、腹泻、高热惊厥疾病的发生率均较非母乳喂养组低(P0.05)。结论母乳喂养在帮助婴儿运动能力发育以及预防婴儿疾病方面有较好的作用,建议产妇产后尽量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早期进行过敏一级预防后对婴儿过敏性疾病(湿疹)发生的预防作用,降低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方法以夫妻双方自愿及知情为原则,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7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建档、年龄25~34岁、孕8~12周的孕妇384例,根据孕早期(≤14周)是否接受过敏性疾病一级预防健康教育及指导分为两组,其中接受孕早期一级预防健康教育的172例孕妇为试验组,孕早期未接受预防健康教育的212例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采用集中现场调查、分散家访和电话采访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进行随访。结果试验组纯母乳喂养4~6个月、4~6个月添加辅食和出生后补充钙剂的婴儿明显多于对照组婴儿,孕期添加益生菌孕妇明显多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婴儿湿疹发生率16.3%明显低于对照组婴儿湿疹发生率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过敏性疾病一级预防健康教育有助于减少婴儿过敏性疾病(湿疹)的发生,纯母乳喂养4~6个月的婴儿其过敏性疾病(湿疹)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喂养方式的婴儿,孕期添加益生菌能降低婴儿过敏性疾病(湿疹)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及疾病等的影响。将研究对象分为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3组。根据阶段性体检要求进行婴儿3、6、9个月体检与随访,测量婴儿的体重、身长等指标并详细记录,填写婴儿营养及发育情况调查问卷。结果显示,6个月内婴儿体重、身高的发育指标,人工喂养组高于纯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以3个月婴儿尤为明显;到9个月时婴儿体重、身高指标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9个月内的婴儿患病率和患病次数以纯母乳喂养组最低(P<0.01)。因此,不同喂养方式与婴儿期生长发育以及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纯母乳喂养能更好地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增长需要,减少婴儿期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身心发育的影响。方法对本院儿童保健门诊足月出生的正常体重儿816例,按喂养方式不同分2组,母乳喂养组(617例),人工喂养组(199例),比较2组婴儿不同喂养方式及时间点的体重、身高、患病率、智能发育等情况的差异。结果母乳喂养组婴儿在出生后42d,3个月、6个月三个不同的时点的身高、体重均高于人工喂养组(P〈0.01);6个月内母乳喂养组婴儿呼吸道疾病和腹泻的发病率低于人工喂养组(P〈0.01);2组婴儿3个月、6个月时的智能测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组婴儿生长发育及机体免疫力优于人工喂养组,但对婴儿早期智力的发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期身高、体重发育的影响,比较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儿保门诊定期体检的0~1岁健康婴儿为研究对象,以生后6个月内的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比较3组婴儿3月龄、6月龄和1周岁时身高、体重发育情况和超重、肥胖的发生率。结果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儿童分别为103、152和34例。男婴在3、6月龄时,不同喂养组儿童的身长和体重均值无统计学差别,在12月龄时母乳喂养组儿童身长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t=3.22,P<0.05),体重明显低于混合喂养组(t=1.97,P<0.05)和人工喂养组(t=3.01,P<0.05)。女婴在3、6月龄时,不同喂养组儿童的身长和体重均值无统计学差别,在12月龄时母乳喂养组女婴体重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t=1.96,P<0.05)。在3月龄时超重的发生率以混合喂养组最高,6、12月龄时均以人工喂养组发生率最高,且在12月龄时人工喂养组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χ2=4.29,P<0.05)。肥胖的总体发生率在3、6、12月龄均以人工喂养组最高,且在6月龄时人工喂养组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χ2=3.88,P<0.05)。结论人工喂养的婴儿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均高于母乳喂养儿,母乳喂养对预防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