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管镜经胆囊管胆管探查取石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对具有胆管探查取石指征的患者,施行胆管镜经胆囊管扩张或辅以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后进行胆管检查和取石,完成后不放置T管,直接结扎或缝合胆囊管。结果 36例中7例探查阴性,29例发现胆总管结石,经胆囊管扩张或辅以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后进行胆管镜取石,均顺利清除结石,结石清除率为100%。无住院期间死亡及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4~9d,平均住院6.5d。结论该术式有适当的手术指征、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的特点,符合微创外科的原则,降低胆总管阴性探查率,是部分胆石症患者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诊治的22例胆囊结石、胆管扩张的患者22例,采用开腹经胆囊管行术中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和治疗,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胆总管结石17例,14例经胆囊管取出,3例改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均未置管,恢复好,无残余结石。结论开腹经胆囊管行术中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避免了胆总管切开,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留置管的痛苦,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汪开贵 《安徽医药》2009,13(12):1505-1506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2009年6月间,对43例有胆总管探查指征、高度怀疑有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的患者,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用胆道镜探查胆管并清除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中,18例探查阴性,25例发现胆总管结石,直径2-6 mm。21例以取石网套取后,一次或分次自胆囊管取出;4例用取石网将结石推入十二指肠;行胆总管侧壁小切开33例,留置T形管5例,全组无并发症,术后平均8.4 d出院。结论经胆囊管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符合微创外科的原则,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者,无论是开腹还是腹腔镜手术,都可考虑选择经胆囊管途径行胆管探查取石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胆囊管行术中胆管镜胆管探查的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8月—2011年7月在我院经胆囊管行术中胆管镜胆管探查的患者58例,其中,51例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经胆囊管行术中胆管镜胆管探查术,7例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行胆管镜胆管探查术。结果随访2~14个月,结石均得到了清除,清除率达到100%。结论经胆囊管行术中胆管镜胆管探查能够很好地取石,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16例中87例在胆道探查手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外院转入术后胆管残留结石29例.结果 87例中有12例行胆肠吻合内引流术(5例为Ⅲ级及以上胆管残留结石、泥沙样结石,7例为取净结石伴胆管狭窄者),2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73例安置T管引流,术后造影发现结石残留15例;术后应用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44例(外院29例,本院15例),一次取净结石32例,占72.72%,4例残余结石未能取净.结论 胆道探查术中应用胆道镜有助于降低胆管残石率,但不能完全代替病肝切除;术后经T管窦道实施胆道镜技术可有效清除胆管残留结石:彻底根除胆管残石,应采取合理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采用经T 管窦道介入放射学治疗胆道残余结石2例,取得满意效果,兹报告如下。例1,男,62岁,总胆管探查取石T 管引流术后114天,一残余结石位于总胆管下端,直径约1.0cm。X 线电视导引下经T 管窦道用取石钳一次取出。3天后拔除T 管,痊愈出院。例2,男,30岁,总胆管探查取石T 管引流术后192天(外院转入),肝外胆管残余结石4枚,其中一枚嵌入壶腹部,直径0.8cm。x 线电视导引下用自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残留结石的预防与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950例LC手术发生胆管残留结石的原因及术前、术中、术后预防和治疗胆管残留结石的方法与对策。结果:术前静脉胆道造影检出胆管结石11例,180例中ERCP明确胆总管结石28例,均行EST取石,腹腔镜术中B超发现胆总管结石11例。经胆囊管取石3例,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4例,中转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4例,术后ERCP诊断胆总管残留结石17例,EST取石10例,再次手术7例。结论:通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通过术前静脉胆道造影,使用腹腔镜术中B超检查,术前、术后ERCP的应用,提高术前、术中、术后对胆管结石的治疗水平,LC术后胆管残留结石可得到有效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56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治疗。结果:348例成功经胆囊管探查,探查阴性者125例(35.9%),胆管结石223例(64.1%),215例通过胆囊管处理,术后恢复顺利,无胆漏,术后随访半年无残余结石。结论: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及取石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降低胆管盲目切开及术后常规住院日缩短等优点,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兴  朱永  易鹏 《淮海医药》2014,(3):243-24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胆道结石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24例,经胆总管胆道镜取石。6例术后6~8周经T管窦道再次探查钬激光碎石取石。结果顺利完成24例,无中转开腹,经T管窦道探查取石6例,多次探查取石1例。术后胆道镜探查无胆道残留结石,1例术后胆漏。结论腹腔镜、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胆道结石有确切的手术安全性和广泛的临床市场,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胆道镜经T管窦道二期治疗肝内胆管多发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份至2013年8月份42例肝内胆管多发结石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所有病例已行一期手术取出部分结石,留置T管,两至三个月后回院经T管窦道行硬性胆道镜探查并取出肝内胆管残留结石,其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结果:所有病例顺利出院,无出现胆瘘、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其中33例通过二期手术已取干净肝内胆管结石,7例因结石存在于细小胆管或因角度问题胆道镜无通过而残留小部分结石,但不影响主要胆管的通畅引流,在术后的复查中亦未见残留结石下降至左右肝管或胆总管引起梗阻。结论:硬性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对于治疗一期手术手术不能一次性取干净的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创伤小,取石效果满意,住院周期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管探查手术中应用电子胆管镜的价值。方法:157例胆管探查手术中常规应用电子胆管镜检查,取除结石,帮助明确诊断,选择术式。结果:54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术后结石取净率为100%,94例肝胆管结石术后残石率占17.02%(16/94),9例术前未明确诊断者,应用电子胆管镜检查明确诊断并及时处理。结论:强调胆管探查手术中常规应用电子胆管镜能有效地降低术后残石率,明确诊断,减少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方法对3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成功施行LC及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联合纤维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术。结石取净I期缝合胆总管7例;24例留置T管,术后经T管造影19例无残余结石异常,拔除T管,5例有残余结石术后1个月在门诊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1~2)次取净。30例术后24Hr胃肠功能恢复;1例胆漏术后48Hr肛门排气,72Hr开始进食,该例经保守治疗7d胆漏停止拔除腹腔引流管,全组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的技术,但应掌握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李枝富 《成都医药》2002,28(4):196-198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的方法和经验。方法:总结46例用小号刮匙和取石钳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和取石术。结果:经胆囊管取出胆总管结石31例(67.4%),经胆囊管将胆总管结石推入十二指肠4例(8.7%),阴性探查11例(23.9%)。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2例(4.3%)。结论: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及取石的技术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与传统的胆总管切开探查及取石相比患的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4.
易成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324-2325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行术中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术前B超和术中检查有胆总管探查相对指征的56例患者术中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6例中47例成功,其中11例探查未发现结石,阴性率23.4%,9例切开胆总管,胆漏3例,随访1年未发现残余结石。结论: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只要掌握好适应证,精细操作,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刘军  王树轩  王胜莲 《中国医药》2008,3(10):634-635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道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纤维胆道镜在腹腔镜手术治疗56例胆道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其中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19例,顺利完成15例,转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4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37例。56例患者中共发生胆漏1例,经保守治愈。术后随访45例,随访时间2~24个月,无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结论纤维胆道镜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道结石中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3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运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同时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胆石症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经胆囊管探查6例,14例行胆总管Ⅰ期缝合术,12例行胆总管T型管引流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技术上是安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中纤维胆道镜入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并发结石的入路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Olympus P20胆道镜对64例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选择性施行胆道探查取石术,其中经胆囊管入路26例,胆总管前壁切开入路38例。结果:①经胆囊管人路取净结石24例,残留结石2例,术后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肝胰壶腹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成功。②经胆总管前壁切开入路取出结石34例,推入十二指肠3例,阴性探查1例。一期缝合17例,术后胆漏2例,引流1周内愈合;置放T形管21例,术后无胆漏。残留结石1例,经T形管窦道取石成功。结论:腹腔镜术中经胆囊管人路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但对不适宜的患者仍应坚持切开胆总管前壁,探查取石后酌情行一期缝合或置放T形管引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在胆囊切除术中发现胆总管增粗时不切开胆总管 ,而应用纤维胆道镜通过胆囊管进行肝内外胆管探查经验。方法 应用日本OlympusCHF P2 0型纤维胆道镜 ,结合术中胆管造影 ,进行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肝内外胆管探查并取石或取蛔虫。结果 共治疗 2 6例 ,成功 19例 ,失败 7例。术后全部复查B超未发现异常。结论 本方法能发现术前B超、CT等未能发现的胆道结石和蛔虫等 ,并可借助胆囊管通道用网篮、取石钳等进行取出结石或蛔虫 ,既能降低术后残石率 ,又能保持胆总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刘永杰 《首都医药》2015,(3):322-323
目的对比不同腹腔镜胆管探查术在肝外胆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接诊的135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依据胆管探查术式差异分为A、B、C 3组,3组均为45例。A组采用经胆囊管方式,B组采用胆总管Ⅰ期缝合方式,C组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方式,对比3组手术效果。结果C组与A、B 2组手术与住院时间、费用、术后患者引流与正常生活所用时间均存在较大差异,C组各项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3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方式腹腔镜胆管探查术均有其适应证,对适宜患者,采用经胆囊管胆管探查术效果更确切,颇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应用纤维胆管镜探查胆管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纤维胆管镜在剖腹胆囊切除术(O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胆管探查中的应用。方法对胆囊结石可疑合并胆管结石及胆管结石患者(OC及LC)行术中胆管镜检查、镜下取石。并进一步指导术式选择,评价手术的安全性与优缺点。结果胆囊结石经胆囊管胆管镜检查后结扎胆囊管,胆管结石根据胆管镜检查选择具体术式并选择性一期缝合胆管。结论结合术前的生化指标,术中胆管镜检查能明显减少胆管残余结石发生,使选择性胆总管一期缝合成为可行术式,并能及时发现胆管肿瘤等合并症,为复杂胆管疾病合理选择术式提供帮助,减少再手术。LC下胆管镜取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