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深圳市流塘社区老人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流塘社区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为社区老人的健康促进及护理干预提供指导。方法按10.0%抽样比采取双重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71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上门问卷调查、健康档案查阅和血压测量。结果两周患病率为49.4%,女性组显著高于男性组(χ2=11.736,P〈0.001),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升高(χ2=52.087,P〈0.001)。慢性病患病率达73.5%。71.5%的老年人视力有不同程度下降,24.0%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受损,其中中度以上受损达8.5%。有5.2%的老年人经常出现情绪低落或忧郁。结论老年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两周患病率逐渐升高,日常生活能力逐渐减退。应积极开展以加强慢性病防治、提供老年社区护理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西部项目地区农村老年人两周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老年健康和提高卫生服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年11月—2019年1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20个项目县的14 656名≥60岁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并运用单水平logistic回归和多水平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两周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地区老年人两周患病率为28.53%,两周患病疾病种类主要为高血压(39.23‰)等慢性病,发病时间构成主要为慢性病延续到2周内(61.16%);多水平模型显示,女性两周患病率(19.91%)高于男性(14.88%)(χ~2=50.426,P 0.001);少数民族两周患病率(16.93%)低于汉族(18.92%)(χ~2=8.683,P=0.003);与医疗机构距离较远(2 km~或4 km~)的老年人两周患病率低于0 km~组(P 0.05)。2周内有跌倒的老年人两周患病率(49.66%)高于未跌倒的老年人(16.71%)(χ~2=87.129,P 0.001);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两周患病率(26.25%)高于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11.72%)(χ~2=451.492,P 0.001)。结论性别、民族、与医疗机构距离、是否跌倒以及是否患有慢性病是中西部项目地区老年人两周患病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多水平模型比传统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更好地分析具有层次结构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慢性病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了解社区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患病率情况,分析慢性病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8-09-01-2018-10-31于锦州市太和区选取3个社区,采用自设调查表进行入户调查,并测量社区≥60岁老年人的身高、体质量、血压和血糖等生理指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分析老年人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结果锦州市太和区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92.60%(3 241/3 500)。80~岁老年人高血压(χ~2=99.68,P0.001)、糖尿病(χ~2=33.65,P0.001)、超重与肥胖(χ~2=32.32,P0.001)、脂肪肝(χ~2=87.01,P0.001)和冠心病(χ~2=50.58,P0.001)患病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高(OR=3.84,95%CI为2.58~5.01,P0.001)、喜食高盐高油与刺激性食物(OR=2.35,95%CI为1.52~3.75,P0.001)、吸烟(OR=2.86,95%CI为2.34~4.86,P0.001)、饮酒(OR=2.18,95%CI为1.24~2.95,P0.001)、不锻炼(OR=2.34,95%CI为1.29~2.53,P0.001)和高文化程度(OR=0.78,95%CI为0.65~0.92,P=0.003)与老年常见慢性病患病率有关。结论年龄越高、喜食高盐、高油及刺激性食物、吸烟、饮酒和不锻炼为老年常见慢性病危险因素,高文化程度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饮酒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胜利油田滨州工作区某社区抽取18岁以上常住居民3 471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慢性病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本社区居民饮酒率为32.87%(标化率为21.54%),其中男性饮酒率为72.29%(标化率为58.80%),女性饮酒率为4.16%(标化率为3.13%),男性高于女性(χ2=766.39,P0.05)。饮酒人群慢性病患病率高于不饮酒人群,饮酒年限越长,慢性病患病率越高(χ2趋势=127.95,P0.05),饮用高度白酒慢性病患病率高,而饮用葡萄酒患病率低(χ2=40.39,P0.05),随着饮酒频率的增加,慢性病患病率呈现"~"型,以"10次以上/周"患病率为最高,"小于3次/周"为最低(χ2趋势=17.61,P0.05),平均每次饮酒量越高,慢性病患病率越高,但是"平均每次饮用400 ml以上"人群患病率有所下降(χ2趋势=4.0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饮酒(OR=1.81)、饮酒年限(OR=1.30)、饮酒频率(OR=1.42)、平均每次饮用量(OR=1.26)均是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被调查社区居民饮酒率较高,应加强饮酒人群的健康教育,控制饮酒,以降低与饮酒有关的慢性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潍坊市城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政府制定相应的预防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8-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潍坊市6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 250名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和健康相关影响因素,获得有效问卷1 208份,有效应答率为96.6%。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χ~2检验,慢性病影响因素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潍坊市城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61.8%,其中患有1、2、3种慢性病的分别为40.7%、16.1%和5.0%;慢性病患病率居前3位的依次是高血压(39.7%)、糖尿病(15.2%)、心脏病(1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52)和慢性病家族史(OR=7.203)是城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的危险因素,自理能力(OR=0.348)、饮食习惯(OR=0.769)和睡眠时间(OR=0.739)是城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潍坊市城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对重点人群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以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了解银川市某社区 60 岁以上老年人生活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保健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银川市兴庆区新宁社区2个居委会的826位常住老年人(年龄≥60 岁)进行面对面问询调查,以获取其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能力等相关信息。结果 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fe,ADL)正常为733人(占89.7%),日常生活功能不同程度下降为84人(占10.3%),其中,ADL功能下降患病率为3.79%,ADL功能障碍患病率为6.49%;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社区 60 岁以上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大、与子女同居、患有慢性病。结论 高龄、患慢性病、目前与子女居住者是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危险因素,社区应加强高年龄及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群的健康管理,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人健康状况,为更好的开展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东川区自愿参加体检的5369名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生活方式、血压、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脂、胸片、B超等。[结果]5369名体检者中,肥胖检出率10.45%,高血压检出率40.68%,高血糖检出率17.56%,血脂异常检出率53.08%,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检出率9.28%,吸烟者占45.67%,饮酒者占27.96%;女性肥胖检出率(χ2=111.250,P0.001)和血脂异常检出率(χ2=150.743,P0.001)高于男性,男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检出率(χ2=6.333,P=0.012)高于女性;60-69岁组肥胖检出率(χ2=108.422,P0.001)、血脂异常检出率(χ2=53.276,P0.001)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检出率(χ2=47.841,P0.001)均高于其他年龄组,70岁组高血压检出率最高(χ2=26.687,P0.001)。[结论]东川区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结果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健康宣传,以减少和避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鄂州市贫困人群健康状况,为制订个性化健康扶贫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贫困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多种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鄂州市贫困人群慢性病患病率为28.57%,患病率居前三的疾病依次为高血压(9.69%)、重性精神病(5.25%)、其他慢性病(4.60%)。重大疾病患病率为3.71%,患病率居前三的疾病依次为恶性肿瘤(1.59%)、其他重大疾病(0.74%)、脑溢血(0.32%)。对慢性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χ~2=9.389,P=0.002)、年龄(χ~2=276.254,P0.001)、每天被动吸烟(χ~2=4.149,P=0.042)、饮酒(χ~2=11.793,P=0.001)、睡眠质量(χ~2=384.128,P0.001)与慢性病的患病风险相关。对重大疾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χ~2=4.009,P=0.045)、年龄(χ~2=75.628,P0.001)、素食为主(χ~2=6.846,P=0.009)、嗜盐(χ~2=5.478,P=0.019)、吸烟(χ~2=12.826,P0.001)、饮酒(χ~2=50.787,P0.001)、睡眠质量(χ~2=146.036,P0.001)会增加重大疾病的患病风险。结论鄂州市贫困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并制订个性化健康扶贫政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周家桥社区老年人群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样,共调查居住在上海市周家桥社区一年以上的老年人(≥60岁)1059人,使用中文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筛查出MCI患者137人,患病率为12.9%。MCI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慢性病病史(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群MCI患病率较高,应予重视,尤其需要注重社区老人慢性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和掌握辖区内老年人群常见慢性病患病率、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本社区健康体检资料统计与分析,发现老年人群慢性疾病情况。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血脂异常、心电图异常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最高。结论高血压、血脂异常、心电图异常等已成为本社区老年人群的主要慢性疾病,社区居民慢性病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特点与规律,并对造成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老年人跌倒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本次调查覆盖北京市某街道所辖的12个社区,在每个社区内符合条件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分别抽取100名老年人进行人户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1年内共有169位老年人发生过258次跌倒,跌倒发生率为15.6%,其中男性跌倒发生率为14.7% (96人次),女性跌倒发生率为16.4%(162人次);老年人跌倒大多发生在室内.不同性别的老年人跌倒发生地点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5,P=0.045);社区老年人跌倒损伤部位以四肢最多见,其次为躯干和头面部,导致内脏损伤较少见,只有5人,不同性别的老年人跌伤部位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9,P=0.046);年龄高(OR=2.395,95% CI:1.902~3.001)、担心跌伤(OR=1.433,95% CI:1.120~1.833)、家庭不和睦(OR=1.238,95% CI:1.047~2.049)为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结论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较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老年躯体疾病与抑郁症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基层社区老年人躯体疾病患病情况;探讨基层社区老年躯体疾病与抑郁症的关联性,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某基层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并将自评健康、躯体患病以及健康恶化情况分别进行单因素的患病率分析.结果 躯体疾病患病率最高的前4位依次是:①视觉障碍(62.2%)、听觉障碍(47.0%)、高血压(40.1%)、慢性支气管炎(6.7%).②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情况.结论 ①基层社区老年人视觉障碍、听觉障碍、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躯体疾病患病率较高,要加强防治工作;②具有患抑郁症因素老年人,应及早预防抑郁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杭州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杭州市部分社区14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女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分析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均表明,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的物质生活功能维度与社会支持量袁的主观支持、幸福度量表的总幸福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的生活质量总分与支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正性体验(PE)和正性情感(PA)对躯体功能维度具有预测作用,负性情感(NA)对心理功能维度具有预测作用,年龄、负性体验(NE)、药费支付和支持利用对社会功能维度具有预测作用,负性体验fNE)、支持总分、职业和药费支付对物质功能维度具有预测作用,文化、药费支付和负性情感(NA)对生活质量总分具有预测作用。结论针对影响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对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水平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13年上海市杨浦区65岁以上老年人的整体代谢情况,为今后预防和治疗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系统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杨浦区65岁以上者(包括在本区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且无智力障碍、神志清楚、愿意参加调查者)进行横断面的调查。结果代谢紊乱的总检出率为81.46%,女性高于男性(χ2=6.55,P〈0.05)。各代谢异常按阳性检出率高低依次为:高血压、超重和中心性肥胖、糖尿病、肥胖、IGR。男性中心性肥胖和肥胖检出率低于女性(χ2=109.64,P〈0.05)/(χ2=5.22,P=0.02);非高龄组超重和高血压检出率高于高龄组(χ2=4.15,P=0.04)/(χ2=33.82,P〈0.001),非高龄组IGR检出率低于高龄组(χ2=9.13,P=0.002 5);男性、年龄增大及不良生活行为会导致患高血压或糖尿病/IGR或超重/肥胖或中心性肥胖。结论杨浦区社区老人代谢异常人群所占比例极大,应加强健康教育,控制危险因素,以利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宣武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给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工作依据。方法:对社区812例60岁以上老年人采取自愿的原则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和体检,对该人群常见疾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参与体检的老年人患病率为96.9%,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60.5%、23.4%和23.8%,男性和女性不同年龄段高血压、冠心病的分布存在差别(P<0.05),但糖尿病随年龄的分布无差别(P>0.05),男性和女性有血脂异常的分别为43.0%和64.1%。结论:社区老年人群是多种慢性病的高发人群,应对重点人群进行综合防治和管理,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和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分析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途径,探寻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升老年人生存质量的社区管理模式.方法 对我社区管辖内的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情况实施回顾性分析,以2012年统计的体检资料为对照组(未实施健康管理前),以2013年统计的体检资料为观察组(实施健康管理后),将两组老年人慢性非传染疾病(高血压、脂肪肝、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检出率、老年人对慢性疾病知识的知晓率、老年人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施健康管理后老年人慢性疾病的检出率明显降低.观察组对于慢性非传染疾病诊断标准、危害和治疗与预防等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理调整、合理运动、饮食调整、规律用药和定期复查等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两组病患结果数据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能够提高其理论知识、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在对慢性疾病能有效控制的同时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标准对北京社区老年人肌少症的检出率,探讨适合我国的肌少症诊断标准。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85名健康年轻志愿者与169名60岁以上到门诊查体的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使用综合评估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评估,采用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四肢骨骼肌质量,计算相对四肢骨骼肌指数(RASM),测定6 m步行速度及握力。将研究结果与台湾地区、韩国、美国、西班牙、法国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北京地区诊断肌量减少的RASM截点为6.53 kg/m2,低于欧美国家的诊断标准。根据单一骨骼肌含量诊断老年肌少症,采用Baumgartner诊断标准对北京社区老年男性肌少症的检出率为36%,高于台湾地区、韩国、美国、西班牙、法国的检出率;根据骨骼肌含量+肌肉功能双重指标诊断老年肌少症,采用欧洲工作组标准对北京社区老年男性肌少症前期、肌少症、严重肌少症的检出率分别为9.1%、18.2%、15.2%,肌少症总体的检出率为33.3%;采用国际肌少症会议工作组标准对北京社区老年男性肌少症总体的检出率为62.9%。结论应制定并统一适合我国的老年肌少症诊断标准。北京地区老年男性肌少症患病率高,应重视早期检出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福州市鼓山镇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状况、家庭支持现状及其相关性,为开展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护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流行病学调查中心用抑郁量表、自制日常社会活动情况调查表以及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对福州市鼓山镇568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68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有日常生活依赖者135例(23.8%),有抑郁症状发生者130例(22.9%),家庭支持功能正常者323例(56.9%),轻度障碍者207例(36.4%),严重功能障碍者38例(6.7%);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依赖、抑郁症状、日常社会活动等健康状况与家庭支持有相关性(P〈0.05)。结论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与家庭支持相关。社区护理人员应了解其健康水平与家庭支持的现状,在加强个人健康护理的同时做好家庭健康护理,达到促进其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广州市白云区两镇15岁及以上居民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和人和镇的9646位1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慢性病患病情况现况调查. 结果 慢性病的总患病率为18.0%(1700/9431),男、女慢性病总患病率依次为17.0%、19.0%,男女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江高镇慢性病的患病率为19.2%,人和镇慢性病的患病率为17.6%,两镇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五位慢性病分别为高血压(8.16%)、糖尿病(2.65%)、血脂异常(1.89%)、胃肠疾病(1.77%)、慢性阻塞性肺病(1.46%).除慢性阻塞性肺病外,其余4种慢病两镇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不同文化程度间慢性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性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出上升趋势,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呈现出下降趋势.江高镇居民饮酒率(10.8%)、高脂饮食率(44.8%)比人和镇居民(22.7%、52.6%)低,而吸烟率(17.6%)、高盐饮食率(45.2%)比人和镇居民(14.4%、33.5%)高,该4种生活方式在两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慢性病已成为影响白云区居民尤其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两镇相关部门应针对性地开展及加强以高血压为重点防控慢病、以老年人为重点干预对象的慢性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