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治疗措施,提高其治疗成功率.方法:对4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植物生存4例(占8.3%),重残5例(占10.4%),良好21例(占43.8%),死亡18例(37.5%).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较差,对DAI进行早期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减少病残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按GOS评分:治愈23例(31.1%),中残27例(36.5%),重残或植物生存16例(21.6%),死亡8例(10.8%)。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动态影像学检查,GCS评分、昏迷时间、瞳孔变化、出血灶部位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早期正确诊断和有效综合治疗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通过华北石油总医院近5 a来收治弥漫性轴索损伤1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死亡57例,植物生存22例,重残23例。结论 DAI患者诊断主要依据于头部CT和临床表现,患者昏迷时间愈长,死亡、残废率愈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表现、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DA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治疗预后.[结果]本组DAI患者按GOS预后评分,死亡18例(32.14%),植物生存3例(5.36%),重残10例(17.86%),中残12例(21.43%),恢复良好13例(23.21%).[结论]DAI的诊断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CT、MRI资料.治疗上以保守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小儿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方法 参照Cordobes诊断标准,对68例小儿弥漫性轴索损伤进行分析。结果 小儿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发病率高,错迷程度深,瞳孔改变、癫痫及生命体征改变大,但病死率低。结论 小儿DAI发病率高,伤情重,但预后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与处理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DAI患者的救治措施和预后情况。结果治愈好转43例,轻残16倒,重残13例,植物生存状态3例,死亡21例。结论早期正确诊断治疗DAI是降低颅脑损伤死亡率、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赵虎  杨成 《华西医学》2010,(6):1045-1047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致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0年3月间65例临床诊断为DAI患者的受伤机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 DAI最常见原因为车祸伤70.7%,其次为坠落、坠物伤(10.7%),其他(18.6%)。按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结果 3~5分18例,6~8分15例,9~12分32例;治愈43例,轻残15例,中残8例,重残或植物生存7例,死亡7例。结论 DAI具有诊断、治疗困难,预后差等特点,交通事故是导致DAI的主要原因,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昏迷时间和瞳孔变化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由于80%以上患者往往是多发伤,故早期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促醒、亚低温治疗、防治并发症、钙离子拮抗剂应用等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常规序列MRI表现,探讨常规序列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DAI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26例(86.7%)患者MRI表现异常,其中弥漫性脑肿胀18例、脑实质出血或水肿12例、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出血10例、硬膜下血肿5例、硬膜外血肿3例。4例MRI检查未见异常。结论常规序列MRI对DA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浓度与CT表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DAI患者86例和体检正常者16例,采用ELISA测定血清NSE浓度,统计、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血清NSE浓度的变化与CT表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血清NSE浓度较健康体检正常者显著升高(P〈0.01)。脑池受压、移位〉5mm患者血清NSE浓度显著高于移位〈5mm的患者(P〈0.01);预后不良组的血清NSE水平则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DAI治疗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保守治疗25例,手术治疗11例,根据GCS评分,治愈9例,中残11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6例.结论 DAI患者做到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可提高DAI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2例DAI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62例DAI伤者中治愈16例,好转26例,病死20例。结论:DAI越重、昏迷越深、时间越长,则预后亦越差,病死率越高。我们临床采取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生存率,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2.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病情重、预后差,伴有DAI的多发伤治疗更困难,现报道我科收治的37例伴有DAI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74例DA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DAI最常见原因为交通事故伤(61/74),本组74例,经治疗:良好21例,中残17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21例.[结论]DAI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CT、MRI表现,目前治疗以综合治疗及高压氧等康复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致死率。方法本组48例患者,手术治疗13例,保守治疗35例。结果治疗后有10例死亡(20.8%),其余病例均随访6个月,治愈好转28例(58.3%)、中残5例(10.4%)、重残3例(6.3%),植物状态生存2例(4.2%)。结论DAI患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做到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可提高DAI治愈率,DAI的诊断以MRI价值最大,DAI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早期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以及后期高压氧、针灸等辅助康复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观察分析经CT、MRI诊断为DAI87例病人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 按GOS评分结果;治愈28例,中残23例,重残或植物生存24例,死亡12例。结论 原发性脑干损伤是DAI的一部分;伤后意识障碍程度较深,脑CT无明显改变也不能排除DAI;GCS评分,昏迷时间和瞳孔变化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治疗上高压氧及钙离子拮抗剂应用仍是DAI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同时注意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12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在药物及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本组存活103例,死亡23例,存活率81.74%。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患者在药物及手术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规范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是在颅脑外伤患者详细病理解剖时发现的一种病理变化,其研究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末,1977年Adams等[1]多次报道这种脑损伤死亡的脑病理表现,并于1982年将其命名为DAI。研究[2]表明因头部受减速惯性力或(和)成角加速所造成的颅脑损伤会导致DAI ,主要特征为广泛神经元轴索断裂,因病情较严重,且病理学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植物及重残生存率达到30%~40%,死亡率高达42%~62%,从而使患者、家庭及社会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和负担。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也称之为外脑性轴索损伤(TAI ),其发生与外脑性损伤(TBI)有着密切的关系。因外脑性损伤(TBI)所引起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少占35%,而不会发生占位损伤[3]。当前,临床治疗DAI 仍无特效药物及相关措施。本研究中作者对65例颅脑DA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DAI的临床诊治措施和预后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川芎嗪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影像学变化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治疗作用。方法:42例DA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加用川芎嗪,对照组仅常规治疗。结果:两组在伤后影像学及预后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伤后早期应用川芎嗪能明显促进挫伤及出血灶的吸收,改善DAI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6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生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措施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两年来收治的60例DAI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60例中保守治疗48例,手术治疗12例,死亡26例,死亡率为43.5%.[结论]DAI属重型脑损伤,其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CT/MRI资料,治疗上宜采用综合治疗,入院时GCS评分和瞳孔变化情况是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6例病人的临床、CT资料与预后的夫系以及探讨其综合治疗方法。结果:36例中死亡10例。植物生存5例。残废8例,良好13例。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昏迷超过6小时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者即可初步诊断DAI;原发昏迷时间及GCS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