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患者女 ,4 1岁。五年前鼻根、内眦碰伤后 ,四年前发现内眦处无痛性包块 ,进行性长大 ,6个月前出现眼球向前、外凸 ,3个月前出现流泪、头痛。查体见 :右眼球前外凸、移位 ,向上、向内运动受限 ,内眦上方向可扪及与眶内、上壁相连 ,约 1.5 cm×1.0 cm,质硬 ,不可推动 ,无痛性包块 ,右眼视力 5 .1,有复视 ,泪道不畅 ,溢泪。双鼻 (- )。X线片示筛窦、额窦、眶内壁见 3.0 cm× 3.5 cm高密度影 ,分叶状 ,边界不规则。CT示右眶内壁、筛窦一骨性密度影 ,类圆形 ,直径 3.0 cm,眼球前外凸。术前诊断 :右眼眶、筛窦骨瘤。全麻下手术 ,经眶上缘向内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额窦神经纤维瘤致额窦黏液囊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患者右眼突出10个月,无视力下降、复视、嗅觉障碍,CT示右额窦内有边缘为弧形的高密度影,眶上壁骨质有破坏,肿物凸向眶内.手术采取鼻外额窦切开术,术中见右额窦前下壁隆起,有一约1.5cm直径大的囊肿(病检结果为黏液囊肿)突向眼眶;右额窦腔窦口处有一约1.5cm×1cm×1cm大的实性、较硬的新生物(病检结果为神经纤维瘤),阻塞窦口.清理病变组织,窦口放置1cm的硅胶管,术后2个月取出额窦引流管.结果术后右眼球无突出,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神经纤维瘤长期阻塞窦口使窦内引流中断,窦内黏液潴留最终形成额窦黏液囊肿.手术切除囊肿及神经纤维瘤,恢复并扩大了患窦与鼻腔间的引流通道,并须密切随访神经纤维瘤的恶变.  相似文献   

3.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9岁,因头痛3月余,发现筛窦骨瘤12d就诊,间断性头痛,嗅觉减退.无鼻出血病史.查体:双侧下鼻甲充血肿胀,双侧中鼻道与总鼻道未见新生物.鼻窦CT示左侧额、筛窦骨瘤,约5.1 cm ×3.4 cm ×4.5 cm,瘤体部分突人眶内,与颅底骨融合,大部分位于筛窦,小部分突入额窦(图1).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7岁。因左侧鼻腔反复出血,伴双侧鼻腔嗅觉丧失半年就诊。体检:见双鼻腔顶部新生物,左侧眼球轻度突出,无搏动,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伴渗出和出血。鼻腔新生物活检病理报告为脑膜瘤。CT冠状扫描前颅底见5·0cm×6·0cm类圆形略高密度影突向外侧额叶,后达鞍结节。嗅沟骨质破坏,双侧鼻腔、筛窦、左眶内有类似病灶影。MRI检查:嗅沟区有6·5cm×6·0cm大小肿块,边缘清楚,T1WI与灰质呈等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其周围长T1、T2信号环绕,肿瘤向筛窦、双鼻腔及左眶内侵入。诊断为嗅沟颅内外沟通脑膜瘤,颅外部分累及筛窦、左眶和双鼻腔。2000…  相似文献   

5.
患者 ,男 ,58岁。因右鼻塞流脓涕 1 0余年、右耳听力下降半个月入院。自发病以来右侧鼻塞 ,流脓涕 ,多次治疗无效。半个月前出现右耳闭塞感 ,听力下降 ,曾 2次行鼓膜置管术 ,疗效不佳。专科检查 :右侧中鼻甲肥大 ,中鼻道可见脓性分泌物。右耳鼓膜内陷 ,呈琥珀色 ,内有液平面。鼻咽部粘膜光滑 ,未见新生物。CT示右侧后组筛窦高密度影。在局麻下行鼻腔内窥镜手术 ,于右侧后组筛窦取出 2个结石 ,大小为 1 .0 cm× 0 .8cm× 0 .1 cm,0 .5cm× 0 .3cm× 0 .2 cm,吸尽粘脓性分泌物 ,开放筛窦。 1周后鼻塞和听力下降改善出院。病理报告为钙化物。1…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8岁.因头昏、右侧偏头痛5年,于1995年8月9日入院.鼻窦X线片示右上颌窦窦腔密度均匀一致增高,故行右上颌窦穿刺术,穿刺时无明显落空感.冲洗液为血性.CT片示右侧上颌窦腔较对侧小.窦腔内见分叶状密度增高影.骨窗示骨样密度.CT值283~480HU.肿块边缘见薄层骨皮质,上颌窦壁骨质未见异常改变.临床初步诊断:右上颌窦多发性骨瘤.于8月15日在局麻下行右上颌窦根治术,术中发现,右上颌窦几乎无腔隙.前上壁及内上壁骨质较厚.骨凿沿上颌窦内侧壁凿除质硬的骨瘤.骨瘤中央部为松质骨,质脆.上颌窦下壁有一牙齿状骨瘤,色白,表面光滑,质硬,约0.5cm×1.0cm×0.5cm,重0.40g.行右下鼻道对孔.术中顺利,术后经过良好,头痛缓解,面部肿胀消退,于8月23日出院.病理报告:右上颌窦增生的骨组织,骨小梁排列紊乱,纤维组织增生不明显.诊断为多发性骨瘤.  相似文献   

7.
额筛窦巨大骨瘤切除及额骨眼眶成形术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1岁。因左内眦部、眉弓处发现肿物,逐渐增大伴局部胀痛1年入院。体查:一般情况好,左侧内眦、眉弓处局部膨隆,眶缘肿胀变形,可扪及4cm×3cm×3cm大小包块,质硬,活动差,边界不清,无压痛。左眼球向内活动受限,视力右1.5;左0.8。鼻内镜查:左侧中鼻甲、筛泡肥大,钩突结构不清。中鼻道前外侧壁向内下移位、膨隆。CT示:双侧额窦、左筛窦内见骨质高密度块影,大小为4cm×3cm,后与左侧筛板、额窦后壁(前颅底)相连,向前方突出额窦前壁。[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切除筛窦骨瘤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鼻内镜下切除筛窦骨瘤13例(14侧),并探讨相关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13例筛窦骨瘤患者,7例(8侧)术前CT示骨瘤未附着在纸样板、前颅底,在鼻内镜下解剖骨瘤与周围的联系后切除;4例术前CT示骨瘤附着在纸样板、2例术前CT示骨瘤附着在前颅底,在鼻内镜下解剖、暴露骨瘤后用电钻磨除.结果:13例(14侧)筛窦骨瘤在鼻内镜下完整切除,无眶内和颅内并发症,所有患者术腔在6~8周内上皮化.结论:术前冠位加轴位CT扫描能较完整评价骨瘤与筛窦各壁的关系,为手术方法和器械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帮助;鼻内镜下配合适宜的手术器械,如电钻等切除筛窦骨瘤,无面部瘢痕、创伤小,是经鼻内途径切除筛窦骨瘤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6岁。因右侧鼻塞5年、双侧鼻塞3年,于1991年8月12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右侧鼻腔后段见有灰白色不规则肿物,与鼻腔外侧壁粘连。鼻咽镜检:见后鼻孔有约 2cm×2.5cm×2.5cm之灰白色分叶状肿物,触诊质地硬,与鼻咽右侧壁及顶壁相连。X线鼻窦瓦氏位片、鼻咽侧位片及颅底位片显示:鼻咽上壁可见一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晰,3cm×2.5cm×2.5cm大小,并向上延伸至右上颌窦后壁,颅底位片肿块影重叠于右侧破裂孔处,颅底各骨无骨质破坏。双侧上颌窦通气差,窦腔变小,窦壁增厚。筛窦密度增高,泡  相似文献   

10.
鼻眶联合进路切除眶内巨大骨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19岁。因右眼球突出伴复视、溢泪3个月入院。无视力下降及头痛。体检:右眼视力0.8,眼球明显外突,结膜充血,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灵敏,活动内收受限。CT示眼眶及筛窦内巨大骨瘤,成分叶状,嵌顿于眼眶、上颌窦、颅底、眶尖之间,大小约4.0cm×4.0cm×4.5cm;向下突破眶底进入上颌窦,向上紧压前颅底,向前突出眶缘,向后进入眶尖,并推挤视神经向外上方。右鼻腔表面麻醉成功后,经内镜下完整切除右下鼻甲保留备用。切除中鼻甲及部分上颌窦内侧壁,开放残余筛窦,松解骨瘤内缘及下缘。右眼内侧开眶,于眶缘切开骨膜,用纱条骨膜下钝…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因慢性鼻一鼻窦炎伴/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or without nasal pol-yps,CRSwNP/CRSsNP)接受ESS的患者中骨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讨论其术中处理原则。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1月~2010年1月因cRswNP/cRssNP接受ESS的520例患者中26例患者合并骨瘤的发病情况、术中处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额筛区骨瘤发病率5%(26/520),其中位于额窦和前组筛窦23例;位于后组筛窦3例。骨瘤同时累及颅底7例,累及眶内壁4例。术中经鼻内镜下完整切除骨瘤20例,经鼻内镜下部分切除2例,未处理7例。均未出现眶部、颅内并发症。结论因CRSwNP/CRSsNP接受ESS的患者中骨瘤并不少见。以单个骨瘤为主、症状不典型且不易与鼻窦炎区分,常在CT检查时发现;额窦和前组筛窦远远多于后组筛窦。大多数骨瘤可以经鼻内镜下完整切除,在保证充分引流前提下可采用经鼻内镜下部分切除或暂不处理。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1岁。额部头痛1年,左侧颠窦表面隆起2月。于1996年4月8日入院。检查:左侧颠窦前空膨隆变形,鼻根部饱满增宽,触之坚硬,不活动。鼻腔无异常。双眼视力正常,眼球无明显突出。X统摄片示:双侧额筛窦示4.5×5.5cm骨性密度增高而不均匀之影。诊断:双侧额筛窦骨瘤。于4月12日在全麻下行左侧鼻外联合眉弓进路肿物摘除术。术中见鼻骨上段,左侧颠窦前壁骨质吸收变薄,膨出。打开额窦前壁,咬骨钳逐渐咬除骨瘤边缘之额骨鼻突及上颌骨额突及鼻甲的一部分。使骨瘤大部分暴露,见两侧额筛窦腔内有一粉白色,约4.5×5.5×3.8cm大小,…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下额筛窦骨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额筛窦骨瘤鼻内镜径路切除术的效果。方法:18例额筛窦骨瘤患者中,位于额窦者8例,筛窦者6例,起源于筛窦突入额窦者4例,骨瘤大小为1cm×1cm×1cm~1.5cm×3.0cm×4.0cm,单纯采用鼻内镜径路切除17例,鼻内镜联合鼻外径路切除1例。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无脑脊液鼻漏和眶筋膜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术前症状消失,未见复发。结论:对于额筛窦骨瘤,通过鼻内镜必要时结合眉弓切口外径路手术能够完整切除,并能够保护颅底、额窦后壁以及眶纸板等重要结构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14.
我科1991年以来采用颅底外科技术治疗侵犯前颅底及脑实质的鼻部晚期恶性肿瘤的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在35岁至62岁之间,均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其中鳞癌4例,腺样囊性癌1例。5例患者中3例经鼻窦进路,2例经颅面联合进路彻底切除了侵犯颅底骨质,硬脑膜及双侧额叶的肿瘤病灶。其中1例经颅底直接侵犯双侧额叶的晚期筛窦恶性肿瘤,行全筛骨、双侧部分额叶、右上颌骨及眼球切除术后,颅底缺损范围达5cm×4cm,采用带蒂颞肌瓣、钛板和帽状腱膜瓣三明治式修复颅底缺损,采用额骨膜修复缺损脑膜,术后顺利康复,随访到今汉…  相似文献   

15.
病人,女,53岁,以鼻塞、流脓涕伴头痛20年于2005年3月10日入院。专科检查:双鼻道见少许黏脓涕,双中鼻道见灰白半透明息肉,双侧筛窦、上颌窦区压痛。鼻窦冠状位CT扫描见双侧额窦、上颌窦、筛窦及左侧蝶窦内软组织影,提示有慢性炎症,左侧筛窦内高密度影(图1)。术前诊断:慢性鼻窦炎(Ⅱ型2期)、左筛窦骨瘤。3月12日全麻鼻内镜下行双侧鼻息肉摘除、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左筛窦骨瘤摘除及左蝶窦口开放术。术中出血量少,骨瘤长于左侧筛窦内壁,约1.5 cm×1.0 cm×1.0 cm大小,与眶纸样板无粘连,眶纸样板受压变薄,无骨壁缺损,筛窦及上颌窦腔内少量息肉样…  相似文献   

16.
额窦骨瘤二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例1男,25岁。因额部无痛性隆起2月余于2005年2月25日入院。体检:一般状况好,心肺肝脾未见异常,前额正中双侧眉间骨性突起约1cm,双眼视物清晰,无眼球突出、复视,鼻部及颅脑检查未见异常。鼻窦CT检查:双侧额窦见一新生物,密度高,侵犯额窦底壁、眼眶。于2005年2月28日全身麻醉下行双眉弓正中蝶形切口,凿除额窦前壁,暴露骨瘤,见瘤体巨大,呈象牙状,质地坚硬,占满双侧额窦腔,右侧稍有一缝隙,沿右侧额窦骨壁与瘤体之间的缝隙仔细分离,待瘤体松动后用咬钳完整取出骨瘤,大小约6cm×5cm×4cm,骨瘤蒂部位于左侧额窦底,切除蒂部后致左侧额窦底壁骨质缺…  相似文献   

17.
例1男,25岁。左眶上缘胀痛15 d于1998年8月27日入院。CT片示左额窦内阴影,眶上壁及额窦外侧壁、部分颅内板骨质破坏。采用冠状径路切除肿瘤。沿发际内0.5~1.0 cm行一冠状切口,或单侧跨中线弧形切口,向下翻起额部皮瓣,将额窦瘤体外侧额骨瓣掀起,分块或整块摘除瘤体。对于额部较小骨质缺损,以自体额骨瓣修复,较大者以塑形钛网进行即时修补。术中见额窦外侧壁破坏,呈2 cm×2 cm缺损。眶上壁破损达3 cm×3cm,前颅底轻度破损。瘤组织质脆、无包膜,充满窦腔。病理报告:额窦骨化纤维瘤。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6岁。因左筛窦骨瘤术后6年,伴左眼球明显突出卫年入院。既往患者因内毗部隆起、胀痛、视力下降3月,CT检查左筛窦边缘光滑2cm×3cm高密度影,临床诊断左筛窦骨瘤手1991年10月9日在全麻了行筛窦骨瘤摘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骨瘤。但患者症状未完全缓解,当时拍片仍有部分骨瘤存在。此次入院时体检全身一般情况好,专科检查左侧鼻背部、内毗部高度隆起,触之坚硬,有压痛感,左鼻腔中鼻甲、中异道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球明显外突挤向外下方,视力指数0.5m,呈管状视野。CT显示左筛窦、眼眶内约3.6cmX4.5cm,边缘不现则,高密度其…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20岁。因渐进性左额部肿物2年伴左眼外凸于1997年11月18日入院。发病前曾有额部外伤史。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心肺腹正常。左额部可触及一约10×8cm肿物,质硬,不活动。左眼外凸并向前外下移位,眼球活动受限;视力;左眼0.3,右眼0.40左鼻腔狭窄,外侧壁向下移位。CT:左额窦,筛窦占位性病变,为纤维状及骨质密度影,向外扩展生长,达前颅窝并越过中线及对侧额窦(附图)。临床诊断:左额窦骨瘤。在全麻下取额颔部发际内0.scm冠状位切口。用钢锯,电钻及凿子分块取下瘤体。检查见,骨瘤主体位于左额窦,向后下至前…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0岁。因左眼部肿痛,头痛6d,于1996年12月28日入院。6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左眼睑肿胀,疼痛,无恶心呕吐,无视力障碍。给予消炎滴眼药治疗无效。体检:心肺腹四肢正常。双眼视力正常。左眼睑浮肿压痛,球结膜充血水肿,左眼眶压痛,左眼球突出约2mm,眼球活动正常。右眼正常。血常规检查:WBC15.5×109/L,N93%,L7%,RBC3.89×1012/L。尿常规正常。头颅及眼眶CT示:左筛窦、额窦、双侧眼眶内高密度影。X线片示:左筛窦骨瘤。诊断为左筛窦骨瘤并左眼眶蜂窝织炎。入院后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