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在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7月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治疗,治疗后15d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疼痛评分、肿胀程度、骨折愈合程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5 d,观察组疼痛评分、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断端边缘、骨痂边缘、骨痂量、骨痂密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寒战、发热、头晕、肝肾功能损害的总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的7.69%,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汤结合中医按摩用于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中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肢体肿胀,提高患者骨折愈合,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给予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南少林牵抖手法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1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26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13例。对照组给予石膏固定治疗,研究组给予南少林牵抖手法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情况、疼痛程度、生命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上肢功能损伤量表(DASH)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肿胀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线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6周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治疗6周后两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QOL-C30)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更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96%,低于对照组的20.35%(P<0.05)。结论:给予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南少林牵抖手法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腕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情况,缓解疼痛程度,提高生命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宜春市中医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9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研究组(39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基于对照组接受中药热奄包干预;比较两组肢体肿胀面积、疼痛程度、炎性因子水平及膝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干预4周肢体肿胀面积、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4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4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采用中药热奄包干预可减少肢体肿胀面积,缓解疼痛程度,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疼痛和骨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折患者36例,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骨折后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加用脉冲电磁场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肢肿胀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1,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χ2=8.325,P<0.05)。结论:脉冲电磁场可快速消除肿胀疼痛,加速骨的重建和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低速直机配合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法治疗复杂阻生牙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2017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收 治的复杂阻生牙患者 180 例,以简单随机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90 例。 对照组行凿骨劈冠拔除术,研究组行低速直机联合高速 涡轮机微创拔牙法。 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张口受限程度、创面肿胀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 2%h 、术后 4%h 疼痛评分。 结果:研究组总 有效率为 92.22% ,较对照组的 75.56% 高( P <0.05 );研究组术后 2%h 、术后 4%h 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 P <0.05 );研究组张口受限程度 和创面肿胀程度较对照组轻( P <0.05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7.78% ,较对照组的 26.67% 低( P <0.05 )。 结论:复杂阻生牙采用低速 直机配合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法,可提高临床效果,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张口受限、创面肿胀程度,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86例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将行传统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行经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4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益气通络汤对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清氧化应激影响。方法:选取沈阳市沈河区第二人民医院2018.2月-2021.6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胶囊联合益气通络汤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丁苯酞胶囊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氧化应激、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肢体功能、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DA、NO、SOD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DA均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O、SOD均升高,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肢体功能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肢体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升高,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丁苯酞胶囊联合益气通络汤应用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清氧化应激水平,降低NIHSS评分,提高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并且减少不良反应,本研究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络活血汤辅助西医常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疼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疼痛患者93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组,将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西医组,将采用通络活血汤辅助西医常规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中西联合组。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腰椎功能障碍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西联合组总有效率91.67%(44/48)较西医组的73.33%(33/45)高(P<0.05);中西联合组治疗后胸腹胀满、腰膝无力评分较西医组低(P<0.05);治疗后中西联合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西医组低,腰椎功能障碍症状评分较西医组高(P<0.05);中西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3/48)与西医组13.33%(6/45)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通络活血汤辅助西医常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疼痛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恢复腰椎功能,降低功能障碍,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在术后服用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症状、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采用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抗生素,同时配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比较两组康复后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结论: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术后老年患者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和疼痛情况,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肽注射液联合微创内固定术对下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进行治疗的86例下肢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微创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代谢指标、炎症介质水平、肿胀程度、疼痛程度。结果:术后3、7、14 d,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肿胀程度评分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4周两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 d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骨肽注射液联合微创内固定术可减轻下肢骨折患者的肢体肿痛程度,降低炎症介质水平,对机体内骨代谢具有可观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邱洪兵  范玉华  范科 《新医学》2014,(4):258-261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其安全性。方法将58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普瑞巴林组和卡马西平组各29例,分别给予普瑞巴林和卡马西平治疗,所有入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1、2、3、4周时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睡眠干扰评分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睡眠干扰评分、HAMD、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相同治疗时间内普瑞巴林组比卡马西平组评分降低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普瑞巴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卡马西平组低(P<0.05)。结论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附睾炎患者采用前列舒通联合头孢克肟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接受治疗的90例慢性附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头孢克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前列舒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前列舒通联合头孢克肟治疗慢性附睾炎,可缓解患者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肩关节镜联合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肩袖损伤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肩关节镜手术联合中医针灸推拿康复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NRS)、肩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力量测试、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联合中医针灸推拿在老年肩袖损伤治疗中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肩关节功能可得到有效改善,肩部疼痛感明显减轻,且无明显并发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接受中医骨科综合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肢体肿胀消散、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应用中医骨科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肢体肿胀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情景式健康教育联合专项功能锻炼在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13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情景式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情景式健康教育基础上联合专项功能锻炼,评定两组患者疼痛、肿胀缓解情况、踝关节功能、健康知识知晓率、踝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疼痛评分较干预前下降(P<0.05),肿胀程度减轻(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背屈及跖屈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景式健康教育联合专项功能锻炼能够有效减轻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疼痛及肿胀症状,提高疾病知晓率,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疼痛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疼痛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2、24、48、72 h 肢体肿胀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干预后髋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疼痛干预可减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感及肿胀感,提高髋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牵正散加减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2月治疗的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号原则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参照组给予牵正散加减治疗,研究组给予牵正散加减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痊愈所需时间及面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后遗症发生率为2.22%,低于参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加减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治疗疗程,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还可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7月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200例高龄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手术入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微创后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直接前入路,随访至术后3个月。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疼痛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微创后外侧入路,直接前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性更小,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对患者术后疼痛及鼻阻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0月进行治疗的8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程度、鼻阻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双侧鼻阻力值(N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损伤小,且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鼻腔通气功能,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临床应用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运用毫火针与针推治疗TKA术后疼痛及关节障碍等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分为观察组(常规康复训练+毫火针,30例)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普通针刺及推拿,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给予关节活动范围(ROM)、视觉模拟评分(VAS)、骨关节指数(WOMAC)及WOMAC 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 1周、2周的VAS 、 HSS、ROM、WOMA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 < 0.05);组间比较 治疗1周后,VAS、HS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2周后,VAS、ROM、HS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P < 0.05); 从WOMAC 量表里得出的各项评分可以看出,治疗后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的疼痛、僵硬、肿胀均得到了改善;组间比较:治疗第1周完成及第2周治疗完成后WOMAC 量表得出各项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 火针组总有效率为96.7%,针推组为 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毫火针与针推治疗TKA术后疼痛及关节运动障碍等并发症的疗效相当, 毫火针在改善TKA术后患者的疼痛,肿胀及僵硬感的临床疗效优于针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