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择时耳穴贴压对肺气虚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福州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经呼吸内科及门诊治疗后处于稳定期的85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观察Ⅰ组29例、观察Ⅱ组28例。三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Ⅰ组同时接受耳穴贴压,每隔6h按压1次,观察Ⅱ组同时根据子午流注择时耳穴贴压,按压时间为寅时(3:00-5:00),申时(15:00-17:00)。干预前后对三组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呼吸困难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三组患者呼吸困难的改善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Ⅱ组呼吸困难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和观察Ⅰ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择时耳穴贴压可减轻肺气虚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延缓肺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雷火灸联合穴位贴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9月在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科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病人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雷火灸联合穴位敷贴干预,干预1个月后观察两组病人肺功能、运动耐力、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病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穴位贴敷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病人肺功能,增强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和呼吸困难指数变化,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呼吸困难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能够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李威   《护理与康复》2020,19(12):86-89
目的观察基于"手机新媒体"的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与随访,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与随访基础上采取基于"手机新媒体"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优于对照组,深吸气量及6 min步行距离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手机新媒体"的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氨茶碱片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22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采用氨茶碱片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运动耐力、血清环氧化酶-2、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44%高于对照组78.69%(P<0.05);治疗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环氧化酶-2、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茶碱片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缓解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5E康复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根据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5E康复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率96.23%,对照组7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最大呼气流量等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5E康复管理可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效改善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对患者肺功能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就诊的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炎症介质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水平高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可纠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衰竭,加快机体炎症消退,促进肺功能恢复,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治疗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2例支气管哮喘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试验距离、生活质量,治疗1年过程中急性加重发作次数及其间隔时间,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呼气峰流速等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大于对照组,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社交心理影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年过程中,观察组急性加重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急性加重发作间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采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赋权激励教育护理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康复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及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于我院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赋权激励教育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配合穴位贴敷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麻杏石甘汤治疗。观察两组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状及体征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呼气流量峰值及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喘息、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及哮鸣音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可较好地恢复患者的肺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2例COPD稳定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8例采取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74例在一般的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病人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FEV1、WHOQOL-BREF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提高COPD稳定期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752-4754
分析长期无创正压通气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8例,按投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长期家庭氧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方式进行治疗,将两组治疗1年后疗效进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指标相比较:两组治疗前1秒用力呼气容积、1秒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年后1秒用力呼气容积、1秒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圣乔治量表评分相比较:两组治疗前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年后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将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方法应用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对延缓病情发展及减轻患者痛苦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8月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用药方法不同分为西药组和联合组各25例。西药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症状及体征评分。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咳嗽、易感冒、气短评分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但两组哮鸣音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后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常规西药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能进一步优化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14.
背景:研究显示太极拳运动能够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下降,提高运动耐力,但也有研究发现太极拳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并没有达到改善的效果。
  目的:系统评价太极拳锻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中文数据库中1980年1月至2014年7月间的文献资料。纳入太极拳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太极拳运动干预组和常规药物或是健康教育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共计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40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太极拳运动明显改善了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百分比水平(MD=4.62,95%CI:0.73-8.51,P=0.0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水平(MD=4.95,95%CI:0.33-9.57,P=0.04)、6 min步行距离水平(MD=33.81,95%CI:6.00-61.62,P=0.02),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在太极拳组与对照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MD=0.02,95%CI:-0.10-0.14,P=0.76)。结果证实,太极拳运动有效了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产生了积极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随访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11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9例、观察组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及呼吸训练结合有氧运动等康复治疗,对照组嘱咐每月门诊复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社区责任医生每月上门随访1次,为期12月。结果经过12个月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50%用力呼气流量、最大通气量与预计值间的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min步行距离和BODE指数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随访可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受能力,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茶碱类药物治疗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氨茶碱治疗,观察组行多索茶碱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炎症指标以及肺功能指标,同时观察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炎症指标以及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呼气峰流速值水平高于对照组,血二氧化碳分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对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氨茶碱,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炎症指标以及肺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7.
闵燕萍  金勇凤 《全科护理》2011,9(13):1159-1160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2例COPD稳定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8例采取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74例在一般的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病人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FEV1、WHOQOL-BREF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提高COPD稳定期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102例COPD稳定期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肺功能康复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6 min连续步行距离(6MWD)的改善程度。结果:两组病人FEV1,FVC,FEV1/FVC%,6MWD比较,观察组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COPD稳定期病人的肺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病人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加减联合噻托溴铵粉雾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32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动脉血氧分压、pH值均较对照组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加减联合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患者肺通气功能,改善血气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肺康复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呼吸内科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肺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最大呼气峰流速值(PEF)]、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观察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EF、FEV1、FEV1/FVC优于对照组(P<0.05),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肺康复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肺部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水平,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