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对于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诸多医家多责之于肝阳上亢、肝火上炎,治疗时多从肝肾论治,文章首先探讨了脾胃之间的气化关系与血压的关系,进而从脾胃气化失司的角度入手阐述了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以期拓展高血压病的辨治思路,指导高血压病的中医辨治。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中医肺胀范畴,其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指五脏虚,并以肺、脾、肾为主,标实主要体现在痰浊、瘀血、气滞、毒邪等痹阻于肺。从肺、脾、肾、肝、心、肠等脏腑的生理病理方面分析与本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并探讨从肺、脾、肾、肝、心、肠6个方面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病。  相似文献   

3.
抽动—秽语综合征属中医肝风范畴,病理主乎风痰,病性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病位涉系肺、心、肝(胆)、脾、肾,基本病机为肝亢风动,治疗从调肺、平肝、滋肾、健脾、温胆、清心(火)入手,佐以化痰熄风。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患病率高,还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病属中医“眩晕”范畴。中医学认为,其病位主要在肝,涉及肾、心、脾等脏。病机主要系阴阳失调,本虚标实,临床多见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下虚上实证,并可兼夹风、火、痰、瘀等。祖国医学在“眩晕”的防治调护上有着丰富的理论论述和经验积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多由于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肝之疏泄失常,肝肾子母涵养失职,水不涵木,致使木郁火炎,肝阳上亢,肝胜乘脾,体内环境紊乱,风、火、痰、瘀、虚肇致清窍失养.临床表现出头痛、头晕、耳鸣、眼花、肢体麻木,甚或恶心、呕吐,严重者突然仆倒.其病位在肝,涉及肾、脾、心.高血压病有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之分,时至目前,中医辨证分类治疗虽未形成共识,但根据中医病因病机,笔者认为治疗总则应为平调阴阳,理肝祛邪.兹对早、中、晚各期常见证型诊治作一概述,抛砖引玉,供同道讨论斧正.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和规律。方法运用因子分析法对195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进行初步探讨。结果得到9个高血压肾损害的中医临床类证候分类。结论高血压肾损害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为脾肾两虚,标实主要涉及瘀血和痰湿,其主要病位在脾、肾,涉及心、肝两脏,主要病机可归纳为脾肾两虚、痰瘀阻络。  相似文献   

7.
自拟双降散治疗高血压病2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 ,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 ,病机复杂 ,虚实错杂。病位在肝 ,累及心、脑、脾、肾等 ,肝肾阴虚 ,气血亏虚为病之本 ,风、火、痰、瘀为病之标。笔者采用自拟双降散治疗高血压病 2 9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按WHO ISH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收缩压≥ 18 7kPa(或 )舒张压≥ 12 0kPa即可诊断。排除肾性、内分泌性、颅脑疾病、妊娠中毒症及大动脉炎等继发性高血压者。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5年发布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中眩晕的证候分类 ,分为风阳上拢、痰浊上蒙、气血亏虚、肝…  相似文献   

8.
心因性精神障碍,即心理因素导致的精神障碍,中医归于"情志病"的范畴,主要由五脏气机逆乱而产生。仝小林教授认为该病多责之于心,与肝脾肾联系密切,气机不畅是核心病机。该病初发为实,久病多虚。临床辨治此类疾病,多从"调理气机"入手,并结合虚实辨证对心因性精神障碍作出区分。其辨治以虚实为总纲,实则泻,虚则补。实证多用四逆散、丹栀逍遥散、黄连温胆汤或白金丸等理气清热化痰之方消除体内气滞郁热痰浊之病机;虚证多用归脾汤、安神定志丸、黄连阿胶汤或二仙汤等补益之方温补脏腑之虚损。经临床验证,通过虚实辨证对心因性精神障碍进行整体论治,卓有成效,为中医治疗心因性精神障碍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9.
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在月经产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月经的行止与肝脾肾脏腑功能息息相关.崩漏属妇科临床月经不调中常见多发病,也属疑难急重症.本文从肝肾、肝疏泄与藏血以及肝脾开阖失司探讨崩漏的主要病机,从而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助于指导临床对崩漏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首先提出"脉胀"之名,"脉胀"以"脉大坚以涩"为基本特点,与现代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极其相似,能确切解释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高血压病中医病名当属"脉胀"。其病变关键在于营卫逆乱,血脉失和。"脉胀"在发病和传变上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临床上常呈现出青年在肝、中年由肝及脾、老年入肾的病位传变规律和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气亏虚的病机传变规律,这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与分期论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要求,结合朱文锋教授的"证候辨证素量表",制定〈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症状量表〉并对相应证素赋值,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前瞻性中医四诊调查并建立证素研究数据库,运用SQL server 2005 得出每位患者的中医证素,运用频数分析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5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肾〉肝〉心〉肺〉脾,虚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实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痰〉血瘀〉气滞〉阳亢〉热,病位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肝肾同病〉心肾同病〉肺肾同病〉心肺同病〉心肝同病;虚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气阴两虚〉气血亏虚〉阴阳两虚〉阴虚血亏,实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痰瘀互阻〉气滞血瘀〉气滞夹痰〉痰热互结,虚实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夹痰〉阴虚阳亢〉阳虚夹痰〉气虚夹痰.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以肾为主,血瘀、痰、阴虚是其主要的病性单一证素;兼杂证素主要为肝肾同病、痰瘀互阻、气阴两虚、阴虚夹痰.  相似文献   

12.
王昕雯 《陕西中医》2014,(2):246-248
<正>现就近年来荷丹片治疗高血脂症及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高血脂症的研究现状归纳总结,以期望在阐明其药效机理的同时,为准确指导临床应用提高依据。1荷丹片的药理分析1.1中医辨证中医认为"血浊"即"血脂异常"属于"痰浊"、"血瘀"、"心悸"、"胸痹"、"眩晕"、"中风"等范畴。陶亮等[1]指出血脂异常的病因为嗜食肥甘厚味,暴饮暴食,饮酒过度,脾、肝、肾三脏虚损;病机核心是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肾失气化;病理产物为内湿、痰浊、瘀血。血脂异常乃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虚,累及肝、肾,其标为内湿、痰  相似文献   

13.
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先兆流产的病因病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重从中医角度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致先兆流产的病因病机,提出脾肾两虚为病变治本,血热夹瘀为病变之标,脾肾两虚、血热夹瘀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本病治则治法的确立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邓旭光 《中医杂志》2001,42(4):197-199
以中医、中西医结合高血压病研究成果为基础,我年高血压病临床诊治体会,主要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病位及发病机理等问题。提出(1) 中医无高血压病专门病名,为改变目前以症名代病名的局面,可吸收西医病名“高血压病”,作为中医病名;(2)中医的“脾”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高血压病的病位初起在“肝”、“脾”,继而影响至“心”、“肾”;(3)气血运行失调,津液代谢障碍是高血压病病机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高血压病的总病机应为:气血阴阳失调,津液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PO)是发生于女性绝经期的代谢性骨病,又称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以腰背疼痛无力、脊柱驼背变形、易于跌倒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骨痿” “骨枯”范畴。从中医整体观出发分析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失调相关,病理机制有:肾虚为本,先天亏虚; 脾虚失用,后天乏源; 肝郁血虚,枢机不利; 血瘀为标,瘀虚互生。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证,本虚在于肝脾肾精气亏虚、骨失濡养; 标实责之肝郁血瘀、骨络失和。治疗大法应当标本同治、扶正祛邪,燮理肝脾肾; 经验方补肾活血健骨方从“补肾填髓、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活血祛瘀”立法,契合PMOP病机,获得一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老年人患病率更高,中医将其归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随着中医中药的发展,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老年高血压患者病机多为虚实夹杂,病变脏腑主要在心、肝、脾胃、肾;常兼有痰、瘀、火等病理产物。其治疗宜从心、肝、脾、胃、肾进行调治,兼顾化痰清火活血等疗法。中医病因病机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病机及证治新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史上对高血压病病机的认识存在多元化趋势,本文从“正虚邪实”立论探讨高血压病病机,认为机体脏腑亏虚,尤其脾肾亏虚是高血压病发病的根本,心功能失调是发病的关键。肝肺调节功能失常是发,病的重要条件,而痰饮瘀血的形成构成了高血压的邪实,是导致高血压病恶性循环的病理物质基础,“正虚邪实”所致机体血液供求不平衡,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严重损害,故高血压尖立足于改善脏腑功能,消除病理邪气,重建机体气血动态平衡,从而极治高血压。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主要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证,脾肾气虚为本,风邪、湿热、瘀毒为标,湿热贯穿于病程的始终.治法从脾、肾、肝、肺等入手,兼以清利湿热、祛风、摄精固涩等,久病重症者可加用虫类药物,配合活血化瘀也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老年痴呆中医证候要素及其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近三十年有关老年痴呆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提取其中医证候及病位病性要素。结果老年痴呆最常见的8种中医证候为:肾虚髓减、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痰蒙清窍、气滞血瘀、痰瘀互结、心肝火旺、心脾两虚,其中以肾虚髓减证居多,约占20%;病位要素有5个,分别为肾、肝、脾、心、脑;病性要素有9个,分别为阴虚、阳虚、髓亏、瘀血、痰浊、气滞、血虚、气虚、火热。结论肾虚髓减为老年痴呆最常见的证型,病位因素以肾为主,与肝、脾、心密切相关,该病病机属本虚标实,正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  相似文献   

20.
中医对脑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昌俊 《陕西中医》1992,13(4):164-165
本文从中医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调护等方面对脑血管性痴呆进行了探讨,本病特点为肝脾心肾四脏失调,痰瘀火虚互为影响。治宜补肾、涤痰、化瘀。同时加强脑力训练和功能锻练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