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改变,探讨心电图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评价心电图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病理性Q波、ST-T改变等。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结论心电图异常可以反映急性颅脑损伤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其动态变化,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老年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76例,分析治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7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均出现异常心电图改变,其中窦性心动过速63例(82.9%),aVR导联R波振幅增高57例(75.0%),V1~V4导联T波倒置加深42例(55.3%),SⅠQⅢTⅢ现象40例(52.6%),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16例(21.0%)等,治疗后心电图改变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发病初期多有异常改变,但改变缺乏特异性,通过心电图的分析,仍有一些特征规律可循,结合临床症状,认真分析心电图的细微改变和辅助检查,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动态心电图的改变和各种与心肌相关的酶学指标的变化,了解急性颅脑损伤所致心肌损害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17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别于入院即刻和入院1周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其中80例患者于入院即刻行血生化检查。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出现多种心电异常,在入院24 h内表现显著,总发生率为83.15%,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恢复。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CK、CK-MB、LDH、HBDH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且与患者脑外伤不同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PE)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PE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的改变。结果急性肺栓塞经治疗后窦性心动过速、SⅠQⅢTⅢ、胸前导联T波倒置加深、aVR导联出现终末R波增高、顺钟向转位、电轴右偏、期前收缩等心电图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虽然是非特异性的,但如能结合临床症状并及时仔细观察心电图改变,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植入心脏起搏器所引发的心室除极异常将掩盖急性心肌梗死的异常Q波、损伤性ST段及缺血性T波改变,极易造成漏(误)诊,延误患者治疗时机.本文报道1例起搏器植入10年后发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及具体诊疗过程,为同道提供借鉴,以减少临床漏(误)诊.  相似文献   

6.
53例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总结肺栓塞时的心电图特点及其在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来我院确诊的5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电图表现并对每位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形进行对比。结果 53例患者中,出现心电图改变者占98.14%,窦性心动过速最多占77.35%,其次是ST-T改变(ST段改变占64.15%,T波改变占62.26%),典型SⅠQⅢTⅢ征者占22.64%,肺型P波占7.55%,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占18.87%,aVR导联出现终末R波占28.30%。经溶栓抗凝治疗后,比对原有心电图上述项目皆发生了动态变化过程。结论心电图对于提示肺栓塞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5例中,依据ST段是否抬高分为:STEMI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95例,NSTEMI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30例;依据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表现分为:碎裂QRS波27例,病理性Q波32例,碎裂QRS波并病理性Q波50例,单纯ST段改变16例;对比在STEMI、NSTEMI患者中碎裂QRS及病理性Q波的发生率、敏感性、特异性。结果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碎裂QRS波者低于病理性Q波者,但碎裂QRS波者特异性高于病理性Q波者;碎裂QRS波并病理性Q波者敏感性皆高于碎裂QRS波者、病理性Q波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5例中,STEMI发生率为76.0%、NSTEMI发生率为24.0%;95例STEMI患者碎裂QRS波发生率为15.8%,低于病理性Q波的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患者30例中,碎裂QRS波者发生率为40.0%,高于病理性Q波者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其他诊断依据情况下,碎裂QRS波可作为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新指标,可有效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发生率,探讨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在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方面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7年12月收治入院的3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缺血性心脏病组(214例)和非缺血性心脏病组(106例)。年龄42~86岁,在入院时记录所有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回顾性分析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与急性脑梗死后一年内死亡危险的关系。结果196例(61.2%)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有一项或多项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其构成为ST段压低91例(28.4%),T波倒置100例(31.3%),异常Q波38例(11.9%)和ST段抬高14例(4.4%)。106例(33.1%)既往无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组的死亡率34例(15.9%)与无缺血性心脏组的死亡率(4.7%)相比显著增高。死亡组与生存组相比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显著增高,包括异常Q波、ST段压低、T波倒置。结论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普遍存在,这些变化倾向由于既往缺血性心脏病而不是急性脑梗死状态本身引起。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可能是急性脑梗死后死亡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心电图特征及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40例,早期诊断时均采用了心电图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心电图出现了异常,以窦速、房速及房产为表现的心率失常最多,约占82.50%;其次是I导S波较深者,约占62.50%,诊断符合率为92.50%。结论在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早期诊断中行心电图检查,为医师进行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125例APE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 125例APE患者中107例心电图异常(85.6%),其中最多见的为窦性心律103例(82.4%)、T波改变77例(61.6%)、窦性心动过速37例(29.6%)。结论 APE患者心电图异常所占比例较大,但不具有特异性,心电图改变对APE的诊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临床检测与预后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5例患有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磁共振成像和头颅 CT 确诊,并同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5例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者69例,异常率为65.7%。其中,急性脑梗死患者57例,心电图异常36例(63.2%);脑出血患者48例,心电图异常33例(68.8%)。患者的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 T 波改变、ST-T 改变、心律失常、QT 间期延长、明显 U 波、异常 Q 波等,且与病变部位有关。丘脑发生病变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发生病变的患者。在36例心电图正常患者中,死亡2例(5.6%);在69例心电图异常患者中,死亡9例(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意识障碍患者68例,心电图异常33例(48.5%);存在意识障碍患者37例,心电图异常31例(83.8%),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具有较高的心电图异常率,并且异常类型较多。心电图变化可作为初步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损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改变,了解急性脑损伤致心电异常的特点及其与损伤部位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损伤患者56例,经Glasgow评分分型,脑CT确定损伤部位,并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急性脑损伤后心电异常的发生情况,并根据脑损伤部位和严重程度分组观察,以了解其心电异常的特点。结果:急性脑损伤患者心电异常发生率为57.14%,其中50%患者出现ST-T异常。急性脑损伤后血肿部位和严重程度不同,心电异常的发生特点也不同,按部位分脑内血肿心电异常率最高,达71.43%,按Glasgow评分重型脑损伤心电异常率最高,达73.08%(P均〈0.05)。结论:急性脑损伤患者心电异常表现为心律失常和ST-T异常,且与脑损伤部位和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可能导致潜在心脏损伤,本研究旨在探讨COVID-19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20年2月10~26日武汉亚心总医院隔离病区收治的93例COVID-19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心电图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93例患者中男51例,女42例,中位年龄为65岁。12例患者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ICU组)。48.4%(45/93)患者存在基础心脑血管疾病。ST-T改变为最常见的心电图改变,占40.9%(38/93),其次为心律失常30.1%(28/93)。入院患者中23.7%(22/93)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升高,其中超过参考值上限5倍的患者比例为7.5%。与非ICU组相比,ICU组患者心电图异常Q波比例更高(33.3%对3.9%,P=0.006)。结论部分COVID-19患者会出现心电图异常及心脏损伤,对于合并基础心脏疾病患者应密切关注其心电图改变和潜在心律失常,预防不良临床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多种非心肌梗死性Q波、ST-T改变的机制及鉴别点。方法 回顾分析非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电图呈心肌梗死样改变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特征。结果 非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电图呈心肌梗死样改变39例,急性胰腺炎6例,病毒性心肌炎8例,肥厚性心肌病5例,主动脉夹层3例,心脏原发性肿瘤3例,急性肺栓塞4例,早期复极征3例,Brugada征2例,预激综合征1例,肺源性心脏病2例,胸部外伤2例。心电图异常包括ST段改变29例(74.4%)、异常Q波18例(46.2%)、T波改变28例(71.8%)。结论 异常Q波、ST-T改变等心电图改变非急性心肌梗死独有特征,多种疾病也可出现心电图异常。结合临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对相关疾病的判断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 We sought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prehospital electrocardiogram (ECG) improves the diagnosis of a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Background. The ECG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screening test for evaluating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Methods. Prehospital and in-hospital ECGs were obtained in 3,027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symptoms of suspect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362 of whom were randomized to prehospital versus hospital thrombolysis and 2,665 of whom did not participate in the randomized trial. Prehospital and hospital records were abstracted fo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tic outcome.Results. ST segment and T and Q wave abnormalities suggestive of myocardial ischemia or infarction were more common on both the prehospital and hospital ECGs of patients with as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p ≤ 0.00001). Those with prehospital thrombolysis were more likely to show resolution of ST segment elevation by the time of hospital admission (14% vs. 5% in patients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p = 0.004). In patients not considered for prehospital thrombolysis, both persistent and transient ST segment and T or Q wave abnormalities discriminated those with from those without acute coronary ischemia or infarction. Compared with ST segment elevation on a single ECG, added consideration of dynamic changes in ST segment elevation between serial ECGs improved the sensitivity for a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from 34% to 46% and reduced specificity from 96% to 93% (both p < 0.00004). Overall, compared with abnormalities observed on a single ECG, consideration of serial evolution in ST segment, T or Q wave or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abnormalities between the prehospital and initial hospital ECG improved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for a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from 80% to 87%, with a fall in specificity from 60% to 50% (both p < 0.000006).Conclusions. ECG abnormalities are an early manifestation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nd can be identified by the prehospital ECG. Compared with a single ECG, the additional effect of evolving ST segment, T or Q waves or LBBB between serially obtained prehospital and hospital ECGs enhanced the diagnosis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but with a fall in specificity.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和分析糖调节受损(IGR)患者临床心电图异常改变的特点,探讨IGR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对经空腹血糖(FPG)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的202例IGR患者、200例糖耐量正常(NGT)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IGR患者组心电图异常者53例(26.24%),其中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左室肥厚劳损、期前收缩、心房纤颤、束支阻滞等,其发生率分别为10.40%、6.43%、4.46%、2.97%、1.98%;明显高于NGT组心电图异常者18例(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GR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与糖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变化特点.方法 对57例确诊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动过速45例(78.9%),其中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8例,心房纤颤6例,ST-T改变41例(71.9%),Tv1-Tv3倒置33例(57.9%),Tv1-Tv4均倒置25例(43.9%),avR导联R波升高30例(52.6%),顺钟向转位25例(43.8%),电轴右偏20例(35.1%),右心室高电压16例(28.1%),典型SIQⅢTⅢ 15例(26.3%),肺型P波15例(26.3%),右束支传导阻滞9例(15.7%):其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部分患者具有以上多项心电图改变.结论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表现复杂多变,临床医生应细心观察心电图变化,结合临床,重视高危因素,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在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中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50例分为非室性心律失常组39例(A组)和室性心律失常组11例(B组),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各组的QTd及心率校正后的QTd(QTcd)数值。结果 A组QTd及QTc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和对照组的QTd及QTcd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QTd及QTcd显著增加,QTd及QTcd可作为预测该类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不同颅内压水平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1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不同颅内压水平分为3组:颅内压维持20~30mmHg、颅内压维持在30~40mmHg、颅内压>40mmHg,所有患者伤后24小时内经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结果.结果 1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异常81例,占66.4%,3组之间异常心电图差异主要反映在异常Q波、QT间期延长、ST-T变化、窦性心动过缓及过速(p<0.05),并与颅内压水平成正相关,而在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损伤后出现的异常心电图可作为初步评估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对患者病情的判断以及为医师提供诊疗参考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和S波变化百分比对急性肺栓塞(A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8例疑似APE的患者进行CT肺动脉造影(CTPA),其中102例患者具有完整的心电图和CT图像。分析102例患者心电图QRS和S波变化对APE的诊断价值。结果:心电图记录分析显示V4~V6导联的QRS和S波变异发生率最高(P=0. 002)。2组患者在QRS波持续时间、QRS波最大和最小振幅、QRS波变异百分率、最小S波振幅、ΔS波振幅、S波变异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均0. 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QRS变化的百分比[OR:1. 227(每增加1%),95%CI:1. 018~1. 456,P 0. 01]和S波变化百分比[OR:1. 072(每增加1%),95%CI:1. 011~1. 137,P 0. 01]是APE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对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的疑诊APE患者,心电图V4~V6导联的QRS和S波变化的百分比有可能成为诊断APE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