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餐具烘干消毒机在食饮具消毒服务企业对组合套装食饮具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该餐具烘干消毒机对玻璃载体上大肠杆菌和餐具上自然菌的杀灭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在餐具烘干消毒机正常消毒餐具条件下,机内干热温度130℃作用2.5 min、140℃作用2 min和180℃作用1.2 min,对玻璃载片上大肠杆菌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该消毒机内温度在150℃~220℃、作用时间为2.0~1.2 min条件下,经采样检测5种100件餐饮具,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6.0%。结论干热型餐具烘干消毒机具有较好的消毒作用,可用于组合套装食饮具的消毒。  相似文献   

2.
手术丝线的消毒方法繁多,各医院采用的不尽相同。大多数手术室因担心消毒后的丝线拉力不够手术要求而将一次未用完的线丢弃了。造成了很大浪费。笔者就几种常用消毒法对手术丝线的拉力影响做了测试,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本实验采用上海医用缝合线厂生产的医用缝合丝线作材料,以0号、4号、7号丝线作代表。选择目前多数手术室常用的4种消毒法:(1)高压蒸气灭菌法:压力15磅,温度121℃,时间30分钟。(2)40%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法,时间6小时。(3)1‰新洁尔灭溶液浸泡消毒法,时间6小时。(4)煮沸消毒法,时间15分钟。每次消毒后做丝线拉力测试,反复消毒测试4次。实验结果每次消毒后,各组丝线均做次拉力测试,取其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见下表1)。  相似文献   

3.
<正> 以产气荚膜杆菌菌液涂抹于废旧器械及敷料上放入烤箱,分别以160℃及140℃消毒5、30、60及120分钟。消毒后取标本培养,每组2个标本。试验重复3次,结果除5分钟组外其它各组皆无菌生长。将用过的口腔科器械洗净,经0.1%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玻璃水银体温计为病人测量腋下体温所需的最佳时间。[方法]实验1组随机选取住院病人78例,实验2组选取同一病房的医护人员、病人陪护及家属52人,平均年龄分别为79.0岁、33.5岁。取3支符合测试要求的体温表,同时置于受试者的同侧腋下,于测试时间满5 min、10 min、15 min时分别取出,记录测得的体温值。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1组5 min、10 min、15 min测得体温分别为36.02℃±0.54℃、36.29℃±0.42℃、36.41℃±0.41℃,10 min测得的体温值>5 min测得的体温值0.27℃(P<0.001);15 min测得的体温值分别大于5 min、10 min测得的体温值0.39℃、0.12℃(P<0.001);实验2组5 min、10 min、15 min测得体温值分别为36.27℃±0.39℃、36.65℃±0.35℃、36.88℃±0.28℃;10 min测得的体温值>5 min测得的体温值0.38℃(P<0.001);15 min测得的体温值分别大于5 min、10 min测得的体温值0.61℃、0.23℃(P<0.001)。[结论]为病人测量体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测量15 min更接近其真实的体内温度,10 min测试时间可能比较适合于临床应用,5 min测试时间不能够正确反映体内温度。  相似文献   

5.
混合散瞳剂为眼科常用的一种强力扩瞳药物,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对混合散瞳剂1、2号的作用时间和疗效进行了动物实验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方法 选本地家兔10只,重1.5公斤,取20只眼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二组,散瞳前瞳孔直径为5~7毫米,每组用表面麻醉方法后,结膜下分别注射混合散瞳剂1、2号0.1ml。15分钟后开始计时观察瞳孔大小并准确测量计录,每隔15分钟观察一次共记录4次,然后每隔30分钟观察一次,连续观察2小时共记录4次,再每隔1小时观察记录一次,共计时观察4小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骶神经磁刺激(SMS)对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 方法 选取30例脊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刺激组和假刺激组,每组15例。实验一,刺激组第1天在膀胱容量为100 ml时给予1次SMS,第2天在膀胱容量为200 ml时给予1次SMS,第3天在膀胱容量为300 ml时给予1次SMS。SMS参数:刺激频率为15 Hz,刺激时间10 s,间歇时间30 s,共1500次脉冲。假刺激组SMS参数与刺激组相同,但将磁刺激线圈旋转90°;2组患者在100、200和300 ml膀胱容量下,在每次SMS刺激前和刺激后即刻检测最大逼尿肌压力(MDP)。实验二,从第4天开始,刺激组接受SMS治疗,假刺激组接受假刺激,均为每日治疗2次,每周治疗5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测2组患者膀胱容量为0、100、200和300 ml时的MDP。 结果 实验一,SMS刺激后即刻,刺激组在膀胱容量为200和300 ml时的MDP均较刺激前明显增加(P<0.05),且均较同时间点假刺激组明显增加(P<0.05),而在膀胱容量为100 ml时,刺激前与刺激后即刻MDP未见明显变化(P>0.05)。实验二,治疗4周后刺激组患者在膀胱容量为100、200和300 ml时的MDP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明显优于同时间点假刺激组(P<0.05)。 结论 SMS治疗对逼尿肌无力有效,但有效性可能与膀胱容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作为耦合剂,体外冲击波(ESW)治疗肩袖损伤患者即时疼痛的疗效。 方法 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64例肩袖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ESW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耦合剂治疗,对照组采用ESW配合医用超声耦合剂治疗,ESW能量1.2~2.0 Bar,频率10.0 Hz,每次治疗冲击次数6000次,每次治疗时间10 min。每5日治疗1次,共治疗4次。分别观察2组患者在首次治疗前及第4次治疗结束后第5天(治疗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于每次治疗过程中的第0(冲击波探头接触皮肤治疗开始)、3、6、9分钟以及每次治疗结束后第0(冲击波探头离开皮肤治疗结束)、5、10、15、20分钟时评定2组患者的即时VAS评分。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治疗组(1.22±0.71)分,对照组(1.28±0.85)]明显低于组内治疗前[治疗组(5.25±1.24)分,对照组(5.09±1.09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次治疗过程中的第6分钟和第9分钟时、第2次治疗过程中的第9分钟以及第1次治疗结束后的第5、10、15、20分钟时、第2次治疗结束后的第10、15、20分钟、第3次治疗结束后的第15分钟和第20分钟、第4次治疗结束后的第20分钟时,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耦合下,更能有效缓解冲击波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冻干保护剂对人凝血因子Ⅷ(FⅧ)制品在冻干及干热(100℃,30min)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同批次人FⅧ样品在相同冻干条件及一定保护剂(0.3%甘氨酸、1.5%蔗糖、1.0%白蛋白)组成的基础上,改变甘氨酸、蔗糖、白蛋白、木糖醇和精氨酸5种冻干保护剂的含量或种类,组合成6组配方,对不同配方冻干及干热后FⅧ制品外观、复溶后澄清度及FⅧ活性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Ⅰ组(3%甘氨酸):冻干和干热后制品成形最好,但复溶后均有少量絮状物;Ⅱ组(5%蔗糖):冻干和干热后制品均萎缩,冻干过程部分制品水份未抽干,冻干后澄清度较好,干热后部分有少量絮状物;Ⅲ组(2%白蛋白):冻干和干热后制品成形较好,但复溶后均有絮状物;Ⅳ组(5%木糖醇):冻干后制品萎缩,复溶后澄清度最好,干热后膨胀,复溶后有大量絮状物;Ⅴ组(1.2%精氨酸):冻干和干热后制品萎缩,但复溶后澄清度均较好;Ⅵ组(5%木糖醇+1.2%精氨酸):冻干后制品膨胀,复溶后澄清度较好,干热后进一步膨胀,复溶有大量絮状物。各组冻干后FⅧ活性≥9.3 IU/ml,回收率均较高(≥84.2%);干热后差别明显,其中Ⅲ组(2%白蛋白)FⅧ活性≥9.3 IU/ml,回收率最高(≥90.4%),而Ⅳ组(5%木糖醇)和Ⅵ组(5%木糖醇+1.2%精氨酸)FⅧ活性≤0.94 IU/ml,回收率极低(≤9.8%)。结论在冻干及干热过程中不同冻干保护剂作用差异较大,甘氨酸赋形作用较好,精氨酸对制品中蛋白稳定作用明显,白蛋白对FⅧ活性保护作用最佳;较高浓度的蔗糖不利于冻干过程中水份的去除,木糖醇不适于作为需100℃干热处理的人FⅧ冻干保护剂。  相似文献   

9.
作者用载玻片培养法研究加热固定对痰液涂片中结核杆菌的作用。其方法是将含抗酸杆菌的痰标本在76×23毫米玻片上涂成约25×10毫米的薄片,让其在安全箱内自然干燥。作三组实验:第一组共187份痰标本,每份作两张涂片,一张通过火焰3次,另一张不加热,作对照;第二组49份痰标本,每16张涂片作为一个组,其中一张直接培养,其他涂片在电热板上分别用不同温度(65℃、75℃、85℃)和时间(7.5分钟、15分钟、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加热固定;第三组50份痰标本,每份作两张涂片,一张经火焰固定后用石炭酸金胺染色,另一张只用火焰固定而不染色。以上所有涂片均分别放入选择性溶血培养基(SLB)中〔该培养基系用1份人血加2份用玻璃蒸馏器制作的无菌蒸馏水及皂素500毫克/升,再加入多粘菌素200单位/升、羧苄青霉素100毫克/升、抗菌增效剂(TMP)10毫克/升、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如何根据红外热成像结果选择背部肌筋膜炎最佳治疗方式。方法将诊断为肌筋膜炎的100例患者行红外热成像检查后,测量患侧与相对健侧的温度(△T=患侧温度-相对健侧温度),根据患侧温度高低选出热组(W组, △T≥0.2 ℃)和冷组(C组, △T≤-0.2 ℃),50例/组,每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再各分2组,25例/组,分别行银质针导热治疗(S组)和神经阻滞治疗(N组),4组分别简称WS、WN、CS和CN组。银质针导热治疗组共治疗1次,神经阻滞治疗组每5 d 1次,根据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共行2~3次。在治疗前(0 d)、治疗第1、6、15、30、180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变化。结果随访期内,热组患者在第1、30、180天的VAS评分显示WS组明显高于WN组(P < 0.05);冷组患者在第15、30、180天的VAS评分显示CS组明显低于CN组,两组数据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利用红外热成像进行患区温度判断,热区(△T≥0.2 ℃)选择神经阻滞治疗,冷区(△T≤-0.2℃)选择银质针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条件组合对血清指数的影响,以及不同离心时间对生化免疫检测标本流转时间(TAT)的影响。方法在50 d内,分别将离心条件设置为5种不同的组合:2000×g,10 min,15℃;2000×g,10 min,25℃;3000×g,10 min,15℃;3000×g,5 min,15℃;3000×g,7 min,25℃。每组离心条件运行10 d,统计分析离心力、离心时间、离心温度对血清指数的影响;统计不同离心时间对生化免疫检测TAT的影响。结果TAT只受离心时间影响,14:00-16:00时间段离心时间设置为5 min时实验室内TAT最短,12:00-14:00时间段离心时间设置为7 min时实验室内TAT最短。溶血指数与离心时间、离心力、离心温度有关。当离心力为3000×g时溶血指数中位数是5 mg/dL,离心力为2000×g时溶血指数中位数是4 mg/dL;离心时间为10 min时溶血指数中位数是5 mg/dL;离心时间为5 min时溶血指数中位数是4 mg/dL;离心温度为25℃时溶血指数中位数是3 mg/dL,离心温度为15℃时溶血指数中位数是4 mg/dL。结论增大离心力、延长离心时间、降低离心温度,溶血程度会升高,但仍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综合以上因素,5种组合中3000×g、7 min、25℃为本实验室的最佳离心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混合痔术后病人进行不同时间、不同温度的中药坐浴对病人疼痛、水肿及创面愈合的影响,以寻求最佳的中药坐浴时间和温度。[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2例混合痔病人随机分为6组,每组17例,所有病人术后第1天起,大便后及换药前均给予痔疾洗液125mL加温水稀释至1 000mL坐浴,A组病人坐浴温度38℃~41℃、坐浴时间5min,B组38℃~41℃、10min,C组38℃~41℃、15min,D组42℃~45℃、5min,E组42℃~45℃、10min,F组42℃~45℃、15min。比较各组病人术后第7天伤口换药时的疼痛及水肿评分以及术后第3周切口愈合情况。[结果]6组病人术后第1天伤口疼痛及水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7天出现明显差异(疼痛:F=3.11,P=0.01;水肿:F=3.27,P=0.01,术后第3周切口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32,P=0.14);按不同坐浴温度、不同坐浴时间逐一比较发现,坐浴温度为38℃~41℃的病人术后第7天疼痛及水肿评分低于坐浴温度为42℃~45℃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疼痛:t=-3.67,P=0.00;水肿:t=-2.28,P=0.03);不同坐浴时间的病人术后第7天的水肿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6,P=0.01),坐浴时间为5min的病人水肿评分最低。[结论]中药坐浴具有缓解混合痔病人术后疼痛、促进消肿和创面愈合的作用,最佳的坐浴液温度为38℃~41℃、最佳的坐浴时间为5min。  相似文献   

13.
ELISA法检测HBsAg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确定温育温度、时间和条件对定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检验提供最佳方案。方法温育温度分别设为37℃组和室温组。37℃组温育时间分别为45分钟、60分钟、75分钟、90分钟和120分钟。其中室温组温育中又分别采用振荡和静置两种条件,温育时间分别为45分钟、1小时、2小时和4小时。检测阴性血清和0.2、0.5、1、2、5ng/ml HBsAg系列定值血清,观察这些条件下标本测定S/CO比值的差异。结果在同一温育温度下,所有被检血清的S/CO比值均随着测定温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浓度越低表现越为明显,以0.2ng/ml的样本,温育2小时的S/CO比值与温育1小时相比,均有明显的增加,0.2ng/ml的样本由按CUT-OFF值判断为阴性而转为阳性。对照组阴性血清的S/CO比值在温育各时间则变化不大。室温组在振动状态下反应较之静止状态下的反应,S/CO比值均有明显增加。结论温育条件对ELISA测定结果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弱阳性标本,由于温育条件不当会造成假阴性,增加传染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用石蜡油干热灭菌方法。方法采用生物指示剂检测法,对改进石蜡油灭菌包装方法的效果进行检测。结果共进行176次灭菌效果检测,采用传统式包装石蜡油灭菌成功为171次,有5次出现杂菌生长;灭菌后石蜡油量无明显减少,灭菌后石蜡油无混浊。改进式包装灭菌效果每次都无菌生长,灭菌后油量明显减少的有2次,有1次出现混浊。结论"906玻璃"瓶盛装石蜡油盖上透气硅胶塞直接进行干热灭菌,一次性完成,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混合痔术后病人进行不同时间、不同温度的中药坐浴对病人疼痛、水肿及创面愈合的影响,以寻求最佳的中药坐浴时间和温度。[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2例混合痔病人随机分为6组,每组17例,所有病人术后第1天起,大便后及换药前均给予痔疾洗液125mL加温水稀释至1 000mL坐浴,A组病人坐浴温度38℃~41℃、坐浴时间5min,B组38℃~41℃、10min,C组38℃~41℃、15min,D组42℃~45℃、5min,E组42℃~45℃、10min,F组42℃~45℃、15min。比较各组病人术后第7天伤口换药时的疼痛及水肿评分以及术后第3周切口愈合情况。[结果]6组病人术后第1天伤口疼痛及水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7天出现明显差异(疼痛:F=3.11,P=0.01;水肿:F=3.27,P=0.01,术后第3周切口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32,P=0.14);按不同坐浴温度、不同坐浴时间逐一比较发现,坐浴温度为38℃~41℃的病人术后第7天疼痛及水肿评分低于坐浴温度为42℃~45℃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疼痛:t=-3.67,P=0.00;水肿:t=-2.28,P=0.03);不同坐浴时间的病人术后第7天的水肿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6,P=0.01),坐浴时间为5min的病人水肿评分最低。[结论]中药坐浴具有缓解混合痔病人术后疼痛、促进消肿和创面愈合的作用,最佳的坐浴液温度为38℃~41℃、最佳的坐浴时间为5min。  相似文献   

16.
李甦  陈和平  张钦芳 《全科护理》2008,6(33):3012-3013
[目的]探讨使用玻璃水银体温计为病人测量腋下体温所需的最佳时间。[方法]实验1组随机选取住院病人78例,实验2组选取同一病房的医护人员、病人陪护及家属52人,平均年龄分别为79.0岁、33.5岁。取3支符合测试要求的体温表,同时置于受试者的同侧腋下,于测试时间满5min、10min、15min时分别取出,记录测得的体温值。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1组5min、10min、15min测得体温分别为36.02℃±0.54℃、36.29℃±0.42℃、36.41℃±0.41℃,10min测得的体温值〉5min测得的体温值0.27℃(P〈0.001);15min测得的体温值分别大于5min、10min测得的体温值0.39℃、0.12℃(P〈0.001);实验2组5min、10min、15min测得体温值分别为36.27℃±0.39℃、36.65℃±0.35℃、36.88℃±0.28℃;10min测得的体温值〉5min测得的体温值0.38℃(P〈0.001);15min测得的体温值分别大于5min、10min测得的体温值0.61℃、0.23℃(P〈0.001)。[结论]为病人测量体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测量15min更接近其真实的体内温度,10min测试时间可能比较适合于临床应用,5min测试时间不能够正确反映体内温度。  相似文献   

17.
《中华护理教育》2005,2(1):46-46
清洗消毒机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种温度和程序,将预洗、清洗、消毒、漂洗、干燥等功能全部自动完成.实现清洗、消毒质量的自动监控,从而保证清洗消毒质量的稳定. 清洗消毒完成全部程序的实践根据设定温度和程序决定,一般每分钟水温上升7℃,每一次清洗程序结束后的排水时间约40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后不同温度冲洗液对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病人康复的影响,选择最佳的术后冲洗液温度。方法将150例病人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例,每组冲洗液温度分别为25℃、28℃、31℃、34℃、37℃。对各组病人体温、膀胱痉挛发生的频率、冲洗前后血红蛋白浓度、病人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随着冲洗液温度的升高,低体温、膀胱痉挛发生率逐渐下降;34℃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25℃、28℃、3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组冲洗前后血红蛋白浓度差值与其他各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应用34℃膀胱冲洗液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判定标准对压力蒸汽灭菌指示卡鉴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剂检测器检测方法,对5个不同品牌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检测结果依据两种不同标准进行结果评价。结果依照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设计的3组梯度检测的5个品牌5种132℃和5种121℃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分别在132℃,3 min和121℃,20 min饱和蒸汽下,第1组变色合格,在缩短时间和降低温度的第2和3组变色不合格,检测结果与生物指示剂结果一致。依照GB18282.1-2000多变量指示物(四类)附加要求设计的2组梯度检测的相同化学指示卡,均在132℃,3 min和121℃,20 min饱和蒸汽下第1组变色合格,在降低温度的第2组变色不合格,检测结果与生物指示剂结果一致。结论两种标准判定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检测结果,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设计的3组实验更有利于影响因素的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复杂器械手工清洗后正确的消毒方法,以提高消毒质量。方法采用三种化学消毒法和全自动清洗机加热消毒法对手工清洗后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并进行采样检测和经济评估。结果用有效氯1000 mg/L消毒泡腾片溶液消毒后每件器械细菌总数范围为0~5 cfu/件,未检出致病微生物,合格率100%。第2组与第3组消毒处理后,所采样的器械上未检出存活细菌,合格率为100%。第1组化学消毒法总消耗费用折合人民币25.24元/次。第2组全自动清洗消毒机P1程序总消耗费用折合人民币36.95元/次。第3组全自动清洗消毒机P2程序总消耗费用折合人民币15.03元/次。结论三种方法消毒效果均符合要求,第3组效率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