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改良二次印模法技术取得可摘局部义齿或全口义齿精确的终印模,对于牙槽嵴条件差的患者,该印模法能提高印模准确性,有助于提高活动义齿的固位力和咀嚼效率。并且相对于传统二次印模法,它无异味,制作简单不费时费力;对于光固化印模法,它制作简单且成本低,无需额外投资设备。保证了可摘和全口义齿的修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郑显峰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074-5075
目的探讨全口覆盖义齿改良修复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从而寻找全口覆盖义齿的最佳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3月临床上认为有残根残冠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的3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改良组行全口覆盖义齿改良修复技术,对照组行常规的义齿修复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1年后、3年后牙槽嵴的吸收程度。结果改良修复组牙槽嵴吸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口覆盖义齿改良修复法优于传统的义齿修复,其牙槽嵴吸收情况明显较好,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应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1年9月至2015年12月接收并治疗的老年患者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中随机性抽取7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研究组应用k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不同方法治疗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的临床效果与特点.结果:研究组中老年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采用k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后患者的满意率高达93%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的满意率68%,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针对老年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应用k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消除咀嚼肌症状,保证面部外形美观等,患者的满意率较高,值得被广泛应用和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栓体栓道式附着体在牙列缺损患者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栓体栓道式附着体修复26例牙列缺损患者,对其进行6~40个月的临床观察.结果 26例患者使用栓体栓道式附着体义齿后,美观效果理想,固位稳定效果良好,基牙无松动,未见牙槽骨吸收增加.结论 栓体栓道式附着体义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牙列缺损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种植下颌覆盖义齿与普通下颌总义齿使用过程中的差异。方法:选择曾佩戴过下颌总义齿,上颌有天然牙,下颌牙列缺失,牙槽嵴低平女性患者,重新制作下颌总义齿半年后,通过问卷回访患者对新做的义齿的满意度。结论:种植下颌覆盖义齿修复在下颌牙槽嵴低平中满意度优于常规的下颌总义齿修复。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经常遇到因牙周病、失牙时间长、长期戴用不适合修复体等原因导致牙槽骨严重吸收的病例,尤以下颌更为多见。牙槽骨因吸收变低、变窄,使口底与前庭沟底部变浅,采用传统的方法修复常难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近年来由于种植义齿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常规活动义齿修复效果不佳病例的义齿稳固性加强,咀嚼效率有显著的改善。 我院自1995年开展以种植体固位的可摘义齿修复以来,已收治了近百例患者,特别是对牙槽嵴严重吸收的无牙颌患者。以种植体固位的可摘义齿对种植体施加的应力相对于固定种植义齿来说已是明显减小,口腔卫生更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对牙列缺失的高龄患者采用固定-活动联合修复义齿进行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选用了12例颌弓关系基本正常、部分牙列的牙槽嵴有严重吸收现象、全口牙列基本缺失的高龄患者。患者全身并无严重的系统性疾病,采用球帽式固位6例;切削杆式固位2例;金沉积套筒冠固位1例;杆卡式固位3例。结果 采用上述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式对患者进行修复后、固位条件又不好的高龄患者采用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对义齿进行修复后,其修复效果和修复质量十分好。结论 固定-活动联合修复义齿效果显著,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咬合重建与固定义齿修复治疗老年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方案与效果.方法:选取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老年患者86例,予以咬合重建与固定义齿修复,6个月后评估治疗效果、咀嚼与颞下颌关节功能.结果:(3.0士0.5)周后,患者逐渐适应固定义齿修复体,面下1/3高度得以恢复,面部丰满,咀嚼功能显著改善,发音清晰,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消失或缓解,主观感觉良好.咀嚼功能优良率达95.35%,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率由治疗前84.88%降低至4.6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32.16,P<0.01).结论:经过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重建了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老年患者稳定平衡的咬合关系,调整了紊乱的口颌系统,恢复了咀嚼肌、颞下颌关节的生理平衡关系,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是一种值得推荐的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9.
刘惠莉  陈卓 《现代保健》2011,(8):190-191
目的 探讨牙列缺损伴牙列重度磨耗患者的修复治疗.方法选择牙列缺损伴牙列重度磨耗患者13例,根据患者余留牙情况、息止牙合间隙等分析,其中9例患者采用牙合垫式可摘义齿修复,4例患者采用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后随访观察1年.结果随访1年后,11例患者咀嚼有力,12例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缓解,12例患者面型美观.结论咬合重建可缓解牙列重度磨耗患者颞下颌关节的相关症状,明显改善咀嚼功能,过渡性牙合重建修复可为永久性牙合重建修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朝阳市某医院收治的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咬合重建及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后,评估患者的咀嚼与颞下颌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永久性修复后6个月和1年时,患者的咀嚼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6.7%和93.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颞下颌关节功能D 0级分别为27例(90.0%),26例(86.7%),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评价A级的患者分别为27例(90.0%),25例(83.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能促进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主要生理功能的恢复,近远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钟斐 《中国保健营养》2009,18(10):107-108
目的探讨咬合垂直距离过低的患者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方法对13例因牙列重度磨耗、深覆合(部分伴有颞下颌关节症状)伴牙列缺损的患者采用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结果随访1—24个月,13例患者咀嚼功能、颞下颌关节症状、颜面美观及牙齿磨耗及敏感等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使咬合垂直距离过低的患者进行义齿修复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2.
陈秀英 《药物与人》2014,(6):101-101
目的:探讨固定一可摘联合修复在咬合重建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采集牙列重度磨耗伴咬合丧失的例病例12,采用固定一可摘联合修复方法实施牙列重度磨耗咬合重建治疗。咬舍重建采用序列治疗的方法,确定治疗计划进行完善的牙周、牙体、牙髓治疗。采用过渡性合垫式义齿恢复颌位关系,戴用3个月后固定一可摘义齿永久修复,恢复正确的颔位和咬合关系。结果:咬合重建后患者外形容貌、发音、咀嚼功能评价良好,咬合关系和颞下颌关节紊乱(TMD)症状显著改善。结论:采用固定一可摘联合修复治疗牙列重度磨耗,进行咬舍重建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高,其TMD症状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老年牙齿重度磨损伴缺失患者应用烤瓷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近期本院诊治重度磨损伴缺失90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地分析,将应用普通义齿治疗修复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应用烤瓷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颞下颌关节功能与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颞下颌关节功能分级和随访半年后预后情况均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老年牙齿重度磨损伴缺失患者应用烤瓷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能够恢复颞下颌关节功能,并改善预后,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应用活动义齿修复和固定义齿修复两种技术对患有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疾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固定义齿修复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活动义齿修复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疾病的修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牙齿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口腔修复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活动义齿修复技术对患有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5.
徐坚 《医疗装备》2022,(4):72-73
目的 探讨烤瓷联合活动义齿修复治疗重度磨损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东港市口腔病医院收治的120例重度磨损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固定义齿修复治疗,试验组采用烤瓷联合活动义齿修复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  相似文献   

16.
松软牙槽嵴(纤维性牙槽嵴)多因总义齿修复不当,上颌或下颌前弓区受力过重,导致牙槽嵴过度吸收,被纤维组织所代替,使牙槽骨失去原有的支持作用,而形成移动性较大的纤维组织。笔者自2000~2008年期间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9例松软牙槽嵴患者,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临床重新修复全口义齿的实践经验,为临床成功地进行全口义齿重新修复提供参考。方法收治具有旧义齿的无牙颌患者57例,行全口义齿重新修复,并记录患者3次复诊情况,主要对无牙颌患者义齿的使用状况,咀嚼效率,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患者对重新修复义齿的总满意度96.5%。结论老年无牙颌患者的全口义齿重新修复并非易事。首先通过有效的医患沟通详细了解旧义齿存在的问题,之后制取精细准确的印模,利用旧义齿确立正确的垂直距离及牙颌关系,合理排牙,呈现正确的磨光面形态,正确调合,定期复诊,终将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固定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对牙列缺损的应用效果,为牙列缺损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天津河西区口腔医院收治的98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固定义齿组与联合修复组各49例。固定义齿组采用固定义齿修复牙列缺损,联合修复组采用固定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牙列缺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与治疗后满意度。结果联合修复组总有效率为95.92%,固定义齿组总有效率为85.71%;联合修复组满意度为97. 96%,固定义齿组满意度为81. 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采用固定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方案进行牙列缺损修复,其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下颌单颌总义齿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下颌单颌总义齿口腔修复患者24例,对所有患者戴用3个月3年过程中满意程度进行随访并记录分析。结果非常满意13例,比较满意6例,一般满意3例,不满意2例。结论正确的临床诊断、熟练的临床口腔修复技能以及细致精密的临床修复过程是使单颌总义齿固定和稳定的有力保障,有助于下颌单颌总义齿口腔修复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接诊的老年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患者110例进行研究,其中牙列缺损90例、牙列缺失20例,根据年龄分为60-70岁组、70岁组,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牙列缺失采取总义齿修复,牙列缺损则采取其他修复方式,观察记录临床效果。结果:经过合理有效的治疗后,60-70岁组与70岁组患者在牙列缺损、牙列缺失修复效果上无明显差异(P0.05),均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结论:老年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比较常见,加强他们的健康教育,提高牙周病防治工作,对改善牙列缺损及缺失修复效果有一定帮助,但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治疗可根据缺失与缺损分别采取总义齿修复与其他义齿修复处理,能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