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下肢静脉瓣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萌  郑慧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4):384-385,F0003
目的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下肢静脉瓣功能。方法检查55例患者的下肢静脉,二维超声检查静脉管腔及管壁有无异常,静脉瓣显示情况,测量各段静脉的内径。彩色多普勒观察静脉管腔内血流情况,脉冲多普勒检测血流速度与方向。结果55例病例中,双下肢病变38例,单侧下肢病变17例,其中左下肢病变9例,右下肢病变8例。大隐静脉瓣功能不全下肢25条,股静脉瓣功能不全下肢52条,腘静脉瓣功能不全下肢27条。病变下肢的静脉瓣膜闭合不良,病变静脉扩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见瓣膜处明显的反流血流信号,挤压肢体远端放松后或作乏氏动作实验时,反流更加明显。结论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下肢静脉瓣功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并能判断反流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超在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状况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超,使用高频超声,对7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下肢深静脉结构及血流状况进行检测。应用二维超声观察静脉管壁、瓣膜厚度,测量管腔内径,观察有无静脉血栓形成。应用多普勒观察管腔内血流充盈状况,测量血流速度。通过乏氏试验及腓肠肌挤压试验观察静脉瓣功能,测量反流时间及反流速度。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静脉血栓形成后管腔再通情况。结果 7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中,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者40例,占总例数52.6%I,II级以上反流者3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者4例,占总例数的5.3%。与下肢静脉造影结果对比,彩超诊断下肢深静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5.7%,特异性为96.7%。结论部分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存在下肢深静脉病变。彩超检查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流状况具有直观、无创、实时、可重复、价廉等优点,已成为此类疾病无创检查首选,并可为进一步有创检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深静脉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的深静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状况。方法 应用彩超观察83例102条下肢静脉曲张患的深静脉管壁及瓣膜回声、管腔形态、管腔内彩色血流及频谱多普勒显像情况,并与静脉X-线造影对比分析。结果 83例102条大隐静脉曲张中,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而深静脉正常61条、占60%,伴原发性深静脉瓣功能不全25条、占25%,深静脉血栓后遗症11条、占10%,动静脉瘘5条、占5H。与X-线静脉造影比较准确性分别为98.3%、92.0%、100%及100%。结论 彩超对评价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的深静脉结构及血流状态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方法:检测了41例患者和18例正常人的下肢大隐静脉、股浅静脉和腘静脉瓣及内径,瓣膜返流所持续的时间,血流频谱及时间平均流速(TAV)。结果:41例患者中均有股浅静脉和腘静脉的不同程度的扩张,而大隐静脉则显著增宽,部分近端常呈囊状扩张,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大隐静脉曲张患者TAV明显减慢,两组差异明显(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直观、快捷、明确地判断瓣膜开放的情况及返流的分布和程度。为外科医生合理选择手术部位提供了可靠依据。并在术后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超声评估下肢浅静脉手术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的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60例住院治疗的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70条患肢),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超声随访,比较手术前后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 下肢浅静脉手术后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总体改善率为65.7%,股浅静脉和腘静脉的瓣膜功能亦均得到了改善,且二者在改善程度上没有差异.激光腔内闭合术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深静脉反流的改善程度无差异.结论 超声检查可用于下肢浅静脉手术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超声对比研究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和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对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的作用。方法收集60例(70条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采用2种方法手术。两组患者术前均经过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比深静脉瓣膜功能是否有改善及改善的程度。结果股浅静脉和静脉的瓣膜功能通过手术均得到了改善(P〈0.05),且二者在改善的程度上没有差异(P〉0.05);并且激光腔内闭合术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深静脉反流的改善无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较精确地提供下肢大部分静脉的功能情况,可为临床医师手术治疗和术后随访提供较详尽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价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患者63例(患肢81条),正常对照组24例(肢体48条),进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第一对股浅静脉瓣的反流面积(RA)、反流时间(RT)、反流速度(RV),根据静脉逆行性造影结果对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进行分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股浅静脉瓣RA增大、RT延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测量的股浅静脉瓣RA与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程度呈高度相关性(r=0.998),而RT、RV与反流程度相关性差(r=0.574、0.170).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所测量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RA在评价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程度中有意义,根据RA大小可以初步判断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的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改变。方法: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93例、142条腿,观察下肢静脉血管及瓣膜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有静脉瓣功能不全的患肢平均血流速度较健侧低P〈0.05,患肢血管内径仅见大隐静脉较健侧明显增宽P〈0.05,患肢深静脉内径与侧对比夫明显差别。结论: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楚显示下肢静脉血管的结构、血流状态、瓣膜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腔内激光术(EVLT)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96例,114条患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患肢隐股静脉瓣关闭不全,采用EVLT治疗。结果随访6~24个月,术后2例1个月小腿处各有1~3支曲张浅静脉出现,再行ELVT后未见复发,其余94例患者症状消退或明显好转,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大隐静脉全程闭合,深静脉通畅。结论 ELVT疗效明确,损伤小,安全,易于操作,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30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0例(37条患肢)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复发的原因:37条肢体中有大隐静脉主干及其部分属支残存9条,合并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8条,合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9条,同时存在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条,合并髂静脉狭窄1条,出现小隐静脉曲张2条,深静脉血栓后遗症3条。结论术前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和针对不同病因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避免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报告运用超声检查临床疑下肢静脉病变42例,均作出有无深静脉血栓的明确诊断,其中检出26例28条下肢深静脉有血栓形成(双侧2例;单侧24例,发生于左侧19例,右侧5例);2例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例股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例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2例静脉炎;7例除外下肢静脉病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的声像特征,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检出敏感性高,可作血栓定位、定范围和管腔阻塞程度,亦可观察有无侧支和交通支开放。除外深静脉血栓者加站立位检查可观察静脉瓣功能,有助于诊断下肢静脉曲张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22个病人(36条腿)和15个正常人(30条腿)的下肢股浅静脉、腘静脉瓣及内径、彩色返流信号、血流频谱及时间平均流速(TAV)。结果 22个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病人均有股浅静脉〔(9.36±2.0) m m vs(5.35±1.0) m m ; P< 0.001〕和腘静脉〔(9.90±2.3) m m vs (5.06±1.4) m m , P< 0.01〕的扩张; TAV股浅静脉〔(3.90±2.3) cm /s vs (6.50±2.2) cm /s〕和腘静脉〔(2.75±21) cm /svs (5.75±2.3) cm /s, P< 0.001〕明显减慢。在Valsalva's或平静呼吸时显示有彩色返流信号, 脉冲多普勒显示呈双向频谱, 其中, 股浅静脉瓣3例, 腘静脉瓣14例, 双瓣19例。正常组腘静脉瓣1例。二组差别有极显著意义。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明确瓣膜的返流的部位及返流程度, 诊断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对外科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及部位, 并在术后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2D—CDFI)检测下肢慢性静脉瓣功能不全(CVI)的意义。方法:48例患者,将下肢静脉分为五个部份:即股总静脉(CFV)、股浅静脉(SFV)、股深静脉(DFV)、胭静脉(PPV)及大隐静脉(GSV)进行检查。结果:48例中共有CVI62肢,正常34肢,静脉瓣关闭不全分为轻、中、重度,轻度返流多见于股总静脉及腘静脉,中、重度返流多见于大隐、股静脉瓣。48例患者中40例已经手术证实。结论:CDFI是诊断静脉瓣功能不全敏感而且准确的方法,尤其适用于高龄患者和重症患者,已成为检查CVI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血流 (B Flow)显像技术在评判下肢深静脉倒流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对 5 0例下肢静脉病患者的股浅静脉第一瓣及大隐静脉瓣膜处 ,用黑白二维、B Flow技术、彩色多普勒 (CDFI)技术进行术前超声血流动力学检测 ,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术中探查的静脉瓣膜反流程度相比较。结果 B Flow能显示血流状态下的股浅静脉第一瓣活动情况 ;术前测得股浅静脉第一瓣处内径与术中探查深静脉反流程度相关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 =0 .0 0 4) ;术前测得股浅静脉第一瓣膜反流指数与术中探查深静脉反流程度相关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 =0 .0 0 0 ) ,但反流时间与术中探查深静脉反流程度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B Flow技术在评判下肢深静脉倒流性疾病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GE LOGIQ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依次检查双侧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胫前静脉及其分支,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布情况及各种血栓声像图特征。结果①90例患者中,共显示103条患肢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单侧77例,双侧13例,左侧74条(71.84%),右侧29条(28.16%)。股静脉血栓比率最高,为32.04%;其次为髂静脉及股静脉,为21.36%;髂静脉比率最低,为4.85%。②超声图像显示急性血栓呈均匀低回声,静脉管腔闭塞或部分堵塞,病变处管腔增宽,管壁光滑。超声图像显示慢性血栓呈不规则形强回声,静脉管腔闭塞或部分堵塞,病变处管腔变小,管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内壁毛糙。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SEPS)治疗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V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30例患者的42条肢体施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和SEPS;其中深静脉瓣膜返流(KistnerⅢ、Ⅳ°)的9条肢体加行股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利用彩超、光电容积描记等方法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肢体浅静脉曲张消失,深静脉瓣膜返流的9条肢体,术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为Kistner0~Ⅰ°。经光电容积描记检测,术后静脉充盈时间、静脉泵排空均值比术前明显增加。26条溃疡肢体中有17条在术后1个月内愈合,9条在3个月内愈合。随访率92.88%,随访时间2~33个月,随访病例色素沉着明显减轻,皮肤溃疡以及浅静脉曲张无复发。结论SEPS是治疗CVI的重要手段,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和深静脉瓣膜修复术有机结合可提高重度CVI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30岁.自幼发现右下肢静脉曲张、肢体肥大就诊.查体:右下肢增粗肥大,皮肤粗糙且皮温高,有海绵状浅静脉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右股静脉走行正常,血流通畅,深静脉无反流,右腘静脉周边可探及多个不规则的浅静脉扩张,迂曲成团(图1左).超声诊断为:右腿浅静脉发育异常,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可能.右下肢静脉造影:浅静脉异常增生,深静脉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在术前诊断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患者59条下肢和50例正常对照组62条下肢的股浅静脉和静脉内径、瓣膜返流程度、返流持续时间进行测定。股静脉瓣膜功能做Valsalva试验,静脉瓣膜功能做立位或远端小腿挤压试验。结果正常对照组返流持续时间<0.7s。患肢深静脉瓣口及静脉内均显示部分及完全的反向彩色血流,多普勒频谱均显示为逆向和单向或双向频谱,持续时间均大于1s,静脉造影对照显示,病变组瓣膜返流时间较正常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超声检测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可根据病变的部位、性质和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临床诊断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腔内瓣膜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过静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为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20条患肢行静脉瓣膜腔内成形术.结果:20条患肢随访5~7年,疗效优良.18例经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无返流.2例患肢色素加深,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轻度返流,局部浅静脉曲张复发2例.结论:下肢深静脉腔内瓣膜成形术疗效确切,但有一定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股浅静脉内血流反流距离在评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反流程度中的价值。方法 对 45例(46条下肢)经X线逆行血管造影确诊的不同程度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和同期无年龄差异的自愿者 20例(40条下肢)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组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患病组的X线逆行血管造影结果和超声测量的反流距离进行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 超声测得股浅静脉内径与X线检查的深静脉反流程度高度相关 (r=0. 771, P<0. 05)。超声测得股浅静脉反流时间与X线检查的深静脉反流程度无相关性 (r=0. 247, P>0. 05 ),但反流距离与X线检查的反流程度高度相关 (r=0. 910,P<0. 05)。结论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股浅静脉内血流的反流距离在评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和反流程度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