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济宁太白湖湿地蚊虫季节消长及抗性水平,为当地蚊媒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饵帐诱捕蚊法对太白湖湿地的成蚊种类、季节消长等情况进行调查。采用WHO生物测试法,测定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LC50和回归方程。结果共捕获成蚊14 217只,经鉴定为5属16种。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53.68%,其次为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各种成蚊的季节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6月开始出现,7-8月为成蚊活动高峰期。太白湖湿地淡色库蚊对5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对残杀威、DDVP、三氯杀虫酯抗性倍数分别是2.38、5.26和2.44,为低抗水平;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抗性倍数分别为27.92和36.67,达到了高抗水平。结论济宁太白湖湿地蚊虫种类丰富,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治理蚊虫。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鲁西南湿地蚊媒进行种群调查和淡色库蚊抗性测定,以便更好地应对该地区蚊媒防治。方法采用人饵帐诱捕蚊法对成蚊种群进行调查,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淡色库蚊幼虫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结果共捕获成蚊16 926只,经鉴定共5属21种。其中菏泽浮龙湖湿地共4属16种、济宁太白湖湿地共5属18种、枣庄红荷湿地共5属14种。3个监测点的淡色库蚊对敌敌畏、残杀威、三氯杀虫酯、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51~13.67、2.73~4.10、0.84~2.33、32.75~80.25、35.83~100.96。结论应及时开展鲁西南湿地蚊虫的综合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北京口岸地区蚊虫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北京口岸蚊虫的种类和季节消长,为蚊虫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成虫密度监测采用灯诱法和人帐诱法,幼虫密度监测采用勺捞法。结果共捕获成蚊14270只,经鉴定为4属6种,分别为中华按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刺扰伊蚊和骚扰阿蚊;共捕获蚊幼虫114条,为淡色库蚊和凶小库蚊。淡色库蚊为北京口岸的优势蚊种,活动高峰为9月。结论北京口岸蚊虫控制宜采用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鲁西南稻田区媒介蚊虫种类和蚊幼虫孳生情况,为稻田蚊虫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勺捕法调查蚊幼虫密度,成蚊调查采用人帐诱蚊法、CO2诱蚊灯诱捕法以及帐扣法.结果 鲁西南稻田区共捕获蚊虫6属11种,其中幼虫9种,成蚊11种,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分别占捕获成蚊总数的45.79%、29.32%和22.74%.在整个水稻生长季节,稻田均有幼虫孳生,稻田库蚊和按蚊幼虫密度分别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中下旬出现两个高峰,库蚊高峰期幼虫密度最高为1.88条/勺,最低密度为0.08条/勺;按蚊高峰期幼虫密度最高达2.82条/勺,最低密度为0.09条/勺.结论 稻田区蚊虫孳生地种类多样化,蚊虫种类丰富,应以成蚊防治为主,稻田幼虫可采用田间间歇灌溉的方法控制密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6年和2017年盐都区内蚊类种群构成、月份消长和不同环境蚊种数量等情况,为防蚊、灭蚊和相关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成蚊监测采用灯诱法和人帐诱法,幼虫监测采用布雷图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盐都区城乡周边蚊媒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盐都区的蚊虫种类以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为主,两年合计捕获量淡色库蚊占42.4%,三带喙库蚊占28.5%,按蚊占26.6%;农村监测到的蚊虫数量远高于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生境中湿地公园捕获数量最多,占56.5%;两年的8月份蚊虫捕获数量均最多;盐都区上半夜户外活动的蚊虫种类主要是中华按蚊,且22:00左右为活动高峰;6—8月份农村地区布雷图指数大于10,存在中度登革热传播风险。结论盐都区城区的蚊密度总体控制较好,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农村地区的蚊虫数量较多,应加强监测,开展宣教和消杀工作,在蚊媒密度高峰来临前的5、6月份开展灭蚊工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首都机场周边蚊虫密度、种类及其季节消长规律等本底情况,为蚊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CO2诱蚊灯法诱捕成蚊,并对捕获蚊虫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共捕获成蚊22 715只,密度为44.54只/(灯·h),密度高峰期为8-9月.所捕成蚊隶属3属4种,分别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87.95%.结论 初步掌握首都机场周边蚊虫密度、种类、季节消长等情况,为蚊虫防治以及蚊媒疾病的预防奠定了基础.建议加强首都机场周边蚊虫的防制工作,同时,对蚊虫密度进行长期系统的监测,并结合蚊媒疾病进行相关分析,建立病媒生物预警体系,有效预防媒介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驻山东省部队营区蚊类种群分布,为蚊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人帐诱捕法和灯诱法在营区内捕获成蚊,并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共捕获蚊虫5 784只,隶属于5属26种,中华按蚊、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在各部队营区均有分布,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海滨伊蚊、中华按蚊和二带喙库蚊等5种蚊虫占全部捕获总数的76.53%。10个营区的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4个营区的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另有3个和2个营区的优势蚊种分别为海滨伊蚊和二带喙库蚊,仅驻蒙阴营的优势蚊种为刺扰伊蚊;人帐诱法和灯诱法调查驻不同地理位置的营区蚊虫捕获率存在明显差异,灯诱法调查同一营区的不同生境蚊虫捕获率亦存在明显差异,以营区内植被区的捕获率最高,其次是营区围墙外和训练场所边,战士宿舍外的蚊虫捕获率最低。结论驻山东省部队营区蚊虫种群呈多样性分布,提示各部队营区应根据驻地优势蚊种开展科学防灭蚊,有效控制蚊密度,防止蚊媒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生态环境下靖西市媒介蚊虫的种类、数量、分布、季节消长情况以及蚊虫乙脑病毒携带状况。方法采用成蚊诱蚊灯法,在靖西市鹅泉村念安屯进行不同生态环境的蚊子种类、密度、季节消长调查,每月1次,共12次。结果全年共捕获成蚊5107只,平均密度为4.8只/灯/h,以猪圈密度最高,为8.5只/灯/h,水塘密度最低,为0.5只/灯/h;成蚊活动高峰期在5—9月份,密度峰值出现在7月份,为21.0只/灯/h;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占58.6%;在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1株乙脑病毒。结论由于蚊媒密度高峰期与乙脑发病高峰期呈正相关,应在每年4—9月份积极开展防蚊灭蚊活动,降低蚊虫密度,并结合开展乙脑疫苗查漏补种,降低乙脑发病率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稻田种植区蚊虫种类,蚊虫的孳生与其周围地理景观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设立13个成蚊调查点,使用人帐法捕捉成蚊;选5块稻田作幼虫调查点,用勺舀法调查数量.结果捕获成蚊8种,幼虫4种,13个调查点蚊虫的组成比例各不相同,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凶小库蚊、中华按蚊为当地成蚊的优势种.结论水稻种植区蚊虫分布和地理景观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农村居民住宅周围蚊媒种类和构成以及蚊媒季节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人工吸捕方法,在猪圈内捕获蚊虫,并进行分类鉴定和记录统计。结果在猪圈内捕获7种蚊虫,其中三带喙库蚊是优势种;按蚊的发生高峰在6月中旬,阿蚊的发生高峰在9月下旬,库蚊有两个高峰,分别发生在7月上旬和8月底9月初。结论6月上中旬和8月中下旬是合肥地区控制蚊媒密度和减少与蚊媒接触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