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穆俊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4):155-15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对210例孕妇合理选择剖宫产术,围手术期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无一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预防,精心的护理,可有效地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妇产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妇产科术后患下肢深静脉血栓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DVT患者40例中经过积极抗凝和溶栓治疗后,自觉症状得到明显减少。没有发现新血栓形成和肺栓形成,临床痊愈。结论对40例DVT患者护理,妇产科术后对DVT高危病人进行早预防、及时诊治,是使患者及时顺利康复关键,可使术后DVT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观察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方法:对38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结果:38例患者术后均未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对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大大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分析198例老年髋部手术后15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防治的资料。结果:15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原因有伴发老年性疾病,外伤及手术创伤过大,长时间肢体制动,未积极预防,本组采用综合治疗后,预防和治疗的效果明显。结论:早预防、早诊断、及时治疗是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妇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对1例妇科术后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与护理,包括术前评估、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西药溶栓护理、中医治疗护理和恢复期护理等。结果:患者痊愈出院。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护理方案能有效防范DVT的发生、促进DVT患者的痊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预防,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DVT患者密切观察、积极预防,对23例发生DVT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术后早期密切观察和预防可及时发现DVT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并发DVT,采取积极的预防和适宜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防治DVT,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系统化护理在预防妇产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该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妇产科手术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专科护理,研究组给予系统化护理。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结果经系统性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率、非常满意度、总满意度等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的妇产科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比例显著降低,提高患者的术后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该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2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护理。分析两组病患的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栓形成率较低,且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能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100例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常规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10~14d,术后早期主动、被动活动肢体,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采用全面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100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患肢肿胀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后的危险并发症,必须采取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的综合预防护理措施,以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及分析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方法:将24例妇产科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治疗及临床观察与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大部分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术后积极预防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减少肺栓塞的发生率,减轻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以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9月甲状腺全麻手术患者90例,其中有15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分析甲状腺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结果 15例患者全部治愈,未发生肺栓塞情况。结论通过科学有效的预防护理,能够明显降低甲状腺全麻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32例剖宫产患者术前及术后采取一系列联合护理措施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32例患者除1例术后24h出现下肢肿痛,经溶栓治疗及护理后缓解,其余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78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的健康宣教、术后早期活动、健康训练等预防措施。结果:78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仅有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9%。结论:术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能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沈莉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8):160-161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探讨有效地防治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恶性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胸科恶性肿瘤患者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高危人群,应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防范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导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例术后下肢DVT患者进行护理。结果:5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全部康复出院。结论:早期及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能大大提高患者预后及以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产后和妇产科手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上升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发生率逐渐增高。2003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行剖宫产术2301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因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剖宫产术者2856例,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加强术中、术后护理,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合理安排饮食,采取头低足高位。结果 2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下肢骨骨折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旷床资料。通过认真评估患者,做好健康宣教;早期进行下肢主动和被动活动、预防性抗凝治疗,给予气压治疗等预防护理措施。结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0年6月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6例作回顾性临床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术后不用止血药,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即指导患者家属间歇挤压按摩腓肠肌至手术后下床能行走,术后24小时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脐周皮下注射0.4ml,1次/日,术后前2天每天静滴琥珀酰明胶500mI,对照组未采用预防性抗凝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预防的意义远超过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避免和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对4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好术前护理,术后卧位护理,引流护理,早期功能锻炼,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护理。结果本组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发生率为4.3%。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观察治疗,可使患肢致残或导致肺栓塞,术后应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合理有效的个性化护理措施,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