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洁霞  梁妙玲 《内科》2010,5(4):429-43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康复干预组和对照组,康复干预组在发病48h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及随意自我康复锻炼,6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康复干预组肌力、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淮安市金湖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干预;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中国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评分、加拿大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N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SA评分、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SA评分低于对照组,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CSS评分、CN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CSS评分、CN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偏瘫、失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有效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康复、肢体康复、语言康复及日常活动训练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及Barthel指数评价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分为(68.5±5.9)分、Barthel评分为(63.2±5.8)分,均明显升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干预后1、6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6个月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脑卒中患者偏瘫不同阶段的康复护理干预要点,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2年~2016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采取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的对照组以及加行分阶段康复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每组45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3个月后生活能力评分以及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时,组间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康复护理干预前(P0.05)。两组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阶段的康复护理干预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符合患者生存、生活质量需求,建议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6.
《内科》2015,(6)
目的观察序贯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根据其住院号单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序贯康复护理干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1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序贯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8例,将2012年2—12月入院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入院的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护理前后均采用WHO简易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对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进行判定。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不同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颅脑损伤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入院当天即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Barther指数评分疗效、Fugl—Meyer评定疗效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康复,降低患者伤残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用才藤7级分类法作为评价标准,对干预组患者进行以吞咽功能训练为主的家庭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神经科常规护理治疗。结果两组患者4周康复护理训练后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干预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0%、100%和0、64.3%。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以吞咽功能训练为主的家庭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医院社区一体化护理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同时进行社区访视等行为干预。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医院社区一体化护理,能有效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97例脑卒中患者按数字表法被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50例,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组(47例,只进行常规护理)。比较入院时及出院后在我国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的得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 CSS和 ADL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 均<0.05);出院后,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康复护理组患者 CSS评分[(14.27±7.45)分比(7.87±6.25)分]显著减少,ADL评分[(50.52±19.59)分比(74.52±20.61)分]显著增加(P<0.05或<0.01);住院期间康复护理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18.0%比89.36%,P<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采用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医护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接诊的100例 AMI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50例),早期康复护理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采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定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3周护理后,早期康复组患者对医护态度、医护水平、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等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分别为98.0%比78.0%、100%比76.0%、96.0%比80.0%、100%比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1),早期康复组患者的 CQQC 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利于病情改善,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连续护理对心血管外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选择优秀护理骨干担任专职健康教育者,护理干预前后选用心血管疾病连续护理认知水平测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结果给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疾病相关知识、治疗相关知识、康复相关知识、社会生活知识4个一级维度的熟悉的程度测评中,非常熟悉占12.0%、比较熟悉占26.0%、熟悉占46.0%,对照组患者非常熟悉占6%、比较熟悉占14%、熟悉占24%,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熟悉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护理提高了心血管外科疾病患者对疾病治疗及康复等相关知识认知的程度,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达到了更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包括健康教育在内的康复护理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入住我科的AMI患者78例,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接受内科相同的药物治疗和常规内科护理,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和进行早期活动,比较分析其近、远期疗效。结果:2周时,康复护理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心功能 I级:(64.1%比41.0%),P<0.05];随访1年,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康复护理组心绞痛(30.8%比7.7%)、心律失常(25.6%比7.7%)、心力衰竭(17.9%比2.6%)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0.01),AMI再发率康复护理组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2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上实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情况、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率。结果观察组焦虑情绪评分(35.36±3.1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46.24±3.53)分;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心肌梗死患者了解健康知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护患关系,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高血压病人240例,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程度、用药情况、健康生活改善情况及降压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高血压知识合格率、用药依从性、健康生活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降压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人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降压治疗有效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8月接诊的8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康复护理组(40例)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措施,常规护理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疗程结束后,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康复护理组患者的收缩压[(141.67±8.34)mmHg比(134.66±8.89)mmHg]和舒张压[(89.90±8.96)mmHg比(82.80±6.19)mmHg]水平显著下降(P均<0.01),且患者对医护服务态度(75.0%比95.0%)、医护工作水平(77.5%比100%)、健康宣教(72.5%比97.5%)及心理干预(70.0%比100%)等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0.01)。结论:康复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压水平,促进患者病情改善,提高患者对医护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并发症及气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84例行急诊PCI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美国M78162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测量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3天心输出量(CO)显著高于对照组同一时间段(P<0.05),平均脉压(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胀、穿刺点出血、排尿困难、腰酸背痛、烦躁失眠、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而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不适感及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刘艳  胡亚丹 《内科》2009,4(5):690-69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的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治疗后(3.9±2.1)较治疗前(20.12±1.5)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14.1±3.9)与治疗前(19.00±2.1)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巾后抗抑郁治疗可促进脑卒中后精神神经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将其中实施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的100例患者编入试验组,将其余100例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患者编入对照组,于出院前调查两组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日常护理方法及复诊指征情况,同时调查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①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试验组对于疾病知识及出院后的复诊指征和护理知识的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行健康教育后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对比:试验组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