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高频超声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华  彭玉兰  罗燕  陈红艳 《华西医学》2007,22(3):501-503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导管扩张症的高频超声表现特征,提高超声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7位患者共30例检查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的表现,将其分为4型:Ⅰ型,单纯性乳腺导管扩张;Ⅱ型,与导管关系密切的囊实性团块状回声;Ⅲ型:周围有弱回声带的实性稍强或不均匀回声团块;Ⅳ型:部分或者完全液化的脓肿样回声,部分伴有瘘管形成。并将超声结果及手术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①30次超声检查中,声像图表现为Ⅰ型者2例(6.1%);Ⅱ型者7例(23.3%);Ⅲ型者16例(53.3%);Ⅳ型者5例(16.7%),部分伴有瘘管形成。②Ⅲ型声像图表现中10例及Ⅳ型5例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乳腺导管扩张症慢性期时高频超声声像图表现较特异,与手术和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而急性期及亚急性期声像图表现的特异性不强(主要与Ⅰ型和Ⅱ型相符,部分病例符合Ⅲ型),与乳腺导管肿瘤等其他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2.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超声表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超声表现特征,提高超声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本组病例的声像图特征可分为5型:Ⅰ型为导管扩张伴管腔内乳头状实性回声或实性回声充填(46.9%);Ⅱ型为囊实混合型团块(18.8%);Ⅲ型为局限性导管扩张,远端导管壁不规则或中断(18.8%);Ⅳ型为导管扩张伴远端中断处实性结节或团块回声(9.4%);Ⅴ型为腺体内低回声结节,无导管扩张(6.3%).32例中有23例的超声诊断与手术及病理相符,诊断符合率71.9%.结论:高频超声能显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管扩张及瘤体情况,对Ⅰ、Ⅱ型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最高,Ⅳ型次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硬化性腺病的声像图与X线特征,比较超声与X线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45例乳腺硬化性腺病患者的超声和X线特征,根据乳腺影像与数据报告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进行分类。结果:共151个病灶,超声表现为片状低回声型9.3%,结节或肿块型65.6%,局部声影型4.0%,阴性21.2%。136例行X线检查,钙化型31.6%,肿块影23.5%,非对称性致密影14.7%,局部结构扭曲22.8%,7.4%阴性。超声、X线对良恶性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53.6%、40.4%。结论:硬化性腺病缺乏典型的声像图及X线表现,影像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乳腺;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的高频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本组93例中,超声诊断乳腺癌15例,良性病变78例;术后病理诊断乳腺癌16例(诊断符合率93%),良性病变77例(诊断符合率98.7%),1例乳腺癌误诊为纤维瘤伴乳腺增生病。结论乳腺病变有典型的声像图特征,高频超声诊断率高,为乳腺疾病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经膀胱镜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52例腺性膀胱炎声像图表现分为三种类型:Ⅰ型:乳头增生型22例,膀胱内壁呈乳头状或息肉样增生;Ⅱ型:结节增生型24例,膀胱内壁局限性增生呈团块状或结节状隆起;Ⅲ型:弥漫增生肥厚型6例,膀胱壁呈节段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累及整个膀胱壁。超声与手术病理符合率90.38%(47/52),误诊率9.62%(5/52)。结论超声检查对腺性膀胱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乳腺硬化性腺病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乳腺硬化性腺病的声像图表现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对7例乳腺硬化性腺病患者的临床及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硬化性腺病声像图表现为:(1)病灶多为椭圆形或分叶状肿物,边界清楚。(2)病灶多为不均匀低回声,后方回声增强,部分可见侧方声影,后方回声衰减少见。(3)病灶多较小。(4)病灶内部血供稀少。本组7例患者超声均误诊。结论乳腺硬化性腺病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但由于诊断医师对此病认识不足多被误诊。  相似文献   

7.
赵志华  廖锦堂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1):2104-2105,2109
【目的】探讨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癌64例,回顾性分析术前二维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及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64例乳腺癌的典型声像图特征: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匀、高回声晕环、纵横径比值〉0.7、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肿块内点条状血流信号等,但小乳癌无上述特征;超声诊断符合率87.5%(56/64);CDFI显示血流0级10.9%(7/64)、Ⅰ级10例(15.6%)、Ⅱ级54.7%(35/64)、Ⅲ级18.8%(12/64)。【结论】超声对乳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然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硬化性腺病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诊断乳腺硬化性腺病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治疗的15例硬化性腺病患者的超声图像,并通过乳腺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及Adler半定量法进行评估,分析诊断符合率。结果肿块内部回声多为均匀低回声,边界清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多体积较小,呈水平位生长,不伴有后方回声衰减,乏血供为其特点。结论乳腺硬化性腺病超声表现多样,超声医师日常工作中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9.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超声征象,探讨高频超声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和30例乳腺增生病的声像图特征,包括边界、内部回声、微钙化、后方回声、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以及血流分布等。结果: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声像图特征表现为肿块型、片状低回声型、导管扩张型、单纯微钙化型者分别占57.50%(23/40)、27.50%(11/40)、10.00%(4/40)、5.00%(2/40)。7例(17.50%)伴有微浸润,其中1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超声正确诊断导管原位癌31例,乳腺增生病24例,其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78.57%、80.00%和77.5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78%和72.73%。微钙化、阻力指数鉴别乳腺导管原位癌和乳腺增生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声像图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高频超声对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度慢性放射性膀胱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分型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经手术、膀胱镜及病理检查证实的重度慢性放射性膀胱炎的声像图资料进行分析、归类,并结合病理机制进行分型及超声鉴别诊断。结果:本组彩超诊断符合率为78.1%(25/32例)。根据超声所见及手术、膀胱镜和病理结果,将其声像图表现分为3型,Ⅰ型:局灶性增厚型18例;Ⅱ型:结节型7例;Ⅲ型:弥漫增厚型7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重度慢性放射性膀胱炎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FV-PTC)的声像图特征,降低其术前超声误诊率。方法 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31例FV-PTC患者的35个结节,及66例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PTC)患者的75个结节,结合病理结果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结节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35个FV-PTC结节,29个超声表现为类圆形,7个纵横比>1,25个边缘不规则,18个为低回声,16个为等回声,15个不伴钙化,11个伴微钙化,9个伴粗大钙化,20个为无或少血流型,10个为边缘为主型血流,5个中央为主型血流。其中,纵横比>1、边缘不规则、极低回声、伴微钙化、中央为主型血流在FV-PTC结节的比率较C-PTC结节低,等回声、不伴钙化、边缘为主型血流在FV-PTC结节的比率较C-PTC结节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76,P=0.039;χ^2=8.125,P=0.004;P=0.009(Fisher确切概率法);χ^2=8.548,P=0.003;χ^2=4.898,P=0.027;χ^2=7.796,P=0.005;χ^2=5.462,P=0.019;P=0.001(Fisher确切概率法)]。术前超声检查中,20个FV-PTC结节提示恶性,15个误诊为良性,误诊率43%(15/35)。FV-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29%(9/31),低于C-PTC患者的62%(41/6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46,P=0.002);两组转移淋巴结的声像表现类似,少数缺乏恶性征象的FV-PTC癌结节术前超声根据淋巴结表现提示恶性。结论 部分FV-PTC癌结节缺乏恶性征象,尤其在甲状腺多源发病的背景下易误诊为良性,多切面仔细观察每个甲状腺结节的纵横比、边缘、内部回声、钙化情况及血流模式等,并结合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对避免误诊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FVPTC)的超声表现。方法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自2002年3月至2012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FVPTC患者30例,分析其超声表现,观察并记录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声晕、纵横比、内部回声、微小钙化及颈部淋巴结受累情况,同时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0例FVPTC的超声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1)Ⅰ型6例(20%,6/30),具备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典型超声表现,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呈极低回声,可见微小钙化;(2)Ⅱ型14例(47%,14/30),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缘可见成角或分叶,境界较清晰,内部呈等回声或低回声,较少见微小钙化;(3)Ⅲ型10例(33%,10/30),声像图表现形似腺瘤,结节边界清晰且边缘光整,内部呈均匀中等回声。30例FVPTC患者的镜下结构特征也可相应分为3类:(1)Ⅰ型6例,病灶无明显包膜,形态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2)Ⅱ型14例,病灶有包膜,形态不规则,病灶对包膜侵犯明显,局部突破包膜,周边可见卫星病灶;(3)Ⅲ型10例,病灶有较为完整的包膜,形态规则,病灶对包膜无明显侵犯或累及程度和范围很小。包膜内型(Ⅱ、Ⅲ型)和非包膜内型(Ⅰ型)FVPTC患者形态、边界、有无声晕、纵横比、内部回声、有无微小钙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均<0.05);而包膜内型和非包膜内型FVPTC患者有无淋巴结累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结论 FVPTC的超声表现兼具滤泡性肿瘤和普通乳头状甲状腺癌的特点,其超声表现与不同的病理亚型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FVPTC)的超声表现及其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FVPTC 患者的超声表现,并进行病理对照研究。结果38例FVPTC的超声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1)Ⅰ型8例(21%),具备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典型超声表现,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可呈极低回声,可见微小钙化;(2)Ⅱ型15例(39.5%),表现为边界较清晰的等回声或低回声结节,其形态不规则,边缘可见成角或分叶,微小钙化较少见;(3)Ⅲ型15例(39.5%),声像图表现形似腺瘤,结节边界清晰且边缘光整,内部为均匀中等回声。结合38例FVPTC的超声表现,其镜下结构特征也可相应分为3类:(1)Ⅰ型8例,病灶无明显包膜,形态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2)Ⅱ型15例,病灶有包膜,形态不规则,病灶对包膜侵犯明显,局部突破包膜,周边可见卫星病灶;(3)Ⅲ型15例,病灶有较为完整的包膜,形态规则,病灶对包膜无明显侵犯或累及程度和范围很小。依据病灶有无包膜情况,病理诊断Ⅰ型为非包膜内型FVPTC(8/38,21%),Ⅱ、Ⅲ型为包膜内型FVPTC(30/38,79%),以上两者的形态、边界、声晕、纵横比、内部回声、微小钙化等超声特征的显示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大小、淋巴结累及等超声特征,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VPTC 的超声表现兼具滤泡性肿瘤和普通乳头状癌的特点,其超声表现的不同与其病理亚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张金锋 《检验医学》2014,(8):831-834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胃蛋白酶原(PGⅠ)、Ⅱ型胃蛋白酶原(PGⅡ)、PGⅠ/PGⅡ比值、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检测对胃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定量检测40例胃癌患者(均经胃镜活检病理确诊)、40例良性胃病患者(包括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及4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及CEA、CA19-9、CA72-4等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胃癌组PGⅠ、PGⅠ/PGⅡ比值、CEA、CA19-9、CA72-4水平与良性胃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PGⅠ诊断胃癌的最佳临界值为54 ng/mL(敏感性为63.9%、特异性为79.7%、曲线下面积为0.851±0.047),PGⅠ/PG-Ⅱ比值的最佳临界值为4.5(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80.6%、曲线下面积为0.788±0.056),CEA的最佳临界值为3.20 ng/mL(敏感性为56.4%、特异性为76.9%、曲线下面积为0.310±0.063),CA19-9的最佳临界值为34.05 U/mL(敏感性为54.6%、特异性为69.2%、曲线下面积为0.352±0.065),CA72-4的最佳临界值为3.18 IU/mL(敏感性为53.8%、特异性为79.5%、曲线下面积为0.344±0.065)。PGⅠ、PGⅠ/PGⅡ比值、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9.4%,明显高于各项目单项检测(P0.05)。结论 PGⅠ、PGⅠ/PGⅡ比值、CEA、CA19-9、CA72-4对胃癌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其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胃癌阳性检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63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血糖控制理想、肌酐正常的前提下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UA)将患者分为3组,Ⅰ组(UA< 30 mg)、Ⅱ组(30 mg≤UA <300 mg)、Ⅲ组(UA≥300 mg),同时选取25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Ⅳ组).采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分别测量各分组肾中部实质的剪切波速度(SWV),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肾实质SWV值与UA值呈正相关.Ⅰ组、Ⅱ组、Ⅲ组、Ⅳ组的SWV平均值分别为(2.04±0.10)m/s、(2.34±0.16)m/s、(2.76±0.32) m/s、(1.96±0.21) m/s,Ⅰ组与对照组SWV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组、Ⅲ组与对照组SWV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与Ⅱ组、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SWV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肾实质SWV随肾脏损害的加重而加快,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可以无创地量化反映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损害的程度,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6.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淋巴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淋巴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2月-4月27例淋巴结疾病患者的65个淋巴结病灶超声弹性图表现,弹性图分级为0~Ⅳ级,弹性图分型为Ⅰ~Ⅲ型。所有淋巴结均经术后病理学或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证实,或经随访证实。结果转移性淋巴结弹性分级较高,≥Ⅲ级11/13,占84.62%;淋巴瘤性淋巴结弹性分级较低,≤Ⅱ级16/21,占76.19%。转移性淋巴结中Ⅱ型7/13,占53.85%,转移性淋巴结占全部Ⅱb型的54.55%(6/11);淋巴瘤性淋巴结中Ⅱ型13/21,占61.90%,淋巴瘤性淋巴结占全部Ⅱa型的73.33%(11/15);反应性淋巴结占全部Ⅰa型的68.18%(15/22)。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能为淋巴结疾病的诊断提供一定信息,弹性图分级对鉴别良恶性淋巴结有统计学意义,分型对于鉴别特定类型淋巴结疾病有一定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超声检查对乳腺原位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乳腺原位癌的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乳腺原位癌患者(原位癌组)和30例乳腺增生(腺病)患者(良性组)的声像图特征,包括边界、内部回声、微钙化、后方回声、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并与钼钯检查结果、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乳腺原位癌的声像图特征表现为肿块型、片状低回声型、导管扩张型、单纯微钙化型,分别占55.81%(24/43)、30.23%(13/43)、9.30%(4/43)、4.65%(2/43).7例(16.28%)伴有微浸润,均为导管原位癌,其中1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前超声正确诊断原位癌34例,乳腺增生 24例,其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79.45%、80.00%和79.07%.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0%和72.73%.原位癌组与良性组的微钙化数、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原位癌的声像图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高频超声检查对诊断乳腺原位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125检测用于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4例无EM患者(对照组)为A组.46例EM患者为B组.并根据r-AFS分期法将B组患者分为BⅠ/Ⅱ组28例和BⅢ/Ⅳ组18例。采用免疫比浊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hs—CRP和125水平,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评价这两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EM的诊断价值。结果B组患者血清hs—CRP和125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A组,BⅢ/Ⅳ组均明显高于B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CRP和125联合检测阳性率,B组高于A组,BⅢ/Ⅳ组高于B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CRP单项检测的诊断特异性(83.33%)低于125(91.67%),而灵敏度(67.39%)高于125(56.52%)。联合检测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为100.00%,但灵敏度较低(54.35%)。结论血清hs—CRP对EM的诊断灵敏度优于125,与125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EM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8例病理证实为LN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病理类型分为4组:正常肾小球型(Ⅰ型),系膜增生型(Ⅱ型),局灶节段型(Ⅲ型),弥漫增生型(Ⅳ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肾皮质的横向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并对各组进行活动性指数(AI)及慢性指数(CI)评分,分析其与SWV值的相关性。结果SWV诊断Ⅰ型,Ⅱ型,Ⅲ型,Ⅳ型LN的界值分别为2.13 m/s(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87%),2.37 m/s(敏感度89%,特异度90%),2.56 m/s(敏感度为93%,特异度为94%),2.91 m/s(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87%);各LN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型LN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病理类型严重程度的增加,各型LN的AI与CI评分均呈逐步升高,且的Ⅳ型的AI评分大于10分,CI评分大于6分。各型LN的AI、CI评分与SWV值均无相关性。结论VTQ可以无创地反映肾脏组织弹性即硬度,可以对狼疮性肾炎的肾脏病变的程度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动态改变及相关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1994~2008年进行过两次核素测定GFR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309例,初次测定的GFR为基线值,根据末次测定GFR时的糖尿病病程分为3组;Ⅰ组:病程≤10年,76例,年龄(56.9±13.0)岁;Ⅱ组:病程〉10~20年,139例,年龄(65.1±9.1)岁;Ⅲ组:病程〉20年,94例,年龄(71.0±9.8)岁。各组之间末次GFR及同期测定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比较,计算GFR年下降率。结果随着年龄与糖尿病病程的增加,Ⅲ组的基线GFR、末次GFR均明显低于Ⅰ组、Ⅱ组,基线GFRI组、Ⅱ组、Ⅲ组分别为(73.5±26.8)ml/min、(71.6±22.0)rot/min、(63.0±21.3)ml/min;末次GFRI组、Ⅱ组、Ⅲ组分别为(67.5±27.7)ml/min、(61.6±24.8)ml/min、(47.O±23.4)ml/min(P〈O.01)。Ⅰ组、Ⅱ组、Ⅲ组的GFR年下降率分别为(3.6±10.4)ml/min,(2.7±7.8)ml/min,(4.6±7.4)ml/min(P〉0.05)。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较未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的基线GFR、末次GFR均明显降低,未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基线GFRI组、Ⅱ组、Ⅲ组分别为(87.9士18.5)ml/min、(80.2±19.1)ml/min、(79.3±19.0)ml/min;末次GFRI组、Ⅱ组、Ⅲ组分别为(85.0±22.5)ml/min、(75.0±18.7)ml/min、(68.6±17.0)ml/min。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基线GFRI组、Ⅱ组、Ⅲ组分别为(66.0±18.0)ml/min、(68.1±22.2)ml/min、(59.2±20.1)ml/min;末次GFRI组、Ⅱ组、Ⅲ组分别为(58.4±25.9)ml/min、(56.2±25.O)ml/min、(41.9±21.8)ml/min(P〈O.01)。结论年龄、病程是糖尿病肾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程在2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GFR下降更为显著。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GFR以更快的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