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右室射血分数与右室前后负荷的关系在风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中已有报告,但对先心病研究尚少。本文对右室射血分数与右室前后负荷的关系及能否用于估测肺动脉压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右室高位室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老年心室收缩同步性和心功能的影响,为寻找新的起搏位点提供依据。方法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室高位室间隔(HRVS)组和右室心尖部(RVA)组,分别采用电极右室高位室间隔部植入与心尖部植入起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室起搏比例、起搏房室间期(PAVI)、QRS波群形态和时限(QRSd)、左室与右室射血前时间差值(LRVPEI)、室间隔与左室后壁收缩延迟时间(SPWM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3个月后QRSd、LRVPEI、SPWMD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两组患者QRSd、LRVPEI、SPWMD、LVEF分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RVS起搏更好地改善了心室间及心室内电和机械活动的同步性,改善了心功能,未来可能成为更好的起搏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心脏磁共振(CMR)定量参数在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行3T心脏磁共振检查的ARVC患者43例(ARVC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测量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右室射血分数、左室质量指数和初始T1mapping值,根据ARVC组患者心室受累情况分为孤立右心室受累(A组)、双心室受累(B组)、孤立左心室受累(C组),分别比较ARVC组与正常对照组及ARVC各亚组间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 ARVC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质量指数和初始T1mapping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分别为(95±21)mL/m2和(73±14)mL/m2、(107±30)mL/m2和(81±9)mL/m2、(76±18)g/m2和(56±11)g/m2、(1 306±79)ms和(1 182±49)ms],ARVC组左室射血分数、右室射血分数均低于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室间隔部(ROVT)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室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50例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置入单腔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成右室间隔(RVOT)起搏组(n=78)和右室心尖部(RVA)起搏组(RVA组n=72)。分别测量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1年的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数(LvEF)、每搏量(SV)及BNP、QRS宽度。结论ROVT起搏较RVA起搏更有利于了保证心室收缩的同步性,符合生理性起搏,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右室中位间隔起搏(RVSP)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将103例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DDD型)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RVAP组51例和RVSP组52例。RVAP组行右室心尖部起搏,RVSP组行右室中位室间隔起搏,分别记录QRS波群宽度、左右室射血前时间差值(LRV-PEI)、左室射血分数(LVEF)、电极导线植入参数,并于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RVSP组QRS波群宽度明显小于RVAP组,且2组术后3个月LRVPE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起搏阈值、LVEF等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SP电极导线相对容易到位,长期随访导线参数稳定,无脱位及起搏感知不良等事件发生,是较为良好的起搏位点。  相似文献   

6.
杨洁  金朝龙 《安徽医药》2024,28(5):953-956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早期评估乳腺癌病人蒽环类药物化疗导致右室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乳腺癌病人50例,化疗方案以蒽环类药物为主。于化疗前和化疗第2、4、6个周期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聚焦右心室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右心室舒张末期面积(RVEDA)、右心室收缩末期面积(RVESA)、右室舒张期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期末容积(RVESV)、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右室射血分数(RVEF)、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右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值(RVGLS)。结果 50例病人各化疗阶段RVEDD、RVEDA、RVESA、RVEDV、RVES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化疗时间的延长,50例病人TAPSE、RVFAC、RVGLS、RVEF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其中RVGLS在化疗第4个周期(-18.50±2.33)%开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SE、RVFAC在化疗第6个...  相似文献   

7.
<正>心力衰竭指心脏不能提供充足的输出量来满足组织灌注和氧需求。心力衰竭包括两大类: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和射血分数正常(或保留)的心力衰竭(HFNEF)。HFREF收缩功能异常(射血分数降低,心腔持续增大,偏心性心室重塑),有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也可出现舒张功能障碍。HFNEF收缩功能正常或有轻度异常(左心室体积正常,射血分数通常≥50%),舒张功能异常,有心力衰竭的临床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定量分析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S)和应变率(SR)及法舒地尔治疗对PAH患者右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PAH组17例,临床确诊为PAH且具有右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收缩压( PASP)>35 mm Hg.对照组20例,为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常规二维超声测量右房左右径(RA)、右室左右径(RV)、主肺动脉内径(MPA)、有室壁厚度(RVWT)及右室射血分数(RVEF).STI测量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基底段、中段收缩期峰值S、SR,比较上述参数在2组间有无差异,以及应用法舒地尔治疗前后PAH患者上述参数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PAH组RA、RV、MPA、RVWT均增大,RVEF减小(均P<0.01),PAH组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收缩期峰值S、SR,室间隔基底段、中段收缩期峰值S和室间隔基底段收缩期峰值SR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PAH患者应用法舒地尔治疗2周后,PASP、RA、RV 降低(P<0.O1),RVEF较用药前增高(P<0.05),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收缩期峰值S、SR及室间隔基底段、中段收缩期峰值S和室间隔基底段收缩期峰值SR较治疗前增加(P<0.01或P<0.05).结论:通过STI技术能敏感、准确地反映法舒地尔治疗前后PAH患者右室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变情况,是评价PAH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无创心输出量在新生儿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纳入的60例住院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6例病情较轻无需输液治疗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另24例病情严重的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分别检测所有新生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新生儿的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血管外周阻力胸腔液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低于对照组(P 0.05),但右室射血前期/右室射血时间、右室加速时间/右室射血时间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电子心力测量法在新生儿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从而提高危重症新生儿的血流动力学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结合Tei指数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右心室整体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40例(Ⅰ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40例(Ⅱ组),急性下壁非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32例(Ⅲ组),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14例(Ⅳ组)。在标准心尖四腔心观二维图像指引下,采用TDI的频谱多普勒技术记录三尖瓣环与右室游离壁及中心纤维支架结合处,以及右室游离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运动速度曲线,测量各期最大运动速度,计算Tei指数。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各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室射血分数(RVEF)。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在三尖瓣环右室游离壁处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降低(P<0.05)、Tei指数显著升高(P<0.01),右室游离壁心尖段的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及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降低(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Ⅲ组、Ⅳ组在三尖瓣环中心纤维支架处的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心房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降低(P<0.05),Ⅱ组、Ⅲ组的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也显著降低(P<0.01),Ⅱ组在此处的Tei指数也明显升高(P<0.01);与Ⅰ组相比,Ⅲ组、Ⅳ组患者的RVEDV、RVESV明显增大(P<0.05),以Ⅳ组为著(P<0.01);Ⅳ组的RVEF明显减小(P<0.01)。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反映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右室收缩功能减低,其与组织多普勒技术结合测量有利于全面评价心肌梗死后右室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施仲伟等医师报告以二维超声心动描记术(2DE)评价48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发现48例的平均右室射血分数显著等降低,其中半数局部右室壁活动降低,其他四项反映右心室收缩期功能的定量指标亦见异常,表明本病患者常存在右心功能异常。本文还提出检测本病患者右心室受累的2DE单项及联合指标。  相似文献   

12.
李辉  宋建平 《安徽医药》2013,17(3):408-410
目的比较右室心尖部或流出道起搏对心室同步性及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60例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或房室传导阻滞(AVB)需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VVI或DDD)患者,根据起搏部位,选择右室心尖部(RVA)起搏组(n=32,男15,女17),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组(n=28,男14,女14)。追踪术前、术后(18±7)个月两组心电图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QRS波时限变化、左房容积指数(LAVI)、主动脉射血前间期(APEI)与肺动脉射血前间期(PPEI)差值来评价起搏对心室同步性及心房电活动影响程度。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Pd、Pmax、QRS、LAVI均明显增加,但RVA组Pd、Pmax、LAVI及QRS时限增量变化较RVOT大,P0.05。与RVA组相比,RVOT组APEI-PPEI差值及LAVI较小,P0.01。结论 (1)与RVA相比,RVOT起搏心室间电激动与机械收缩更同步;(2)右室起搏可致心房的电生理紊乱,导致Pd、Pmax的增大;(3)与RVA相比,RVOT起搏对心房电活动影响小。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4岁.因活动后心慌、胸闷1个月,加重1周.于2011年7月18日入院.入院前心脏B超示: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内见大量低密度回声,自肺动脉瓣开口一内径约4mm血流席通向左右肺动脉.左室射血分数0.57,右室射血分数0.23,估测肺动脉压82 mm Hg.  相似文献   

14.
振源胶囊对52例无症状心衰患者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振源胶囊对无症状心衰(心力衰竭)患者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内径、发展为显性心衰者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5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使用洛汀新(贝拉普利)治疗,治疗组加用振源胶囊治疗。结果两组干预措施均可不同程度改善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且治疗组改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发展为显性心衰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振源胶囊具有改善无症状心衰患者心功能(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的作用,对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RVA)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例置入VVI/DDD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RVOT组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A组行右室心尖部起搏;对比观察术前与术后心电图QRS波的宽度,比较2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随访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二尖瓣血流E峰和A峰最大充盈速度比值(E/A)的差异。结果RVA组起搏心电图QRS时限明显长于RVOT组〔(0.20±0.01):(0.12±0.02),P〈0.01〕;术前2组LVEF、FS、CI、SV和E/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RVA组3个月随访的LVEF、FS、CI、SV和E/A均有所降低〔(61.4±6.5):(54.2±4.3)%,(30.5±3.1):(26.5±2.8)%,(2.69±0.31):(2.34±0.24),(83.6±9.7):(68.3±11.3),(1.76±0.47):(1.29±0.38),均P〈0.05〕,RVOT组无明显变化〔(58.6±7.2):(57.7±6.8)%,(29.5±2.4):(28.7±2.1)%,(2.62±0.29):(2.59±0.28),(80.3±9.4):(79.6±9.1),(1.68±0.49):(1.66±0.48),均P〉0.05〕。结论RVOT间隔部起搏较RVA起搏能保证心室正常的激动和收缩顺序,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严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可以分为以收缩功能障碍为主的收缩性CHF和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的舒张性CHF。临床上CHF大多为收缩性CHF,表现为左心腔增大,左心室收缩末容量增加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40%,而舒张性CHF表现为射血分数正常,但心室充盈障碍,引起心搏出量下降,同时室壁僵硬度升高,  相似文献   

17.
胡立 《天津医药》2004,32(6):349-349
高血压是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病因。然而,在动脉性高血压时.一个主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左室(LV)射血分数常常正常或者甚至增高且无明显预后价值。此种矛盾现象.可能是由于高血压者经常有LV几何形状异常而射血分数不能准确反映心肌收缩状态。与收缩末期室壁应激有关的LV中层室壁纤维缩短可能是系统性高血压心肌功能的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8.
硝苯吡啶对左心室功能正常患者直接冠状动脉给药时,收缩压和正性dp/dt下降,舒张压和负性dp/dt增加;局部给药时起直接负性收缩作用;静脉注射未发现有负性收缩作用,这是因为心肌收缩力反射性增加之故.给中度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平均射血分数43%,平均左心室舒张终末压21mmHg)硝苯吡啶20mg舌下含服,平均射血分数提高15%,平均舒张终末压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米力农和多巴胺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CHF)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患儿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常规组,B组为米力农组[0.75μg(/kg.min)],C组为多巴胺组[5μg(/kg.min)],米力农和多巴胺采用微量泵泵入,3d后观察对比三组患儿的心率(HR)、血压(BP)、肺动脉压力(PAP)、中心静脉压(CVP)、B型尿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时间间期(LVSTI)、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收缩时间间期(RVSTI)、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HR无统计学差异;组A的BP、LVEF明显低于组B和组C,组B的PAP、CVP和RVSTI明显低于组A和组C,组A的BNP明显高于组B和组C,组B的RVEF明显高于组C,组C的RVEF明显高于组A;结论米力农和多巴胺均能改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心功能,米力农对右心功能的改善较多巴胺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陈启旸  俞杉  陈欣  夏旻  张萍 《贵州医药》2005,29(8):675-677
目的对比研究右室双部位(RV-Bi)起搏、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及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的QRS宽度(QRSd)、QRS电轴(QRSa)及心功能。方法8例患者于起搏器植入术中一次性完成研究.其中5例进行了永久性RV-Bi起搏并于术后3月重复术中研究。结果RV—Bi与RVOT起搏的QRSa相似,但与RVA起搏的QRSa明显不同;RV—Bi起搏的平均QRSd(148ms)最窄,比RVA(191ms)缩短43ms(22.5%),比RVOT(174ms)缩短26ms(14.9%)。RV—Bi起搏时心功能最佳,其平均射血分数、每搏量及心输出量比RVA起搏分别提高20%、22%及24%,比RVOT起搏分别提高10%、11%和10%。RVOT起搏采用普通心房J型电极,经3月随访,无一例脱位。结论RV-Bi起搏可改善心室的激动顺序及同步性,提高心功能,并具有手术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及价格便宜的优点,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