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炜  徐艳霞  梁华  徐媺 《实用老年医学》2012,26(6):501-503,506
目的比较一线替吉奥或卡培他滨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一线替吉奥或卡培他滨方案治疗经病理确诊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替吉奥组30例,卡培他滨组26例。替吉奥用法:体表面积<1.25m2,每次40mg,每日2次;体表面积≥1.25m2,每次50mg,每日2次。持续28d,每42d重复;卡培他滨用法:卡培他滨1250mg/m2,每日2次,持续14d,每21d重复。2组化疗均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替吉奥组客观有效率(RR)为26.7%,肿瘤控制率(TGCR)为53.3%,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为4.3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7.8月;卡培他滨组RR为30.8%,TGCR为57.7%,PFS为4.5月,OS为8.1月。2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2组生存质量评分均改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替吉奥组和卡培他滨组总3级~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6/30)和46%(12/26),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3级~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而3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均无4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可从替吉奥或卡培他滨单药口服化疗中获益,不良反应可耐受。替吉奥组治疗不良反应更轻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贝伐单抗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维持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根据现有证据优选出最佳维持治疗方案.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MEDLINE(1994/2016-08)、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6.08)、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16-08)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一步筛选文献,纳入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贝伐单抗联用化疗或其他靶向药,对照组单用化疗加或不加安慰剂,单用贝伐单抗;或贝伐单抗联用不同药物之间疗效比较.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版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学评价.并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均为平行随机对照试验,均未提及实施分配隐藏.1篇报道采用了盲法.均报道了脱落失访,并行意向性分析,所有文献对生存期及安全性进行比较,化疗联合贝伐单抗组对比化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均有延长,PFS(HR=0.76,95%CI:0.64-0.90),OS(HR=0.82,95%CI:0.74-0.89);XELOX方案(卡培他滨、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联合贝伐单抗化疗6 wk后,分为XELOX联合贝伐单抗组、卡培他滨联合贝伐单抗组,PFS(HR=1.68,95%CI:1.21-2.35)、OS(HR=1.38,95%CI:0.91-2.08);应用标准一线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进展后,二线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维持治疗对比化疗维持组更具生存优势,PFS(HR=0.76,95%CI:0.69-0.83)、OS(HR=0.83,95%CI:0.72-0.95).化疗联合贝伐单抗3-4级不良反应增加(RR=1.19,95%CI:1.11-1.28).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维持治疗中可以提高患者PFS、OS,但同时3-4级不良反应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加替吉奥联合沙利度胺在老年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32例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吉西他滨加替吉奥(对照组),吉西他滨加替吉奥联合沙利度胺(联合组),2 w后评价治疗效果、安全性。结果对照组和联合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2. 7个月(95%CI为2. 3~3. 1个月)和3. 0个月(95%CI为2. 5~3. 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6. 0个月(95%CI为5. 2~5. 9个月)和6. 1个月(95%CI为5. 1~7. 3个月,P0. 05)。对照组部分缓解(PR) 1例,疾病稳定(SD) 6例,疾病进展(PD) 9例;联合组PR 1例,SD7例,PD 8例;两组疾病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 371)。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Ⅱ~Ⅲ度腹泻。结论吉西他滨加替吉奥联合沙利度胺三联方案安全有效,副作用相对易耐受,可一定程度延长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卡培他滨与比替吉奥对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52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卡培他滨组和替吉奥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卡培他滨组治疗有效率为38.5%、疾病控制率为65.4%,替吉奥组治疗有效率34.6%、疾病控制率为57.7%,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培他滨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征、口腔炎等毒副反应发生率与替吉奥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倍他滨或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相当,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均可用于晚期胃癌的化疗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行替吉奥或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入我院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给予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B组给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与B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7.5%、42.5%,临床受益率分别为82.5%、8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受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大多出现在化疗第3周期后,以Ⅰ级、Ⅱ级最为常见,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口腔黏膜炎、手足综合征等,A组患者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疗效基本相同,且引发手足综合征的风险更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替吉奥胶囊(S-1)联合热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旨在为65岁以上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寻找有效、不良反应轻的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10-02/2012-09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老年胃癌晚期患者(年龄≥65岁)90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替吉奥胶囊单药化疗,B组给予替吉奥联合热疗,C组给予卡培他滨联合热疗,治疗时间超过两周期,观察近期、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组临床获益率分别是50%、80%,70%,B组较A组临床获益率高(P0.05),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评价:B组、C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6.6、5.8 m o)较A组(3.8 m o)有所延长(P0.05).替吉奥较卡培他滨化疗不良反应轻,主要是乏力、腹泻、手足综合症反应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热疗或卡培他滨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比替吉奥单药疗效好,替吉奥联合热疗与卡培他滨联合热疗疗效无差异,但替吉奥较卡培他滨不良反应轻,老年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CapeOx方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对局部晚期结肠癌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4例局部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贝伐单抗组和CapeOx组,每组62例,CapeOx组采用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化疗;贝伐单抗组采用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化疗,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卡诺夫斯基健康状况量表(KPS)评分、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贝伐单抗组总缓解率(OR)为58.06%(36/62),疾病控制率(DCR)为77.42%(48/62),显著高于CapeOx组OR25.81%(16/62)、DCR48.39%(30/6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贝伐单抗组显著高于CapeOx组(P0.05)。截止末次随访时间,CapeOx组和贝伐单抗组PFS分别为38.71%(24/62)和58.06%(36/62),贝伐单抗组疾病进展风险显著低于CapeOx组(χ~2=7.469,95%CI:19.473~21.888,P=0.006),OS分别为61.29%(38/62)和74.19%(46/62),贝伐单抗组的死亡风险显著低于CapeOx组(χ~2=3.910,95%CI:20.798~23.457,P=0.048),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2,P=0.697)。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是局部晚期结肠癌的有效治疗方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显著改善患者OS及PFS,降低死亡风险及疾病进展风险。  相似文献   

8.
AIM: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mbination therapy based on S-1,a novel oral fluoropyrimidine,vs S-1 monotherapy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METHODS:We searched PubMed,EMBASE and the Cochrane Library for eligible studies published before March 2013.Our analysis identified fou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volving 790 participants with AGC.The outcome measures were overall survival(OS),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overall response rate(ORR)and grade 3-4 adverse events.RESULTS: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S-1-based combination therap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OS(HR=0.77,95%CI:0.66-0.91,P=0.002),PFS(HR=0.58,95%CI:0.46-0.72,P=0.000)and ORR(OR=2.23,95%CI:1.54-3.21,P=0.000).Sensitivity analysis further confirmed this association.Lower incidence of grade 3-4 leucopenia(OR=4.06,95%CI:2.11-7.81),neutropenia(OR=3.94,95%CI:2.1-7.81)and diarrhea(OR=2.41,95%CI:1.31-4.44)was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S-1 monotherapy.CONCLUSION:S-1-based combination therapy is superior to S-1 monotherapy in terms of OS,PFS and ORR.S-1 mono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less toxicity.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烯醇酶超家族成员1(enolase superfamily member1,ENOSF1)基因多态性与卡培他滨治疗安全性的关系,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采集62例接受卡培他滨单药或联合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检测ENOSF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2612091、IVS10-61CT、IVS10-60GA、rs1059394基因型;并对62例患者在接受卡培他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根据不良反应级别分为0-1级和2-4级两组,基因型采用两种分类方式,显性模型和隐性模型.显性模型中,IVS10-60GA GG型发生2-4级手足综合征的风险明显高于AG/AA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1,P=0.020,OR=4.364,95%CI:1.217-15.641);隐性模型中,IVS10-61CT TT型发生2-4级腹泻的风险明显高于CT/CC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P=0.039,OR=0.108,95%CI:0.015-0.788).结论 ENOSF1基因IVS10-61CT与IVS10-60GA位点有望作为遗传标志物,预测卡培他滨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白蛋白结合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06~2018-01该院收治的60例接受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采用白蛋白结合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对照组29例采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治疗2~6个周期,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客观有效率(ORR)高于对照组(41. 9%vs 20. 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80. 6%vs55.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9. 9个月和8. 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白蛋白结合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Ⅳ期不可切除性直肠癌患者经联合化疗后继续行卡培他滨维持化疗,观察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6/2014-06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Ⅳ期不可切除性晚期直肠癌给予常规联合化疗(FOLFOX或FOLFIRI q2W方案×12周期),使肿瘤缩小,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组(n=28)卡培他滨维持组(卡培他滨片1000 mg/m2,口服bid,d1-14,q3w),B组(n=25)对照组(未接受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以及A组维持化疗前后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8例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组患者中位PFS为11.6 mo±0.79 mo,95%CI:10.04-13.16,治疗有效率(response rate,RR)为39.2%.25例对照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6.5 mo±1.08 mo,95%CI:4.38-8.62,RR=32%.A、B组RR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中位PFS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化疗时的所有不良反应在进入维持治疗组或观察组后都有明显减少或减轻(P0.05),而维持治疗组和对照组间除手足综合征及色素沉着外,余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Ⅳ期不可切除性晚期直肠癌患者在联合方案化疗后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可获得较长的PFS,并且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背景: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和炎症指标与预后存在联系。目的:探究术前营养/炎症指标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寻找有预后价值的评估指标。方法:纳入2018年4月-2020年12月接受根治性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建立患者队列,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并进行分析,探究术前营养/炎症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筛选出能够预测预后的术前营养/炎症指标。结果:共收集146例患者。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家族史、TNM分期、CEA、AGR、PLR、SII与生存期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GR(HR=0.227, 95%CI:0.087~0.595;P=0.003)、NLR(HR=2.472, 95%CI:1.058~5.778;P=0.037)、PLR(HR=2.692, 95%CI:1.162~6.235;P=0.021)和SII(HR=5.237, 95%CI:1.857~14.771;P=0.002)与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相关,其中AGR的预测能力最优。结论:术前AGR、NLR、PLR和SII四项术前营养/炎症指标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吉奥胶囊或卡培他滨片同步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老年复发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该院收治的78例中老年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采用替吉奥联合三维适行放疗给予放疗,剂量为1.8~2.0 Gy/d,5 d/w,总量为54~66 Gy;对照组40例,采用卡培他滨配合三维适行放疗,放疗剂量同研究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3年内的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有效率〔81.58%(31/38)〕高于对照组〔60.00%(24/40)〕(χ2=4.364,P0.05);两组患者主要存在消化道反应、放射性直肠炎、骨髓抑制以及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经及时处理后恢复,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3年内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替吉奥治疗中老年复发直肠癌的短期疗效及生存率控制均优于卡培他滨方案,对于机体状况承受力较差的老年患者更适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吉奥或卡培他滨治疗老年局部复发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8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0例,给予放疗(1.8-2.0 Gy/d,5d/wk,总量为54-66 Gy)联合替吉奥;对照组28例,给予放疗(1.8-2.0 Gy/d,5 d/wk,总量为54-66 Gy)联合卡培他滨,21 d为1周期,接受2个以上周期治疗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5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response rate,RR)分别为73.3%(22/30)、71.4%(20/28),中位进展时间分别为9.2和8.2 mo,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6.9、17.2 mo,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皮疹、放射性直肠炎,均可耐受,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足综合征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疗效相似,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方案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较低,耐受性优于卡培他滨联合组,为中老年直肠癌复发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在载药栓塞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癌后,二线追加卡瑞利珠单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9例二线追加卡瑞利珠单抗的肝癌患者资料。主要观察终点是使用卡瑞利珠单抗后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生存曲线,基线特征亚组分层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并随访了89例患者。随访至2021年12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中位OS为17.0(95%CI:15.3~18.7)个月,中位PFS为7.0(95%CI:6.2~7.8)个月。不同ECOG-PS、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门静脉侵犯、进展模式、DTACE次数、口服阿帕替尼时长和应用卡瑞利珠单抗时长的患者OS及PFS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应用卡瑞利珠单抗后3个月与6个月ORR分别为39.3%和22.4%,DCR...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肠道肿瘤的疗效、临床受益反应(CBR)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4例具有可测量指标的老年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采用替吉奥胶囊单药40mg/m2,连续服用4周,休息2周为1个周期。对照组给予最佳支持治疗(BSC)。结果替吉奥治疗组有效率(RR)为26.5%,中位缓解时间为6.2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5.4月,中位生存期(OS)为11.2月,1年生存率为38.2%;对照组有效率(RR)为0,中位TTP为2.4月,中位OS为4.8月,1年生存率为9.7%。治疗组较对照组CBR有明显提高(P0.01),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无因不良反应需停药者。结论替吉奥胶囊治疗老年晚期胃肠道肿瘤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贝伐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和卡培他滨单药治疗对RAS突变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性。方法 以2018年5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RAS突变型mCRC患者。所有患者使用贝伐单抗联合FOLFIRI进行至少12周的诱导治疗。然后将病情得到控制的102名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和对照组(47例,卡培他滨单用),继续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维持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为9.3个月(95%CI 8.3~10.0),观察组为12.3个月(95%CI 11.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耐受了毒副反应。基线CEA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卡培他滨耐受性较好,较单用卡培他滨无进展生存期更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肝脏》2018,(12)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均接受TACE治疗,观察组口服卡培他滨。统计近期及中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整体近期疗效和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6个月和13.8个月,两组总体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药物毒性反应主要以Ⅰ~Ⅱ度为主,均无因毒性反应而退出的患者。两组患者Ⅲ+Ⅳ度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末梢神经炎、肝功能损害、腹痛和脱发的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TACE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疗效显著,二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晚期胃癌患者一线治疗后使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该院2014-02~2016-02一线化疗后(奥沙利铂130 mg/m2,d1+卡培他滨1 000 mg/m2bid,d1~14,21 d为一个周期)病情稳定的晚期胃癌患者64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维持治疗组给予卡培他滨1 000 mg/m2bid,d1~14,21 d为一个周期;对照组仅给予对症支持。通过Kaplan-Meier法对两组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TTP)及总生存时间(OS)进行差异性检验。并分析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维持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位TTP分别为7. 6个月和6. 0个月(P 0. 05),中位OS分别为11. 9个月和9. 5个月(P 0. 05)。卡培他滨不良反应主要为1~2度的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等。结论 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可延长胃癌患者TTP及OS,且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