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相关性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急诊输液室就诊的80例静脉输液患者,根据就诊座号奇偶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集束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的相关指标(包括药物错误发生、药物外渗的发生及输液反应)、静脉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包括堵管、静脉炎、导管脱落、导管移位)、输液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药物错误、药物外渗及输液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输液环境、输液服务、输液制度和输液沟通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通过采用集束化管理,可提高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静脉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降低静脉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介入科静脉留置针使用有效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0月我院介入科室内以自愿自发方式组成QCC小组,共10名圈员,选定"提高介入科静脉留置针使用有效率"为活动主题,将2016年3—9月QCC活动开始前我院介入科收治的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QCC活动开始后我科收治的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开展QCC活动,比较QCC活动前后圈员自我能力,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一次性成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患者依从率、留置针并发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无形成果:活动后圈员在QCC手法运用、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凝聚力、活动信心、责任荣誉及品管执行力方面评分均较活动前提高(P 0. 05),有形成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 0. 05),观察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一次性成功率、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 0. 05),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留置针并发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介入科静脉留置针患者中可改善留置针使用情况,减少并发症与不良事件,提升圈员能力和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基于PDA移动信息技术的优化护理流程应用于小儿急诊静脉输液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儿科收治的急诊静脉输液患儿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急诊静脉输液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基于PDA移动信息技术的优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穿刺时间与一次穿刺成功率、药物配置时间、疼痛程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配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5%(1/80),低于对照组的10.00%(8/80)(P<0.05)。结论 基于PDA移动信息技术的优化护理流程应用于小儿急诊静脉输液中,可有效缩短穿刺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缩短药物配置时间,减轻其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同时还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管理对减少肿瘤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6月180例静脉输液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完成静脉输液1 247例次;将2017年7月—12月190例行静脉输液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管理。对比两组的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护理满意度、PICC置管率、患者有效配合率及护士的理论、操作成绩。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及家属有效配合率、PICC置管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后,护士的静脉化疗理论、操作成绩得分均高于活动前(P0.05)。结论将品管圈管理方法运用于肿瘤静脉化疗实际工作中,可降低静脉输液外渗率,提高患者有效配合率、护理满意度及护士的理论、操作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疗小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期间本科收治的2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无静疗小组参与),观察组的输液管理由静疗小组负责。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的输液途径、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包括药物外渗、非计划性拔管、静脉炎)以及患者对输液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率(18.0%)均低于对照组(38.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输液治疗的满意度(98.0%)远远高于对照组(75.0%)(P0.05)。结论静疗小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使患者接受更优的静脉输液途径,有效降低护理不良风险的发生,而且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逆向静脉穿刺输液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手背掌指关节附近处静脉穿刺,比较逆向静脉穿刺法与传统顺向穿刺法两者穿刺成功率、对手活动的影响、液体外渗的情况、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对手的活动无明显影响,而对照组对手的活动影响较大(P<0.01);观察组的液体渗漏率为10.0%,对照组的液体渗漏率为32.0%(P<0.01);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33%,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6.67%(P<0.05).结论:逆向静脉穿刺是一种有效的、可行的静脉输液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基层医院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基层医院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外科收治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以开展QCC活动的时间为节点,2017年1—6月实施QCC活动前收治患者8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2017年7—12月实施QCC活动后收治患者80例为观察组,给予QCC活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QCC活动,可明显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极大地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对降低白血病患儿化疗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5年1~12月在小儿血液科成立QCC小组,确立以"降低白血病患儿化疗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对引起白血病患儿化疗不良事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并开展活动,比较实施前后化疗效果及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结果:实施后患儿化疗药物渗漏、血流感染、化疗静脉炎、护理记录差错、家属投诉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且化疗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护人员团队协调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工作积极性、团队和谐度、QCC手法等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QCC活动能有效降低白血病患儿化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QCC活动在改善儿科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3月于我院儿科使用静脉留置针的60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4例。观察组采用QCC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非计划拔针率和护理质量评分,观察护理干预前后患儿家属不良情绪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非计划拔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生活、心理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SAS及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QCC活动不仅能改善儿科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针情况,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减轻患儿家属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3年7月至2017年4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中抽选1 600例成年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800例和观察组8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措施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常见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针头回血、静脉炎、留置针阻塞、液体渗漏、皮下血肿、感染及留置针脱落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均P<0.05);随机从两组患者中各抽取400例进行满意度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 在成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应用风险管理效果确切,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常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使患者得到更优质、更满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主动输液实践模式对呼吸内科危重患者输液安全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呼吸内科收住的危重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按人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0例,分别实施传统输液模式和主动输液实践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输液方式、人均穿刺数、输液费用、静脉炎和药物外渗的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输液方式更多的选择了中心静脉置管,人均穿刺数和输液费用较对照组减少,静脉炎和药物外渗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0.05).结论 实施主动输液实践模式能够保证呼吸内科危重患者用药安全,预防输液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采用静脉输液方式进行治疗的各类疾病患儿100例,医院在征得患儿家长同意的基础上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在静脉输液治疗期间给予常规的临床输液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治疗依从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为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6.0%,对照组为8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的疼痛评分、输液残留量及静脉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静脉输液患儿的临床护理应用中,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静脉输液依从性,显著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降低患儿疼痛程度、降低患儿输液残留量、降低患儿静脉炎发生率,能够显著缓解患儿的焦虑、抑郁不良心理情绪,从而显著提高患儿家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药物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中发生药物外渗最多的11个科室,每个科室选择1名护士作为圈员,成立QCC小组,开展关于降低药物外渗发生率的QCC活动,分析导致药物外渗发生的真正原因,有针对性制定护理措施,比较实施QCC活动前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结果开展QCC活动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明显降低(2.51%),目标达成率117.93%,进步率74.43%,圈员能力得到提高,工作流程得到规范,与实施QCC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QCC活动应用于药物使用安全管理的预防工作中,可减少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减少纠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弹力网状绷带预防化疗药物外渗,以减少化疗药物输液外渗所致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妇科住院需要输注化疗药物的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输注化疗药物时对照组采用普通固定方式,观察组采用弹力网状绷带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在输注过程中发生输液外渗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生输液Ⅰ期外渗为4例(8.3%),Ⅱ期外渗0例;对照组发生输液发生Ⅰ期外渗为10例(20.8%),Ⅱ期外渗6例(12.5%).观察组患者输液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的总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弹力网状绷带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抢救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方法 将10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采用22 G静脉留置针,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留置针的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经留置针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穿刺时问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外渗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单通道1h液体补充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能有效提高抢救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的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在提高急性病毒性脑炎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的方法。结果 2组患者对自杀、压疮的认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输液外渗和意外伤害的认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压疮和自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液外渗及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护理质控评分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投诉率低于对照组,综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朱淑芹 《妇幼护理》2023,3(18):4449-4450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与防患。方法 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11 月收治的 100 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安全护理 模式。分析对比两组的静脉炎发生情况、输液外渗发生情况以及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 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输液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对社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实施安全护理,能降低静脉炎、输液外渗及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有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将163例行头皮静脉输液患儿分为对照组78例和干预组85例,对照组给予静脉输液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观察两组患儿发生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发生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明显减少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叶明俊  潘菲  赵静 《妇幼护理》2022,2(22):5155-5157
目的:分析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在新生儿外周静脉输液外渗预防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将本院新生儿科2021年4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实施外周静脉输液治疗的新生儿413例作为此次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利的分组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n=216)及观察组(n=197),分别为两组患儿开展常规的护理干预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9.49%)高于对照组(96.30%),两组相比:P=0.026;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相对于对照组更高(P=0.000),观察组的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6.09%)相对于对照组(18.06%)更低,P=0.000。结论:在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通过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和预防外周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减少外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对于改善新生儿输液效果和预后的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预防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应用化疗药物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化疗过程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观察2组化疗药物外渗情况,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2.13%,显著低于对照组12.77%(P0.01);静脉炎、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49%,显著高于对照组61.70%(P0.01);与护理前比较,观察组5个功能量表评分及总体健康评分均升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后(P0.01)。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肿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