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中药在采集净选后,往往要按照一定规格切制.供炮制饮片或做制剂原料用。而在切制前大部分须经水处理,其中“少泡多润法”就是一种提高药材质量的方法。该法主要是用水浸润药材,使之吸收适量的水分,经过润饮而达到适合用刀切制加工的软硬程度。这一传统的加工方法位于中药材炮制或制剂全过程的开始,故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历代医药书籍对此法多有记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法干姜片炮制所得炮姜、姜炭中的挥发油成分,探求干姜不同加工方法对进一步炮制炮姜、姜炭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GC-MS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2种不同加工法制得的干姜片进一步炮制的炮姜、姜炭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8个成分,其中鲜切法干姜片制炮姜中有19种,传统法干姜片制炮姜中有17种;鲜切法干姜片制姜炭中有15种,传统法干姜片制姜炭中有18种。莰烯等成分传统法比鲜切法所得各炮制品中相对含量高;α-姜烯等成分则相对含量低。结论干姜片加工方法不同对进一步炮制炮姜、姜炭挥发油化学成分数量与质量均有一定影响,而炮制方法比加工方法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更明显。本研究为不同加工法干姜片进一步制得的炮姜、姜炭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少中药材在采集净选后,往往需要按照一定的规格切制成饮片,供调剂或制剂用。而在切制前大部分需经过水处理,其中“少泡多润法 "就是一种提高药材质量的方法。该法主要是用水浸润药材,使之吸收适量的水分,经过润软,达到适合用刀切制的软硬程度。这一传统的加工方法,对于中药材的炮制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不少中药饮片加工厂和药材加工部门,忽视老药工加工炮制的“传 "、“帮 "、“带 ",忽视对中药炮制人员的培养和学习,致使他们中药炮制知识贫乏,不懂得中药材的浸润好坏直接影响饮片质量,不遵循“少泡多润,药透水尽 "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付艳  周涛  许清清  杨昌贵  张进强  肖承鸿 《中草药》2024,55(5):1493-1501
目的 比较趁鲜切制和传统加工天麻饮片性状、内在质量、能耗等关键指标,筛选天麻饮片趁鲜切制方法,为天麻趁鲜切制的合理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以醇溶性浸出物、多糖、蛋白质、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总量、巴利森苷类成分总量(巴利森苷A、B、C、E)为内在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分,分析13种加工方式对天麻饮片质量的影响,结合饮片性状、干燥时间和能耗,饮片颜色与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对天麻趁鲜切制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不同加工方式天麻饮片内在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总量、多糖含量差异最为明显;通过内在成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趁鲜切制S6及传统加工S13饮片综合评分高于其他趁鲜切制组,且S6与S13聚为一类,表明趁鲜切制S6与传统加工S13内在质量最为相近;趁鲜切制S6与传统加工S13外观性状相似,耗时、能耗显著低于传统加工S13;天麻饮片切面颜色色度值与内在成分含量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新鲜天麻切片5 mm厚、蒸20 min、60℃烘干与传统加工性状、品质最为相近,且较传统加工省时、节约能耗,为最佳趁鲜切制方法,该方法在天麻饮片生产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中药饮片切制是中药饮片加工炮制的一道重要工序,切制质量的高低对中药饮片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中药饮片切制工艺为:净(初)选→水处理(软化)→切制→干燥。目前其切制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中药饮片质量,本文探讨影响中药饮片切制过程中影响饮片质量的因素及其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6.
龙全江  王晓阁  周宙  赵波 《中药材》2012,(6):883-886
目的:考察趁鲜切制法对牡丹皮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加工方法样品中丹皮酚的含量。结果:采收4年生凤丹皮药材净制、趁鲜切片、晒干的方法加工牡丹皮饮片。结论:该研究为牡丹皮饮片的产地趁鲜切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黄连的软化与切制工艺.方法:以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选黄连的软化和切制工艺,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结果:黄连的最佳软化方法为淋法,一般在室温下,每100 kg药材用60 L水软化48 h.黄连的最佳切制工艺为切成1~2 mm的顶头片.结论:优选的软化和切制工艺切实可行,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正> 中药饮片切制前的传统浸润方法,加工周期长,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且严重影响药物质量,如不少药材的水溶性有效成分在浸泡过程中大量流失。在夏季润药,则易发霉、  相似文献   

9.
中药饮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作者就饮片加工中浸润、切制、干燥等方面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应该注意改进的方法,供中药炮制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天麻炮制工艺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天麻炮制工艺的改革陆建玲(南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210004)天麻的切制工艺过去多采用冷水浸润法。因其质地坚硬,常需浸润较长时间,夏天1~2天,冬天3~4天才能软化。天麻中含有较多粘液质,经过水浸泡后在切制过程中易粘结成团,给切片、干燥带来困难,片型也不美观。为了缩短生产周期,提高饮片质量,我们结合生产实际,对天麻的炮制工艺条件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其外观质量及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探讨合理的炮制工艺。1样品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川芎饮片产地加工可行性探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对川芎药用部位不同干燥状态切制饮片的方法进行考察,并与传统方法炮制的饮片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饮片产地加工的可行性。方法:以药典水分测定第二法,对不同干燥状态的川芎药材进行水分测定,制备产地加工饮片。以HPLC法对产地加工饮片及传统炮制饮片进行藁本内酯和阿魏酸的含量测定。结果:川芎药材趁鲜切制时,有效成分藁本内酯的含量最高;当含水量降至22%~38%时,不仅适宜切制饮片,而且有效成分含量与传统饮片相近。结论:对药材进行适当的干燥再进行饮片切制的产地加工方法,不仅简化饮片生产流程,而且能更有效的减少有效成分的流失,保证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12.
黄连酒润法     
<正> 笔者通过多年的加工经验,用酒润法切制黄连,临床验证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取黄连剪去须根,筛去灰屑,勿水洗。然后将黄连置入竹箩中,用竹刷子蘸水洒在黄连上,边洒边翻,反复数次,使黄连受水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按2010版《中国药典》黄芪饮片项下有效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黄芪甲苷的含量作为质量评价指标,比较不同切制工艺对黄芪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4种不同的切制方法:先切再烘、先切再晒、先烘再切、先晒再切,按照黄芪不同的部位-主根、侧根、须根、根头切制成饮片,运用HPLC法分别测定两种成分的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先晒再切方法的两种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即黄芪最适宜晒至六、七成干后进行切制;不同部位之间有效成分含量大小为:主根须根侧根根头,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结论切制工艺对黄芪有效成分的含量有一定影响,为更好地保证黄芪的药用价值和质量,应当区别不同部位进行质量控制,以便更好地发挥药效。  相似文献   

14.
一种多功能切药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适应医院数百种不同来源、类别和质地的常用中药饮片加工切制工作的需要,我们对原转盘式切药机进行改进。其功能由只切横片及球茎类药材,增加到能切斜片、切段和连续进料。同时还配备了可加工坚硬药材的合金工具钢(9CrSi)刀片,诸如水牛角、鹿角均可选装此刀片用机切制。该机经改进后,适用切药范围广;饮片的切制质量和工效亦可显著提高。具体办法:不改变原来切药机的主要结构,只分别在原进料斗侧面增加了一个漏斗式进料斗和在切段刀盘处增置进料斗各一个。在原刀盘(三片刀)主轴上增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黄芩的产地加工方法,研究不同加工方法的"杀酶保苷"作用及对黄芩片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加工方法加工黄芩片,考察各黄芩片外观性状、色度、水分、酶灭活情况及黄芩苷的含量,综合评价各产地加工方法对黄芩片质量的影响及"杀酶保苷"效果.结果:先烘(100℃)后切、先蒸后切的饮片外观性状较好,黄芩苷含量较高,且能达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大黄产地最佳趁鲜切制工艺,并比较产地趁鲜加工与传统加工对大黄饮片的影响,探讨大黄产地趁鲜加工的可行性。方法以大黄5个游离蒽醌和对应的结合蒽醌的化学成分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并结合饮片性状、干燥时间、闷润时间和次数等综合对比分析产地趁鲜加工与传统加工对大黄饮片的影响。结果不同的产地趁鲜加工方法对大黄饮片的影响不同,当大黄在含水量为35%时切制,大黄所含化学成分综合评分最高;饮片性状、干燥时间、闷润时间和次数都优于传统加工,大黄易在含水量为35%时,趁鲜切制。结论大黄趁鲜加工较传统加工工艺简便,高效,大黄产地趁鲜加工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白茯苓及茯苓皮中多糖含量的影响,为茯苓饮片的规范化加工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茯苓多糖吸光度,检测波长为487nm。结果白茯苓的多糖含量比茯苓皮高,经过蒸制后,白茯苓和茯苓皮所含的多糖含量均明显降低,尤其是高压蒸影响更大。结论茯苓多糖对热压不稳定,茯苓切制前不宜蒸制。研究结果可为茯苓的产地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凤丹皮趁鲜切制与晒干后软化切制两种加工方法制得的饮片中芍药苷和丹皮酚的含量,探讨牡丹皮的最佳加工方法。方法:收集亳州栽培的凤丹皮根系,将根系中粗细相等的根一部分趁鲜切制,一部分晒干后软化切制。采用HPLC同时测定两种饮片中芍药苷和丹皮酚的含量。结果:趁鲜切制饮片中芍药苷的含量高于晒干后软化切制的饮片,而晒干后软化切制的饮片中丹皮酚的含量高于趁鲜切制的饮片。结论:丹皮采用趁鲜切制的加工方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板蓝根饮片的浸润切制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板蓝根饮片的浸润切制工艺条件。方法:以(R,S)-告依春、水浸出物、醇浸出物的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选取药材浸润用水量、浸润时间、饮片厚度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设计法优选板蓝根饮片的浸润切制工艺条件。采用质量法测定浸出物含量,HPLC测定(R,S)-告依春含量。结果:影响板蓝根饮片浸润切制的主要因素为切片厚度,其次为浸润时间和浸润用水量。优选的板蓝根饮片的浸润切制工艺为板蓝根药材加0.6倍量水浸润20 h,切片厚度3 mm,60℃烘干。结论:优选的浸润切制工艺稳定可行,为板蓝根饮片炮制工艺的规范化及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柏软化和切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的软化和切制方法对黄柏的质量影响,以确定最佳软化和切制工艺。方法:以盐酸小檗碱和醇溶性浸出物为指标选择不同软化和切制方法,优选最佳的黄柏软化和切制工艺。结果:黄柏的最佳软化方法为淋法,一般在20℃,每100 g药材,需要使用150 mL水,软化8 h。黄柏的切制方法为垂直于其纤维切制,宽度约为4 mm。结论:黄柏软化和切制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