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理疏导配合松振腹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松振腹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心理疏导。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0%,对照组为82.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配合松振腹法是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比较安全有效的“心身按摩”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香芍饮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50例,服用香芍饮煎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50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4.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程度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痛经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中医证候评分及COX痛经症状评分(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比较,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香芍饮能够明显改善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痛经症状,对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原发性痛经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分别用西药和中药合艾灸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原发性痛经按辨证分型分成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气血两虚型、肝肾亏损型四种.116例病人分成两组,对照组58例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58例用中药合艾灸三阴交穴按四型治疗.结果:中药合艾灸治疗与西药常规治疗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结论:采用中药合艾灸按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运用痛经Ⅰ号方口服结合外敷方敷脐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痛经Ⅰ号方内服加外敷方外敷组)以及对照组(中成药组)各35例。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痛经评分、疼痛VA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6%,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及各组治疗前后痛经评分、VA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经Ⅰ号方口服结合外敷方敷脐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联合太极拳锻炼治疗对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问卷和妇科检查筛选出符合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女大学生50名,随机分为穴位埋线联合太极拳锻炼治疗组(25例)、田七痛经胶囊中药对照组(25例),进行为期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治疗结束后对其痛经改善情况进行访谈调查和评分诊断。结果:治疗组痛经疼痛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各疗程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1),但各疗程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太极拳锻炼治疗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穴位埋线联合太极拳传统功法锻炼治疗组和中药对照组对PD气滞血瘀证痛经症状和中医证候都有改善作用,疗效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琥珀散临床治疗寒凝血滞型痛经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元胡止痛片治疗,治疗组采用琥珀散加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并进行判定。结果采用琥珀散加减进行治疗痛经,有效率达96.3%,疗效显著。结论琥珀散临床运用确切,临床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7.
陈颖娟  陈旦平 《河北中医》2020,42(4):543-546
目的观察痛经膏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6例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痛经膏穴位贴敷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痛经症状积分及血清前列腺素F_(1α)(PGF_(1α))、血栓素B_2(TXB_2)水平,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 89%(32/36),对照组总有效率61. 11%(22/3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VAS及痛经症状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PGF_(1α)、TXB_2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痛经膏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PGF_(1α)、TXB_2水平。  相似文献   

8.
痛经舒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痛经舒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9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口服痛经舒方)、对照组(49例,口服当归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和疗效,并检测治疗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经期抽血查前列腺素(PGF2α)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经期抽血查前列腺素PGF2α含量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痛经舒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治疗后能明显降低经期抽血查的PGF2a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罗氏痛经方配合耳穴压丸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Ⅰ(25例,罗氏痛经方配合耳穴压丸治疗),治疗组Ⅱ(25例,罗氏痛经方治疗)和对照组(25例)。观察三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个治疗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结果提示治疗组Ⅰ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优于治疗组Ⅱ。结论:罗氏痛经方配合耳穴压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原发性痛经中辨证为气滞血瘀型的78例患者,根据随机的原则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各39例,针药组患者口服膈下逐瘀汤联合针灸疗法;西药组以布洛芬口服,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停药后连续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针药组总体有效率为92.3%,西药组总体有效率为69.2%,两组总体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症状评分两组均呈下降趋向,针药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与治疗前对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西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六香散外熨中极穴治疗原发性痛经9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六香散外熨中极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六香散外熨中极穴,对照组口服芬必得。结果治疗组近期治愈率与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六香散外熨中极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针刺联合气滞痛经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气滞痛经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针刺联合气滞痛经汤口服;对照组30例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周期3个月,并对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VA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有效率、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联合气滞痛经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治疗组服用血府逐瘀汤加味;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珍片治疗四型原发性痛经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4组。气滞血瘀型组30例,寒凝血瘀型组26例,湿热瘀阻型组25例和气血虚弱型组22例,观察妇珍片对不同分型的原发性痛经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临床疗效:气滞血瘀型组总有效率分别与湿热瘀阻型组和气血虚弱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用药3个周期后,四组A/B、RI、PI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气滞血瘀型组A/B、RI、PI改变优于其他三组(P0.01)。结论:妇珍片能缓解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其中气滞血瘀型治疗效果优于其他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针药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气滞血瘀型卵巢巧克力样囊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中药琥珀散加减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经期停止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均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76.7%,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和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配合琥珀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症状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膈下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7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痛经的74例患者予口服膈下逐瘀汤水煎剂,共服用3个月经周期。结果 74例中治愈30例,好转3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89%。结论中药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治疗组用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用痛经丸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67%,对照组7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气滞血瘀型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张艳 《新中医》2021,53(15):88-91
目的:观察行气活血汤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行气活血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7%,高于对照组的60.71%(P0.05)。治疗后,2组VAS、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VAS、HAMD、HAMA评分均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行气活血汤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结合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90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敷贴组(30例)和中药组(30例),试验组给予穴位敷贴结合妇女痛经丸治疗,敷贴组只进行穴位敷贴,中药组则只服用妇女痛经丸治疗,三组患者均在前一次月经经后1周开始治疗2周,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敷贴组及中药组(P0.05、P0.01)。结论:穴位敷贴结合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痛经灸Ⅰ型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痛经灸Ⅰ型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贴敷(妇痛型)治疗,连续治疗5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经灸Ⅰ型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