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科自1992年至1994年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7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蛛网膜下胜出血急性期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到早期发现,及时给予对症处理。1.意识现实:当患者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或出现昏迷——清醒——再昏迷时应首先考虑为:a.颅内继续出血;b脑血管痉挛;C.脑疲形成;若持续昏迷并呈进行性加重伴有呼吸不规则,四肢强直抽搐或出现过高热则提示为脑子受损的表现,病人可很快进入呼吸衰竭及心衰,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2.瞳孔观察:注意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及对光反射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病人,防止再度出血头部垫高15°-20°,并用冰袋头部冷敷,使大脑处于低温状态。头部冷敷时间一般5-7d。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2.1意识的改变意识的变化是判断颅压高低的指征之一,临床上可根据简单对话,角膜反射,针刺皮肤或压眶神经等反应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所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2.2瞳孔的观察观察瞳孔是否对称和对光反射情况。当患者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时,同时瞳孔忽大忽小或双侧不等,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意识障碍逐渐加重,双侧瞳孔散大,各…  相似文献   

3.
1意识状态的观察意识状态的变化,是最早反应脑损伤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在临床各项观察中,患者意识状态的改变极为重要,要准确分清嗜睡、朦胧、浅昏迷、深昏迷等不同意识障碍的程度。在护理中,可借助答话情况、呼唤反应、对疼痛刺激反应(针刺、压眶反应等)的防御反应如何;还可以通过吞咽、咳嗽、角膜反射等了解意识障碍的程度,特别是要注意脑疝的发生,脑疝的前驱症状表现头痛剧烈、呕吐频繁、烦躁不安和意识迟钝、嗜睡、血压急骤升高、脉压差大、脉搏缓慢、颈项强直,呈潮式呼吸等。此外,脑出血后患者常出现周身不适、头痛、难以入睡的情况,这时候,给予镇静安眠药物后,更应注意意识状态的改变,防止入睡后发生脑疝。2瞳孔的观察2.1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常为出血量较少,病情较轻。2.2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对光反射无法测验伴有不同程度的昏迷、高热、常提示脑干的桥脑段损伤。2.3双侧瞳孔大小或形态多变患者呈深昏迷状态、高热,常提示为脑干的中脑段损伤。2.4双侧瞳孔不等大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固定,提示有颅内压增高、脑疝的发生,常需要进行紧急抢救。2.5双侧瞳孔极度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伴有生命体征的改变,提示病情危重,表示患者已近于死亡。观察瞳...  相似文献   

4.
卫文革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4):4404-4405
颅脑损伤是外伤中最常见且病情较严重的损伤,病情发展快而危重,需要严密的观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和精心护理。现将我科2002年至2005年救治的19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98例,男126例,女72例,年龄7个月~76岁。2病情观察2.1瞳孔的观察瞳孔变化是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须密切观察并作记录。应15min~30min观察1次,如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并伴有意识障碍,则提示有脑受压及脑疝;如果双侧瞳孔大小多变、不等大、对光反应差等为脑干损伤的特征;如果双侧瞳孔散大、伴深昏迷、眼…  相似文献   

5.
我科 1998年至 1999年 8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 38例 ,男 31例 ,女 7例 ,死亡 11例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病情观察1.1 意识的变化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多处于昏迷状态 ,意识观察的具体方法 (格拉斯哥评分法 ) :观察病人的言语反应 ,可呼唤病人姓名 ,视其应答情况 ;观察病人对疼痛的反应 ,如挤、捏、压眶等 ;观察咳嗽、吞咽、睫毛、角膜反射情况 ,以便了解意识状态。1.2 瞳孔 瞳孔的变化对脑外伤病人的病情预后有很大价值 ,在观察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瞳孔是否圆正及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 ;瞳孔轻度增大 ,对光反迟钝 ,可能为颅内压增高 ,一…  相似文献   

6.
卫春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841-4842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复合伤,要求胸外科护士观察病情全面、连续,判断及时、准确,护理细心、耐心。自2001年6月至2007年6月我科共收治危重及术后患者400例,通过监测治疗,使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大大降低,提高了手术及抢救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神经外科危重及术后患者共400例,其中男295例,女105例;年龄0.3岁~84岁。疾病种类:颅脑外伤325例、脑出血72例、颅内肿瘤3例。2护理体会2.1意识状态可以通过对话、呼吸和疼痛判断患者的意识程度、精神状况及辩识力、记忆力、计算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是神经外科手术绝大多数采用全身麻醉,术后常常应用冬眠疗法,因此,要正确区别全麻未醒、冬眠状态及意识障碍。2.2瞳孔变化单侧瞳孔中度散大,对光反应减弱,并逐渐发展到单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同时多伴有上睑下垂和眼球运动障碍,提示颞叶沟回疝,压迫同侧动眼神经,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昏迷程度加深,急性高颅压晚期;双侧瞳孔大小多变,反复无常,多见于脑干周围的贫血、水肿、损伤;单眼或双眼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减弱,是由于脑疝早期,一侧或双侧动眼神经受刺激;注意区...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颅脑损伤病人屡屡可见。我院自1996年10月至1997年9月,共收治重症颅脑损伤病人56例,经严密的监护和积极的抢救,成功率92%,降低了术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现将观察和护理体会浅谈如下。1密切观察病情1.1 意识的观察 意识的变化是最早反映颅脑损伤的主要症状之一。病人由意识清醒转为意识障碍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1.2严密观察瞳孔的变化 瞳孔的变化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及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去大脑强直,多为原发性脑干损伤;一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逐渐加重,肢体出现瘫痪,说明出血仍在继续;一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常是颞叶疝的早期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是脑血管病变所致的出血性疾病,是内科急症之一。此病发病急骤、死亡率高、后遗症多,一般多在活动时发病.诱因是由于用力或情绪激动,但有时老年病人血压井不高、也可出现脑出血症状。下面我们将该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病情观察1.1意识:意识变化是判断脑水肿和颅压高低的指征之一。临床上我们可用简单的问话、角膜反射、针刺皮肤或压眶上神经等反应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1.2瞳孔:观察两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及对光反射情况。如一侧瞳孔扩大,对倒肢体瘫痪多表示瞳扩大侧有血肿存在,可引起天幕迹。如双侧瞳孔缩小,表示脑子…  相似文献   

9.
我院1987年至1994年共收治脑出血患者82例。谈谈对病情观察与护理体会:临床资料1资料:脑出血患者82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23例,年龄在37~80岁之间。治疗结果:治愈32例,占39%,好转41例,占50%,死亡9例占11%。2临床观察:2.1意识的观察:应经常呼唤其姓名或同时摇其上臂,观察反应程度,确定病人意识状态是清醒、嗜睡、朦胧、昏睡及昏迷。如意识障碍逐渐加深,多是颅内压增高的早期指征。2.2瞳孔的变化:瞳孔的变化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密切的关系。一侧瞳孔散大常提示同侧脑店。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忽大忽小,对光反射迟钝,多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 ,总结如下。1 绝对卧床休息 ,避免搬动病人 ,防止再度出血头部垫高 15°~ 2 0° ,并用冰袋头部冷敷 ,使大脑处于低温状态。头部冷敷时间一般 5~ 7d。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2 .1 意识的改变意识的变化是判断颅压高低的指征之一 ,临床上可根据简单的对话 ,角膜反射 ,针刺皮肤或压眶神经等反应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 ,所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2 .2 瞳孔的观察观察瞳孔是否对称和对光反射情况。当患者出现剧烈头痛 ,频繁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时 ,同时瞳孔忽大忽小或双侧不等 ,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意识障碍逐渐加重 ,…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38例脑出血病人的病情动态观察及护理,将作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1995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38例脑出血病人,其中,男性29例,女性9例。年龄在47~75岁之间。均有高血压病史,本组死亡9例,占25%。2临床观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及瞳孔的改变:①由于脑出血病人入院时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所以应注意观察病人的昏迷程度,意识障碍,以反映大脑皮质和脑干网状结构的机能状态。②观察双侧瞳孔的大小、形状及对光反射情况,这些病变可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脑出血的部位和及时能发现是否有形成脑痫的征象,…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颅内血肿是依损伤中一类常见的继发病。其特点是:病情急、变化快、随时都有发生危险的可能。我院近三年收治18例不同程度的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我们通过临床实践,浅谈一下对颅内血肿患者的病情观察护理体会。对颅外伤病人的病情我们要首先观察其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意识的观察: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醒,对答是否如流、有无压眶神经反射等。观察瞳孔变化:注意两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有无对光反应。如一侧瞳孔进行性扩大,光反应消失,说明在瞳孔扩大侧的颅内有血肿存在。颅脑损伤病人,如一侧肢体由正常~不全瘫~偏瘫,同…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以及合并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其病情严重,来势凶猛,在临床上有突变、易变、多变的特点,病死率较高。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患者中约70%死于伤后8h内,如何做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救护,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观察病情变化1.1意识的观察患者意识变化是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颅内压升高与否的重要指征之一,要密切观察意识障碍程度,如意识逐渐恢复是病情好转的征象;伤后出现中间清醒期,则是硬膜外血肿的典型表现;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说明有进行性脑受压存在,提示颅内血肿持续增大或脑水肿加重,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早处理。1.2瞳孔的观察瞳孔变化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及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受压;双侧瞳孔大小多变,或出现眼球分离,提示有脑干损伤;如果先一侧瞳孔散大,后双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患者呈深昏迷,是病情危重接近临终的表现,应积极采取措施抢救。1.3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伤后每15min~30min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如呼吸深慢,脉搏缓慢,血压高,多提示颅内压升高,或是脑疝的早期表现;如出现呼吸浅促,脉搏快而微弱,血压下降,昏迷加深则说明病情危重,应立即报告医...  相似文献   

14.
崔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410-3411
重型颅脑损伤以及合并其他部位的复合伤,其病情严重,来势凶猛,在临床上有突变、易变、多变的特点,病死率较高。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患者中约70%死于伤后8h内,如何做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救护,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观察病情变化1.1意识的观察患者意识变化是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颅内压升高与否的重要指征之一,要密切观察意识障碍程度,如意识逐渐恢复是病情好转的征象;伤后出现中间清醒期,则是硬膜外血肿的典型表现;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说明有进行性脑受压存在,提示颅内血肿持续增大或脑水肿加重,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早处理。1.2瞳孔的观察瞳孔变化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及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受压;双侧瞳孔大小多变,或出现眼球分离,提示有脑干损伤;如果先一侧瞳孔散大,后双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患者呈深昏迷,是病情危重接近临终的表现,应积极采取措施抢救。1.3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伤后每15min~30min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一次。如呼吸深慢,脉搏缓慢,血压高,多提示颅内压升高,或是脑疝的早期表现;如出现呼吸浅促,脉搏快而微弱,血压下降,昏迷加深则说明病情危重,应立即报告医...  相似文献   

15.
我科自1990年7月~1997年7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34例,其中男性115例,女性19例。合并其他部位损伤者31例,其中治愈111例,死亡23例。现就基层医院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问题谈谈个人体会。1精密观察病情变化1.1观察瞳孔变化瞳孔观察是重型颅脑损伤最重要的观察内容,瞳孔变化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及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及时发现因颅内血肿胞疝形成压迫动眼神经导致的患例瞳孔散大,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为早期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1.2注意意识变化意识状态的变化是最早反应脑损伤程度的一项指标。因此在各项观察中,患者意识状态…  相似文献   

16.
减速性颅脑损伤是运动着的头颅突然碰撞在外物上,迫使其瞬间由动态转为静态,因此而造成的脑损伤,称之谓“减速性损伤”。按GCS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包括是否有注意力障碍,行为改变,反应迟钝,昏迷,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如何是神经外科病人的观察要点之一,意识障碍是判断有无脑损伤的重要依据,瞳孔改变对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意识障碍和瞳孔改变的观察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我科1998年1月-2005年8月共收治减速性损伤所致对冲性脑损伤患者共20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以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称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现报告1例。   患者,男,59岁。因突发意识丧失2小时,于1999年4月13日入院。既往有心房纤颤病史,1年前曾两次出现短暂意识丧失,数分钟后自行缓解。查体:Bp 120/82.5mmHg(16/11kPa),心肺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浅昏迷。双瞳孔不等大,右侧瞳孔6mm,左侧1mm,对光反射消失。疼痛刺激双侧肢体活动幅度基本一致。双侧Babinski征阳性。入院后给予脱水降颅压及改善脑细胞代谢治疗。20分钟后意识恢复,能认出周围同事,言语流利,四肢可自如活动。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4mm,对光反射存在。半小时后患者再次昏迷,并出现如前瞳孔改变。经治疗1天后双瞳孔基本等大,直径4mm,对光反射消失,双眼不同轴,右眼外展位。昏迷程度逐渐加深,2周后至深昏迷状态,头眼反射消失。2个月后患者处于植物状态。入院时脑CT:左颞叶低密度灶。3日后复查脑CT:脑干、双丘脑、小脑、左侧颞叶低密度影。眼底检查:动静脉比例正常,视盘边界清,无渗出及出血。  相似文献   

18.
姜春波  姜梦梅 《黑龙江医学》2001,25(11):857-857
近 2年来 ,我院先后收治脑出血病人 3 0例 ,男 2 0例 ,女10例。现将护理观察总结如下。1 病情观察与护理1 1 意识状态的改变意识状态可反映疾病对大脑皮质的功能影响程度。脑出血时 ,易出现意识障碍 ,如出血量大 ,破入脑室则易出现程度不等的昏迷 ;如意识障碍逐渐加重 ,则提示有脑干出血或生命中枢衰竭。所以 ,意识状态改变 ,是病情转归的指标。1 2 瞳孔的改变病人一旦出现脑疝或中枢衰竭时 ,往往从双侧瞳孔的大小、对称 ,对光反射的程度来判断 ,为临床提供治疗的依据。1 3 生命体征的改变体温如持续高热 ,则是中枢损害 :体温逐渐升高多…  相似文献   

19.
有机磷中毒阿托品化指标的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农村常见病,由于病情危重、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治疗要求早期达到阿托品化。剂量过大,易引起阿托品中毒。  教科书上阿托品化的指标共五点: (1)瞳孔较前扩大而不再缩小; (2)皮肤干燥、颜面潮红; (3)腺体分泌减少; (4)肺部湿性罗音显著减少或消失; (5)意识障碍减轻或昏迷患者开始苏醒,并有烦燥不安。临床一般很难全部观察到上述阿托品化指标。有时仅有瞳孔散大,而意识障碍加重,中毒加深,很难判断是否已达阿托品化。  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病人的心率、体温、瞳孔对光反射得瞳孔大小三者的变化,加上述五点,…  相似文献   

20.
张印莲  宋继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6):2278-2278
脑出血是主要的急危重症之一,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变化迅速,严重威胁生命,我们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初步急救和护理,这也是抢救脑出血病人成功的关键。今年经我急诊科抢救共30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观察要点1.1意识的观察意识丧失证明脑功能衰竭,也是脑出血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如病人出现躁动及淡漠,嗜睡可能是昏迷先兆;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要警惕脑疝的出现。1.2瞳孔的观察瞳孔的变化是脑出血病人观察的重要指标,是判断病情、观察脑疝的重要依据;一侧瞳孔大,常示有脑水肿、脑疝;双侧瞳孔缩小,光反射迟钝多为桥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