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滋阴潜阳活血方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口服滋阴潜阳活血方,对照组60例口服消心痛、卡托普利。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有效率95.00%,心电图有效率61.67%,血压改善80.00%;对照组心绞痛有效率73.33%,心电图有效率41.67%,血压改善61.67%。2组心绞痛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心电图、降压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滋阴潜阳活血方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观察血压平滴鼻剂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变化、硝酸甘油用量、并以此来评定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的变化。结果:血压平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降低心率、收缩压、心肌耗氧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降低硝酸甘油用量,改善心电图的NST(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4天。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6.84%、76.32%,对照组分别为64.86%和56.76%;治疗组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提高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罗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罗洛尔治疗组(治疗组,60例)和美托洛尔对照组(对照组,60例),治疗2周后进行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评价。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罗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给予养心氏片口服,对照组24例给予复方丹参片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88.9%,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72.2%;对照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54.2%,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45.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养心氏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  相似文献   

6.
参麦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胶痛的临床疗效,将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成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参麦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凡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5天。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血压、心率、硝酸甘油服数量、静息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0%,对照组为25%(P<0.05)。治疗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含服量、心肌耗氧指数、静息心电图有明显的改善(P<0.05-0.01)。提示参麦注射液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观察血压平滴鼻剂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变化、硝酸甘油用量,并以此来评定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的变化。结果:血压平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降低心率、收缩压、心肌耗氧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降低硝酸甘油用量,改善心电图的NST(缺血导联数)、∑ST(ST段下移总mv数),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血压平滴鼻剂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肯定,使用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静点硝酸甘油,每日1次,疗程14天。口服阿司匹林,B受体阻滞剂和(或)钙拈抗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每日2次;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中医证候、静息心电图变化。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73.3%(P〈0.001),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中医症候、静息心电图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65.7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疗效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明显改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ST—T改变。  相似文献   

10.
软脉消斑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志国  徐比萍 《新中医》2005,37(11):36-37
目的:观察软脉消斑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应用消心痛片治疗;治疗组30例应用软脉消斑方(组成:熟附子、泽泻、姜黄、虎杖、何首乌、生地黄、生山楂、黄芪)治疗。疗程均为4周,主要观察2组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疗效。结果:心绞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0.0%,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软脉消斑方对改善稳定型心绞痛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结果发现,33例患者血浆 cAMP 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且两年以上组低于两年以内组,空腹血糖150mg/dl 以上组低于150mg/dl 以内组,表明病程越长,病情越重,降低越明显,与中医"久病多虚"的气阴两虚证改变颇相一致。22例24小时尿17-OHCS、17-KS、VMA 含量明显高于正常;11例血清 IgG 降低,IgA、IgM 明显增高,提示此型糖尿病与肾上腺皮质、髓质功能增强以及体液免疫功能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3.
噎膈初期无呕吐,后期格拒会出现呕吐。反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中医内科学》教材上认为"噎膈"多属阴虚有热,"反胃"多属阳虚有寒。自古以来,有些医家认为"噎膈"即"反胃",也有医家认为"噎膈"与"反胃"为两种病,有"噎膈"为"反胃"之渐的说法,也有"反胃"为"噎膈"之渐的说法。"噎膈"与"反胃"属于两种病证,但在病机本质上均属中焦阳虚、寒湿内生,温中燥湿是"噎膈"与"反胃"的根本治疗大法。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的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六版《医古文》教材课文《东垣老人传》云 :“其明效大验 ,具载别书。”课文的注释云 :“别书 ,指《元史·李杲传》。”对此 ,我表示怀疑。  查《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1718页 :作者砚弥坚 ,原名贤 ,元德安庆人。生于公元 12 12年 ,卒于公元 12 89年 ,享年 78岁。其卒年距离元朝覆灭的洪武元年 (136 8)还有 80年。中国历史上 ,各朝代史书一般都是后一朝代人编修的 ,本朝不修史。《元史》就是在明代编著的。明洪武元年 ,即 136 8年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编修元史。第二年 ,由宋濂等人领衔开局编写。《元史》记事起于 12 0 6年蒙古孛尔只斤·铁…  相似文献   

15.
运用五运六气学说分析庚辰年的气候特点为金运太过,全年气候干燥少雨,凡阴虚,血虚体质者应注意保养津液。  相似文献   

16.
论述吴鞠通"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博涉知病:辨三焦、辨脏腑、辨病因、辨病机、辨湿热与温热、辨阴伤程度、辨昏迷抽搐。多诊识脉:分表里、辨虚实、审病机、定治法、判预后。屡用达药:创新方剂以羽翼伤寒、研究性味以立方遣药、灵活加减推广应用、和合刚柔以相辅成。  相似文献   

17.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18.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疾病"一词在今天是个常用的双音词,其意义人人皆知.但在古代文献中,"疾"和"病"往往单独使用,其意义也稍有区别.……  相似文献   

20.
从“升陷汤”浅析大气下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锡纯汲取《内经》之旨,参仲景、嘉言之说,于临床实践中升华理论,系统的阐述了“大气下陷”理论的内涵,并于此基础上创设升阳益气举陷法以及升陷汤诸方,发前人之说,补前人之未备,并用大气理论指导临床辨证,积累了宝贵的诊疗经验。本文研习张氏对“大气下陷”理论的认识,参合导师陈宝贵诸医案,从大气的渊源、生理功能、病因病机、主证、脉象及治疗、临床应用等方面浅析“大气下陷”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