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双源CT在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在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和潜在缺陷.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08年1月经DSCT检查的477例疑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CT血管成像(CTA),对图像的质量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CTA进行评估.颈部CTA质量分为3级:优秀(血管显示清晰,无任何运动伪影,能很好地用于诊断)、良好(血管显示较好,有较少运动伪影,可用于诊断)、差(血管显示不清楚,有伪影,病变处显示不清楚,不能达到诊断要求). 结果:CTA优秀者420例(88.1%)、良好44例(9.2%)和差13例(2.7%);其中134例CTA正常,占28.1%,34例颈动脉解剖结构异常,占7.1%.295例患者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占61.8%,颈动脉支架置入11例(2例为双侧),占2.3%,颈内动脉闭塞1例,颈总动脉闭塞1例,颈部占位3例. 结论:双源CT是一种创伤较小、快速、有效的检查技术,可对颈动脉器质性病变和颈动脉狭窄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16例患者分别行DSCT冠状动脉造影及DSA冠状动脉造影,以后者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DSCT诊断NSTE-ACS冠状动脉狭窄的可靠性.结果 16例患者中,与DSA结果对照,D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大于或等于50%狭窄的准确性为95%、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5%.结论 DSCT能可靠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对胸痛患者中NSTE-ACS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下实施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参照标准,探讨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作用。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证实,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无狭窄5例、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35例、重度狭窄14例、完全闭塞8例,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0%、100.00%、94.74%、92.86%、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95.00%、特异度100.00%、准确率95.71%,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工作中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可收获理想的评估结果,值得于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源CT在冠心病患者存活心肌中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经冠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双源CT检查及心肌双核素SPECT显像检查。以双核素SPECT显像检查结果为基准,计算双源CT诊断冠心病患者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结果42例患者共714个心肌节段,以双核素SPECT显像为基准,双源CT对存活心肌的诊断敏感性为80.0%(120/150),特异度为98.9%(549/555),诊断符合率为93.7%(669/714),与双核素SPECT显像结果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图像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较高,结合首过灌注及延迟期强化情况可对心肌存活情况进行可靠判定,诊断准确性与经济性均较高,可作为评估冠心病心肌存活情况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灌注异常的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别以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确定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肌灌注异常的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 35例可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和负荷加静息99m锝标记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SPECT心肌灌注显像,其中20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对照.所有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未使用心率控制药物.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情况分为无明显狭窄、<50%狭窄和≥50%狭窄.心肌灌注显像的结果分为显示正常、可逆或不可逆灌注缺损.进行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与供血区心肌灌注情况的对应比较,计算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达到98.4%,27个冠状动脉分支无明显狭窄,其中23个(85%)分支对应的SPECT结果为阴性;9个分支有<50%狭窄,69个分支有≥50%狭窄,其中50个(64%)分支对应的SPECT结果为阳性,而有≥50%狭窄的分支中23个(33%)分支对应的SPECT结果为阴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预示心肌缺血的最佳分界点是≥58%,以此为界点,CT冠状动脉造影预示心肌灌注异常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65%.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6%.结论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和SPECT为诊断冠心病提供了相互补充的信息.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较准确的除外有心肌灌注异常的冠心病,但预测心肌缺血的能力有限.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获得优良的图像质量,并较为可靠地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全面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数量、形态、边缘、密度等.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情况,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分析并计算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期值及阴性预期值.结果 所有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均取得满意的图像,在对冠状动脉狭窄及闭塞的诊断中,2种检查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冠状动脉造影的标准,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50%)诊断的敏感度为96.4%(137/142),特异度为96.8%(274/283),阳性预测率为93.8%(137/146),阴性预测率为98.2%(274/279).结论 双源CT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MB)的双源CT特征,探讨心肌桥与冠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42例(平均年龄64.31±9.01岁)患者的CT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评估MB近端及远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所有患者均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61例(25.21%)患者出现MB:浅表部位占74.6%.深在型占25.4%;大部分MB位于前降支的中远段(96.5%).MB近段冠状动脉无病变者28例(48.28%),<50%狭窄者6例(10.35%),>50%狭窄者24例(41.38%).共发现20个非钙化斑块和10个钙化斑块.MB远端血管受累显著减少(P<0.05).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可靠的非侵入性方法,能够描述心肌桥及其近端血管的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和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胸痛患者行炫速双源CT扫描整个胸部,同时行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共104例.采用多种重组方式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评价成像质量和能否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并对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与DSA进行对比.结果 扫描时间为(7.3±1.9)s.升主动脉CT值为(440.5±84.3)Hu;肺动脉平均CT值为(344.5±88.8)Hu,主动脉和肺动脉图像质量全部为优.全组1352段冠状动脉质量基本能满足诊断,其中优89.5%,良10.3%,差0.2%.共15段管腔重度狭窄(其中3段闭塞),27段管腔中度狭窄,43段管腔轻度狭窄,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炫速双源CT扫描速度快,时间分辨率高,自由心率胸主动脉、肺动脉和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好,对胸痛三联症的及时准确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64-MSCTA)成像技术在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颅颈部64-MSCTA检查的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全部行颅颈部64-MSCTA检查,对其颈动脉成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本组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检查共发现26例患者颅颈部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闭塞,病变患者共发现病变血管44支,其中轻度狭窄13支(29.5%),中度狭窄14支(31.8%)、重度狭窄10支(22.7%),闭塞7支(15.9%)。可评价颈动脉共计60支,其中起始段可评价血管显示率为93.3%,颅外段为98.3%,颅内段为85.0%,总体可评价血管显示率为92.2%。结论 64-MSCTA对颈动脉成像质量较高,对于颅外段的成像质量相对较好。64-MSCTA可用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CECT)显示肝脏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点,探讨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2例患者接受了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并与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比较,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达96.1%,增强CT诊断准确率95.1%,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超声造影显示最小病灶为0.7 cm,增强CT显示最小病灶为1.0 cm.原发性肝癌瘤内供血血管的显示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其中超声造影显爪供血血管的病灶43例,增强CT显示18例.结论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均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一些特殊肝脏肿瘤患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诊断的检出率;超声造影对微小病灶及瘤内供血血管的显示优于增强CT,可更好地反映肿瘤组织新牛血管灌注特点,对评估肿瘤血管生成状况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源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8月期间27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的CTA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对桥血冠状动脉管狭窄进行诊断.其中有10例患者同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冠状动脉图像采集,所有桥血管均显影,并且都可进行评价,其中共15条桥血管出现狭窄.和CAG结果相比,双源CT对狭窄判断的敏感性100%、特异性91.3%、准确率93.1%,出现狭窄的血管与血管类型有关,2年内通畅率动脉桥高于静脉桥.结论 双源CT可以准确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通畅情况,是术后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斑块的位置、形态、大小、回声,残存管腔内径,狭窄处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舒张期末流速(EDV),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60例患者共检出斑块92个,平均大小约(10.5±3.4)mm,低回声斑块40个(占43.5%),高回声斑块16个(占17.4%),混合回声斑块36个(占39.1%);斑块位于颈动脉分叉处64个(占69.6%),位于颈内动脉20个(占21.7%),位于颈总动脉8个(占8.7%);60例患者中,轻度狭窄18例(占30.0%),中度狭窄27例(占45.0%),重度狭窄7例(占11.7%),闭塞8例(占13.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便捷、无创,可以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筛查,便于随访,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3.0TMR3DTOF-MRA、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tse-9-db—t1fs成像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查中的特点,探讨联合应用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6月在我院行3.0TMR3DTOF_MRA、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tse-9-db—tl—fs成像的患者30例并对检查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在30例3DTOF—MRA检查中,A级25例,占83%;B级3例,占10%:C级2例,占7%。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中A级20例,占67%,13级6例,占20%:C级4例,占13%。结论3DTOF-MRA技术可明确诊断绝大部分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但也存在的不足,心电门控颈部斑块序列tse-9-db—tl—fs成像可明确诊断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对颈部3DTOF—MRA成像的有效补充、二者的合理应用及结合可以从多方面来诊断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弥补相互间的不足。其在颈部血管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无创伤性的、安全的、准确性高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龚海英  朱恒泉  杨汇  李琴  朱映红 《浙江医学》2014,(21):1784-1786
目的:评价二维灰阶血流成像(BFI)诊断老年人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BF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CDFI)分别测量老年人颈内动脉。观察组24例,对照组30例,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记录颈内动脉直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1)观察组24例患者颈内动脉BFI诊断结果为:正常6例,狭窄<50%3例,狭窄50%~69%30例,狭窄70%~99%9例;CDFI诊断结果为正常6例,狭窄<50%11例,狭窄50%~69%25例,狭窄70%~99%6例。(2)BFI对颈内动脉狭窄情况的诊断与DSA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962,P<0.01)。(3)当颈内动脉狭窄为50%~69%时,BFI对颈内动脉狭窄诊断与DSA诊断之间的相关系数高于CDFI与DSA诊断之间的相关系数(Z=2.169,P<0.05)。结论 BFI能准确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DSA诊断之间的一致性较高,适用于对介入检查耐受性低的老年人群。  相似文献   

15.
徐伟  杨立民  汪长胜 《实用全科医学》2010,(12):1614-1615,1637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西门予16排螺旋CT对40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NNCT+CTP+CTA检查,所有患者入院24h内完成该“一站式”检查。经西门子后处理软件进行评估。结果灌注异常区的CBF(t=2.45)、CBV(t=3.07)、MTT(t=2.89)三组参数值与对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狭窄12处:中度狭窄4处,重度狭窄及闭塞8处;颅内动脉狭窄25处:中度8处,重度狭窄及闭塞17处。颈内动脉及颅内动脉均狭窄6例。灌注异常区的灌注参数仅MTT值异常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具有低的正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值=0.523〉0.5,P=0.012。供血动脉狭窄程度与脑组织缺血程度不成正比。结论“一站式”CT检查能灵敏而准确地反映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有效地判断头颈动脉系统是否存在狭窄和闭塞、确定病变部位和测量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双源CT(DSCT)在低电压(100kV)、低流率对比剂(双低)条件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质量,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比对,探讨双低条件下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5名冠心病疑似或确诊患者的DS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判别其影像质量。对比同样本患者的SCA,以血管狭窄≥50%为界,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根据美国心脏学会(AHA)-15冠状动脉分段法,分析双低条件下DSCT造影结果,25位患者共有339段血管显示优良,造影优良率达92.9%。以≥50%狭窄节段为界与金标准SCA比较,DSCT诊断的敏感度为91.5%,特异度为95%,阳性预测值83.2%,阴性预测值97.9%。结论以SCA为标准,双低条件下DSCT造影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可作为低辐射、高质量冠脉造影的有效临床方案。  相似文献   

17.
双源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64排双源螺旋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有创的冠脉造影(CAG)的结果为金标准,使用64排DSCT对50例疑似或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200支冠脉共578个节段进行分析,评价DSCT对冠脉明显狭窄(狭窄≥50%)诊断的情况.结果DSCT检出冠心病的准确程度达到97.7%.分别以节段和各支冠脉进行分析,DSCT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9.7%、96.9%、87.5%、94.6%、933%和85.6%、90.9%、88.5%、88.5%、88.5%.以不同部位的冠脉病变对CAG和DSCT的诊断结果进行比对分析,DSCT对于前降支(LAD)和回旋支(LCX)病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诊断的符合率均较高.对DSCT和CAG检出冠脉狭窄节段或发现病变冠脉的能力进行经χ^2检验,χ^2值分别为3.497和1.737,P〉0.05,DSCT和CAG在发现冠脉的狭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DSCT冠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的成像方法,检出冠心病的准确程度高,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超声检查、多层面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颈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意义。方法:收集7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例资料,均行TCD检查,将其中经颈动脉超声检查200例、CTA检查26例,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影像检查结果与TCD检查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⑴790例患者中,TCD检出提示为血管狭窄异常人数为570例,阳性率为72.2%;⑵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TCD对颈动脉中重度以上狭窄的检查阳性率为79%;⑶与CTA检查比较,TCD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阳性检出率为75%,特异性为100%。结论:TCD对颅外段ICA中、重度狭窄、闭塞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可作为首选筛查方法,颈动脉超声和CTA是明确诊断合适的后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成像用于冠状动脉评价的价值.方法 选择既行双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35例,将双源64层螺旋CT成像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判断血管≥50%狭窄的敏感性为96.5%、特异性为96.8%、阳性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