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我院放射科利用胃复安能增加胃动力和甘露醇的高渗性原理,将二者作为全消化道钡餐检查的辅助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常规全消化道钡餐检查由于检查分隔时间过长,容易造成部分肠管漏检和充钡肠管的重叠而发生漏诊,因而在工作中除观察肠功能之外一般不被应用。为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查,确定肠道有无器质性病变而采用改良的快速全消化道造影检查,是在检查完上消化道之后给予患者胃复安20-40mg进行全肠检查。该方法虽然能缩短全消化道检查的时间,但钡剂在小肠或大肠内有时缺乏连续分布。为此,我们尝试采用新斯的明替代胃复安进行快速全消化道造影,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钡餐检查时 ,应用一些辅助药物增加病变的显示 ,近几年为放射科常规应用。最常用的药物为 6 5 4- 2和胃复安。我们使用中发生较重的毒副反应 4例 ,现报道如下。病例报告  例 1 男 ,5 0岁。上消化道双对比造影检查 ,肌注 6 5 4- 2 2 0mg。检查后 9小时 ,病人下腹胀有尿意 ,但不能排尿近 8小时 ,B超检查 :前列腺中度肥大。进行导尿后 ,尿液约180 0mg症状消失。例 2 男 ,5 5岁。做上消化道双对比造影检查肌注 6 5 4- 2 2 0mg。半小时后患者头昏、心慌、视物不清 ,瞳孔中度扩大。休息 1小时后 ,查瞳孔对光反应基本正常 ,症状消…  相似文献   

4.
朱事芳  李广峰 《人民军医》1999,42(3):173-174
为了探求简便、易行,患者容易接受的小肠造影双对比检查法,我们采用小肠无管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小肠病变32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22~78岁,平均50岁。主要症状为反复消化道出血、原因不明的腹痛和间歇性肠梗阻。均曾在本院做过常规钡餐和逆行注气消化道X线检查,未见明显的阳性体征。1.2 造影前的准备 检查前1d,午餐与晚餐进无脂肪和少渣食物,检查当日晨禁食、禁水。如下午检查,则当天中午禁食,但可吃少量巧克力糖。此外,检查前2~3d停服镇痛、镇静、解痉药。1.3 造影剂的配制及辅助药物的应用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碘海醇在新生儿消化道造影检查中对消化道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消化道畸形而无法进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的31例患儿采取口服或胃管给碘海醇的方法行消化道病变的检查.结果 消化道畸形26例(3例食管闭锁,2例食管裂孔疝,5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5例十二指肠闭锁,6例环状胰腺,3例肠旋转不良,2例空肠闭锁),3例吞咽功能紊乱,2例特发性胃扭转伴胃食管返流,其中手术26例.结论 口服碘海醇消化道造影检查,可以拓宽消化道检查的范围,弥补消化道钡剂检查的不足,是一种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静脉尿路造影,上消化道钡餐的检查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应用低张效果。6542作为常规的低张药物,由于其存在一些禁忌症和不良反应受到很大限制,笔者在工作中应用VitK3替代654—2进行有关检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材料与方法近期做上消化道钡餐和静脉尿路造影的患  相似文献   

7.
植物性消化道结石的X线诊断(附39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植物性消化道结石的X线特征。材料与方法采用青岛东风化工厂产QD-3Ⅱ型硫酸钡干混悬剂,常规行胃肠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方法检查,对39例植物性消化道结石进行了胃肠钡餐造影并加照点片。结果39例中食管结石一例,胃结石37例,十二指肠结石一例。结论传统的胃肠道X线钡餐造影检查植物性消化道结石是目前最好的检查方法,它能显示结石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胃间质瘤(gastrisstromalTumor,GST)是较少见的胃黏膜下肿瘤。消化道钡餐造影、CT等影像学检查是临床常用的辅助诊断手段,对GST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本文介绍1例继发巨大溃疡的胃恶性间质瘤,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肿瘤的CT和消化道造影诊断。方法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33例恶性和7例良性全做消化道钡餐造影,其中28例又经CT扫描检查。结果消化道造影见肠腔狭窄20例(13例恶性,7例良性),充盈缺损19例,(13例恶性,6例良性),肠梗阻13例,(10例恶性3例良性),管壁僵硬、黏膜破坏及环状皱襞消失主要见于恶性肿瘤f22例恶性)。CT扫描发现腹内肿物28例。结论消化道钡餐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有良好的显示,还可以发现CT所不能显示的黏膜面,仍是小肠原发性肿瘤简便的首选检查方法,CT为重要的补充检查。  相似文献   

10.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CI)做为临床消化道科首选的检查方式被广泛采用。以往的GI检查中,检查者主要注重于消化道管壁或管腔内的器质性改变[4]。但是检查中发现部分患者的腹胀、腹痛、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不是由于消化道管壁或管腔内的原因所致,患者多属功能性却因这些症状去消化道科就诊。为此,作者收集了92例病例进行分析。1 一般资料 本组92例是本院门诊胃肠钡餐造影检查的520例病例中排除了胃肠道器质性病变后,并在第一次检查后的3~9个月进行了第二次GI检查和(或)胃镜检查,其中34例还进行了胃、十二指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T和钡餐造影检查诊断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外生型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口服阳性对比剂常规CT增强加三维重建;以及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用卡方检验分析两者在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 20例研究对象中,CT定位诊断正确13例(65%),定性诊断正确18例(90%)。消化道钡餐定位诊断20例,正确率100%;定性诊断正确12例(60%)。两者在定位、定性诊断的正确率上差异值分别为P<0.01、P=0.038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两者结合诊断的准确率为95%(19/20)。结论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CT特征明显,定性诊断准确率高,而定位准确率低。钡餐造影明确间质瘤与肠管关系;定位诊断优势明显。CT结合全消化道钡餐造影,能明显提高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龙德云  陈和平  陈明安 《武警医学》2004,15(10):759-761
食管癌为消化道常见肿瘤.以往其诊断主要依靠内窥镜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来评价肿瘤的大小和形态,近年来螺旋CT的应用,将成为评价食管癌分期的重要方法。现将我院35例食管癌患者行CT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陈和平  华荣国 《武警医学》1999,10(4):206-207
为加速对消化道形态变化的X线观察,满足临床对全消化道了解和诊断的需要,我们在传统钡餐造影的基础上,对钡剂的配制、用量及检查方法进行了不断探索和改进。现将检查方法、观察结果及其应用价值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造影136例,男性79例,女性57例。最大年龄7...  相似文献   

14.
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影像诊断(附18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小肠恶性淋巴瘤的CT和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 18例全部作消化道钡餐造影,其中12例进行CT扫描检查。1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CT见肠壁增厚12例,肠腔扩张与狭窄8例,其中4例单纯狭窄,溃疡2例、腹腔、肝门、脾门淋巴结肿大3例。消化道造影见肠管扩张与狭窄交替16例,瘘道3例。结论 消化道钡餐造影对小肠恶性淋巴瘤有良好的显示,还可以发现CT所不能显示的粘膜面,对于估计病变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X线钡餐与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行胃镜与X线钡餐检查的1 268例资料完整的上消化道疾病的病例.另外有56例只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结果 胃镜对上消化道疾病的敏感性为89%,X线钡餐造影对上消化道疾病的敏感性为87%,二者联合应用的敏感性为93.5%.结论 利用胃镜与X线钡餐造影检查的互补性,对提高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病因较多,出血量大,消化道钡餐检查和内镜检查作用有限,而急诊外科剖腹探查的结果取决于对出血点的了解、手术的类型以及患者的一般状况,因此有一定的盲目性。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胃肠道血管造影检查和介入栓塞治疗以其独特的优越性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脂肪瘤影像表现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组 8例上消化道脂肪瘤的患者均进行了上消化道钡餐及双对比造影检查 ,其中 1例行超声检查 ,2例行CT扫描检查 ,5例经内窥镜检查。结果  (1)胃肠钡餐及双对比造影检查只能显示出上消化道良性占位性病变 ;(2 )超声和内窥镜对本病能诊断出良性占位性病变 ;(3 )CT扫描及强化扫描检查清楚地显示出脂肪密度 ,术前能做出明确诊断。结论 X线与内窥镜检查怀疑上消化道脂肪瘤者应与CT扫描相结合是提高诊断上消化道脂肪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下消化道疾病,主要是小肠疾病的诊断,一直是困扰消化科医师的难题之一。由于小肠特殊位置和解剖结构,原有的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血管造影等诊断技术对小肠疾病诊断并不理想。小肠镜的出现虽然提高了小肠疾病的诊断率,但是由于其对检查的技术要求高,检查过程复杂,患者痛苦大,  相似文献   

19.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上海市卫生局将于2005年10月底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联合举办第十五期胃肠造影学习班。学习班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授课重点为:胃肠道造影原理、应用、现状及进展;胃肠道综合检查(钡餐检查、螺旋CT、内镜、腔内超声、MRI等)、小肠造影材料和方法的改进(插管演示)、小肠出血的影像学检查线路、肠缺血性病变、咽.食管连接的影像学、吞咽动态造影、消化道肿瘤的介入治疗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贲门区常规钡餐造影的正常X线表现。材料与方法采用不使用低张药物和发泡剂的常规钡餐造影检查,取半立位左前斜位摄取贲门区正面X线照片。分析120例正常贲门区的形态。结果贲门区正面图像均可在半立位左前斜位照片上得以清晰显示。正常形态可归纳为四型Ⅰ隆起型,Ⅱ星芒型,Ⅲ环绕型,Ⅳ花朵型。结论正常贲门区域常规钡餐造影具有规律性表现,熟悉其正常形态有助于识别该区域的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