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我院7例确诊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7例均行MRI检查,其中4例行CT检查。结果:7例中,双侧顶叶病变6例,枕叶2例,基底节1例,颞叶2例,小脑半球1例。病变主要位于皮质区及皮质下区,多呈脑回状,双侧大致对称,少部分不对称。MRI表现: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CT表现为低密度。复查MRI或CT,5例子痫首诊1个月复查病灶缩小或消失,1例高血压半年后复查可见斑片状软化灶,1例肾病综合征经治疗,1个月后复查未见明显病灶。结论:通过CT、MRI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可对PRES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及子痫所致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phalopathy syn-drome ,RPLS )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1年12月8例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致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影像表现与临床资料。结果 RPLS影像学病灶分布,顶枕叶8例,颞叶4例,额叶6例,丘脑1例,基底节1例,CT表现两侧顶枕叶区斑片状的低密度区,灰白质界限模糊,脑回样对称分布,可伴有额叶、颞叶部位脑白质低密度影,灰质一般不受累,MRI表现为T1WI等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序列呈高信号,DWI呈等或高信号,ADC呈高信号影,临床表现癫痫发作5例,头痛4例,意识障碍5例,视物模糊1例,高血压8例,所有患者经治疗症状消失,无后遗症。结论认识RPLS特有的影像表现,结合子痫前期及子痫临床特点能得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MRI特征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孕妇的MRI资料并随访观察。结果所有病例MRI均显示脑实质内多发性的斑片状T1WI低信号、T2WI及FLAIR高信号病灶,大致对称分布。病灶分布以顶枕叶白质为主,额颞叶、基底节、小脑、脑干及皮层灰质也可受累。DWI(b=1000)显示高信号病灶9例,其中ADC图呈低信号3例,提示形成脑梗死。随访发现22例病灶于治疗后短期内恢复,病灶范围大、分布广或于DWI、ADC图显示弥散受限者预后较差。结论孕妇PRES的MRI表现具有显著的特征,MRI对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e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MRI征象.方法 搜集经临床、影像确诊的PRES病例6例,结合文献分析其脑部MRI征象.结果 6例均见双侧枕顶叶病变,同时有双侧额叶病变3例,双侧颞叶病变2例,双侧小脑半球病变1例.病变主要位于皮质区,脑回状,为长T1长T2信号,FLAIR像上呈高信号.双侧大致对称.以T2WI像上和FLAIR像上显示为明显.6例均经积极治疗后症状均消失,2例MBI复查病变消失或减少.结论 PRE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子痫7例,高血压脑病1例.8 例均行CT检查,其中4例行MRI检查.结果 PRES的CT主要表现为顶枕叶白质低密度影,病变累计双侧顶叶7例、枕叶4例、额叶5例、基底节区3例、颞叶及小脑1例,单纯桥脑1例.MRI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FLAIR呈高信号.MRI对于显示病变有无、范围及皮质受累较CT更敏感.8例经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访CT、MRI显示病灶逐渐减少、消失,呈可逆性改变.结论 PRES的影像学特点结合其临床资料可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PES)的CT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RPES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 头颅MRI检查显示病变累及双侧枕叶4例,双侧顶叶及双侧基底节对称性受累各2例,2例单侧顶叶受累,1例伴胼胝体压部受累,1例左侧小脑受累.MRI信号呈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FLAIR序列病灶信号明显增高,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5例弥散加权成像随着b值的加大(0,500,1000 s/mm2),病灶高信号逐渐减低,ADC信号略增高.CT扫描病灶呈低密度影.结论 MRI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正确诊断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对孕产妇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确定为RPLS孕产妇7 例的MR资料.总结临床预后与患者早期病灶在T1WI、T2WI、DWI上的特征、分布、演变的关系.结果 7 例患者中仅1 例预后较差,问话不答、意识不清仍存在,其早期MRI示双侧额、顶、颞、枕叶皮层及白质、小脑、脑干、基底节大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DWI仅示右侧基底节斑片状高信号,余大部分病灶未见显示,MRA、MRV均未见脑血管异常,复查MRI示病变仍存在.其余6 例预后较佳,视物不清、头痛、抽搐症状明显好转,其中5 例早期MRI示双侧顶叶、枕叶斑点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DWI均未见病灶显示.5 例MRA、MRV均未见脑血管异常.1 例早期MRI仅示胼胝体压部斑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DWI呈高信号,MRA示双侧大脑前动脉共干,MRV未见异常.结论 RPLS多累及顶、枕叶,一般预后较佳.大部分病灶DWI上呈低信号,提示RPLS是血管源性水肿.  相似文献   

8.
Wernicke脑病的MRI表现及文献复习(附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Wernicke脑病的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Wernicke脑病的MRI表现.结果MRI阳性表现4例,CT、MRI均未见异常2例.4例MRI显示第三、四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周围斑片状长T2异常信号,T2 Flair及DWI均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增强.其中伴乳头体受累2例,T2WI信号增高,增强明显1例,萎缩1例.结论Wernicke脑病的MRI表现有其特异性,结合临床能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驱肠虫药相关脑病的MRI和CT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描述驱肠虫药相关脑病的MRI和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临床确诊的驱肠虫药相关脑病的影像特征,MRI检查10例,MRI及CT检查6例,CT检查4例;1例行脑穿刺活检。结果 MRT1WI病变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6例增强扫描5例无强化,其表现可分4种类型:13例病变呈多发斑片状,多位于侧脑室周围中、后方区域白质;1例病变T1WI呈同心圆状改变,病理示神经细胞广泛空泡变性;1例病变呈斑片状螺及双侧海马区皮髓质;另1例T2WI示半球白质信号广泛增高并累及基底节核团。10例CT均示白质区多发斑片状低密度灶,4例增强扫描无强化。所有病变均无占位效应。结论 驱肠虫相关脑病的影像表现类似脱髓鞘病变或散发性脑炎,病理检查未发现脱髓鞘改变。  相似文献   

10.
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和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和MRI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2例中,1例严重的肾病综合征,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均急性起病,以头痛、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头颅MRI检查均显示以大脑半球顶枕部白质为主的片状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FLAIR高信号病变,额叶也有相同性质的小片状病灶受累。4周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复查头颅MRI原有病灶明显减小或消失。结论: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是一种预后良好的疾病,结合病史和MRI特征可以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CT与MRI(附1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脂肪栓塞综合征 (FES)的CT与MRI表现。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 11例FES影像学资料 ,11例均行头部 /肺部CT扫描 ,其中 5例作胸部X线摄片 ,5例MRI检查头部。结果 :头部CT扫描 8例 ,4例显示脑内低密度病灶 ,4例无异常 ;MRI检查 5例 ,病变在T1WI呈等信号 4例和低信号 1例 ,T2WI均为高信号。胸部X线摄片 5例 ,2例显示两侧肺纹理增粗或散在斑片状影 ,1例双肺野弥漫病灶 ,2例无异常发现 ;肺部CT检查 5例 ,均见到多灶性实变、磨玻璃影、结节及坠积现象。结论 :影像学检查可为FES的诊断提供直接的证据 ,MRI扫描的T2WI ,应作为头部FES首选的检查方法 ,而肺部FES应首选胸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MELA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复习线粒体脑肌病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2例经肌肉病理活检证实的MELAS综合征病人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病人均为卒中样起病伴癫间发作。影像检查提示:1不对称累及颞顶枕叶的"脑梗死"样病灶:CT示片状低密度影,MRI示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呈稍低信号;2病变同时累及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供血区;3MR血管成像(MRA)未见相应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4灌注加权成像(PWI)显示病变区异常高灌注;5磁共振波谱成像(MRS,TE=135 ms)示病灶区明显倒置的乳酸峰。实验室检查示血和脑脊液中乳酸含量明显升高。肌肉活检(改良Gomori Trichrome染色,MGT)示细胞内散在破碎红纤维。2例均确诊为MELAS综合征。基因检测线粒体DNA(mt DNA)A3243G点突变情况,病例1呈阴性,病例2呈阳性。病例1的病人于首次发病1年后复发,新发病灶向颞极迁移,原发病灶累及脑区萎缩。结论MELAS综合征临床较为罕见,临床表现和影像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多模态MRI检查对本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最终确诊依赖于肌肉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鼻咽癌(NPC)放疗后颞叶放射性脑病(REP)的低场强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性改变。方法分析25例鼻咽癌放疗后诊断为颞叶放射性脑病(REP)患者MRI表现和临床资料及随诊观察。结果 25例REP中累及单侧颞叶9例,累及双侧颞叶16例。表现为局限性脑水肿并局灶性坏死:病灶为斑片状或不规则形,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1WI+Gd-DTPA增强扫描可见脑回状或不规则环形强化。12例经治疗后行MRI复查,2例症状改善,MRI异常信号明显减少,9例病灶无变化,其中3例症状有改善,6例症状体征无变化,1例病灶增大。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后REP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作为REP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产妇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CT及MRI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出现头痛、呕吐、视物障碍等先兆子痫及子痫症状且并发RPLS的孕产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RPLS病灶CT表现为稍低密度影,MR表现为T1WI等或稍低、T2WI高、FLAIR高信号,病灶主要分布于双侧大脑后部皮质下脑白质。10例累及两侧大脑半球(其中枕叶受累8例,顶叶受累8例,额叶受累6例,颞叶受累4例,另有2例累及两侧基底节区),1例仅累及左侧顶枕叶。MRV成像的5例患者中均没有观察到明显静脉血栓征象。MR显示病灶较CT更清楚,尤其是FLAIR序列。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甚至消失,8例复查后发现病变范围明显缩小、消失。结论孕产妇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有较特征的影像学改变,认识这些特点并正确诊断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斑狼疮脑病(LEE)的MRI特征。方法对21例红斑狼疮脑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加以分析。结果红斑狼疮脑病MRI表现特点为:脑实质内长T1、长T2信号影18例,脑萎缩6例,基底节钙化1例。增强MRI扫描10例,增强MRI检查无显示强化(5/10)或仅有轻度斑片状强化(5/10)。结论MRI对红斑狼疮脑病的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6.
骨内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讨论骨内脂肪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影像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骨内脂肪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1例均行X线、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X线平片表现边界清晰的不规则形透亮区,可伴硬化缘.CT上病灶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脂肪密度区,CT值-55~-120 HU,病灶边界不规则,伴有厚薄不一的硬化缘,5个病灶中心可见结节状钙化灶.MRI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稍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病灶信号受抑变低,边缘见长T1短T2信号,其内见线条状长T1短T2信号的纤维分隔及长T1长T2的液性囊腔.结论:结合发病年龄、病变部位、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对本病可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活检和CT、MRI的重复检查.  相似文献   

17.
左旋咪唑所致脑病的CT、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旋咪唑所致脑病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此病的6例病人的CT,MRI资料,其中5例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4例在MRI检查前行CT检查。结果:MRI表现:共发现64个病灶,主要位于双侧侧脑室周围及皮层下白质内,呈多发散在分布,大小不等;以不规则斑片(块)状最多(36/64),其次为(类)圆形或小点状结节灶;病变T1WI多呈不均匀低信号(57/64),T2WI全部呈高信号,一般无强化;水肿及占位效应轻。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多呈明显高信号。CT表现:2例表现为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内多发散在分布的不规则斑片对低密度影;1例表现为双侧豆状核内对称性片状低密度影。另外1例CT表现阴性。结论;CT、MRI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RI比CT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更好地评价其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REP)的CT及MRI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鼻咽癌放疗后REP的CT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EP的发生以颞叶最常见,可累及额、顶叶。其CT主要表现为指套状低密度水肿带.增强后无明显强化。而MRI则表现为指套状水肿、脑坏死、囊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呈脑回状或不规则强化.囊变区则呈环状强化。结论:鼻咽癌放疗后REP的CT及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索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索瘤14例,其中行磁共振成像(MRI)12例,CT 3例,1例行CT+MRI,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脊索瘤中,发生在颅底5例(36%),骶尾部9例(64%)。CT表现肿瘤为等或稍高密度,常见斑片样或斑点状钙化,骨质破坏以溶骨性常见;MRI表现为T1WI呈低、等、高混杂信号,T2WI则以高、低混杂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呈中到重度强化,强化信号不均匀。结论脊索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大多可以确诊;MRI表现较具特征性,对脊索瘤的位置、形态、浸润范围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优于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