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海波  张淑霞 《河北医学》2008,14(3):265-267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敏C反应蛋白及TC:HDLC(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的影响。方法:103例AMI接受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根据剂量不同随机分2组,常规剂量组(n=51,10mg/d)和较高剂量组(n=52,20mg/d)。治疗前及治疗14d后测量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及肝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14d后,两组hs-CRP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5),较高剂量组hs-CRP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LDL-c、TG和TC:HDLC均有下降,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期就有抗炎作用,且抗炎作用独立于调脂作用,较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能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溶栓后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影响。方法 80例接受急诊溶栓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分为他汀大剂量组(40例)和他汀常规剂量组(40例),他汀大剂量组在艾通立(rt-PA,50mg)溶栓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顿服,溶栓后继续给予40mg/d,他汀常规剂量组溶栓前不使用他汀类药物,溶栓后给予20mg/d。二组患者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溶栓后24h内及1个月后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检测血清脑钠肽(BNP)的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二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 STEMI患者1个月后他汀大剂量组LVEDd显著低于他汀常规剂量组,LVEF和LVFS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STEMI患者在应用阿托伐他汀40mg和20mg治疗1个月时,血浆BN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二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心肌具有更强的保护作用,能够抑制AMI后的心室重塑,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减少心衰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长期愈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存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每组32例。大剂量组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负荷量口服,术后再予40 mg/晚维持4周,后改为20 mg/晚;常规剂量组予20 mg/晚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2周采用ELISA法测定MMP-9、hs-CRP水平,超声检测左心房功能。结果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剂量组能更进一步降低血脂,在PCI手术前两组MMP-9、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治疗后均迅速下降,1周时大剂量组MMP-9、hs-CRP水平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12周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1周时左心房主动收缩排空分数(LAAEF)较常规治疗组高(P0.05);术后12周时大剂量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房主动收缩排空容积(LAAE)、LAAEF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进一步降低MMP-9、hs-CRP水平,改善左心房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20~40mg)/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入院24 h内给予阿托伐他汀20~40mg/d,患者平均住院(12.27±1.67)d。对出院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0 mmol/L,谷丙转氨酶(ALT)或谷草转氨酶(AST)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的患者服用剂量减量,即阿托伐他汀10 mg/d。比较用药前、出院时及随访治疗期间血脂指标、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总胆固醇、LDL-C比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20~40mg/d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AMI患者65例,按发病前是否因心绞痛、血脂异常服用过阿托伐他汀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5周;对照组35例,未服用阿托伐他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血浆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抑制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对照组选择20 mg/d,观察组选择40 mg/d;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经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心脏功能水平、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4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早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21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日分别给予20 mg和40 mg阿托伐他汀,8周后均调整为20 mg,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心性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4周、8周时hs-CRP、TC、LDL-C均呈明显下降趋势,40 mg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20 mg组有16例发生心血管事件,40 mg组有5例(P<0.05)。40 mg组有2例因肌肉酸痛退出实验,停药后临床症状自行缓解。结论:40mg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改善血脂水平效果更佳,可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的意义.方法 将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每天分别给予20 mg和40 mg阿托伐他汀,8周后均调整为20 mg.观察治疗前,治疗4、8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心性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在4、8周hs-CRP均较治疗前低,且40 mg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40 mg组4、8周时,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低(P<0.05);20mg组4周时血脂水平开始下降,8周开始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mg组发生心性事件16例,40 mg组5例.40 mg组有2例因肌肉酸痛退出实验,6个月复查肝功能未见肝酶升高超过2倍.结论 40 mg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hs-CRP、心性事件的收益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IL)-6的影响.方法:9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常规量阿托伐他汀20mg/d,B、C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80mg/d,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患者血清hs-CRP及IL-6水平.结果:用药后hs-CRP、IL-6水平B组较A组明显降低(P<0.05),C组又较B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hs-CRP及IL-6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陈书桃  王波  吴柱强 《当代医学》2012,(36):124-125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以探讨阿托伐他汀在ACS患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揭示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机体影响的差异性,为他汀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80例住院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各40例,每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A组,20例,阿托伐他汀钙10mg/d,)与强化治疗(B组,20例,阿托伐他汀钙40mg/d)。另选择同期2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正常者作基础对照组。分别监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结束时的血脂水平、氧化应激指标(ox-LDL)、炎性因子(hs-CRP)的变化。临床随访6个月,观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在各组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AMI组血浆ox-LDL、hs-CRP水平高于UAP组、正常对照组;UAP组ox-LDL、hs-CRP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1)强化他汀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血浆ox-LDL、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2)强化治疗组血浆ox-LDL、hs-CRP水平较常规治疗降低更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脂、ox-LDL及hs-CRP水平,强化治疗ACS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王选琦  沈剑  聂书伟 《医学综述》2012,18(17):2917-291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对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CSA患者93例随机分为3组(各31):A组为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治疗但不用降脂药物,B组为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组,C组为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组。ACS患者在治疗2周前后分别测定血脂和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A、B、C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治疗2周后hs-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C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这对临床研究ACS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S-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初期患者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和剂量效应。方法: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组(各30例),分别治疗7天,测定治疗前后血清MMPS-9、TNF-α、vWF及血脂、肝、肾功能等常规生化指标。结果:①2组病例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和10 mg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MPS-9、TNF-α、vWF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MPS-9、TNF-α、vWF水平与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可明显降低MMPS-9、TNF-α、vWF的水平,且强化治疗后更明显,这对稳定冠脉粥样斑块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任骞  孙琦伟 《陕西医学杂志》2013,(12):1631-163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心梗组,并随机分为A组、B组各20例,在给予吸氧、抗凝、扩张冠脉血管等治疗的基础上,A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d,B组口服瑞舒伐他汀20mg/d,服药4周。比较治疗前心梗组与对照组hs-CRP水平,A组、B组治疗前后hs-CRP、血脂水平,并监测其不良反应。结果:与正常健康人相比较,AMI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4周后,A组、B组hs-CRP、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其中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P<0.05),且冠脉事件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AMI患者早期使用较大剂量瑞舒伐他汀(20mg/d)能显著降低患者hs-CRP、血脂水平,减少冠脉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新疆维吾尔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的影响。方法将89例择期行冠脉介入治疗的维吾尔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mg/d,45例)和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试验组,40mg/d,44例),观察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结果两组患者4周后血清hs-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试验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检测值(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维吾尔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水平,调脂强度与维吾尔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浓度的下降趋势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心梗组,并随机分为A组、B组各20例,在给予吸氧、抗凝、扩张冠脉血管等治疗的基础上,A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d,B组口服瑞舒伐他汀20mg/d,服药4周.比较治疗前心梗组与对照组hs-CRP水平,A组、B组治疗前后hs-CRP、血脂水平,并监测其不良反应.结果:与正常健康人相比较,AMI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4周后,A组、B组hs-CRP、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其中B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P<0.05),且冠脉事件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AMI患者早期使用较大剂量瑞舒伐他汀(20mg/d)能显著降低患者hs-CRP、血脂水平,减少冠脉事件.  相似文献   

16.
林文果  刘丽  何江  肖祥彬  刘婷婷  蒲小波  杨田 《西部医学》2012,24(12):2313-231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的作用,以及对延迟开通冠状动脉时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未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33例,B组28例,C组29例。入院时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睡前口服;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睡前口服;C组给予托伐他汀40mg,每晚睡前口服,1周后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延迟PCI)。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各组入院时、术前即刻和术后12小时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水平,并观察各组延迟PCI术中严重并发症(无复流、慢血流、心律失常、急性血栓、持续性低血压、死亡等)发生情况。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行延迟PCI患者,术前尽早给予"强化剂量"的阿托伐他汀(40mg),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或10mg)比较,能够显著升高反映血管修复功能的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这一变化在延迟PCI术后12小时仍然可见。②"强化剂量"的阿托伐他汀使延迟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心律失常、急性血栓、持续性低血压、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下降。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延迟PCI术前尽早给予"强化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能显著升高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使术中严重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MMP-2和TIMP-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ACS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40 mg组(25例,40 mg/d)、阿托伐他汀20 mg组(25例,20 mg/d)及对照组(15例,不用他汀类药物)。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组患者血清MMP-2、TIMP-2的水平,并观察3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MMP-2水平及MMP-2/TMIP-2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20 mg组和阿托伐他汀40mg组治疗后TIMP-2水平均治疗前明显增高。组间比较,阿托伐他汀20 mg组和阿托伐他汀40 mg组治疗后MMP-2水平及MMP-2/TMIP-2比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IMP-2水平明显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40 mg组较阿托伐他汀20 mg组治疗后MMP-2水平及MMP-2/TMIP-2比值明显降低,TIMP-2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40和20 mg组治疗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阿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在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中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水平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在ACS患者中的抗炎作用。方法选取ACS组患者96例,正常对照组34例。其中ACS组随机分A组:辛伐他汀20mg/d,B组:阿托伐他汀20mg/d;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hs-CRP、MMP2、CD40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辛伐他汀治疗组之间治疗后的血脂结果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他汀类药物治疗4周后hs-CRP、MMP2、CD40L水平明显下降(P0.05);阿托伐他汀组较辛伐他汀组及对照组hs-CRP、MMP2、CD40L水平下降更加明显(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的抗炎作用,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和管腔狭窄、稳定冠脉斑块,从而阻止或延缓ACS的发生发展。此外阿托伐他汀比辛伐他汀在抗炎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水平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在ACS患者中的抗炎作用.方法 选取ACS组患者96例,正常对照组34例,其中ACS组随机分A组:辛伐他汀20mg/d,B组:阿托伐他汀20mg/d;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的hs-CRP、MMP2、CD40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辛伐他汀治疗组之间治疗后的血脂结果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他汀类药物治疗4周后hs-CRP MMP2 CD4ol水平明显下降;阿托伐他汀组较辛伐他汀组及对照组hs-CRP MMP2 CD4ol水平下降更加明显.结论 他汀类药物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的抗炎作用,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和管腔狭窄、稳定冠脉斑块,从而阻止或延缓ACS的发生发展.而且发现阿托伐他汀比辛伐他汀在抗炎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患者入院后12 h内服用药物1个月后测定患者的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hs-CRP及IL-6都有了明显地下降。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hs-CRP与IL-6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10 mg/d与采用阿托伐他汀20mg/d进行治疗1个月后,都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血脂水平及炎性反应指标hs-CRP、IL-6,在短时期内这两种剂量并没有显著差异。hs-CRP与IL-6呈现出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