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侧脑室肿瘤的常见类型和分布位置,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入路选择及术中注意事项,神经内镜的辅助作用。方法经胼胝体前部入路切除位于侧脑室体部中线的肿瘤3例;额中回入路切除前角或体部较前位置的肿瘤10例;顶叶皮质入路切除三角区和体部较后位置的肿瘤17例;8例行神经内镜辅助的显微手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除27例,全切率90%;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3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发热4例,脑积水3例,肢体偏瘫3例,肢体感觉障碍和短暂感觉性失语各2例。结论儿童侧脑室肿瘤的类型和分布部位有其特点,正确的手术入路选择和手术技巧是取得良好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神经内镜辅助使手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及随诊结果。结果肿瘤全切16例,次全切2例,残余肿瘤予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术后出现或尿崩加重9例、高钠血症4例、嗜睡3例、视力下降2例、高热3例。随诊3个月至3.1年,术前症状均有好转,肿瘤复发3例。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是切除颅咽管瘤的一种微创、安全及高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分析手术入路、肿瘤全切除的方法及术中注意要点。结果16例中左侧lO例,右侧6例。胶质瘤9例,脑膜瘤7例。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l例,大部分切除1例。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个月时GOS评分:良好12例,轻残4例。结论顶枕和颞顶枕开颅是切除位于三角区的肿瘤较好的手术人路。术中尽量减少对周围脑组织的损伤并尽量减少对脑室系统的污染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显微手术人路和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15例,其中同向偏盲1例,治疗后有明显改善;新发癫痫2例,经抗癫痫治疗控制良好;轻度偏瘫3例,治疗3~6个月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术后12例随访1~4年,经头颅CT或MRI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侧脑室脑膜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岛叶胶质瘤的方法.方法 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经外侧裂入路,对21例岛叶胶质瘤患者进行广泛性切除.结果 2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病理按WHO分级分类,提示星形细胞瘤15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5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17例患者术后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生活状态基本同术前;2例患者出现轻度不全运动性失语,经高压氧康复治疗后恢复良好.21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至少进行2次头颅CT或:MRI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征象,无继发癫痫发生.结论 岛叶胶质瘤可以通过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广泛性切除而不损伤重要的脑神经功能.充分解剖外侧裂,利用脑组织的自然解剖间隙,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院》2017,(9):1336-1339
目的探讨应用经额纵裂胼胝体及穹窿间入路切除侧脑室及三脑室前部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科经额纵裂胼胝体及穹窿间入其中路手术切除的17例侧脑室及三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肿瘤,12例位于侧脑室,其中中枢神经细胞瘤10例,血管瘤1例,胶质瘤1例;5例位于三脑室,其中颅咽管瘤3例,松果体区星形细胞瘤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侧脑室肿瘤中11例全部切除,1例次全切;三脑室肿瘤中3例全切,2例次全切,无手术死亡。术后1例出现一侧肢体偏瘫,1个月后恢复;3例出现记忆力减退,1年后好转;1例出现远隔部位出血,反复手术2次恢复。随访1~3年,无明显复发。结论经额纵裂胼胝及穹窿间入路手术,利用颅腔自然间隙,脑组织损伤少,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是切除侧脑室及三脑室前部肿瘤的较好的入路,但侧脑室及三脑室后部肿瘤切除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显微镜下经颅底入路切除中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经翼点或其扩大入路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22例中颅底肿瘤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22例中颅底肿瘤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8例患者,随访时间2个月至5年,全切除者中有3例复发,其中1例已死亡,总体疗效满意.结论在显微镜下经翼点或其扩大入路手术,是切除中颅底肿瘤的有效方法,术中能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达到满意的暴露,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额外侧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39例鞍区肿瘤中垂体腺瘤15例,其中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1例行大部分切除;蝶骨平台及鞍结节脑膜瘤14例行Simpson Ⅰ、Ⅱ级切除;颅咽管瘤10例中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随访37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4年,肿瘤复发4例,其中2例颅咽管瘤,2例垂体腺瘤.结论 额外侧锁孔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鞍区肿瘤手术入路.熟练的显微颅底外科技术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翼点入路经侧裂显微手术治疗60例岛叶胶质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治疗脑岛叶胶质瘤的手术入路和疗效.方法 采用翼点入路经侧裂显微手术切除60例岛叶胶质瘤.结果 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51例,次全切除9例.术后除8例出现暂时性运动性失语,6例出现暂时性对侧肢体偏瘫外,均恢复良好.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无死亡病例.36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3年,3例复发.结论 翼点入路经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岛叶胶质瘤,具有路径短、显露佳的特点,是切除岛叶胶质瘤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0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采用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5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22例,大部分切除7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一过性尿崩症12例,脑脊液鼻漏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路径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是治疗垂体腺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颅入路与经蝶窦入路分期切除不同生长方式的巨大型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经颅与经蝶窦入路分期手术的15例巨大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方案,研究不同形态及生长方式的手术疗效.本组病例根据生长方式的不同分为:(1)单纯向上呈葫芦形生长经额下入路及经蝶窭人路手术者5例.(2)向鞍上及鞍旁生长经翼点入路及经蝶窦人路手术者7例.(3)向第三脑室及侧脑室内生长经侧脑室入路及经蝶窦入路手术者3例.二次手术间隔时间l~3个月,均采用显微外科.结果 其中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手术前根据病史和影像学资料、肿瘤的形态及生长方式、所累及的解剖腔隙和重要结构,选择合理的分期手术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颅入路与经蝶窦入路分期切除不同生长方式的巨大型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经颅与经蝶窦入路分期手术的15例巨大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方案,研究不同形态及生长方式的手术疗效。本组病例根据生长方式的不同分为:(1)单纯向上呈葫芦形生长经额下入路及经蝶窦入路手术者5例。(2)向鞍上及鞍旁生长经翼点入路及经蝶窦入路手术者7例。(3)向第三脑室及侧脑室内生长经侧脑室入路及经蝶窦入路手术者3例。二次手术间隔时间1~3个月,均采用显微外科。结果其中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手术前根据病史和影像学资料、肿瘤的形态及生长方式、所累及的解剖腔隙和重要结构,选择合理的分期手术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方法、入路和疗效。方法  86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咽管瘤中 ,囊性者 5 0例 ,有钙化者 4 2例 ,实质性 36例 ,肿瘤直径 2cm以下者 10例 ,2 .1~4 .0cm 4 1例 ,4 .1~ 6 .0cm 2 7例 ,>6 .0cm者 8例。 72例经右翼点入路 ,6例经胼胝体前入路 ,8例经胼胝体 -翼点联合入路切除肿瘤。结果 经术中观察和影像学资料证实 ,全切除 78例 ,次全切除 4例 ,大部切除 4例 ,随访 2个月~ 5年 ,能参加工作或学习者 75例 ,需生活照顾者 9例 ,死亡 2例。结论 颅咽管瘤早期诊断 ,争取早期显微手术全切除 ,效果理想 ;巨大、实质性肿瘤且伴有糖尿病者手术危险性较大 ;根据影像学特点选择合适的入路 ;翼点入路是鞍区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最佳入路。合理的围手术期治疗、防止并发症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另一要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术中处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45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分泌激素检查和手术入路的选择,其中23例经额下入路,10例经翼点入路,12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结果经显微手术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9例,术后无死亡。结论垂体腺瘤的手术方式及入路选择应根据肿瘤的性质、大小、质地、生长方向及与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的关系而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侧脑室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报告 1 2例侧脑室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行显微手术肿瘤全部切除 ,无手术死亡 ,预后好。结论 CT和MRI是诊断侧脑室脑膜瘤的最可靠的方法 ,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达到肿瘤的全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术中处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45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分泌激素检查和手术入路的选择,其中23例经额下入路,10例经翼点入路,12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结果经显微手术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9例,术后无死亡。结论垂体腺瘤的手术方式及入路选择应根据肿瘤的性质、大小、质地、生长方向及与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的关系而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椎管肿瘤显微手术的技巧和疗效.方法 36例椎管肿瘤患者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结果 镜下肿瘤全切30例,占83.33%,肿瘤大部分切除6例,占16.66%.按George的方法评估,恢复良好28例(77.78%),症状改善5例(13.89%),无明显改善3例(8.33%),无手术死亡.36例随访3个月至3年.31例术后3月MR检查未见肿瘤残存或复发,2例神经鞘瘤维持术后大小未增大,3例星形细胞瘤复发.结论 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椎管肿瘤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经颅底入路切除中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经翼点或其扩大人路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22例中颅底肿瘤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22例中颅底肿瘤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8例患者,随访时间2个月至5年,全切除者中有3例复发,其中1例已死亡,总体疗效满意。结论在显微镜下经翼点或其扩大入路手术,是切除中颅底肿瘤的有效方法,术中能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达到满意的暴露,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骶尾部入路手术在直肠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1年采用经骶尾部入路局部切除中段直肠肿瘤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直肠绒毛状腺瘤34例,其中伴癌变者3例;早期直肠癌6例;直肠黏膜下巨大囊肿2例。42例均行直肠部分切除术。术后伤口感染2例(4.7%)缝合口瘘6例(14.2%),肿瘤局部复发1例(2.4%),无肛门失禁。确诊直肠癌的9例患者术后存活超过5年者达88.8%。[结论]经骶尾部入路局部切除中段直肠肿瘤,具有简单易行、手术创伤小、术野宽敞、切除彻底等优点,是治疗中段直肠良、恶性肿瘤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翼点联合额下入路显徽手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9例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采用经翼点及额下联合入路一期手术治疗.结果 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或部分切除10例.术后视力明显改善或痊愈9例,好转8例,无改善1例,1例术后因并发症死亡.肿瘤复发1例.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采用一次性联合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较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