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研究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在急性肾损伤(AKI)患儿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claudin-2与肾脏病理损害及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确诊为AKI并完善肾活检的24例患儿,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n=7)及重症组(n=17)。对照组为12例肾小球轻微病变的孤立性血尿患儿。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色法检测血清肌酐水平;采用肾脏病理计量评分法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进行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肾组织claudin-2的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claudin-2与患儿肾脏病理评分及血肌酐水平间的关系。结果 AKI轻症组(190±68 μmol/L)与AKI重症组(477±128 μmol/L)血清肌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9±7 μmol/L)(均PPPPPr=-0.809、-0.903,均P结论 AKI患儿肾组织claudin-2的表达水平发生变化,且claudin-2的表达水平与肾脏病理损害程度及肾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在急性缺血缺氧再灌注肾损伤(acute ischemia reperfusion kidney injury,AIKI)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规律,探讨其在诊断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清洁级SD大鼠12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按国际标准建立大鼠AIKI模型,分别于2h、6h、24h、48h、72h、1周、2周、4周处死(n=8),取肾组织,常规HE染色,参照Sayhan等标准对肾小管间质损伤进行半定量评分;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法检测KIM-1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生化法测定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结果 (1)大鼠缺血再灌注后2h即出现明显肾小管间质损伤,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损伤加重,48h达高峰后逐渐减轻,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2)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缺血再灌注后2h肾组织KIM-1的表达明显升高,KIM-1表达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87,P=0.003);(3)大鼠缺血再灌注后2h Scr明显升高,48h达到最高值后降至正常,其升高与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无相关性(r=0.280,P=0.502).结论 AIKI模型中大鼠肾组织KIM-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其表达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呈正相关,与Scr相比,KIM-1可能为更准确地反映肾损伤情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2)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在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与肾脏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生后3~4周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组.通过右侧肾脏切除,无创动脉夹夹闭左侧肾动脉45 min之后松开动脉夹,恢复肾脏血流,建立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在恢复肾脏血流后12、24、36、48、72、96 h取肾脏及血液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肾组织中β-arrestin2及LC3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各组的肾功能,并对各组肾脏病理学进行评分.结果 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血肌酐及肾脏病理学评分均有显著升高,其中肾脏损伤程度以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 h最为明显;β-arrestin2及LC3蛋白在正常组及假手术组肾脏中的表达较少,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肾脏中表达显著升高,其中以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2 h时表达上调最为显著;β-arrestin2及LC3的表达改变先于肾脏病理改变,并且与肾脏损害程度呈正相关(r=0.821,P<0.05;r=0.913,P<0.05).结论 在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时,β-arrestin2可能作为一个上游调控蛋白,通过对自噬的调节参与急性肾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新生Wistar大鼠海马CA1区缺氧诱导因子-1(HIF-1)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在缺氧缺血脑损伤内源性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阻断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制备脑缺血模型,设置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新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点脑组织HIF-1mRNA的表达。结果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组于再灌注3h后HIF-1mRNA表达开始增多,以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升高更明显,12h开始下降,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降至假手术组水平。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脑神经细胞有轻微水肿和少量神经细胞坏死,缺血再灌注组以神经细胞坏死为主。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早期可诱导神经细胞HIF-1mRNA表达增多;经脑缺血预处理后HIF-1mRNA表达较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升高更明显;HIF-1表达可能与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内源性保护机制有关,脑缺血预处理对再次严重的脑缺血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滕月娥  韩梅等 《新生儿科杂志》2002,17(6):252-254,261
探讨宫内窘达迫胎鼠肾组织COX-2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病理改变的关系。建立胎鼠宫内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应用HE染色及RT-PCR方法,观察不同程度、不同时间胎鼠宫内缺血/再灌注后胎肾组织的病理改革及COX-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宫内缺血10分钟不同时间灌注后,胎肾组织仅表现肾浊肿,COX-2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而宫内缺血30分钟,再灌注6小时,胎肾近曲小管出现片状坏死,COX-2mRNA表达以6-12小时达高峰,与病理改变趋于一致。提示:前列腺素代谢在宫内窘迫胎鼠肾损伤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COX-2可能作为重要介质参与新生儿肾损伤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缺血缺氧性肾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炎症反应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作用。该文 旨在观察宫内窘迫后胎鼠肾组织炎症介质环氧化酶 2(COX 2)蛋白和基因表达及其代谢产物前列环素I2(PGI2), 前列腺素E2(PGE2)和血栓素(TXA2)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COX 2在宫内窘迫胎鼠肾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 法 制备胎鼠宫内缺血缺氧再灌注模型(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30min;再灌注组:缺血缺氧30min后,分别再灌注 0.5h,2h,6h,12h,24hand30h)。各时间点分别取胎鼠20只,假手术组胎鼠22只,将肾组织匀浆后采用 RT PCR,Western印迹杂交和放免法进行检测。同时苏木精 伊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宫内窘迫 后胎肾组织COX 2蛋白和基因表达上调,PGI2的稳定代谢产物6 keto PGF1α及PGE2均于再灌注2h开始增高(P <0.05)。其中6 keto PGF1α增加迅速,于再灌注12h达高峰(P<0.01),PGE2于再灌注24h达最高水平(P< 0.01),而TXB2增加幅度不大。结论 宫内缺血再灌注从转录水平诱导胎肾COX 2蛋白表达增强,COX 2的主要 代谢产物是PGI2和PGE2。COX 2可能通过PGI2和PGE2对缺血性胎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在围产期肾损 伤不宜应用COX 2抑制剂。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宫内急性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胎鼠肾脏损伤发生中的作用,通过钳夹孕21日龄大鼠供应子宫的动静脉血管以制备胎鼠宫内不同程度缺血缺氧模型和再灌注不同时间模型;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动态观察ICAM-1mRNA的变化.结果显示正常时ICAM-lmRNA在21日龄胎鼠肾脏有一定表达.宫内缺血后,胎肾ICAM-1mRNA在缺血35分钟时开始表达增强(P<0.05),45分钟时达高峰(P<0.01).缺血15分钟再灌注过程中,胎肾ICAM-1mRNA在再灌注1小时时即开始表达增强(P<0.05),8和15小时时为表达高峰,明显强于其它各时间点(P<0.05),此后表达下降,在30小时已接近假手术组水平(P>0.05).因此,可以认为宫内缺血缺氧可以刺激胎鼠肾脏ICAM-1mRNA的转录,提示ICAM-1可能和窒息后肾损伤发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内急性缺氧缺血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胎鼠肾脏炎性反应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钳夹孕21日龄大鼠供应子宫的血管,制备胎鼠宫内不同程度缺氧缺血(HI)模型和再灌注不同时间模型;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和化学方法测定胎肾组织匀浆中TNF-α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同时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1.宫内HI后胎肾TNF-α水平上升,在缺血35-45min时明显(P<0.05),缺血15min后再灌注1h胎肾TNF-α水平即开始显著升高(P<0.01),8h达高峰,30h接近假手术组。2.胎肾MPO活力随缺血程度加重而略渐升高,缺血45min时明显(P<0.05),缺血15min再灌注4h时胎肾TNF-α水平即明显升高(P<0.05),15h达高峰(P<0.01),30h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3.组织学改变,缺血15min再灌注15h病理改变最明显,肾组织普遍充血和渗出,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肾小管普遍空泡变性,伴细胞核模糊,细胞崩解,基底膜阶段性断裂,尤以近端小管明显。结论:宫内急性缺血和再灌注后胎肾存在炎症反应,TNF-α可能是启动该反应的重要媒介,而MPO可反映炎症反应程序。αα  相似文献   

9.
目的 缺血缺氧性肾损伤的发生过程有炎症反应参与 ,而这种炎症反应的发生与细胞粘附分子有关 ,其中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可上游调节并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而致肾损伤。该文旨在探讨宫内急性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时ICAM 1在胎鼠肾脏炎症反应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钳夹孕 2 1日龄大鼠供应子宫的血管制备胎鼠宫内不同程度缺血缺氧模型和再灌注不同时间模型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动态观察ICAM 1的变化 ,同时应用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 ICAM 1在假手术组胎鼠肾组织即有少量表达 ,表达部位主要在近曲小管。比较肾皮质近曲小管ICAM 1的表达情况显示 :宫内缺血缺氧后 ,在 35min和 4 5min表达增强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与假手术组相比 ,宫内缺血缺氧 15min后再灌注 2h ,ICAM 1表达即明显增强 (P <0 .0 1) ,15h达高峰 ,再灌注 30h时表达仍强于假手术组 (P <0 .0 5 )。病理学改变 :缺血 15min再灌注 15h病理改变最明显 ,肾组织普遍充血和渗出 ,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 ,肾小管普遍空泡变性 ,伴细胞核模糊 ,细胞崩解 ,基底膜阶段性断裂 ,尤以近曲小管明显。结论 宫内急性缺血和再灌注后胎肾存在炎症反应 ;宫内急性缺血缺氧可以导致ICAM 1表达增强 ,其表达变化与病理学改变一致 ,提示ICAM 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海马神经细胞铁死亡的变化,并从TXNIP/Trx-1/GPX4信号通路探讨其机制。 方法 将健康7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组(n=30)及siRNA(TXNIP siRNA)组(n=12)。采用经典Rice-Vannucci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造模后6 h、24 h、72 h、7 d,Western blot法检测新生大鼠损伤侧海马组织铁死亡蛋白GPX4蛋白表达水平变化;造模后24 h,采用激光散斑成像结合苏木精-伊红染色法鉴定模型;采用NeuN/GPX4、GFAP/GPX4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合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各组新生大鼠损伤侧海马组织GPX4、TXNIP、Trx-1蛋白表达水平;检测新生大鼠血清铁和损伤侧海马组织铁含量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各组新生大鼠TXNIP、Trx-1、GPX4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造模后6 h、24 h、72 h、7 d,HIBD组GPX4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假手术组(P<0.05)。造模后24 h,HIBD组损伤侧脑血流量低于假手术组(P<0.05),HIBD组损伤侧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排列疏松紊乱,形态不规则。HIBD组损伤侧海马CA1区TXNIP+细胞数高于假手术组,Trx-1+细胞数、NeuN+GPX4+/NeuN+低于假手术组(P<0.05),海马CA1区几乎未见GFAP+GPX4+细胞。HIBD组和siRNA组血清铁、损伤侧海马组织铁含量高于假手术组,且siRNA组血清铁、损伤侧海马组织铁含量低于HIBD组(P<0.05)。HIBD组和siRNA组TXNI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且siRNA组TXNI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HIBD组(均P<0.05);HIBD组和siRNA组损伤侧海马组织Trx-1、GPX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假手术组,且siRNA组损伤侧海马组织Trx-1、GPX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HIBD组(均P<0.05)。 结论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通过激活TXNIP/Trx-1/GPX4通路,导致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铁死亡,进而导致HIBD。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9):1053-106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分形素趋化因子(FKN)在肾脏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IL-18结合蛋白(IL-18BP)对其在肾组织内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4)、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组(模型组,n=22)和IL-18BP治疗组(治疗组,n=23)。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方法造模,假手术组分离输尿管但不结扎,治疗组于造模成功后每隔1日腹腔注射1次IL-18BP(0.1 mg/kg),共7次,模型组和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分别在腹腔注射完成后3 d、7 d和14 d各处死7~8只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肾组织FKN的表达水平。结果 同假手术组比较,不同时间点模型组肾组织FKN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均P<0.01);同模型组比较,不同时间点治疗组肾组织FKN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 肾脏纤维化大鼠肾组织FKN表达水平明显增高;IL-18BP特异性拮抗IL-18后,可能通过FKN途径延缓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微小RNA-17-5p(miR-17-5p)在小儿肾病综合征(NS)发病中的意义及其通过激活素A(ActA)/Smads通路对肾足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5例NS患儿为NS组,另选取5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miR-17-5p表达情况。培养人肾足细胞株,分别转染含miR-17-5p反义寡核苷酸重组质粒(抑制组)、含无意义随机序列的对照载体(阴性对照组),未处理的人肾足细胞为空白组。比较各组细胞凋亡情况,以及转染后细胞miR-17-5p、ActA mRNA、Smads mRNA和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NS组外周血miR-17-5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01)。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抑制组细胞凋亡率、miR-17-5p相对表达量更低,ActA、Smad2、Smad3三者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更高(P < 0.001)。结论 miR-17-5p在小儿NS外周血的含量升高,低表达miR-17-5p能抑制人肾足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ActA、Smad2、Smad3三者的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PirB抑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神经再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新生大鼠脑组织中髓鞘抑制因子配对免疫球蛋白B(PirB)的表达变化,以及抑制PirB对缺氧缺血性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6只新生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HIBD组(n=30)和抗PirB抗体组(n=6),采用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和低氧(8% O2)处理3 h造模,假手术组分离右侧颈总动脉但不予结扎及缺氧处理;HIBD组在完成结扎手术及缺氧处理后,两组分别在0 h、6 h、12 h、24 h和72 h各处死6只大鼠;抗PirB抗体组在完成结扎手术及缺氧处理后即刻从脑室内注入PirB抗体,于72 h后处死。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HIBD后各时间点新生鼠脑组织内PirB蛋白及mRNA含量的变化,同时免疫沉淀法测定Rho激酶(ROCK)活性在HIBD 72 h后的变化以及抗PirB抗体对ROCK活性的影响。结果 PirB mRNA和蛋白均在HIBD 72 h后的新生鼠脑组织中表达升高,与HIBD后0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IBD后 72 h,新生鼠脑组织中ROCK蛋白活性高于假手术组和抗PirB抗体组(均P<0.05)。结论 抑制PirB可能是促进HIBD后神经再生的一个新治疗方法,而该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Rho-ROCK信号通路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细菌溶解产物(OM-85BV)及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探讨OM-85BV及ATRA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OM-85BV组、ATRA组和OM-85BV+ATRA组。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及激发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第25~34天于每次雾化激发前OM-85BV组、ATRA组、OM-85BV+ATRA组均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致敏及雾化吸入激发,以及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灌胃均以生理盐水代替。末次激发后24~48 h麻醉并解剖小鼠,采集小鼠右肺灌洗液(BALF),采用ELISA法检测IL-10、IL-17表达水平;采集小鼠左肺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ROR-γT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支气管管腔缩小,管腔内分泌物增多,支气管周围及肺泡壁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IL-10水平降低(P < 0.05),IL-17及ROR-γT mRNA水平升高(P < 0.05)。与模型组相比,OM-85BV组、ATRA组和OM-85BV+ATRA组小鼠支气管周围及肺泡壁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减少;OM-85BV组BALF中IL-10水平明显增高(P < 0.05),IL-17及ROR-γT mRNA水平均下降(P < 0.05);ATRA组BALF中IL-17及ROR-γT mRNA水平均下降(P < 0.05)。与OM-85BV组相比,ATRA+OM-85BV组ROR-γT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P < 0.05)。与ATRA组相比,ATRA+OM-85BV组BALF中IL-10及IL-17水平均有升高(P < 0.05)。结论 OM-85BV和ATRA均可改善哮喘小鼠呼吸道炎症。但是二者联合用药并没有较单独用药干预有更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罗汉果皂苷Ⅵ(MⅥ)对小鼠脓毒症致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MⅥ低剂量组(低剂量组,25 mg/kg)、MⅥ高剂量组(高剂量组,100 mg/kg)和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物1α(PGC-1α)抑制剂组(抑制剂组,100 mg/kg MⅥ+30 mg/kg PGC-1α抑制剂SR-18292),每组1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开始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续3 d。ELISA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浓度;比色法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肝脏线粒体呼吸功能,计算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T-PCR检测肝组织线粒体DNA(mtDNA)的拷贝数及肝组织中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PGC-1α、NRF-1和TFAM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及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增加(P < 0.05),肝组织中GSH-Px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 < 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严重;肝组织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和mtDNA拷贝数,以及肝组织中PGC-1α、NRF-1、TFAM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及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减少(P < 0.05),肝组织中GSH-Px和SOD活性显著增加(P < 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得到改善;肝组织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和mtDNA拷贝数,以及肝组织中PGC-1α、NRF-1、TFAM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P < 0.05);低剂量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GC-1α抑制剂SR-18292可显著抑制高剂量MⅥ的干预效果(P < 0.05)。结论 MⅥ能有效减轻小鼠脓毒症致急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强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作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体外循环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早期诊断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1月行体外循环手术的先心病患儿90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SIRS分为SIRS组(n=43)和对照组(未发生SIRS,n=47)。收集患儿术前、术中、术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IDO、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浓度。利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SIRS组血清CRP水平在术后72 h,IL-6水平在转机中及术后72 h高于对照组;血清IDO水平在术后24 h及72 h高于对照组。IDO在术后24 h对SIRS有诊断意义,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58.14%。CRP、IL-6及IDO在术后72 h对SIRS均有诊断意义,其中IDO诊断效能最高,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特异性为95.74%,敏感性为76.74%。结论 小儿先心病术后IL-6、CRP及IDO对诊断SIRS均有一定意义,其中IDO诊断效能最高,可更早、更准确预测小儿先心病术后SI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大鼠肠道β-防御素-2(BD-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双歧杆菌对照组、NEC模型组和双歧杆菌干预组(n=10)。采用缺氧+冷刺激+人工喂养的方法建立NEC模型。双歧杆菌对照组和双歧杆菌干预组在每日冷刺激后经胃管注入双歧杆菌,每天1次,连续3 d。收集各组大鼠末段回肠组织于光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并对肠道损伤进行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q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回肠黏膜组织中BD-2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NEC模型组肠道损伤评分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双歧杆菌对照组、双歧杆菌干预组(P < 0.05);双歧杆菌干预组的肠道损伤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双歧杆菌对照组(P < 0.05)。正常对照组BD-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低于双歧杆菌对照组、NEC模型组和双歧杆菌干预组(P < 0.05);双歧杆菌对照组BD-2 mRNA及蛋白的表达高于NEC模型组和双歧杆菌干预组(P < 0.05);双歧杆菌干预组BD-2 mRNA及蛋白的表达高于NEC模型组(P < 0.05)。结论 双歧杆菌可诱导大鼠肠道表达BD-2,其可能通过增加BD-2的表达而减轻肠道炎症反应,发挥对新生大鼠NEC模型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黄对高氧致新生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方法 将64只生后4 d大鼠随机分成空气对照组、大黄对照组、高氧模型组和高氧+大黄组(n=16)。大鼠暴露于60%氧浓度中构建BPD模型。造模同时,两个大黄干预组每天给予600 mg/kg大黄提取物混悬液灌胃1次。各组大鼠于生后14 d、21 d,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TNF-α、IL-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高氧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出现肺泡数目减少、体积增大、结构简单化等发育受阻的表现,并随高氧暴露时间的延长损伤加重;高氧+大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大鼠生后14 d及21 d,与两对照组相比,高氧模型组放射状肺泡计数(RAC)明显减少,肺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水平、TNF-α mRNA及蛋白水平、IL-6 mRNA及蛋白水平均升高(P < 0.05)。与高氧模型组相比,高氧+大黄组RAC明显增加,肺组织中SOD活性升高,MDA水平、TNF-α mRNA及蛋白水平、IL-6 mRNA及蛋白水平均降低(P < 0.05)。结论 大黄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对高氧致新生大鼠BPD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在不同时间点海马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 及LC3 的表达变化,并探讨雷帕霉素对上述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生后7 d 的108 只Sprague-Dawley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 组和雷帕霉素组,每组36 只。采用改良Rice 法建立HIBD 模型;假手术组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但不予结扎,不行低氧处理;雷帕霉素组在模型制作前1 h 予腹腔注射雷帕霉素(0.5 mg/kg)。各组大鼠分别于模型制作结束后0、6、12、24、48、72 h 时间点麻醉后断头取脑,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Beclin-1 及LC3 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HIBD 组Beclin-1 蛋白及雷帕霉素组Beclin-1、LC3- Ⅱ蛋白表达水平均从0 h 起开始升高,24 h 时达到峰值后回落;HIBD 组LC3- Ⅱ蛋白表达水平从0 h 起开始升高,12 h时达到峰值后回落。与假手术组相比,HIBD 组及雷帕霉素组Beclin-1、LC3- Ⅱ蛋白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0.05);与HIBD 组相比,除12 h 时LC3- Ⅱ蛋白水平外,雷帕霉素组各时间点Beclin-1、LC3- 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海马组织细胞经缺氧缺血后出现自噬激活,而雷帕霉素能增强自噬这一表达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Toll样受体(TLR)阻断剂对小鼠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ZO-1的影响及对核转录因子-κB (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将32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LR4处理组、TLR2处理组(n=8),腹腔注射LPS建立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TLR4处理组、TLR2处理组在腹腔注射LPS同时分别给予TLR4抗体和TLR2抗体(10 μg/只)腹腔注射,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替代。取各组小鼠远端小肠组织,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ZO-1、NF-κBp65及TNF-α的mRNA和蛋白定位表达。结果 模型组ZO-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NF-κBp65、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TLR4处理组及TLR2处理组ZO-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 < 0.05),NF-κBp65、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TLR4处理组与TLR2处理组ZO-1、NF-κBp65、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抗TLR2、TLR4单克隆抗体可减少核转录因子的激活,抑制炎症因子大量分泌,保护紧密连接蛋白,有望对治疗肠源性感染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