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呼吸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SCI)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SCI后呼吸功能障碍的机制包括呼吸神经网络中断、神经胶质瘢痕形成和炎症反应,患者表现为呼吸功能下降,肺部感染的风险增加。SCI后呼吸功能障碍具有自发性恢复的能力,即呼吸神经可塑性,但该自发恢复程度非常有限,残存的呼吸功能障碍仍给患者造成严重影响。呼吸训练和运动训练通过促进呼吸中枢神经纤维束重塑、调控轴突生长微环境可改善SCI后呼吸功能障碍。因此,增强呼吸神经可塑性成为临床治疗SCI后呼吸功能障碍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损伤的脑卒中患者的早期认知、躯体功能、功能独立性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轻、中、重损伤三组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MMSE、FMA、FIM评定结果。结果早期康复使中、重损伤组患者躯体功能提高较快,认知功能提高相对较慢,轻损伤组相反;三组功能独立性均有提高;中、重损伤组提高更明显,结论早期康复对不同程度损伤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躯体功能和功能独立性均有提高,但效果不一,早期应重视中、重程度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定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CI)的记忆功能障碍。方法 采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评定SCI患者认知功能,临床记忆量表评定记忆功能。结果 SCI组MMSE评定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各分项目评分中近记忆力及注意、计算力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SCI组临床记忆量表记忆商(MQ)及各项忆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 SCI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突出表现是记忆障碍,应重视SCI认知障碍,及早诊断及时治疗,预防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中青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认知功能特点进行研究,并分析影响认知功能因素。方法该研究将该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案例,观察患者认知功能特点。结果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产生率为35%,延迟记忆为其中常见功能障碍占比为90%,语言损伤功能障碍占比为71%,视空间、执行功能损伤占比为35%。中青年患者中极少出现注意力、抽象、定向力损伤,该研究并未出现。经Logistic分析可知,高龄、女性及血糖控制不良具有较大几率导致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结论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产生几率较高,并且延迟记忆为其中典型障碍类型,高龄、女性及血糖控制不良与认知功能障碍产生存在较大关联。  相似文献   

5.
<正>老年痴呆以阿尔茨海默病(AD)最常见。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的一种认知功能轻度损伤的过渡状态,表现为认知领域损害,主要包括记忆障碍、定向障碍、语言功能障碍、视空间功能障碍、人格异常、情感障碍及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降低,包括计算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或伴感觉和行为异常,而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最后可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工作能力下降,甚至进展为痴呆[1]。相关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6.
要重视脑卒中后认知和情感障碍的评价及其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时,可以出现偏瘫及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和体征以及多种大脑高级功能的障碍,如:智能和记忆障碍、失语、失认、失用、视空间障碍、忽视等认知功能障碍;也可发生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这些脑卒中后的认知和情感障碍也同样是患者致残的原因,但未能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这些障碍通过临床神经心理学的检查方法即可揭示出来,同样有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的意义,还可以指导药物和康复治疗.可根据评价后这些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来制定患者个体化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程序和康复措施--认知神经心理康复,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因此揭示脑卒中后所发生的认知和情感障碍,并给予评价与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肢体功能障碍都是造成卒中患者功能残疾的重要原因。然而,与肢体功能的康复治疗相比,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常被忽视,尤其在老年卒中患者。老年人脑细胞逐渐退化,代偿能力差,卒中后恢复缓慢;老年人也常伴耳聋失语、视野缺损,卒中后或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情感障碍,使其不能理解动作要领,不能很好地与康复师沟通;老年患者常有失落感、挫折感,主动参与性差,康复欲望低,不能很好地配合康复训练。高龄老人的康复治疗的成本较高,且高龄老人的卒中复发率高、死亡率高,对康复治疗的价值还存有疑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估并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探讨认知干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价值,为临床实施相应的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临床记忆量表和划消测验对64例脑梗死后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记忆功能和注意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其分为轻、中、重度,将每一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其中记忆功能障碍轻、中、重度分别为10、17和5例;注意功能障碍轻、中、重度分别为15、12和5例,对照组32例,其中记忆功能障碍轻、中、重度分别为10、17和5例;注意功能障碍分别为15、12和5例。并对干预组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比较在心理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脑梗死患者的记忆商、各项记忆因子及注意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记忆商明显升高(86.31±8.69)vs(74.90±6.98),反应时明显缩短[(524.00±32.56)s vs(566.00±40.2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轻度和中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记忆商及注意功能明显升高(P<0.01),重度患者干预后记忆商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方法对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恢复作用,尤其是对轻、中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急性脑血管病在老年人群中高发,其病死率和致残率高。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脑血管病患者不断增多,认知功能障碍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更为突出。以往在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治中,人们更多地关注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估、治疗和康复,而对于脑血管病后的  相似文献   

10.
记忆是人类大脑最重要的认知功能之一,是几乎所有高级脑功能的基础。帕金森病所致的运动和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患者的操作能力和记忆功能障碍下降。脑功能显像与认知神经心理学相结合来研究帕金森病的认知功能障碍,可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帕金森病。  相似文献   

11.
陈红  张希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5050-5051
老年人群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发人群[1].有研究表明,超过41%的60岁以上的人群受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且该年龄段人群非心血管术后12月内死亡风险增高[2].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但目前仍未有好的解决方案.老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原因仍不清楚,但研究显示该病的发生可能与患者的年龄、疾病史、手术、麻醉和镇静等因素有关[3].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镇静药右美托咪定具有改善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4,5].本研究拟观察术前和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 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nnent)是指大脑精神和智力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感知觉、记忆、言语、抽象思维等这些高级功能的障碍,是痴呆早期的重要症状之一。统计表明,中国65岁以上人群痴呆患病率为4.8%,85岁以上人群中每3人就有1例痴呆患者。据推测,2040年中国痴呆患病人数将等于世界发达国家痴呆患病人数的总和。近年来国外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言语治疗结合认知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28例,分成2组,各组1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言语训练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认知功能训练,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进行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其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构音障碍评定、 MoCA和MBI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构音障碍评定和MoCA评估得分结果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BI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构音、认知功能和ADL评分均有提高,治疗效果显著(P<0.05)。结论 言语治疗结合认知训练可能对老年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有一定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4.
全世界有超过6000万的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癫痫患者中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导致癫痫患者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癫痫的反复发作容易导致大脑皮层受损从而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另外,某些特殊的癫痫类型本身即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抗癫痫药物也可以有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不良反应。认知功能障碍在特定癫痫人群中造成的致残性可能远远超过了癫痫本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无症状性脑梗死(S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SCI患者207例,根据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Hhcy组114例、非Hhcy组93例,另选体检健康者7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三组受检者的认知功能,比较两种评估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与非Hhcy组及对照组比较,Hhcy组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MoCA评分明显降低(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非Hhcy组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MoCA评分降低(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三组受检者的P300潜伏期、波幅与MoCA评分呈线性相关(P均<0.01).结论 P300及MoCA可评估SCI患者的认知功能;SCI患者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Hhcy能影响SCI患者的认知功能.应重视Hhcy的治疗及SCI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定,并及早诊治,以预防其发生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16.
<正>认知功能障碍是急性脑梗死常见并发症,一旦进展为痴呆则无法逆转[1]。对于轻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若能及早发现并予以及时有效干预,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痴呆的发生。目前,评价认知功能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等经典认知功能评价量表为主,但不适用于长期监测。本研究旨在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颅脑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认知损伤及继发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和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7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别于脑卒中后1周以及3个月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分为两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认知功能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史、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社区认知功能康复与其认知功能预后显著相关(OR=1.36、19.57、94.58、0.03,均P<0.05)。结论脑卒中后有较多患者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其中年龄、糖尿病史、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认知功能进一步发展相关,而社区认知功能康复是延缓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其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特征,脑神经功能损害部位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脑梗死预后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首发脑梗死患者121例,再发脑梗死患者193例和正常对照62例,分别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测评确定有无认知功能障碍;根据我院64排CT及MRI确定脑神经功能损害部位;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和住院天数并记录结果。结果在正常组认知功能障碍为9.7%,首发脑梗死组为34.7%,再发脑梗死组为60.6%;在高龄、多发病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左大脑半球病变、脑叶病变、白质病变、脑萎缩方面首发脑梗死组和再发脑梗死组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与无认知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合并吸烟或饮酒史的再发脑梗死组与无吸烟或饮酒史的再发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首发脑梗死组和再发脑梗死组在记忆力、回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方面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首发脑梗死组、再发脑梗死组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在住院天数、出院时NIHSS和Barthel与无认知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院时Barth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再发脑梗死较首发脑梗死更易导致认知功能障碍;高龄、多发病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可导致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增加,合并吸烟及饮酒时再发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增加;左大脑半球病变、脑叶病变、白质病变、脑萎缩可导致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尤其是脑叶病变、白质病变、脑萎缩更易导致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记忆力方面,尤以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力减退为著;首发脑梗死组、再发脑梗死组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功能缺损重,日常生活能力低下,影响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对阿尔茨海默病(AD)不断深入的研究,AD诊断阶段不断提前。主观认知功能障碍(SCI)是由Reisberg等[1]于1982年首次阐述,指患者主观感受记忆或认知功能下降。其客观检查没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且没有明确的其他疾病[2]。2011年,美国国立衰老研究院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NIA-AA)将AD临床前期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  相似文献   

2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人群中患病率高。OSA是心脑血管、内分泌、消化等全身多个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还与认知功能损伤密切相关。研究发现,OSA会加速认知功能下降,随着病情进展,认知功能损伤程度也不一。本文将总结OSA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