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两种术式胆囊切除围手术期的抗菌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艳  国维克 《安徽医药》2006,10(10):741-742
目的观察两种术式胆囊切除围手术期抗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本院应用LC和OP行179例胆囊切除术,并对其基本情况、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围手术期共应用8类23种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腹腔镜术组1例出现感染,开腹术组8例出现感染。结论施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应结合患者病情、手术方式、年龄等选择抗生素,以增强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和术后序贯疗法应用抗菌药物在预防感染方面的疗效及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将420例准备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围手术期用药组220例,术后序贯疗法用药组200例),对其术后体温变化、感染情况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对两种不同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比较分析的两种方案获得的临床效果是相同的,而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花费的成本低很多。结论:在两种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案中,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5年度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期间未执行抗菌药物专项管理.与此同时,选取2016年度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观察组,本组就诊期间实施抗菌药物专项管理,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率(18.0%、27.0%)均低于对照组(53.0%、72.0%),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使用率、用药时限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9.0%),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专项管理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结合管理难点,提出新型管理对策,能够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安全就诊.  相似文献   

4.
29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勇  夏松柏 《医药导报》2007,26(5):561-562
目的 了解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29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0%,甲硝唑的使用率最高(17.6%),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克林霉素。手术治疗用药使用率16.6%,其余均为预防用药。治疗性和预防性用药平均时间分别为3.8和3.9 d;290例中单用一种抗菌药的占22.07%,使用2种或多种抗菌药物的分别占60.69%和17.24%。所有患者均无切口感染。结论 该院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将某院收治的1024例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Ⅰ、Ⅱ类切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8例和治疗组516例。对照组为临床药师干预前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Ⅰ、Ⅱ类切口患者,治疗组为临床药师干预后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Ⅰ、Ⅱ类切口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联合用药合理和给药时机合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可有效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6.
章富良 《海峡药学》2012,24(5):249-250
目的 了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并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主要以硝基咪唑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为主,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的药物分别是奥硝唑(使用率为26.8%)、乳酸左氧氟沙星(使用率为22.7%)、头孢匹胺钠 (使用率为18.6%).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硝基咪唑类、氟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达99.2%.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基本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中南药学》2019,(11):1991-199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感染的预防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在该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术治疗的272例患者资料。根据临床药师干预前后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将收集的病例资料分为未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组(A组)和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组(B组)。观察两组术后感染情况,比较A、B两组感染发生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A组和B组临床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示:有吸烟史患者、年龄大于60岁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 ESD围手术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能降低ESD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抗菌药物用药药学监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不进行抗菌药物用药药学监控;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内进行抗菌药物用药药学监控.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感染和耐药事件的发生例数、对围手术期用药干预计划的满意度、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感染和耐药事件的发生例数分别为2例和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3例和9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围手术期用药干预计划的满意度达到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差异显著(P<0.05);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抗菌药物用药药学监控,可以充分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防止耐药事件和术后院内感染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老年胆囊良性病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基本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要更短。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观察组出现3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心力衰竭;对照组出现8例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1例心力衰竭,2例腹腔感染,2例尿路感染,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老年胆囊良性病变中,更加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术前、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B组术前、术后不应用抗生素,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及腹腔冲洗、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A组腹腔冲洗、术后感染发生率6.7%和5.0%低于B组的20.0%和21.7%(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具有一定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方法 20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参照组(2017年1~12月)与实验组(2018年1~12月),各100例。参照组为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前,实验组为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后。详细记录围术期使用的各种抗菌药物的名称、用量、用法、使用开始、结束时间、是否联合用药、手术部位是否发生感染等,将所有查阅结果详细记录到计算机中进行汇总分析。对比两组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正确率、首次用药时间正确率、总预防用药时间正确率。结果实验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正确率为99.00%、首次用药时间正确率为98.00%、总预防用药时间正确率为99.00%,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5.00%、82.00%、8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切口部位感染率,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利用率,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应当引起临床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33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治疗,回顾分析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将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情况与同期入院的100例未用药者进行对比。结果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后,切口愈合效果和用药率均显著优于未给药患者(P<0.05)。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阑尾炎手术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治疗,有助于降低伤口感染率,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促进骨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方法:根据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种类的风险分级,建立其预防使用抗菌药的管控路径;选取管理路径实施前(2018年1~5月)病例为对照组,管理路径实施后(2018年9月~2019年2月)病例为改进组,以评估管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改进组的抗菌药物使用总体合理率由38.36%(252/657)提高至76.22%(532/698)。改进后预防药物使用率(20.39% vs 13.14%)和科室AUD(35.68 DDD vs 30.66 DDD)明显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平均金额也显著下降(555.67元 vs 326.79元)。结论:所建立的骨科围术期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控路径具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和分析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3~4月96例和2011年3~4月103例普通外科手术病历,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用药合理性.结果 2011年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比2010年得到了明显提高,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单一用药、用法用量等指标都有所提高.结论 通过对医师培训、临床药师干预等措施,本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程铮  虞长春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177-178
目的探讨不同情况下老年人胆囊疾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1例60岁以上老年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情况下采用的个体化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131例患者中,腹腔镜胆囊切除(LC)27例,直接开腹(OC)103例,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CD)1例。治愈129例,好转2例。结论对胆囊疾病老年患者,术前应全面掌握全身情况,认真分析胆囊的局部条件及病变性质,采用个体化治疗,可达到安全、微创治疗效果。胆囊疾患外科治疗必须完善围手术期处理,尽量避免急诊手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干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外科手术病历60例(非干预组)及2011年的手术病历60例(干预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干预后术前用药时间(0.5 ~ 2 h)由5.00%提高到86.67%(P=0.000 0),平均用药时间由9.32 d下降至5.02 d(P=0.000 0),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905.39元下降至605.27元(P=0.001 7).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促进了临床抗菌药物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和微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08~2011年收治、行微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33例(观察组),及同期收治、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27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伤口感染率、残余脓肿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综合分析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术后出血,胆汁外漏等并发症;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创伤小、感染率低、并发症少,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和费用,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老年患者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一2011年4月出院的手术患者(168例)为对照组,和2012年4月一2013年4月出院的手术患者(175例)为观察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1.43%,观察组为30.86%。对照组中10.83%的患者选择了第1代头孢菌素类,59.17%的患者选择了第3代头孢菌素类;观察组中51.85%的患者选择了第1代头孢菌素类,7.41%的患者选择了第3代头孢菌素类。观察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在药物的选择、首次给药时机、预防用药的疗程、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等指标的合格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结论本研究所实施的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促进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为老年患者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干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本院实施药物治疗临床路径(临床药径)对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抗菌治疗的影响。方法120例于本院骨科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其中60例在围手术期期间抗菌治疗中实施临床药径的患者作为研究组,60例在围手术期期间抗菌治疗中实施常规干预措施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药的选择、用药时机、使用时间、疗程、费用与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60例(100.00%)术前预防用药按临床药径,使用有循证医学支持的一、二代头孢菌素类,符合《抗菌药物临床用药指导原则》要求,而且术后效果良好。对照组21例(35.00%)药物选择不合理。研究组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用药时机为术前0.5~1.0 h的占比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研究组术后术后预防抗菌药物用药疗程≤7 d占比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4.08±0.92)d短于对照组的(13.24±1.73)d,抗菌药物费用为(53.89±10.04)元少于对照组的(192.34±33.51)元,住院天数为(7.76±1.41)d短于对照组的(17.58±1.5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患者中,实施临床药径,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能降低患者费用,减轻患者的负担,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临床药径的探索与完善,有利于促进临床药学学科的发展,有利于建立临床合理用药的长效机制,促进药学服务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定适合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按临床路径表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护理.结果 实验组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降低,患者满意度有较大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患者中,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