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面罩固定整体挡铅技术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利用鼻咽+颈部CT/MR,采用面罩固定同中心照射,模拟定位摄取颈部X线照片,根据鼻咽癌病灶侵犯的范围勾画照射靶区,制作低熔点挡铅,并在治疗机或模拟机上验证挡块.将2005-2006年收治的124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利用整体档铅治疗组与调强治疗组进行放射治疗,比较1、3年生存率.结果:1)第一步计划常规面颈联合野及下颈部切线野.第二步计划面颈分野+颈部切线野,侵及口咽时,采用小面颈联合野,后界前移到颈椎椎体前缘,避开脊髓,其颈部后三角区采用电子束补偿照射.2)根据鼻咽CT/MR侵及范围相应扩大局部照射野.整体挡铅治疗的患者1、3年生存率与调强放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面罩固定同中心整体挡铅技术可根据鼻咽癌侵及范围勾画个体化照射野计划.2)通过精确适形设野,使鼻咽、口咽、颅底、颈部包括在一个照射野内,靶区设计更合理.剂量分布更均匀,并能有效遮挡附近重要器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挡铅野中野技术与射野权重优化,调节各方向剂量强度,探讨野中野适形与IMRT的相似性.方法以1例鼻咽癌为研究对象,对该病例做适形计划和常规二维计划,并与IMRT相比较,评价计划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DVH及各特征指标值.结果野中野与常规二维计划靶区平均剂量分别为75.9Gy、73.0Gy;腮腺受量V35分别为49%、88%,对比调强靶区平均剂量74Gy、腮腺V35约为50%.结论在没有多叶光栅MLC时,野中野适形计划及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方面明显优于常规二维计划,在靶区均匀性与调强计划有较小差异,能实现近似IMRT的结果,解决常规二维难以胜任的凹形靶区和危及器官的高损伤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Li FM  Luo W  He ZC  Zhang L  Sun Y  Qin WJ  Lu LX  Han F  Liu XQ  Liu MZ 《癌症》2007,26(10):1127-1132
背景与目的:N2-3期鼻咽癌常规照射时,需设置中间挡铅的前切线野照射下颈锁骨上淋巴引流区,目前对于中间铅挡块宽度仍有不同的做法,本研究通过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hree-dimensional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3D-TPS)对前切线野照射下颈锁骨上区的剂量分布进行分析.探讨合适宽度的铅挡块.方法:选取初治N2-3期鼻咽癌患者10例,采用3D-TPS设计照射方案.每例患者均采用逐步缩野照射技术.下颈锁骨上区均设置单前切线野,前40 Gy中间分别采用铅挡0 cm(A方案)、2.1 cm(B方案)、2.5 cm(C方案)、3.0 cm(D方案),之后中间均挡3.0 cm 4种方案.每例患者的4种方案照射剂量均相同.比较4种照射方案的靶区及主要危及器官的受照体积和剂量.结果:(1)4种方案下颈锁骨上亚临床病灶区(PTV50a)的高剂量区覆盖率(V95、V90)比较:A方案(82.44%、87.89%)优于B方案(78.21%、84.03%)、C方案(77.10%、82.68%)、D方案(73.80%、77.50%)(P<0.05);B方案、C方案好于D方案(P<0.05);B方案与C方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原发灶大体肿瘤区(PTVnx)、颈部转移淋巴结(PTVnd)、原发灶周围高危区(PTVnx60)、转移淋巴结周围高危区(PTVnd60)及环状软骨以上的亚临床病灶区(PTV50b)的V95、V90,4种方案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种方案脊髓、喉的受照剂量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食管、气管的受照剂量(D50):A方案(49.47、44.52、44.18 Gy)高于B方案(41.95、8.41、10.16 Gy)、C方案(38.73、7.03、8.55 Gy)、D方案(26.82、5.63、7.60 Gy)(P<0.05);B方案、C方案均高于D方案(P<0.05);B方案、C方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率(NTCP)的比较:甲状腺的NTCP,A方案(7.9%)高于B方案(4.8%)、C方案(4.3%)、D方案(3.0%)(P<0.05);B方案、C方案均高于D方案(P<0.05);B方案、C方案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主要危及器官的NTCP,4种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明显增加主要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情况下,A方案有最优的下颈锁骨上区亚临床病灶高剂量区覆盖率,D方案最差;行下颈锁骨上区照射时,我们推荐前40 Gy中间不设铅挡块,之后选用个体化铅挡块.对于头颈部摆位误差小的单位,建议采用铅挡块宽度≥2.1 cm、≤2.5 cm.  相似文献   

4.
铅适形挡块与手动多叶光栅在临床适形放疗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形放疗是目前开展最活跃的一种放疗方法,而要实现适形照射野放疗主要有两种方法:利用低熔点铅制作符合肿瘤投照形状的适形铅挡块或使用多叶准直器(MLC)形成适形照射野.MLC又分为手动MLC和电动MLC两种.手动MLC使用手工操作叶片,大大降低了成本.近年来手动MLC的使用日渐广泛,有逐渐取代铅挡块技术的趋势.笔者通过实际工作比较认为手动MLC不具备电动MLC的迅捷方便的操控性,也不具备铅块的良好重复性,并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挡铅野中野技术与射野权重优化,调节各方向剂量强度,探讨野中野适形与IMRT的相似性。方法:以1例鼻咽癌为研究对象,对该病例做适形计划和常规二维计划,并与IMRT相比较,评价计划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DVH及各特征指标值。结果:野中野与常规二维计划靶区平均剂量分别为75.9Gy、73.0Gy;腮腺受量V35分别为49%、88%,对比调强靶区平均剂量74Gy、腮腺V弘约为50%。结论:在没有多叶光栅MLC时,野中野适形计划及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方面明显优于常规二维计划:在靶区均匀性与调强计划有较小差异。能实现近似IMRT的结果,解决常规二维难以胜任的凹形靶区和危及器官的高损伤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低熔点铅挡块成模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科借助现代影像学技术及鼻咽癌 (NPC)临床生物学行为认为 ,咽旁间隙是NPC原发灶扩展的中转站。因此 ,提出改进NPC的放射治疗设计和照射技术 ,即采用低熔点铅挡块、头伸仰体位和等中心照射的先进技术 ,使剂量的空间分布更加合理。按常规要将咽旁间隙或上半颈包括在NPC原发灶照射野内 ,这样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部位受到照射 ,而低熔点铅挡块技术设野大大减少照射体积和保护大脑、脑干、垂体、眼球等重要组织器官 ,改善了NPC放射治疗效果。低熔点铅挡块 (简称挡块 )的成模质量是该项技术质量保证的关键 ,虽然没有确切的指标 ,…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放射治疗射野衔接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ia SA  Zhang SF  Tu YQ  Wu GH  Lin Q  Yao Y 《癌症》2006,25(1):119-121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鼻咽癌,面颈联合野已作为标准的射野设计,用一个颈部等中心半束照接野解决了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的衔接问题,但面颈联合野内存在剂量冷点与热点,剂量均匀性差。因此,本研究试图就鼻咽癌放射治疗中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最合适的射野衔接设计作一些探讨。方法:分别用两种方法设野,一种方法用一个等中心,半束照射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照射,另一种用两个等中心,面颈联合野用鼻咽等中心照射,选用适当的楔形角,床转一定的角度,下颈切线照射再用颈部等中心半束照。比较两种设野衔接的区别。结果:根据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planningsystem,TPS)计算,两种设计的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之间的剂量衔接处都无冷点热点。用两个等中心设计的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面颈联合野加角头足方向楔形板和床转一定的角度,其剂量分布比单一中心设野更均匀,更合理。99%的等剂量线包容颅底及鼻咽处大体肿瘤体积(grosstumorvolume,GTV)时,下颈及口咽部最高点剂量为103%,而且高剂量区容积也小,而用单一等中心设野时,如果要使95%的等剂量线包含颅底及鼻咽处GTV时,最高点处剂量达120%以上。结论:用两个等中心设计面颈联合野和颈部切线照,比单一颈部等中心设野时,接野处可以达到与单一等中心相同的结果,即不产生冷点及热点,而且三维TPS显示比单一等中心更合理、更均匀。  相似文献   

8.
在设计常规鼻咽癌放疗计划时,经常使用一些不规则野来适应靶区和计划区形状的需要,同时保护了射野内的重要器官或者正常组织免受不必要的照射,这时要利用多叶准直器(multi-leaf collimator,MLC)或者低熔点铅挡块完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鼻咽癌下颈锁骨上设野三维与二维的差异,为临床设野时适当缩小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入组20例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鼻咽癌患者,行CT定位,并根据RTOG(2006版)影像学颈部淋巴结分区标准,勾画下颈部Ⅳ、Ⅴb区淋巴结,设置下颈野,三维重建后得到数字重建影像图,对比同一患者下颈二维设野面积及设野边界差异.结果 20例患者的三维数字重建影像图与二维下颈部锁骨上区设野面积有明显差异,每例患者的三维设野面积均小于常规设野面积.三维设野面积为(120.25±20.03)cm2,明显小于常规设野的(172.86±26.23)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20,P<0.001).结论 颈部淋巴结阳性的鼻咽癌患者,在常规放疗下颈部锁骨上区时,下颈锁骨上切线野在借鉴三维设野数字重建影像图的基础上,有适当缩小设野范围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鼻咽癌不同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对16例鼻咽癌患者分别设计5、7、9野均分的IMRT计划,3种计划方式采用同步推量技术,比较3种计划中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靶区剂量覆盖率V95%,5野计划明显劣于7野和9野(P<0.05),7野与9野靶区的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最小剂量Dmin接近(P>0.05),而在5计划中明显偏小,且与7野与9野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靶区适合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而言7野与9野区别不大(P>0.05),均优于5野,P<0.05.各危及器官指标间比较5野的值最小(P<0.05),7野与9野相近(P>0.05),所有指标均低于耐受剂量的限值.BODY:5野与7野、9野比较,V10~V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23和V30相当,P>0.05;7野与9野比较V10~V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从临床剂量学要求还是设野原则来看,7野IMRT计划可以作为鼻咽癌IMRT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