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慧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12):2181-2183
目的:探讨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司来吉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进行联合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身体机能恢复情况、抑郁程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并发症治疗各项UPDRS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评分较对照组下降得更明显(P<0.05).观察组的HA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9%(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司来吉兰对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提高身体机能,减轻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颅电刺激(TES)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经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TES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基本治疗相同的情况下,TES组自患病后第八天始加作TES治疗共14天,每天给予TES治疗1次,每次磁刺激患侧运动皮层10回。两组分别于患病后第七天(第一次)和患病后第二十一天(第二次)进行TES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记录MEP波幅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S)评分和徒手肌力检查法进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在患病后第七天,MEP波幅和CMCT、FMS和肌力评分等方面,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在患病后第二十一天(TES组治疗14天)后,两组上述结果均有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特别是TES组运动功能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同时发现当第一次给患者行TES治疗后即刻,部分患者肌力即可提高Ⅰ-Ⅱ级,数小时后又减退至原肌力,经数次治疗后患者肌力得到巩固而且逐步提高。治疗前有15例患者未引出MEP,其中TES组8例,对照组7例;治疗后,未引出MEP的15例患者TES组8例中有3例引出MEP,但潜伏期及CMCT明显延长,而对照组无1例引出MEP。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进行TES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5 Hz与20 Hz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到2022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接受生物反馈联合20 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接受生物反馈联合5 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及疗效.结果:治疗4 w、8 w、12 w观察组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ADAS-Cog)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 w、8 w、12 w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 w、8 w、12 w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8.37%(38/43)显著高于对照组67.44%(29/43)(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20 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疗效更好,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海霞 《医学信息》2018,(7):110-111114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40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的Yale-Boc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Yale-Bocs评分为(25.21±5.60)分,低于对照组的(32.44±5.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为(15.87±1.82)分,高于对照组的(10.53±1.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强迫症评分,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三维平衡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步态及跌倒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2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采取三维平衡训练方案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经颅磁刺激方案干预.对比两组康复疗效、神经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态参数及跌倒效能.结果:观察组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低(P<0.05);两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or the LE,FMA-LE)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高(P<0.05);两组步态各参数和跌倒效能各维度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平衡训练联合rTMS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干预可提高其康复疗效,改善其神经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提高其行走时效能,增加活动时不跌倒信心,值得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王琦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7):1176-1178
目的:分析运动干预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张力增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偏瘫肌张力增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运动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的改良Ashworth评分情况、上下肢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情况、以及肢体关键肌的肌电信号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上下肢的改良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肱二头肌、腓肠肌sEMG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临床6 m的随访观察,两组未发现有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干预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张力增高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作用于肌肉运动点,帮助中风后患者腕手功能的重建,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中风后腕手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病程在2周-2个月的、手腕部Lovett肌力分级法肌力在0~2级的中风患者3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经颅磁刺激组+电刺激组)及对照组(电刺激组),于治疗前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Barthel ADL指数评价表评价各组治疗前后腕手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后各组腕手功能均有恢复.治疗组腕手部各项分值提高较为明显(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中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能力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临床应用中具有无痛、无创、操作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CT定位下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50例缺血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给予CT定位下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经颅磁刺激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评估患者下肢肌力、上下肢运动能力评分、平衡能力、生活能力以及治疗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肌力、上下肢运动能力评分、平衡能力、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00% vs 68.00%, P<0.05)。结论:CT定位下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疗效显著,其具体机制有待于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进一步揭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运动诱发电位(MEP)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尤瑞克林治疗组,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治疗,共静脉滴注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NIHSS评分、MEP潜伏期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NIHSS神经功能评分比较,以及MEP潜伏期指标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能显著改善NIHSS评分以及MEP潜伏期,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包娜娜  刘超 《医学信息》2018,(22):104-106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40例后遗症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产生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同样刺激参数的假刺激线圈给予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及环咽肌表面肌电图最大波幅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分别为(4.10±0.59)分、(4.65±0.6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咽肌表面肌电图最大波幅值分别为(668.00±39.33)μV、(761.00±43.61)μV,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脑梗死后伴抑郁焦虑患者经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后的效果及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平均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BP)及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115例脑梗死后伴发抑郁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8).对照组采用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比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焦虑抑郁情绪,神经递质水平,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NS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MB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并发抑郁焦虑患者进行低频rTMS刺激结合常规干预后有效降低了患者抑郁情绪,改善神经因子水平,提升了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实验探讨低频经颅磁刺激作用于右侧背外额叶治疗对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抑郁症群体的作用。方法:选取32名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平均年龄17.00岁,SD=2.286, range=13-21)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分别给予为期两周的真假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抑郁自评量表(SDS)、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I-CV)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在两周的治疗中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和绝望感等,降低自杀意念强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 2020 年 10 月~2021 年 10 月收治的 40 例小儿脑性瘫痪语言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20 例.对照组选用语言训练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灸疗法.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患儿的语言功能及智力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S 法评估语言理解商、语言表达商显示,治疗后两组的语言表达商和语言理解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语言障碍能够极大程度地改善患儿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言语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言语障碍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脑瘫言语障碍患儿20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言语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发育商、口部运动功能评分等。结果治疗3个月后,口部运动功能评分、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力、语言行为、社交行为的发育商,观察组患儿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 0. 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的应用能够促进脑瘫言语障碍的智力发育,改善口部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14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延续护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评估量表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NIHSS评分、BI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t=2.5749,2.0770;P0.05),BI指数及Fugl-Meyer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t=-16.6896,-16.7939;对照组t=-4.6752,-9.8649;P均0.05),且观察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5966,11.2096,9.171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精力状况、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8项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辅助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天津市安定医院住院及门诊收治的老年抑郁症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药物治疗(口服舍曲林)及心理治疗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 TMS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别于基线和治疗2周、4周末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抑郁程度变化。结果:基线、治疗4周末,两组HAMD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周末,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2周末与基线比较,HAMD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D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末与基线比较,HAMD及SDS评分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观察组2周末、4周末与基线比较HAMD及SDS评分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较好,起效较快,且安全简便,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背景: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使皮质兴奋性产生较刺激时间更加持久的改变,为磁刺激应用于脑梗死后康复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但其远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脑梗死大鼠对神经再生微环境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刺激组及重复经颅磁刺激组(80%运动阈值(MT)组、100%MT组和120%MT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制模24 h后各重复经颅磁刺激亚组给予20 Hz相应强度磁刺激,假刺激组则给予假磁刺激,模型组制模后未给予特殊处理。 结果与结论:造模后7 d,重复经颅磁刺激组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模型组及假刺激组(P < 0.05)。RT-PCR、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造模后72 h,重复经颅磁刺激组水通道蛋白4/9基因和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 < 0.05)。与造模后第1天比较,造模后第15天重复经颅磁刺激组(100%MT)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到明显改善(P < 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各重复经颅磁刺激亚组缺血半暗带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减少(P < 0.05)。结果证实,重复经颅磁刺激可减轻脑梗死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通过诱导脑缺血耐受、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和降低水通道蛋白4/9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改善神经再生微环境。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0Hz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20Hz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组)与伪刺激治疗(对照组)2周。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采用持续操作测验(CPT)和Wisconsin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32例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PT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0Hz rTMS对WCST各项指标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WCST5(完成的分类数)治疗组治疗后增加,而对照组治疗后降低,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6.215,P=0.022)。结论 20Hz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改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200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100例,采用双嘧达莫治疗,观察组患者100例,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ADAS-Cog评分)及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检测患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局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DAS-Cog、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DAS-Cog、NIHSS评分等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AS-Cog、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经过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四项指标均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观察组患者PLT及MP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8.01,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有效改善症状及短期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20.
奥卡西平对癫痫患者运动皮质兴奋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技术来研究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 OXC)对部分性癫痫患者运动皮质兴奋性的影响,并与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CBZ)的作用相比较。方法:对38例头颅MRI正常的部分性癫痫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进行磁刺激,并记录双侧大脑的静息期运动皮质阈值(rest motor threshold, rMT)、运动诱发电位波幅(motor evoked potential amplitude,MEP amplitude)、皮质潜伏期(cortical latency, CL)和中枢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 CMCT)。癫痫组中18例给予OXC治疗,20例给予CBZ治疗,在治疗后第2周末、第4周末分别给予TMS。结果: 癫痫组38例治疗前可能致痫灶同侧大脑rMT高于对侧大脑,但差异无显著(P>0.05)。奥卡西平组可能致痫灶同侧大脑rMT在第2周末和第4周末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卡马西平组可能致痫灶同侧大脑rMT仅在第4周末时高于治疗前(P<0.05)。癫痫组治疗前后同侧大脑MEP amplitude、CL和CMCT差别均无显著,两侧大脑半球间比较差别也无显著。结论: 头颅MRI正常的部分性癫痫患者可能致痫灶所在半球和对侧半球的大脑皮质兴奋性可能存在差异,OXC和CBZ均能降低运动皮质兴奋性,可能机制为细胞膜钠离子通道阻滞。 TMS是从电生理角度研究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可靠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