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医学领域都在研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与其他生物性材料结合应用在再生治疗中的临床优势。尽管如此,PRF在组织修复和再生方面的实际临床作用还存在许多问题。该文就当前PRF在口腔领域内再生性治疗的临床潜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3.
4.
孙正喜  樊文红  曹俭 《口腔医学》2003,23(6):344-345
目的 观察人工合成组织再生膜修复动物牙周骨缺损的组织学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 用 10只大白兔建立牙周骨缺损模型 ,植入人工合成再生膜材料 ,2个月后处死 ,标本行组织学观察 ;临床选择 12例牙周骨缺损病例 ,进行引导组织再生术 (GTR) ,观察疗效。结果 兔牙周骨缺损内新生骨组织形成 ,光镜下见大量的骨母细胞、骨基质和骨胶原 ;临床病例有效率达 91.6 7%。结论 人工合成组织再生膜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且对牙周骨缺损修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较全面地论述了牙周再生疗法包括龈下刮治术,牙周翻瓣术,植骨或生物陶瓷植入,牙根面处理及引导再生术等的研究现况,指出:所谓牙周再生只不过是一种修复性愈合,而不是真正的再生性愈合。  相似文献   

6.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的临床研究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510180)梁晓敏张兵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童立文牙周新附着的完整概念是建立完整的牙周组织(包括牙骨质、牙周韧带、牙槽骨以及结缔组织附着)。长期以来,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翻瓣术、...  相似文献   

7.
1 组织引导性再生(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的概念。 早在1957年,Mnrray等在狗髂骨的洞形缺损上覆盖塑料网架,造成骨缺损内大量新生骨的生长,甚至超出了髂骨平面,而对照组则被大量的纤维组织所充填。其他学者分别在狗腓骨缺损两端套接聚乙稀套管以及在股骨的洞形缺损上覆盖醋酸纤维膜都取得了类似的结果。因此,利用一定的手段,排除无关组织的干扰,保护血凝块的形成,并引导特定的组织向特定的方向发展,再生,可以达到促进组织再生的目的。这种方法被称为组织引导性再生。  相似文献   

8.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诱导牙周组织再生疗法,给牙周病治疗开辟了广泛的前景。该文旨在对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牙周组织再生是牙周治疗的理想结果和最终目标,且在牙周手术、义齿修复及种植手术中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已经有许多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有效的修复了缺损的牙周组织,本文将对牙周组织再生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牙周炎所致的牙周组织慢性进行性破坏是成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传统牙周治疗虽可控制牙周炎症、延缓或阻止疾病进程, 却不能使缺失的牙周组织获得良好的再生。以引导性牙周组织再生、牙周骨移植技术为代表的再生治疗策略, 虽可有效减小牙周骨下袋深度, 一定程度上恢复患牙牙周稳态, 却面临再生能力有限、可预见性差的困境, 特别是在恢复牙周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上, 远未达到临床所期望的目标。利用组织工程的原理、技术和方法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尝试, 在动物实验中已取得令人振奋的结果, 但临床转化中却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诱导机体自身干细胞归巢, 实现牙周组织内源性再生, 可避免细胞培养和移植等复杂程序, 有望加速牙周组织再生新技术、新方法临床转化的进程。由于口腔微环境和牙周局部条件的影响, 牙周组织再生的生物学基础差, 探索切实有效的再生策略, 挽救、守护天然牙,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 都将是牙周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关注的难题, 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12.
牙齿全脱出即刻损伤牙周膜,治疗重点在于恢复牙周膜的形态和功能。组织工程技术是一种应用种子细胞、生长因子、支架材料修复受损组织的技术手段,为牙周膜再生提供了新的方法。文章就近年来全脱出牙齿牙周膜再生治疗中无细胞性组织再生和细胞性组织再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钛膜引导骨生长保持牙槽骨骨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钛膜在拔牙后引导骨生长保持牙槽骨骨量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应用技巧。方法选取62例只拔除1颗前牙的病例,随机分为3组,第1组(21例)为对照组,拔牙后3~4个月回院接受种植牙手术,第2组(20例)为钛膜组,拔牙后牙槽窝经过修整,放置稍大于牙槽窝的纯钛膜并将周围组织拉拢缝合。5~6个月回院接受种植牙手术或钛膜取出手术。第3组(21例)为钛膜加人工骨组.拔牙后牙槽窝即刻填入人工骨并放置稍大于牙槽窝的纯钛膜并缝合.5~6个月回院接受种植牙手术或钛膜取出手术。在曲面断层片上测量牙槽骨高度的变化。以上各组分别于拔牙后1、2、3及6个月后进行牙槽骨密度的测量。结果在拔牙后5~6个月时,牙槽骨平均退缩率分别为(26.42±0.89)%,(14.71±0.92)%,(7.434±0.76)%。第1、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1~2个月时.第2、3组牙槽窝骨密度均高于第1组(P〈0.01)。结论钛膜可以有效保持拔牙后牙槽骨骨量.部分病例有拔牙创未能关闭及早期裂开现象,适当处理,未明显影响新生骨形成。  相似文献   

14.
组织器官病变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组织器官缺损可能威胁人们的生命,组织、器官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是现代医学面临的挑战。组织工程为再生组织器官带来希望。组织工程支架为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提供了微环境,而且影响着形成组织的大小和形态。牙本质基质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活性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组织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学者们以牙本质基质为支架,开展了包括牙根、牙周、牙髓、骨等软硬组织缺损修复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对牙本质生物学特性、牙本质基质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等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牙本质基质进行组织再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牙齿再生为临床牙齿缺失的修复开辟了新的途径,而研究牙齿再生的前提是必须明确牙齿自然发育过程本文在简述牙齿形成的基本模式基础上,对,才齿再生研究的现状和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细胞膜片技术作为一种细胞移植的新方法,能够最大程度保留细胞外基质和细胞间黏附蛋白,减少细胞流失、避免外源性生物材料的应用且提高细胞植活率,被广泛关注。本文就近年来细胞膜片技术在牙周、牙髓牙本质再生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硅橡胶膜对骨缺损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骨膜下置入硅橡胶膜铺盖兔子胫骨缺损。结果表明,置膜8周后骨缺损形态结构已恢复接近正常。提示在愈合早期。硅橡胶膜承受和分散外力,保持成骨组织结构稳定,从而促进骨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18.
再生胶原膜治疗牙周根分叉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国产BME - 10X型医用胶原膜引导组织再生 (GTR)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40例牙周炎患者、46颗牙Ⅱ 根分叉病变 ,随机分组 ,实验组用GTR术 ,对照组用翻瓣术。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年的牙周临床指数和摄X线牙片。结果与结论 再生胶原膜治疗Ⅱ 根分叉病变优于常规牙周翻瓣术  相似文献   

19.
胶原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使用胶原膜治疗牙周病的结果进行研究,观察其治疗牙周病的效果;方法 对牙周病患牙均使用胶原膜进行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GTR);结果 使用胶原膜进行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病效果满意,结石、菌斑、出血、牙周袋、根分又及牙松动等临床观察指标均明显好转,尤其以牙周袋及根分叉病变的改善最为突出;结论 使用胶原膜进行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病,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是最新一代自体血液提取物,富含多种生长因子,由纤维蛋白构成三维网络结构。在因龋病、外伤等原因导致牙髓损伤或坏死的牙髓修复与再生治疗中,纤维蛋白可作为支架模拟髓腔内形态,提供三维生物空间结构,维持组织内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并给细胞分化、增殖等提供适宜的环境;生长因子具备一定的抗炎及促血管愈合作用,可促进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外基质分泌和矿化等。各组分对牙髓组织修复、再生的影响互不相同,但最终目的是共同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文章就CGF在牙髓组织修复与再生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