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住院临床资料和护理.结果:200例确诊患者病体温正常、流感样症状消失≥3天,无并发症,临床情况稳定,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做好发热期问病情观察,正确采集标本及用药后的观察,心理干预等对疾病康复起到积极作用,落实消毒隔离和防护流程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白介素-β(IL-β)对体外培养人的关节透明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的透明软骨细胞,随机分为4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C、D组分别加入1ng/ml,10ng/ml,100ng/ml IL-1β1作用12h。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的方法,观察透明软骨细胞MMP-1mRNA的表达状况,比较不同剂量IL-1β作用下传代培养的人的透明软骨细胞MMP-1基因表达与正常软骨细胞相应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 正常人的软骨细胞均有MMP-1但表达量较低。IL-1β浓度为1ng/ml,10ng/ml,100ng/ml作用12h,对MMP-1mRNA调节作用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MMP-1的含量分别为正常组的1.6、2.3、4.2倍。结论或研究表明,IL-1β对人的软骨细胞MMP-1表达的调控作用随其浓度的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3.
不同浓度的IL-1β和TGF-β1对大鼠肋软骨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肋软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剂量IL-1β和TGF-β1作用48h后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表达水平.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Ⅱ型胶原、aggrccanase-1,2、aggreean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IL-1β可以促进软骨细胞aggreeanase-1,2的表达,从而降低多聚蛋白聚糖的含量,破环细胞外基质结构,减少II型胶原的含量,使细胞呈现去分化的表现,对软骨细胞起负性生调节作用.低浓度的TGF-β1对软骨细胞起保护的作用;高浓度的TGF-β1(100ng/m1)在促进蛋白多糖表达的同时也促进软骨细胞蛋白多糖的降解,从而打破软骨的代谢平衡,起负性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eparanase-1(HPR-1)和syndecan-1在孤立性大肝癌、结节性肝癌和小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用30例肝细胞癌(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标本中的HPR1和Syndecan-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HPR-1 mRNA在HCC中的表达较癌旁肝组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7);Syndecawl在HCC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7)。本研究显示HPR-1的高表达和Syndecanl的低表达同有无包膜、静脉浸润密切相关,而同性别、细胞分化程度、肝硬化程度无关。将30例HCC分为孤立性大肝癌组,结节性肝癌组和小肝癌组分析发现:孤立性大肝癌组同结节性肝癌组HPR-1mRNA的表达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R1基因和Syndecan-1基因与HC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孤立性大肝癌较结节性肝癌具有较好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5.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型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轻型与普通感冒相似[1],重症可合并肺炎、心肌炎、呼衰,也可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甲流以中青年为主,有慢性疾病、肥胖、孕产妇易发展为重症[2].ARDS是指机体在受到意外的伤害或病因侵袭后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内快速发展起来的进行性呼吸困难,最显著的特点是顽固性低氧血症,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先锋转录因子FOXA1在乳腺癌中的功能及其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FOXA1在肿瘤中的突变情况,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FOXA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CK-8和克隆集落形成实验探究FOXA1和X盒结合蛋白1(XBP1)对ERα阳性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FOXA1对ERα阳性乳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联合转录组学和GEO数据库分析乳腺癌中受FOXA1调控的基因及信号通路;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和RT-qPCR技术验证受FOXA1调控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肿瘤中,FOXA1在多个位点发生突变;FOXA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并且FOXA1的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呈正相关;相比于其他乳腺癌分型,FOXA1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呈显著高表达;转录组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分析一共鉴定到177个受FOXA1直接转录调控的基因,其中包括XBP1;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受FOXA1调控的基因显著富集在细胞周期和DNA复制通路上;在ERα阳性乳腺癌细胞系中,沉默FOXA1或者XBP1的表...  相似文献   

7.
8.
9.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病人病情可迅速发展,来势凶猛、甚至出现严重合并症导致死亡.儿童、孕妇、老年人属高危人群,宜重点防护.同时甲流又是可防、可控、可治的.轻症甲流患儿可采取居家隔离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及程序性死亡-1(PD-1)的表达及其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当肾移植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并经病理检查确认时,采取移植肾组织,以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染色法,观察肾组织中PD-L1和PD-1的表达,分析PD-L1阳性强度与肾小管-间质PD-1阳性细胞数、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的关系。以正常肾组织为对照。结果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中的PD-L1及PD-1的表达较正常组织增多、增强(P<0.01);肾小管PD-L1阳性强度与肾间质PD-1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呈负相关。结论急性排斥反应时,PD-L1及PD-1的表达增强,它们可能在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洪斌 《中国科学美容》2011,(16):177-177,189
目的探讨18例甲型H1N1流感的诊治经验。方法采用利巴韦林、青霉素为基础,辅以对症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予以心理干预,主要解除患者的恐慌心态。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诊治。结论奥司他韦治疗甲型H1N1流感疗效满意,但不是唯一的治疗药,利巴韦林亦是有效药物之一。对甲型H1N1流感心理干预在治疗中显示了相当的作用。C反应蛋白对甲型H1N1流感的助诊是有临床价值的。白细胞总数下降对甲型H1N1流感的助诊意义不大。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能有效抵抗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瘢痕中HIF-1α的表达及其与VEGF和HO-1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IF-1α减轻瘢痕内缺氧环境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烧伤后肉芽、不同时期瘢痕和正常皮肤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血红素氧化酶-1(hemeoxygenase-1,HO-1)的表达,采用权重方法分别对各组瘢痕的HIF-1α、VEGF、HO-1表达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各自规律及相互间关系。结果:随瘢痕的成熟,HIF-1α、VEGF、HO-1表达强度均逐渐减弱,相互间具有正相关性(P<0.01)。结论:HIF-1α、VEGF、HO-1在瘢痕成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IF-1α可能通过诱导VEGF、HO-1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成熟,增加组织内供氧,来减轻瘢痕内缺氧环境。  相似文献   

13.
MUC1是属于mucins家族的一种糖蛋白 ,主要存在于某些上皮细胞 ,癌变后 ,其表达可达正常时的 1 0倍以上 ,且糖链变短 ,使核心肽暴露 ,显示出较高的癌特异性和免疫原性。另外 ,MUC1启动子所调控的基因表达具有较高的组织和细胞特异性。目前 ,针对它们已开展了一些恶性肿瘤的生物靶向治疗 ,有的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转移生长因子-1(TGF-β1)在烧伤创面愈合至瘢痕(HS)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关系和作用。方法将人的正常全厚皮肤移植于裸鼠,待其完全存活后造成深Ⅱ度烧伤创面。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MMP-1、TIMP-1、TGF-β1在烧伤创面愈合至HS形成全过程中的表达。结果MMP-1于烧伤后第2天出现,第3~15天表达较强,第28天已下降到基底值。TIMP-1于烧伤后第2天出现,一直持续到烧伤后5个月HS形成,其表达类似于MMP-1的接触界面模式,但无MMP-1规则,且在血管周围有明显的分布。TGF-β1于烧伤后12h出现,一直持续到烧伤后5个月HS的形成。三种因子在不同结构的接触界面表达明显。结论在创伤愈合的炎症期和增生期,MMP-1和TIMP-1两种力量处于动态平衡;在重塑期,TIMP-1通过抑制MMP-1的表达减少胶原降解,从而诱导HS形成。TGF-β1在创伤愈合过程中广泛和长期的表达模式,与它对细胞功能广泛的调节作用一致,与它对MMP-1的抑制作用也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过表达趋化因子CXCL1促进胃癌细胞迁移及相关分子机制。 方法应用胃癌细胞株(SGC-7901、BGC-823),重组慢病毒方法构建过表达CXCL1细胞株,siRNA敲低胃癌细胞表达整合素β1(integrin β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XCL1、integrin β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FAK、SRC和ERK的表达,Transwell实验评估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结果过表达CXCL1的SGC-7901和BGC-823细胞中integrin β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细胞,siRNA干扰CXCL1表达后,胃癌细胞integrin β1表达水平下降。外源性CXCL1分别增强SGC-7901和BGC-823细胞迁移能力(2.40±0.44)倍(P=0.002)和(2.08±0.30)倍(P=0.001)。此外,CXCL1还增强FAK、SRC和ERK的磷酸化水平。integrin β1-siRNA可以阻断CXCL1所引起的SGC-7901和BGC-823细胞迁移能力增强(P<0.05)及FAK、SRC和ERK的磷酸化水平。CXCL1调控SGC-7901和BGC-823细胞的MMP-2、MMP-9表达,而敲低integrin β1后MMP-2、MMP-9表达随之下调。MMP抑制剂GM6001抑制7901-CXCL1和823-CXCL1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 结论CXCL1通过integrin β1激活FAK-SRC-ERK通路和调控MMP-2、MMP-9的表达,最终调控胃癌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16.
ICAM-1和LFA-1是在免疫效应细胞浸润、攻击移植肾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对粘附分子,对它们的研究将提供预防、诊断和治疗肾移植排斥反应的新方法。本文就其生物学特性、在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表达监测对排斥反应的诊断意义以及其单克隆抗体对排斥反应的防治应用几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下肢静脉高压对局部血清黏附分子含量的影响。方法经过双功彩超和静脉造影,选取单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的患者20例,在下肢静止下垂30min后分别抽取双下肢静脉血,同时取上肢静脉血作为对照组,而后取平卧位15min后再取双下肢静脉血。分为曲张静脉直立组(Vh组)、正常静脉直立组(Nh组)、曲张静脉平卧组(Vr组)、正常静脉平卧组(Nr组)和上肢对照组5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sICAM-1、sVCAM-1的含量。结果(1)Vh组和Nh组这两组静脉高压组的sICAM-1、sVCAM-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Vh组和N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r组和Nh组相比,sICAM-1、sVCAM-1均下降(P〈0.05)。(3)Vr组和Vh组相比,sICAM-1、sVCAM-1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下肢静脉系统在血流淤滞和静脉高压的情况下,无论是否本身静脉有异常,局部的内皮细胞和白细胞均有激活并表达黏附分子。而在短时间静脉高压解除后,曲张静脉中局部的黏附分子高水平表达提示炎症仍持续,而正常静脉则有所下降。曲张静脉中炎症反应的持续性表达可能是CVI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β1,3半乳糖转移酶的分子伴侣Cosme编码基因C1GALT1C1基因体细胞突变情况。方法 27例IgA肾病患者及19例正常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提取研究对象外周血基因组DNA,扩增C1GALT1C1基因的编码区,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突变筛查。然后,分离其中15例IgA肾病患者及7例健康男性对照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提取DNA。对C1GALT1C1基因编码区进行扩增,PCR产物进行克隆,各挑选平均8~10个克隆进行体细胞突变筛查。结果 46例个体全血基因组DNA的PCR扩增产物测序发现,2例患者及1例健康对照存在外显子T393A变异,次等位基因频率(MAF)为6.9%[SNP数据库(dbSNP)报告为9.5%]。B淋巴细胞DNA序列分析显示,在22例个体(15例IgA肾病患者,7例健康对照)送检的总共202个克隆中,未发现新的突变和多态性位点。结论 C1GALT1C1基因编码区T393A多态位点在本研究人群中为唯一发现的多态性位点,其次等位基因频率(MAF)较既往报道略低。本研究尚未发现IgA肾病患者B淋巴细胞存在体细胞突变。  相似文献   

19.
陈晖  邱勇 《脊柱外科杂志》2005,3(4):240-243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l,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发病率为1/3500,其中约50%的病例来自基因突变,是突变率最高的疾病之一。NF-1是一个跨度350kb的大基因,编码神经纤维瘤蛋白。由于该基因的复杂性,许多遗传学规则均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中体现,如基因外显率、表型变异性、基因多效性、基因嵌合、临床症状的年龄相关性、体细胞突变和基因异质性。本文结合与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的遗传学规则对涉及其发病机制的主要遗传学特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恶性高热是一种潜在致命性的常染色体遗传药理性疾病。研究发现RyR1基因异常是大部分恶性高热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进步,对RyR1的结构、功能及其突变致病机制的认识有了许多新的进展。此综述将围绕这几个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