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德轩 《微创医学》2014,(5):635-636
目的探讨后路微创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方法对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微创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应用腰椎JOA评分系统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评价术后早期疗效。结果术后随访8~26个月,JOA评分术前为(13.42±3.26)分,术后3个月为(24.53±4.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为(25.58±5.35)分,与术后3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3.8%,本组优71例,良19,可6例。结论后路微创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创伤小、成本低、不破坏脊柱生物力学结构微创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167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其中男94例,女73例,平均年龄41.2岁(17~72岁),其中L_(3/4)9例,L_(4/5) 83例,L_5/S_1 75例。结果切口长度为2~3 cm,平均2.8 cm;手术时间为30~50 min,平均41 min;出血量为30~150 ml;术后住院时间5~7 d,平均6.7 d;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5.6个月。按改良Macnab标准,优123例,良40例,可4例,优良率97.6%。结论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路远 《吉林医学》2014,(24):5440-5441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16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微创小切口开窗手术)83例和对照组(采用扩大开窗减压摘除髓核手术)83例,手术前后根据J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4个月~3年的随访,观察组JOA评分术后优良率为79.5%,与对照组JOA术后平均改善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与扩大开窗相比,具有手术切口小、脊椎稳定性破坏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329-133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间孔镜手术系统和脊柱内镜系统行椎间盘切除术,于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按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进行评分,末次随访时还根据改良Macnab标准及患者满意度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80~120min,平均90min。术后住院时间12~30d,平均15d。疼痛评分由术前8.75±0.25降到了术后1周的4.12±0.51(P<0.01)和末次随访3.86±0.43(P<0.01)。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70.2%,患者满意率66.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性及远期效果均良好,但需严格掌握手术指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自1996年2月至1999年5月在我院接受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82例单节段非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访84-123个月,平均为(103.3±11.7)个月。记录患者手术减压时病变椎间盘的类型及最后随访时的复发例数。采用X线摄片及MRI检查测量椎间盘高度比值、椎间盘突出类型。分别记录术前和最后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分)、下腰痛及下肢根性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运用改良的Macnab分级法记录最终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前:JOA评分为5-9分,平均为(6.5±1.3)分;下腰痛的VAS评分为0-8分,平均为(4.8±0.5)分;下肢根性痛的VAS评分为4-10分,平均为(7.2±0.7)分.术后终末随访时:JOA评分为10- 14分,平均为(13.2±1.8)分;下腰痛的VAS评分为0-10分,平均为(1.8±0.3)分;下肢根性痛的VAS评分为0-7分,平均为(1.2±0.2)分。手术前、后JOA评分的平均改善率为(78.8±10.3)%。术前MRI检查为包含型和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的例数分别为62和20例,终末随访7例复发,且均为包含型,其中L4-L5 5例,L3-L4和L5-S1各1例。终末随访的临床优良率为80%。结论只要严格遵守手术指征,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获得较好的长期临床疗效。患者术前较早的椎间盘退变及术后椎间隙高度降低均不同程度地影响手术的长期疗效;术后下肢根性痛的改善优于下腰痛,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多见于L4-L5节段和包含型椎间盘突出者。  相似文献   

6.
马维疆  周丰华 《广东医学》2012,33(8):1165-1166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66例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开窗及扩大开窗减压摘除髓核手术,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5±1.8)年,疗效优27例,良28例,可8例,优良率达87%。结论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应根据手术适应证及病变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术后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才可取得优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MED镜结合膨胀式融合器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例经改良MED镜结合膨胀式融合器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9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30 ml,术后平均随访3个月~2 a,疗效按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评估:优38例,良5例,可3例,手术优良率93.5%。结论改良MED镜结合膨胀式融合器具有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是治疗老年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8.
吴辉  胡凌云  林宏 《重庆医学》2014,(27):3556-3558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通道下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到2013年7月行微创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复发节段腰34(L34)1例,腰45(L45)10例,腰5骶1(L5S1)19例;统计描述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复发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无痛行走的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50~100min,平均65min;术中失血量100~180mL,平均145mL;住院时间9~16d,平均13d;平均住院费用7300元;术后无痛行走时间7~15d,平均11d;术后从事非体力劳动的时间27.3d,VAS分值由术前的(7.3±1.3)分降低到术后(3.1±0.9)分,末次随访时为(2.2±0.6)分,术后、末次随访VAS分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16.5个月。疗效优16例,良7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76%。结论微创手术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分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8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行微创TLIF(MIS-TLIF组),15例行开放TLIF(TLIF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日及并发症情况.术后1年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测腰椎功能,依据改良Macnab标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微创TLIF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日优于开放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开放TLIF组少于微创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无差异.两组JOA评分术后1年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JOA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cnab标准,微创TLIF组和开放TLIF组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4.6%和86.7%,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TLIF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突出症与开放TLIF效果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评价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手术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手术前后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6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0.5—2年,平均1.2年,JOA评分优良率91.9%,平均改善率69.4%。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对腰椎生理结构破坏较小,发生术后腰椎不稳及腰椎术后失败的可能性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