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竹黄颗粒剂Ⅱ号对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3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竹黄颗粒剂Ⅱ号治疗组(竹黄组)19例与银屑灵冲剂治疗组(银屑组)17例,分别于治疗前、后用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录因子T—bet/GATA3 mRNA的表达,并以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后T—bet/GATA3 mRNA表达均显著改变(P〈0.05);其中竹黄组效果优于银屑组(P〈0.01)。结论:竹黄颗粒剂Ⅱ号治疗银屑病有效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T—bet/GATA3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竹黄颗粒剂Ⅱ号对寻常性银屑病皮损MMP-2 TIMP-2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竹黄颗粒剂II号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患者口服竹黄颗粒剂II号前、后皮损中MMP2和TIMP2阳性强度,并与银屑灵冲剂组对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皮损MMP2和TIMP2阳性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1);且竹黄组优于银屑组(P<0.05)。结论竹黄颗粒剂II号是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有效复方,显著降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MMP2和TIMP2的阳性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竹黄颗粒II号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的影响,选择2004年6月~200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5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0例,竹黄颗粒II号,10 g/次,tid;对照组28例,消银片,5粒,tid。分别于药物治疗前、治疗后2周采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的方法研究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PACAP的表达。结果药物治疗后,PACAP的表达对照组及研究组均明显升高(P<0.05、P<0.01);治疗后,研究组PACAP的表达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竹黄颗粒II号可通过影响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ACAP的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竹黄颗粒剂Ⅱ号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竹黄颗粒剂Ⅱ号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了 5 8例生活质量受明显影响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 ,随机分为竹黄组、银屑组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用皮肤病生活质量表 (DQOLS)、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 (PSAI)进行评价。结果 竹黄组的患者DQOLS和PASI积分均得到明显改善 ,显著优于银屑组 (P<0 .0 1) ;竹黄组DQOLS的改善程度与PASI的改善程度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竹黄颗粒剂Ⅱ号有利于皮损症状的改善从而提高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Th1/Th2细胞转录因子T-bet/GATA3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表达,探讨T-bet/GATA3在银屑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银屑病患者皮损中T-bet、GATA3表达,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通过图象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银屑病皮损中既可表达T-bet,又可表达GATA3,而在正常皮肤不表达。定量分析显示,皮损中T-bet表达水平显著高于GATA3(P<0.05)。结论T-bet/GATA3表达的失衡和T-bet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银屑病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消银汤对血热型银屑病患者疗效及血清中T-bet/GATA3平衡影响,探讨消银汤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中医辨证评分的变化及外周血中T-bet、GATA3及T-bet/GATA3水平变化,并对其与皮损严重度作相关分析。结果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bet及T-bet/GATA3分别为0.14±0.07、5.55±0.9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银屑病患者外周血GATA3为0.15±0.06,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5)。经药物治疗后T-bet、T-bet/GATA3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GATA3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改变不明显。T-bet/GATA3与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消银汤对血热型银屑病患者疗效满意,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T-bet、T-bet/GATA3水平。  相似文献   

7.
转录因子T-bet/GATA3与银屑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一核细胞转录因子T-bet/GATA3水平与不同类型银屑病的发生及其病情的相关性。方法用RT-PCR技术检测32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转录因子T-bet/GATA3 mRNA的表达,并以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bet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P<0.05),进行期GATA3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T-bet/GATA3参与了银屑病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中转录因子GATA3在新疆维吾尔族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分别提取6例新疆维吾尔族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银屑病组)和5例新疆维吾尔族正常人皮肤组织(正常对照组)的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用RT2 profiler PCR Array检测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在线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5例银屑病组和21例正常对照组中GATA3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新疆维吾尔族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与正常人皮肤组织对比,共有17个表达差异2倍以上且P0.05的基因,其中GATA3 mRNA在银屑病组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组表达水平下降。GATA3蛋白在正常对照组中为表皮全层细胞核表达,在银屑病组皮损组织中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结论:GATA3在新疆维吾尔族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中表达明显下调,提示GATA3可能在新疆维吾尔族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T-bet和GATA3对银屑病Th0细胞漂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银屑病患者Thl、Th2两类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T-bet、GATA3的相关性,探讨T-bet、GATA3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ELISA和RT-PCR技术检测银屑病患者血清IFN-γ、IL-4水平和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转录因子T-bet与GATA3的表达状况,并以15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患者血清IL-4水平较正常人降低,IFN-γ水平升高;GATA3下降,T-bet升高。结论:银屑病患者Thl/Th2失衡,分别与GATA3表达下降,T-bet表达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竹黄颗粒Ⅱ号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的影响,选择2004年6月~2005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5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0例,竹黄颗粒Ⅱ号,10g/次,tid;对照组28例,消银片,5粒,耐。分别于药物治疗前、治疗后2周采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的方法研究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PACAP的表达。结果药物治疗后,PACAP的表达对照组及研究组均明显升高(P〈0.05、P〈0.01);治疗后,研究组PACAP的表达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竹黄颗粒Ⅱ号可通过影响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ACAP的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h1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和Th2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3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3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6例正常人皮肤中CD4和CD8以及T-bet和GATA-3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D4和T-bet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皮肤(P<0.01),且CD4表达较强的皮损中T-bet的表达也较强,但两者表达阳性的淋巴细胞分布并不一致;而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D8和GATA-3的表达与正常人皮肤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的形成和发展可能通过T-bet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沙利度胺治疗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并明确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30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口服沙利度胺100 mg/次,每日2次,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标准(PASI)进行疗效评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bFGF水平。结果:30例中重度寻常银屑病患者有效率为60.00%;治疗后血清VEGF和bFGF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银屑病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沙利度胺治疗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有一定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VEGF和bF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以及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Th2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NB-UVB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4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NB-UVB治疗20次,以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评价疗效;取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用三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Th22细胞,ELISA法检测IL-6及IL-22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NB-UVB治疗后PASI评分明显下降(P0.01);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h22、IL-6及IL-22的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外周血Th22细胞的百分比(1.19±0.31)%,血清IL-6的水平(15.27±1.66)pg/mL及IL-22的水平(38.52±3.31)pg/mL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值均0.01),且三者水平高低均与PASI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NB-UVB可能通过影响Th22细胞及IL-6、IL-22细胞因子来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MP-2和MMP-9水平的改变,探讨其与PASI评分、寻常型银屑病分期、治疗前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技术(ELISA)检测4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中及治疗后血清中MMP-2和MMP-9水平。另检测3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MMP-2和MMP-9水平作为对照组。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MP-2和MMP-9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进行期与静止期MMP-2和MMP-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MMP-2和MMP-9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血清中MMP-2和MMP-9水平与银屑病PASI评分无关,但与银屑病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竹黄颗粒剂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竹黄颗粒剂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腹腔注射乙烯雌酚有引起小鼠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小鼠尾部表皮天然缺少粒层,这两种特征与银屑病理类似。不同组别的小鼠以竹鼠以竹黄颗粒剂或银屑冲藻胃,观察其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竹黄颗粒剂有较好的降低嗜银蛋白含量和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以及促使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作用。结论 竹黄颗粒剂治序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与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