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灸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亏虚型老年2型糖尿病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亏虚型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肾阴亏虚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治疗,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显效率分别为85.0%、65.0%,有效率分别为97.5%、83.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46、3.902,P0.05);治疗前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体胰岛素敏感指数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体胰岛素敏感指数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灸联合六味地黄丸可明显减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肾阴亏虚型)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水平,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体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合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4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SII组)和试验组(CSII合用六味地黄丸强化治疗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结果]CSII合用六味地黄丸强化治疗组治疗2型糖尿病更能有效地控制血糖,IAI明显增加,HBA1c明显降低。[结论]CSII合用六味地黄丸强化治疗组能有效治疗2DM,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黄汤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三黄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脂、血糖水平及体重、体重指数、腰围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分泌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黄汤联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有效,不仅能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还能减轻患者体重,逆转氧化应激对组织的损伤,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芪精丹兰汤加减联合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FPG、2h PG水平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两院2型糖尿病患者9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格列喹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芪精丹兰汤加减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水平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h PG水平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精丹兰汤加减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血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肾阴虚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中心内分泌康复科就诊的50例肾阴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25例,使用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25例,使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观察指标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肾阴虚型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肾阴亏虚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诊断为2型糖尿病肾阴亏虚患者5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对照组24例),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观察组26例),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总症状积分、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 h血糖值(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BG)、空腹血糖(Glucose,GLU)、血脂水平,检测其空腹胰岛素水平(Fasting Insulin,FINS)、观察胰岛素抵抗(HOMA-IR)情况,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24 h MAU)、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Hb A1c、2 h PBG、GLU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血脂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 0.05);观察组患者FINS水平、HOMA-IR及24 h MAU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 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别(P 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加减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肾阴亏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能改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并减轻糖尿病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7.
黄佩芬 《新中医》2022,54(12):97-100
目的:观察柴胡消渴汤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9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4例及试验组35例。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试验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柴胡消渴汤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OMA-IR、FIN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HOMA-β、ISI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HOMA-IR、FINS均低于对照组(P<0.05),HOMA-β、ISI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6.47%(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3%,与对照组8.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生脉散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刘伟地黄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散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生脉散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单用六味地黄丸治疗,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经1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项血糖数据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且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相较于二甲双胍治疗,维持血糖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常规降血糖;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对气阴两虚中医证候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下降,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间的改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在改善糖尿病患者口渴喜饮、体倦乏力、多食易饥、少气懒言等气阴两虚的特征性症状方面的作用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杞菊地黄丸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立群 《陕西中医》2009,30(11):1492-1493
目的:观察杞菊地黄丸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功效和机理。方法:对照组20例使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服用杞菊地黄丸,观察两组实验指标的变化。结果:杞菊地黄丸对胰岛素抵抗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的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阴虚组与非阴虚组对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在血脂、血糖、血压、胰岛素等方面的对比均有显著的改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结论:杞菊地黄丸治疗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可降低血压并减少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使用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糖及胰岛功能各指标、血脂各指标及尿微量蛋白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 0.05);观察组治疗后FBG、2hPG、HbAlc、HOMA-I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HOMA-β水平明显升高(P 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U-Alb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功能,降低血脂,抑制肾功能损伤,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糖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与二甲双胍联合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葛根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于健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12):727-729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 88例控制不良的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在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 ,治疗组 48例加用葛根素治疗。观察葛根素对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餐后 2 h血糖、胰岛素及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空腹、餐后 2 h血糖、胰岛素及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均有显著下降 (P<0 .0 5或 P<0 .0 1) ,ISI明显升高 (P<0 .0 5 ) ,而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改变 (P>0 .0 5 ) ,两组治疗后胰岛素抵抗各项参数差值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 .0 5或 P<0 .0 1)。结论 :葛根素具有改善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阿卡波糖合用六味能消胶囊降低餐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选择74例单纯餐后高血糖的老年患者,分为单用阿卡波糖组(对照组)37例和六味能消胶囊合用阿卡波糖组(观察组)37例,治疗1个月后分别观察两组的餐后血糖(2hPG)、血压(BP)、血脂、体重指数(BMI)以及胰岛素作用指数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2hPG、空腹血糖(FBG)、BMI、胆固醇(CH)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或P<0.01)。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计分两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减少。结论 阿卡波糖与六味能消胶囊合用不仅可改善餐后高血糖状态,而且明显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对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等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两药合用后阿卡波糖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2016,(1)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联合降糖药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无锡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就诊的单纯口服二甲双胍片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维持原二甲双胍治疗方案不变,而治疗组再加予六味地黄丸口服,每次6 g,每日2次。在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型糖尿病便秘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2组,各30例。治疗前,合理地控制患者血压、血脂。观察组实施六味地黄丸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使用伊托必利片治疗,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血糖情况、便秘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糖情况及便秘情况均有所好转,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之间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2型糖尿病便秘的效果相对于伊托必利片效果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化痰健脾方治疗痰湿体质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痰湿体质型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3例,对照组51例。二者均给予基础西药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化痰健脾方,每日1剂,两组疗程皆为8周。治疗后观察两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各血糖血脂相关指标皆有所改善(P0.05)。较对照组而言,试验组TG、FINS、HOMA-IR指标更显效(P0.01),试验组治疗后更能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对控制血脂效果更加明显。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为86.8%,对照组有效率为68.6%。结论化痰健脾方可以有效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对于2型糖尿病痰湿体质患者降低体重指数、改善血脂血糖等指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腹针治疗2型糖尿病前期合并超重/肥胖症的疗效。方法:将106例2型糖尿病前期合并超重/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腹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腹针治疗,疗程为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腰围、BMI、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等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腹针组腰围、体质量、BMI、空腹血糖、OGTT2h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治疗后,对照组体质量、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较前升高(P<0.05);治疗后,腹针组腰围、体质量、BMI、空腹血糖、OGTT2h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结论:腹针在治疗2型糖尿病前期合并超重/肥胖症可以减轻体质量,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中西药结合组)和对照组30例(西药组),记录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和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在改善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指数、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法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素、血糖、血脂水平。疏肝健脾法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