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用过中药的人,大多都知道附子是知名“毒药”——乌头的块根,被称为中药里的“回阳救逆第一品”。在名字上也可以看出它的特殊性,同样是一味中药,附子却拥有生、盐、黑、白、炮附子(片)五个名字。为什么一种药材会有五个名字?虽然本是同根生,“五兄弟”“性格”却各不同。  相似文献   

2.
王君平 《现代养生》2013,(14):11-13
附子,历代医家及本草著作皆言"有毒"、"有大毒"。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将附子列为"多毒,不可久服"之"下"药。现代研究表明,附子含有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毒性成分。有毒中药往往具有独特疗效,其毒性成分就是其药效成分。中医历来推崇"以毒攻毒"理论,有毒中药治疗沉疴大疾已故全国名老中医李可善用附子,有毒的附子成了救命药。他认为,"附子为强心主将,其毒性正是起死回生药救之所在。"一名65岁男性患者,心肌扩大,不能平卧,呼吸难以接续,面色灰暗,手冷过肘,足冷过膝,汗出如油,舌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用于荨麻疹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180例荨麻疹患者分成西药组与中药组各90例,西药组应用氟雷他定分散片治疗,中药组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71.1%,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0.0%,中药组明显高于西药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中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中药组明显低于西药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黄附子细辛汤用于荨麻疹患者中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张仲景运用附子的规律,探讨附子在仲景方剂中所发挥的功效,为临床更准确地运用附子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伤寒论》和《金匾要略》中张仲景对附子的配伍、剂量、煎服及炮制方法,总结张仲景运用附子的规律。结果:附子主要发挥回阳救逆、温阳通脉、助阳解表、温阳利水、温中健脾、温中止血、散寒止痛的作用。结论:附子具有多方面的功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复杂心律失常在各个级别医院的急诊科和内科均可经常遇到。目前,心律失常的诊断手段相对简易,大多数靠体表心电图即可判断;而其药物使用则不简单,因为不同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不同,且原发病具有多样性。现今国内服用中药进行治疗和保健较为盛行,但部分中药具有较强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特别是超剂量和不规范使用时更易出现,但却未引起服用者和医生的重视。现结合我科新近收治的1例服用中药附子后出现复杂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治过程报告如下,以期对读者的临床实际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刘开心 《药物与人》2014,(7):296-296
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毒性剧烈,被列为下品。附子味甘辛,性热,有毒,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自古以来在临床上极为常用。但附子的毒性反应在临床上也时常可见,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现分述如下:1附子的毒性1.1附子的毒性机理:附子主要含有乌头类生物碱,其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较高,如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该类成分既是有效成分,同时毒性剧烈,一般都经过炮制后才能入药,经炮制后,转化为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碱等单酯型生物碱,毒性大大降低。附子的毒性主要是对神经系统和心脏的损害。机理之一是兴奋迷周神经,二是直接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可引起心律失常,以颇发室早最常见,且为多源性,并易形成二联律及阵发性室速、扭转型室速、甚至发展为室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一组命名为研究组,给予附子汤(由黄芪、白术、狗脊等组成的中药药方)联合扶他林(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20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另一组命名为对照组,给予单纯口服扶他林治疗,疗程同研究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附子汤联合扶他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扶他林治疗,其能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以及其腰部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15例急性附子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和治疗要点,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急性附子中毒病例的临床特点,总结出附子中毒的损害特点和治疗要点.结果:15例14例治愈出院,治愈率93%.结论:急性附子中毒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兴奋和心脏损伤,心脏传导异常和异住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是急性附子中毒的显著特征,是最多见、最致命的危险因素和救治重点,使用阿托品、可达龙、地塞米松等治疗是最合理、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方法:将制附子、肉桂、木香、红花、丹参、黄连等中药研成粉末.加黄酒调拌成厚糊状,用药饼模具按压成直径为2.3厘米、厚为0.6厘米的药饼。艾炷底径为2.1厘米,高为2厘米.重2克。  相似文献   

10.
王清泉 《现代养生》2013,(14):70-71
目的观察附子八物汤在治疗寒湿阻络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寒湿阻络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使用中药附子八物汤加味治疗,对照组行西药甲氨蝶呤治疗。3个月后检查患者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的值,观察症状和体征,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经过3个月的用药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的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治愈率较对照组高。结论附子八物汤加味对比西药来说,对寒湿阻络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附子、含羞草、河豚中毒的解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子学名: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乌头)别名: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天雄。基原: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的肥大子根。性味:大热,辛、甘,有毒;生附子有极毒。  相似文献   

12.
郭振东 《东方药膳》2007,(11):13-14
附子,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的侧根(块根)。其母根名乌头。乌头质坚硬,表面有皱纹,附子肥大,外皮灰黑,少皱纹,内部充实色白。夏至后,附子即长成,可采掘。  相似文献   

13.
黄龙霖 《健康》2014,(10):75-75
一位中医药大学的著名教授,在一次电视节目中曾说过这样的一个故事:自己在做学生的时候,跟老师上山采药。那时虽然已是夏天了,但他在一个背阴的山沟里惊奇地发现,那里居然冰雪不化,就在冰雪的旁边,长着一堆堆正开着紫色花朵的绿色植物。好奇的他就挖了一棵,拿去问老师。一问,才知道是附子。附子生长在常年冰雪不化的寒冷环境里,练就了它抵抗寒冷的本领,使它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去寒除湿的功效,成为中药中回阳救逆的第一药。  相似文献   

14.
附子多糖诱导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附子为温阳散寒的常用药物 ,广泛用于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疾病的治疗 ,由于附子大都有毒 ,因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一般认为多糖为非细胞毒药物 ,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 ,因此我们从川产附子里提取了附子多糖 ,并制备成静脉注射液 ,开展附子多糖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 - 6 0诱导分化的研究 ,为临床应用附子治疗恶性肿瘤寻找现代医学的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附子多糖注射液由成都中医药大学曾升平教授提供 ;全反式维甲酸 (ATRA)为sigma公司产品 ;硝基四唑氮蓝 (NBT)、佛波酯 (TAP)、二甲亚砜 (DMSO)购自成都利康设备公…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为了科学合理用药,保护国家药物资源,确保用药安全,巩固中医药长期取信世界,永为人类健康贡献。本文运用中医药学对附子进行了临床研究,提出新的认识。一、传统认识;二、临床使用;三、法典用量;四、使用特别注意;五、古典认识;六、现代研究;七、安全医道(解毒原理要素),八、附子小结。  相似文献   

16.
1、茯苓15g,白术、大腹皮、生芪各10g,五加皮、桑白皮、生姜各6g。将上述中药分别清洗干净,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置于火上,先用武火煮沸,改为用文火煎15分钟,去渣取汁服。2、熟附子、泽泻各12g,冬瓜皮60g。将上述中药分别清洗干净,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置于火上,先用武火煮沸,改为用文火煎15分钟,去渣取汁服。  相似文献   

17.
<正>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已为主要表现的病症~([1])。现代医学称之为膈肌痉挛。呃逆为临床常见疾病,采用针灸配合内服中药治疗,效果显著。笔者临床观察1例针灸配合丁香柿蒂汤、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呃逆的病案,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徐某,男,48岁,农民,于2013年10月21日11:00时许以"1、腰椎间盘突出症2、神经根型颈椎病"收住院治疗,住院号:13101644。次日03:00时许,患者因呃逆不止,遂唤笔者(笔者值班),速于病房查看,见患者:神情紧张,裹衣被端坐于病床,呃声频频。即刻予针刺双侧攒竹、内关,强刺激,大幅度提插捻转6  相似文献   

18.
金匮肾气丸又名桂附地黄丸、八味地黄丸。此方来源于汉代张伸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一书。它由炮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泽泻、桂枝、丹皮、山药、茯苓八味药组成。长期以来,金匮肾气丸主要用于治疗因肾阳不足所致的咳嗽、哮喘、阳痿、早泄、慢性肾炎等疾病,被称为助阳补肾第一方,是经典名中药。  相似文献   

19.
冬病夏治不宜吃黄瓜"冬病夏治"的药方中常用附子、肉桂、干姜等"温补"药,黄瓜、西瓜、绿豆、香蕉、梨等"寒凉"食物,却会干扰"温补"疗效,正在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最好对这些食物"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20.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病机为:少阴虚寒,里虚不太甚,兼太阳表证,太少合病的两感症.临床上用于治疗太少合病二感症病症,本人在临床上通过辨证论治疗相关病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