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Kugel路径疝囊颈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小儿腹股沟疝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Kugel路径疝囊颈高位结扎术;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疝囊颈高位结扎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Kugel路径疝囊颈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方面均存在优势;还具有微创手术的特点,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7月~2011年12月应用腹腔镜治疗的小儿腹股沟疝45例,同期开放高位结扎手术34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总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隐匿性疝的发现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技术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总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隐匿性疝的发现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技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疾病中具有损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并可及时诊治隐匿性疝和双侧疝。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的方式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疝患儿8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微创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手术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小儿腹股沟疝患儿采用微创疝囊高位结扎术,能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大幅度减少,疗效显著,且治疗费用合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讨皮纹小切口入路和传统手术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102例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患儿采用皮纹小切口入路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长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自主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长等指标,对照其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儿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均痊愈,观察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儿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复发率分别为0(0/51)和3.9%(2/51),对照组略高于观察组患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纹小切口入路微创治疗小儿斜疝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等优点,且患儿进行自主活动的时间更短,是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对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小儿腹股沟疝患儿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观察组给予下腹部横纹小切口经腹疝修补术。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访6个月,比较组间复发率。结果所有患儿均手术成功。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观察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2例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腹部横纹小切口经腹疝修补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有效手术方式,可以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11月100例住院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补修手术,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回顾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均痊愈,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比观察组高,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复发率为8.8%,高于观察组的复发率1.2%,其观察组术后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复发率及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传统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对比小儿疝气治疗中传统手术与小切口微创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疝气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传统手术组59例和微创手术组51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微创手术组患儿手术时间(13.5±1.2)min、出血量(2.1±0.5)m L、自主活动时间(12.5±1.3)h、住院时间(5.1±0.5)d、并发症发生率6.88%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更好,术后可快速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儿疝气治疗中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小儿疝气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50例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在平均手术用时、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出血量和自主活动所需时间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小儿疝气进行治疗时,微创手术治疗用时短,出血少,对患者造成损伤及引发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在小儿疝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疝气(腹股沟疝)患儿74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行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自主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1%,同对照组27.03%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疝气外科治疗中,采用微创术式,可显著减少创伤,促进患儿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64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试验组患儿给予微创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手术,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疗程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局麻下疝修补术在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与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行局部麻醉下疝修补术,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下疝修补术,比较2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伤口并发症及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局麻下疝修补术可缩短手术用时与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术组(n=20)和腹腔镜组(n=20),比较两组患者的单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随访6个月出现的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结果两组单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疝修补术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而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占有明显优势,腹股沟疝患者应根据自身的病情和经济条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近年来4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其中20例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普通切口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具有切口小、康复快、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高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腹股沟疝高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给予传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且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股沟疝高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疗效显著,且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与可靠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小儿疝气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自主活动时间、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自主活动时间、并发症比对照组均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患儿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目前已经成为治疗小儿疝气的患儿的主要方法,对我国治疗小儿疝气的患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以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手术后,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比对照组的短,而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也要比对照组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对小儿疝气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16例疝气患儿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微创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 经分析比较显示,研究组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自主活动较早、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低,而1年内的复发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较,微创手术更适合治疗小儿疝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小儿腹股沟疝应用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53例在本院接受小儿腹股沟疝治疗的患儿,对患儿进行分组,研究组患儿接受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分别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腹股沟疝应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能够改善优化患儿的各项观察指标,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微创手术用于食管癌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食管癌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开胸手术,观察组47例行微创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术后尽早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