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郭随章 《家庭医学》2004,(21):26-26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包括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症等。如何应用胃肠动力药物治疗这类疾病呢?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十分常见,其发病率正呈上升趋势。目前对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促胃肠动力药物,但部分患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另外,由于药物耗资的迅猛增加及药物相互作用,既加重了患的经济负担,也引起了人们对药物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的忧虑。故探索实用、经济、安全有效的新的治疗方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采用胃肠起搏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日益受到关注。本收集近期献,结合我们自己的工作,从胃肠起搏的原理、方法、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及在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诸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胃肠动力药指具有增强或减弱胃肠肌运动的药物,前者为胃肠促动药,后者称胃肠解痉药。这两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功能性胃肠病。  相似文献   

4.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复杂,常迅速引起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SAP常合并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肠动力障碍,甚至引起胃肠功能衰竭[1].胃肠动力障碍时,胃肠蠕动减弱使肠道内细菌过度生长繁殖,引起菌群失调,加重胃肠道屏障功能损害,导致使肠道内细菌移位和肠源性感染[2],诱发和加重SIRS及MODS.同时SAP胃肠动力障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然而,目前SAP胃肠动力障碍的检测和评估尚缺乏统一的标准,给临床治疗带来困惑.  相似文献   

5.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一种常见病,可出现不同程度胃肠运动抑制,表现为胃潴留、肠麻痹等胃肠道动力障碍。大黄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6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胃结肠电图是以表面电极于腹壁胃肠投影位置引导并经电子学处理的胃肠电信号。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关于胃肠动力及胃肠电图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相当活跃,并取得较大进展。胃肠电图作为能间接反映胃肠运动的无创性方法,可与胃肠钡餐X线和内窥镜等形态学检查相互参照,而在消化道生理、病理生理、药理、针刺经络研究,以及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中西医诊疗上发挥重要作用。但体表胃肠电信号微弱,信噪比小,易受心电等其它生物电的干扰和呼吸伪差的影响。因而,需将消化道电生理专业知识与电子学技术紧密结合,才能正确引导和处理体表胃肠电信号。要明确胃肠电图的临床意义须作大量研究。而且,胃肠电图的人工读图和意义判别须经特别的专业训练。本“胃肠电检测分析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早年由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与中山大学电子系共同研制。“系统”含胃肠电检测仪和微机硬、软件。其检测仪由电极电位处理环路、高灵敏低噪声生物电放大器及专用有源带通滤波器等电子环路组成,能选通胃电、结肠电而阻断心电等无关信号。微机采集的胃结肠电信号作功率谱分析。该“系统”为国内首创,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先前已通过广东省卫生厅和高教局主持的技术鉴定(1985),获全国中医药重大科研成果奖(1986)。近年,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与广州(佛山)蓝辉医疗仪器公司对该“系统”的硬软件作了较大改进,并小批量生产提供用户使用。经近年改进的第四代“系统”为六通道,可采集三个部位胃的基本电节律(2_7周/min,cpm),以及升、降、乙状结肠的振荡波(2_13cpm)和收缩性复合肌电(25_40cpm)信号,作密度功率谱分析,并显示动态谱地形图,统计不同频率胃肠电成分的出现率,尚自动判别三个部位胃电的传导状况。应用该“系统”发现健康人的空腹胃结肠电活动及餐后反应规律,以及常见胃肠道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炎症、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某些其他系统疾病(肺心病、甲亢等)与中医脾胃大肠虚实的胃肠电异常。这些结果有助于说明胃肠动力障碍及中医脾胃虚实的发生机制。“系统”尚应用于运动病、针灸和气功等研究,并获得许多有价值的结果。研究显示,该“系统”在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动力学分型上有较高的临床意义。胃肠电图作为非侵入性的功能性指标,可与胃肠内窥镜、钡餐/钡灌肠X线显影等形态学检查相互参照,而为胃肠道疾病的综合诊断、治疗和疗效判定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持续静脉滴注红霉素治疗早产儿胃肠动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患有胃肠动力障碍的61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出生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间断胃管喂养早产儿配方奶粉及对症治疗;红霉素治疗组29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霉素,即静脉滴注红霉素20mg·kg-1·d-1,3天后改为3mg·kg-1·d-1.结果 红霉素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1.38%(12/29)和86.21%(25/29),高于对照组9.38%(3/32)和43.75%(14/32)(P<0.05);住院期间,红霉素治疗组患儿日进奶量为115.78±26.64mL/kg,高于对照组101.16±26.04mL/kg(P<0.05).研究中未观察到治疗量红霉素对患儿肝功有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胃肠动力障碍的早产儿,红霉素治疗可促进胃肠动力,提高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牟振宪 《现代保健》2010,(11):189-190
胃肠动力学是近10多年来消化系疾病研究中的热点之一,从100年前美国胃肠病学家W.B.Cannon利用X线影像技术对人和动物的胃肠动力的观察开始,百年来,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胃肠运动生理及胃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越来越重视,社会生活的高节奏使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患者越来越多,祖国医学历来重视脾胃的作用,《内经》中就有“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而脾胃气机升降协调的运动调节即是胃肠动力。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后病人常见胃肠动力障碍,可引发严重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感染、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预后较差.其防治受到了临床的高度重视,且是一大难点.以下就重型颅脑损伤后胃肠动力障碍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医学研究认为,正常的胃肠蠕动,对于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至关重要。如果胃肠动力发生障碍,或处于失衡状态,则多种疾病会接踵而至。腹胀、腹痛、胃灼热、嗳气、泛酸、呕吐,也可引起胃、食管返流,导致食管溃疡等。其发病率颇高,故需服用胃肠推动药(即胃肠促动力药)治疗,以纠正蠕动失调,使之正常运转,令病情好转或消失。胃复安又称灭吐灵、甲氧氯普胺,能增强胃蠕动,加速胃排空,可避免或减少十二指肠、胃内物质返流至食管酿成溃疡。同时,由于胃动力明显改善,小肠蠕动也随之增加,运送时间大为缩短,故它适用于治疗恶心…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很多人遇到腹胀的时候,喜欢简单地服用几粒胃动力药。但事实上腹胀的原因很复杂,腹胀位置不同,选用的胃肠动力药也不同,应该分清上下再用药。  相似文献   

12.
有许多人经常出现腹胀、腹痛、早饱、烧心、泛酸、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做了胃镜、肠镜检查、钡餐造影、胸片等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其实这些症状可能是胃肠动力障碍引起的。胃肠动力障碍疾病发病率非常高,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国内统计资料表明,消化科门诊中有一半病例与胃肠动力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嗪米特联合胃肠动力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月在消化科住院治疗的9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使用阿嗪米特(2片/次,3次/d)联合胃肠动力药(5 mg莫沙必利分散片,1片/次,3次/d)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胃肠动力药(5 mg莫沙必利分散片,1片/次,3次/d)联合铝碳酸镁(2片/次,3次/d)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用药疗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胃镜下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结果表明,胃肠动力药联合阿嗪米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作为理想的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疾病发病率较高,症状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胃肠排空减缓或加速,临床上排空延缓远较加速多见,动力障碍是其常见原因之一,其影像检查可有多种表现。收集我院2002~2004年18例胃肠动力低下病例,X线胃肠造影动态检查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18例病人,  相似文献   

15.
侯怀维  赵勇斌 《现代保健》2011,(12):160-161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后呕吐原因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1月共收治腹部外科手术后呕吐患者23例,其中19例行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止吐、促进胃肠动力药物等保守治疗,余4例患者经保守治疗10天,症状无明显改善,有梗阻征象而行剖腹探查,松解粘连,空肠造瘘(营养支持用)等治疗。结果19例为功能性胃排空功能障碍,保守治疗后痊愈;4例为机械性梗阻,经手术治疗后呕吐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无胃肠排空障碍症状复发。结论对腹部手术后出现呕吐、功能性胃排空功能障碍的患者予以积极综合治疗,能促进患者胃肠排空功能障碍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机械性梗阻应积极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胃肠运动功能紊乱是指没有解剖上的异常的胃肠内容物通过缓慢的综合病征,包括食管运动紊乱,胃排空障碍,小肠、结肠运动紊乱。胃肠运动紊乱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且随工作、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的变化,其发病率似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这类患者大多表现为吞咽不顺、便秘不爽、便秘不畅等。病因可以局限于  相似文献   

17.
西沙比利为新一代促胃肠动力药,它可以增进胃、十二指肠的收缩力,从而加快胃、十二指肠排空,这样减轻了十二指肠液的返流及食物潴留,起到缓解上腹胀痛的效果,并对浅表性胃炎所致的消化不良有效。因此,在明确慢性胃炎的基础上,若患者以腹痛、食后饱胀及消化不良为主要表现,应给予西沙比利治疗。尤其是慢性浅表性  相似文献   

18.
肠外营养对胃肠动力及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外营养支持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肠外途径营养及循环中各营养素对胃肠道动力及胃肠分泌的影响却知之甚少。本文综述肠外营养支持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对胃肠动力及分泌的影响。静脉输注葡萄糖可抑制胃肠动力和分泌,这种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静脉输注高剂量氨基酸,则能刺激胃酸分泌、胰液分泌、胆囊收缩和肠道动力。静脉输注脂肪乳剂,可延缓胃排空并干扰消化期肠道动力模式。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病人胆囊活力降低,胆汁淤积,易患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9.
自2001年2月至2002年10月以来,我们应用新型促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黛力新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的疗效.方法 对72例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促胃肠动力等多种胃药无效的胃肠神经官能症患者,加用抗抑郁药黛力新治疗,治疗前后作自身对照.结果 总有效率97.2%.结论 黛力新对胃肠神经官能症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