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最大的变化是将A—B—C(气道、呼吸、胸外按压)顺序更改为C—A—B(胸外按压、气道、呼吸)。然而在儿科复苏中,常见的是进行性呼吸衰竭或休克,最后导致心跳停止,因此也称呼吸相关性的心跳骤停(asphyxial cardiac arrest),而突发的心脏疾病引起的心跳骤停在年幼儿童少见,约只占死亡的20%。所以儿童复苏应该首先关注患儿的呼吸情况,而不是胸外按压、除颤和抗心律失常。本文就人工通气在儿童心肺复苏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胸外心脏按压术是心肺复苏(CPR)的核心技术。我国每年有大量发生在院外的心源性猝死患者,但接受现场心肺复苏的比率和抢救成功率很低,主要是由于现场第一目击者心脏现场急救的意识和能力的不足以及对传统心肺复苏术心理的抵触。单纯胸外心脏按压术实施快速方便、培训简单,并且有利于消除施救者心理上的顾虑,能够有助于提高第一目击者实施心脏按压比率和快速推广。因此开展对公众普遍的单纯胸外心脏按压术培训,能够快速,有效的提高我国院前心脏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3.
2005年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中更加强调提早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重要性,进行CPR时关键是要找到心脏挤压的正确位置,才能起到复苏的最佳效果。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对学习院外急救的学员进行新指南的培训。针对如何快速地寻找胸外按压的位置,进行教授方法的探讨,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1878年,Boehm在动物模型上成功进行了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开始,1892年,Maass进一步描述了在人体进行CPR的方法川。1960年,Kouwenhoven发现了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形成人工循环的实验室证据和临床有效性,不久,报道了对数例心脏骤停患者在除颤之前进行胸外心脏按压(external chest compression,ECC)和人工呼吸,  相似文献   

5.
高处坠落伤并发心脏骤停时,由于多伴有胸肋骨骨折、血气胸等,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时胸廓的按压幅度及胸廓的回弹速率受到影响,不能够充分发挥“心泵”、“胸泵”机制,使传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结合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并有心脏骤停的病例,通过自行研发的腹部提压装置进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脏骤停复苏后的溶栓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栓治疗是目前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最重要的临床方法之一,大量相关研究证实,早期对AMI患者行溶栓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然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复苏后的患者,是否可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能否使患者受益,目前尚没有肯定性结论。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仍将有创或较长时间心肺复苏术(cardiorespiratory resuscitation,CPR)列为溶栓禁忌,但近年来国内外逐渐出现AMI患者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报告。因此,对于AMI并发心脏骤停行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术等复苏治疗病情得以恢复患者,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影响溶栓疗效相关因素等问题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院外急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遵循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的要求,对21例院外心肺复苏的患者分别经开放气道、呼吸支持、持续胸外按压、电击除颤、复苏药物的应用等治疗抢救。结果21例院外心肺复苏患者,经现场复苏至送达医院急诊科时出现自主呼吸、自主心率者2例(9.52%),无自主呼吸,出现自主心率者6例(28.57%),无自主呼吸、无主心率者11例(52.39%),现场复苏无自主呼吸、心率家属放弃送医院者2例(9.52%)。结论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的要求,普及急救常识,建立健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的建设,加强院外急救技术现场应用的熟练程度,可以提高院外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为院内的心肺复苏,特别是促进脑复苏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明显改善及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心肺复苏是治疗急性心脏骤停、为患者争取时间进行进一步对症支持治疗的重要措施,也是每个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根据201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公布的最新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强调早期识别和心脏胸外按压的重要性,弱化人工呼吸的重要性,要求普通目击者对猝死患者按CAB步骤进行心肺复苏,待医务人员到场后再进一步进行呼吸、循环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9.
心肺脑复苏的规范化教学培训明显提高了复苏的成功率,但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病人的生存率和出院率仍然很低。现代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术的研究表明:心肺复苏早期的血流动力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按压频率、深度和按压/通气(C/V)比例,不同种类和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基层官兵对心肺复苏技术的学习认知掌握情况及其施救意向,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调查问卷,随机抽取某部队618名基层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基层官兵对CPR技术知晓率较高,为95.3%,但在真人身上实施过紧急抢救的仅占0.6%,95.5%的基层官兵认为今后有必要继续接受CPR技术的相关培训;学习过程中认为最难掌握的知识点主要是按压深度(56.1%)、按压频率(33.1%)和按压节奏(30.3%),进入部队前已学习过CPR相关理论知识的官兵与初次学习的官兵相比,对于最难掌握的知识点在判断意识和对CPR技术掌握情况方面有差异(P<0.05),影响其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练习模型缺乏(48.1%);在施救意愿方面,99.8%的官兵选择积极主动的急救行为方式,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帮忙拨打急救电话(98.4%)、病情判断(90.5%)和给予胸外心脏按压(90.1%),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官兵在行为选择(病情判断、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这三方面存在差异(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官兵在行为选择(拨打急救电话)方面存在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近年循证医学证据推动着心肺脑复苏理念和方式的科学发展.国内外对心脏骤停(CA)实施的心肺脑复苏术(CPCR)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10.AHA.CPR和ECC指南),提出了CA首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尽早电击除颤是研究的主要进展,并将之前的清理气道、人工呼吸放在次要位置.临床实践证明,在基础生命支持早期的10 min,人工呼吸环节可省略.当患者CA发生时:①即刻启动急救系统;②尽早CPR;③快速电击除颤;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⑤综合心肺脑监护、治疗(急救五环生存链).心搏骤停10min内采取的主要是CPR技术,10min后应该实施综合的CPCR技术.本文对CPCR研究中的前沿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CPR实时信息反馈对急救人员进行CPR操作情况的影响。方法10名急诊医师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按常规进行CPR操作,另一组在按压时借助AED的信息反馈功能观察急救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比较两组CPR的质量。结果借助AED信息反馈进行CPR操作组胸外按压频率、按压深度的准确率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性提高。结论实时CPR监测反馈功能可以改善胸外按压质量。  相似文献   

13.
尽早连续规范的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本文对2008年11月~2009年10月34例心跳骤停患者院外应用担架心肺复苏仪进行救治,应用效果良好。现对其处置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呼吸心跳骤停是临床常见的危急病症,特别是在院外救护过程中更为常见。此种情况发生后,必须立即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一般较常用的复苏技术为人工呼吸和徒手胸外心脏按压,2006年4月起在宿迁市人民医院120救护车上配备YH2005A型气动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跳骤停患者,并与徒手复苏进行比较,对其疗效进行总结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气管插管在重症哮喘复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在急诊临床中较常见,但哮喘所致心搏呼吸骤停需心肺复苏(CPR)和心肺脑复苏(CPCR)较少见。针对此类患者的CPCR,采用立即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等综合复苏措施,使其CPCR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1临床资料1.1一般临床资料资料来源于我科1989年9月至2006年9月的急诊病例。治疗组19例中,男14例,女5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0.5岁。对照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6~46岁,平均年龄31.8岁。1.2方法治疗组即刻胸外心脏按压3min,无呼吸,面罩给氧后立即气管插管、气囊或机械辅助通气;电击除颤;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或气管内给药。对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007型Thumper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脏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时应用价值。方法将192例急诊心脏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原发病、性别、年龄和就诊时间等相配的两组,Thumper组(n=91)运用1007型Thumper心肺复苏机进行机械心肺复苏,对照组(n=101)采用徒手标准心肺复苏。2组使用复苏药物及电除颤等抢救措施应用基本相同。结果Thumper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为25.27%,与徒手组(26.73%)无差异(P〉0.05)。Thumper组的30min内ROSC成功率为15.38%,与徒手组(24.75%)亦无显著差异义(P〉0.05);但Thumper组超过30rain的ROSC成功率为9.89%,显著高于徒手组(1.98%,P〈0.05);Thumper组复苏所需时间为(53.23±40.75)min,显著长于徒手组[(33.05±28.77)min,P〈0.0110结论Thumper心肺复苏机的效果优于人工胸外按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明确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米伐西醇对心肺复苏(CPR)后血流动力学和B型利钠肽(BNP)及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寻求防治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方法 18只清洁级家兔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B组:米伐西醇组(50 μg/kg);C组:肾上腺素组(30 μg/kg).建立家兔心肺复苏模型,胸外按压1 min后经右房导管分别注入上述药物.按压5min后行电除颤.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左室内压变化至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240min.分别于基础,ROSC后30、60、120、180、240min时间点检测血BNP、cTnT含量.结果 ①复苏后,B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低于A组(P〈0.05)、C组(P〈0.01),左室内压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peak±dp/dt),各时间段值明显高于A组(P〈0.05)、C组(P 〈0.01);②复苏后,B组BNP、cTnT浓度明显低于A组(P〈0.05)、C组(P〈0.01).结论 米伐西醇可改善室颤复苏后家兔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BNP、cTnT的浓度,对复苏后心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5年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回顾性评价了自2000年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指南实施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进展,如何改进、简化复苏培训和提高复苏成功率是重点关注的问题,有效不间断胸部按压的重要意义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围绕这一核心,新指南对《2000年指南》的许多问题作了改进和更新。  相似文献   

19.
生命不该终止必将重现辉煌——纪念心肺复苏创立50周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光流逝,生死更迭,一部人类永远写不尽的生命史诗,在1958年,经沙法(Safar)等在阅读文献、实践再次肯定了“口对口吹气”和1960年柯温霍文(Kouwenhoven)等发现单独应用胸外挤压可以维持生命,“现代心肺复苏(CPR)关键步骤闭胸挤压和口对口通气诞生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单纯胸外按压(chest compressi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C-CPR)课程对高校人群胸外按压培训效果,探索心肺复苏公众培训新形式。方法招募120名高校人群随机分为CC-CPR课程组、Heart-saver CPR&AED First Aid(HS)课程组。两组分别进行不同课程培训,通过SUNLIFE Palm CPR胸腔按压反馈仪收集培训后按压数据,比较两组平均按压深度、平均按压频率、正确按压率、按压深度达标率、按压频率达标率、不良按压率。结果CC-CPR课程组在按压平均深度、频率上达到与HS课程组相同的培训效果,但在胸外按压达标率上比较,CC-CPR课程组比HS课程组在按压正确率、按压深度达标率、按压频率达标率上都有显著提升(P<0.05)。从不良胸外按压上比较,两组在滞留按压率、过深按压率、过慢按压率上都控制良好;但在过浅按压和过快按压发生率比较,CC-CPR课程组明显少于HS课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CPR课程可使高校人群获得较HS课程更优的按压质量,且效率更高,是普及高校人群CPR培训方式的一种尝试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