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研究头孢唑啉钠与三氯唑核苷配伍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唑啉钠的含量。结果显示,在20℃及37℃两种温度下,头孢唑啉钠与三氮唑核苷配伍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4h内稳定,提示在临床上可将头孢唑啉钠与三氮唑核苷配伍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唑啉钠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通过观察色泽变化,测定微粒数、pH值、含量等,确定0,2,4,8h配伍液中莪术油及头孢唑啉钠的稳定性。结果在(20±5)℃条件下,8h内配伍液中莪术油及头孢唑啉钠的含量变化均在±4%以内,配伍液外观、微粒数及pH值均无明显改变。结论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钠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3.
头孢唑啉钠致过敏性休克2例胡春雷张蕾(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274300)例1:患者,男,28岁,因发热、头痛、流涕、咳嗽、咽喉疼痛在门诊就医,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给予头孢唑啉钠(先锋霉素Ⅴ)5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在门诊注射室静脉滴注。当注...  相似文献   

4.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与两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志强 《上海医药》2004,25(12):559-560
目的:观察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钠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中主成分莪术醇在8h内的含量变化,同时测定头孢唑啉钠、维生素C的含量,并观察配伍溶液的外观,测定其pH值。结果: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与2种药物配伍后,pH值随加入药物的不同而不同,但主要成分莪术醇在8h内无明显改变,头孢唑啉钠含量变化不明显,维生素C含量变化较大,8h后相对含量已下降至54.63%。配伍后外观颜色均无改变。结论: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可与头孢唑啉钠配伍,与维生素C配伍宜在1h内用完。  相似文献   

5.
曹琳  陆煜谦 《海峡药学》2013,(11):33-34
头孢类药物,性质不稳定,在酸、碱作用下易分解失效,并加大不良反应的产生。本文研究头孢唑啉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抗坏血酸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实验表明头孢唑啉钠与此3种注射液配伍在48h内是稳定的,可以联合使用,紫外羟胺法用于头孢唑啉钠的稳定性研究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6.
头孢唑啉钠致过敏性休克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唑啉钠致过敏性休克2例张蕾胡春雷(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274300)例1患者,男,28岁。因发热、头痛、流涕、咳嗽、咽喉疼痛在门诊就医,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给予头孢唑啉钠5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在门诊注射室静脉滴注。当注入大约30ml时...  相似文献   

7.
采用Shim-packCLC-ODS柱,以0.01mol/L醋酸铵-甲醇(85:15)为流动相,比较样品溶液与标准溶液的峰面积,测定头孢唑啉钠的含量,以考察其在利多卡因溶液与葡萄糖溶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头孢唑啉钠利多卡因溶液的稳定性高于葡萄糖溶液,因此,临床上以利多卡因注射液为溶剂,溶解头孢唑啉钠进行肌肉注射以缓解注射时的疼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五种头孢菌素与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五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即头孢唑啉钠、头孢哌酮钠、头孢噻甲羧肟、头孢唑肟钠、头孢三嗪)的含量及其与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头孢唑啉钠、头孢哌酮钠、头孢唑肟钠、头孢噻甲羧肟与蒸馏水、生理盐水溶液、10%葡萄糖溶液在室温下(25~30℃) 配伍稳定,24h内含量变化不大。头孢三嗪与10%葡萄糖溶液配伍后6h含量低于原含量90%,故不宜与葡萄糖溶液配伍使用。本实验还提示此类药物在弱酸条件下较为稳定。本实验结果可供临床配伍使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磷酸氯洁霉素与头孢唑肟钠,头孢西丁钠,头孢孟多甲酸酯钠或头孢唑啉钠中的一种混合后制成的注射液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上述每种抗生素单独,或将氯洁霉素与四种头孢菌素中的一种制成的混合注射液进行了试验。将抗生素与5%葡萄糖和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在混合后1、4、8、12、24和48小时测定抗生素的浓度、pH,并目测外观变化。结果表明,上述抗生素单独在o.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48小时后其含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头孢唑啉钠与氨茶碱、三氮唑核苷在5 % 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变化,供临床应用参考。方法:配伍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 H P L C色谱法进行。结果:头孢唑啉钠与氨茶碱配伍溶液色泽加深,含量略有下降,其余各组色泽未变,含量略有下降。结论:头孢唑啉钠与氨茶碱不能联合应用;头孢唑啉钠与三氨唑核苷可联合应用,但最好在6h 用完。  相似文献   

11.
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钠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钠的配伍稳定性考察文绍荣文湘雄(湖南省石门县人民医院415300)替硝唑是继甲硝唑后,活性更强的抗厌氧菌、抗滴虫药[1],T1/2长,耐受性好,临床上常与抗菌药联用。本实验对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唑啉钠的配伍进行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头孢唑啉钠(cefazolin)以其价格低廉、作用广泛而大量应用于临床.临床中最常见的使用方法是将其溶于大输液(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中静滴.有文献报道,头孢唑啉钠在上述两种大输液中能完全溶解,且稳定性好,含量或效价均在合格范围内.但在本院的实际应用中偶尔出现头孢唑啉钠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出现混浊或白色沉淀的现象,经实验表明,此现象与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有关,现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替硝唑(tinidazole,TNZ)葡萄糖注射液与氨茶碱、头孢唑啉钠、头孢哌酮钠3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室温在6h内观察配伍液的外观、测定配伍液的pH值,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3种配伍液的含量。结果 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钠、头孢哌酮的配伍稳定,与氨茶碱6h内配伍不稳定。结论 在室温6h内,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钠、头孢哌酮的注射液配伍稳定可用,与氨茶碱注射液6h内配伍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唑啉钠在三氮唑核苷、氯化钾配伍液中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头孢唑啉钠与三氮唑核苷,氮化钾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于室温25℃时配伍稳定,3h内外观,pH值含量不变。  相似文献   

15.
头孢唑啉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唑啉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唐立新(广州市交运医院510120)患者,女,24岁。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给予头孢唑啉钠(先锋霉素V)0.5g加入25%葡萄糖溶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当注入液体15ml时,患者胸闷、憋气,随即昏倒。停止注射并拔出注射器,查...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前做皮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增潮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1):1449-1449
在临床用药中,头孢菌素类药物是用量最大的一类抗生素,但临床使用过程中常发生过敏反应,据报道,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临床发生过敏反应达5%~10%,两类药物存在交叉过敏反应,笔者对本院使用的头孢曲松钠、头孢派酮钠、头孢唑啉钠、头孢噻肟钠、头孢噻吩钠、头孢呋辛钠、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氨苄等的使用说明和中国药典(2000年版),只注明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禁用,国家卫生部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试问题未作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注射用头孢菌素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的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进行综述.方法查阅2005年至今发表的注射用头孢菌素菌素类抗生素配伍稳定性实验文献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注射用头孢菌素菌素类抗生素一般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较好.结论头孢菌素菌素类抗生素的配伍稳定性实验限度标准应从严,并对试验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氧氟沙星注射液在各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本文评价氧氟沙星在10种输液中贮存于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这10种输液为:(1)0.9%氯化钠注射液,(2)5%葡萄糖注射液,(3)5%葡萄糖和0.9%氯化钠注射液,(4)5%葡萄糖和乳酸盐林格氏注射液,(5)5%碳酸...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唑啉钠与利多卡因及葡萄糖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shimpackCLC-ODS柱,以0.01mon/L醋酸铵-甲醇(85:15)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测定波长270nm;结果:得回归方程为Y=-304.30+11189.25X,相关系数r=0.9990。头孢唑啉钠利多卡因溶液与水溶液稳定性相近,而且略高于水溶液。肌注用的33%头孢唑啉钠水溶液或利多卡因溶液的稳定性远比静脉滴注用的头孢唑啉钠葡萄糖溶液稳定得多。结论:头孢唑啉钠溶液放置过程中逐渐分解,含量下降。应制成注射用粉;临床上配成溶液后应尽快使用,临床上以利多卡因注射液为溶剂,溶解头孢唑啉钠进行肌肉注射以缓减注射时的疼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头孢曲松钠与氨茶碱或茶碱在静注混合液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孢曲松钠与氨茶碱或茶碱在静注混合液中的稳定性头孢菌素类常与氨茶碱配伍治疗支气管痉挛性疾病和急性感染。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不同浓度的头孢曲松钠(头孢三嗪钠)和氨茶碱或茶碱配伍的稳定性。1方法1.1分别以5%葡萄糖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7种供试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