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上海市某社区中老年妇女自我保健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社区中老年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行为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随机选择老西门社区4个里委共400名35岁以上妇女作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1)400名中老年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行为不尽如人意。(2)学历高低与经济收入多少对妇女保健知识的认知和行为实施有影响。(3)74.25%的妇女从电视、广播获取保健知识,从社区健康宣教中获得占10.00%。(4)92.25%的妇女对社区开展妇女保健宣教有需求。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应把普及妇女保健知识,促进中老年妇女主动保健意识和行为作为重要服务内容,强化社区健康宣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更年期妇女更年期症状和更年期保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开展更年期妇女的保健及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146名分别在重庆市长寿区、垫江县、涪陵地区的45~55岁妇女,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询问有关更年期症状相关了解情况及保健知识。结果平均绝经年龄为46.67岁;以询问法获得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51.5%。68.5%的妇女知道有关的更年期保健知识,农村妇女的知晓率明显低于城市妇女。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城乡更年期妇女中,曾经有36.3%人去医院就诊,但仅有47.9%的人在控制饮食方面较强,48.0%的人经常锻炼身体。结论更年期女性缺乏更年期保健知识和保健意识,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应加强有关更年期保健的健康教育并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社区更年期妇女对更年期症状、更年期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知晓情况,为开展更年期妇女的保健及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200名分别在济南市天桥区、槐荫区及其周边郊区的44~55岁妇女,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询问有关更年期症状相关了解情况及保健知识.结果 平均绝经年龄为45.67岁,以询问法获得的更年期症状发生率51.5%.68.5%的妇女知道有关的更年期保健知识,农村妇女的知晓率明显低于城市妇女,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城乡更年期妇女中,有36.3%人去医院就诊,有47.9%人在控制饮食方面较强,48.0%人经常锻炼身体.结论 更年期女性缺乏更年期保健知识和保健意识,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应加强有关更年期保健的健康教育并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4.
亢琴仙  李涛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3):971-972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妇女保健的现状与对策。方法对辖区8个单位型社区和2个板块型社区的948例育龄期妇女开展以妇女“三查”为主的妇女保健工作,并随机发放问卷68份。结果本次“三查”结果显示:辖区内按规定应参加单位10个,总人数948例,实际参加4个单位(40%),人数467例(49.26%),共检出妇科疾病354例(75.8%)。回收问卷60份。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妇女保健工作非常必要,目前现状不容乐观,需要政府、社区、单位、个人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锦州地区高校更年期妇女的保健与需求状况,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于1997年6-7月对锦州地区三所高校40岁以上的222名更年期妇女保健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222名更年期妇女中经常有更年期症状占5.80%-12.165。222名更年期妇女患有40多种疾病,风湿病及关节炎、心脏疾病和高血压居前3位。对保健有关信息不了解的人类分别占52.71%-82.88%,对更年期保健指导需求较迫切的人数分别占10.365-60.81%。结论:应重视更年期妇女的保健工作,强化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及满足他们的保健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师资培训在妇幼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作用。方法 对广州市辖区内 14 5家产科医院孕妇学校师资人员进行培训 ,在师资培训班前发放健康教育知识需求调查问卷 ,班前班后发放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测试问卷。结果 师资培训班在保健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两方面的知识较其他保健知识需求率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师资培训 ,能有效的提高妇幼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作用 ,提高孕产妇保健知识知晓率 ,提高围产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临夏州妇幼保健服务现状进行抽样调查,了解群众接受妇幼保健服务的情况。方法随机抽取96名孕产妇和86名新生儿,采用查看保健卡册、入户现场调查、发放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调查分析妇幼保健服务现状。结果孕产期保健:早孕建卡率为23.96%,产前检查率为94.79%,住院分娩率为96.59%,非住院分娩中新法接生率为66.67%。旧法接生率为33.33%,产后访视率为59.09%,孕产妇死亡率为113.64/10万;儿童保健:接受体检1-2次的占30.23%,3-4次的占37.21%,未接受过体检的占32.56%,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49%,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基本空白。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率为66.67%,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为53.13%。结论孕产期保健服务工作开展较好,群众的保健知识知晓率和保健意识比较高,妇幼保健服务利用率较高,但服务质量不高,有待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工作系统管理率和保健知识知晓率均较低,今后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服务质量上。加强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和群众保健意识。达到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社区健康管理对更年期妇女知信行的影响,为更年期妇女社区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更年期妇女200例,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各100例。首先通过专家论证制定出管理方案,根据管理方案对管理组进行健康管理,管理时间为1年,管理内容包括:建立健康档案,系统健康教育,疾病高危因素筛查,定期体检,疾病治疗指导等内容;对照组不干预,入组时及1年后均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式调查,观察两组妇女知信行的改变。结果管理1年后,管理组妇女保健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采纳率、HRT知晓率及主观接受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妇女的保健相关知识掌握率、健康行为采纳率及HRT知晓率和主观接受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管理1年后两组妇女上述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更年期妇女进行健康管理可以明显改善其知信行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级保健服务对社区更年期妇女健康促进的效果。方法对社区更年期769例妇女实施三级保健服务,对比保健前后健康知识、健康应对及更年期综合征变化情况,并随访疾病筛查处理情况。结果三级保健前后更年期妇女健康知识、相关疾病预防、健康行为及更年期综合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级保健服务不仅能早期发现更年期妇女的身心疾病,让疾病得到早期治疗,更能增加更年期妇女的健康知识,提高健康行为,有利于维护社区更年期妇女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家长中实施健康教育对其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方法:选择本乡镇卫生院辖区内婴儿及家长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一般社区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特殊健康教育,比较实施健康教育后两组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婴儿定期健康体检参与率及疫苗按时接种率。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两组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均较实施健康教育前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家长(P<0.05),婴儿定期健康体检参与率及疫苗按时接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家长实施综合性、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家长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提高其参与儿童保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山市农村已婚妇女的妇科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效的农村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山市随机抽取4个镇,每个镇按6%的比例,共抽取2680名50岁以下已婚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妇科体格检查,并对该市妇科病的患病情况、妇女保健需求情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山市农村已婚妇女的妇科病总患病率为51.3%,妇科病排前三位的分别是阴道炎(35.8%)、宫颈炎(27.4%)和盆腔炎(1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OR=0.451)、保健知识获取(OR=0.318)、人工流产(OR=2.091)和定期妇检(OR=0.920)是妇科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保健需求方面,已婚妇女认为有必要定期进行妇科病普查(占92.0%);在普查者中,近3年内定期接受妇科检查、乳腺检查和宫颈涂片检查者分别占81.0%、51.0%和73.0%。在保健知识获取途径中,排前3位的是报刊书籍(占50.1%)、电视(占46.1%)以及同事或亲友介绍(占21.5%)。结论中山市农村已婚妇女的妇科病患病率和保健需求较高,文化程度、保健知识获取、人工流产和定期妇检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应该加强农村已婚妇女的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提高农村地区妇女健康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山市小榄地区已婚妇女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中山市小榄地区20-54岁已婚育龄妇女530例,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妇女保健服务利用状况与健康状况,分析妇女保健服务利用状况与妇科疾病发生的关系,以及影响妇女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结果530例妇女中利用保健服务者164例,占30.94%(利用组),未利用保健服务者366例,占69.06%(未利用组)。利用组妇科疾病发病率为13.41%(22/164),明显低于未利用组的46.17%(169/3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入水平、就医便利程度、医疗保障、保健意识对妇女保健服务利用具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中山市小榄地区已婚妇女保健服务利用率较低,应加强妇女保健服务宣传力度,增强保健意识,提供便利就医环境,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降低医疗花费,以降低妇科疾病发病率,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妇幼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 ,对 4个教学班的 189名参加重庆市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人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 从事妇幼专业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得分与其他专业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大专以上学历的得分与大专以下学历的人员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30岁以下学员的得分与 30岁以上的学员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对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选择应考虑学历、年龄和专业知识 ,应加强妇幼保健相关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4.
商田歌 《当代医学》2014,(21):153-154
目的:探讨对孕妇实施社区开展的孕期保健后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1年9月~2012年9月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319例建卡孕妇,对其实施包括围产期保健建卡、孕早期健康教育及提供咨询服务等项目在内的孕早期保健措施。孕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采用“孕产妇孕期保健知识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对妊娠结局进行追踪。结果实施孕期保健后孕妇的孕期营养(93.73%)、预防畸形(92.48%)、唐氏综合征(87.15%)及地中海贫血(88.71%)等保健知识与保健前孕期营养(58.31%)、预防畸形(59.87%)、唐氏综合征(47.96%)及地中海贫血(49.22%)比较掌握情况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实施社区开展的孕早期保健后能够使其保健知识技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对于孕妇出现的异常情况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使孕妇的保健认知行为得到改善,最终达到保障母亲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吕凯敏  孙艳格  闫岩  李超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9):2369-2373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女卫生保健服务能力。方法 将北京市16个区/县以城区及远郊区/县分层,按1∶1的比例抽取样本,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9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其中城区48家,远郊区/县45家。于2016年6—7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妇女保健科室设置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妇女卫生保健服务项目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项目。共发放问卷93份,回收有效问卷93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100.0%。结果 9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72家(77.4%)有专门的妇科医师,其中31家(43.0%)有独立的妇科门诊。北京市城区与远郊区/县有独立妇科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提供宫颈癌筛查、乳腺癌筛查、计划生育手术、更年期保健、产前检查服务的机构分别有47家(50.5%)、53家(57.0%)、28家(30.1%)、57家(61.3%)、34家(36.6%)。城区和远郊区/县提供计划生育手术、更年期保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和远郊区/县提供宫颈癌筛查、乳腺癌筛查、产前检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开展彩超、超声骨密度检测、电子阴道镜检查、妇科经阴道超声检查、乳腺超声检查、血生化检查、女性激素检查服务的机构分别有80家(86.0%)、45家(48.4%)、15家(16.1%)、37家(39.8%)、74家(79.6%)、86家(92.5%)、23家(24.7%)。城区和远郊区/县提供彩色超声检查、超声骨密度检测、妇科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和远郊区/县提供电子阴道镜检查、乳腺超声检查、血生化检查、女性激素检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初步具备开展妇女卫生保健的相关人员配置及硬件设施,开展形式多样,但仍需加强妇科专业人员配置和妇科门诊设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兴发集团女职工妇科病的患病情况,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兴发集团女职工1117例妇科体检结果并分析。结果检出妇科病13种711例,患病率为63.65%;乳腺疾病298例,患病率为26.68%。妇科疾病中子宫疾病491例,患病率为43.96%;盆腔、卵巢、附件等疾病138例,患病率为12.35%;外阴、生殖道疾病82例,患病率为7.34%。发病年龄以30~45岁为主。检出的疾病中以宫颈糜烂、宫颈炎、乳腺增生为主,并检出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重点疾病。结论加强妇女保健工作,定期开展体检,降低妇女疾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17.
文章系统总结了情志因素导致的各种常见的妇科病,以期从身心疗法中寻找预防和治疗妇科常见病的方法,指导现在妇女的养生与保健,从而提高当代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上海县妇女保健服务在1981~1990年间,依靠三级保健网络对妇女进行了以孕产期为中心的系统保健,即在早孕建卡、定期产前检查、住院分娩、科学接生和产后访视等方面做到系列服务,重视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和推行孕期家庭自我监护。每3~5年还为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一次妇女病普查普治。1988年开始实行的婚前健康检查制度和开展的婚育疾病指导,促使妇幼保健工作朝优生优育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区妇女与妇科门诊患者宫颈癌筛查认知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筱飞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23-24,26
目的调查社区妇女与妇科门诊患者对宫颈癌筛查的认知情况,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社区妇女312名及笔者所在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224名。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妇女宫颈癌筛查知识得分高于妇科门诊患者;在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时间间隔上,21.5%的社区妇女可以做到每年1次.51.8%的妇科门诊患者可以做到每年1次;在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原因上,69.2%的社区妇女是因为免费体检;66.1%的妇科门诊患者是因为身体不舒服。结论社区妇女对宫颈癌筛查的认知度要高于妇科门诊患者,但妇科门诊患者参加宫颈癌筛查的时间间隔要低于社区妇女,且参加宫颈癌筛查的首要原因与社区妇女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院妇科住院患者疾病构成的年代变化趋势,为衡量我院医疗技术水平、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和今后妇科疾病的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山西省妇幼保健院2000-01~2009-12妇科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住院患者疾病种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妇科良性肿瘤由2000年第1位,占住院人数的27.96%,2005年后下降为第2位,占住院人数的27.15%;非炎性疾患由2000年的第2位,占住院人数的12.77%,2003年后上升为第1位,占住院人数的29.16%;非炎性疾患里占主要地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住院患者患病数和构成比逐年上升。内分泌疾患和恶性肿瘤构成比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结论今后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对妇科炎性疾病、良性肿瘤等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上,同时也要对今后发病率将会上升的疾病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对育龄妇女的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对妇女疾病的临床治愈率,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