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内经>"五谷为养"的膳食原则,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来了,但是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至今也很少有人把这一原则与一些重要疾病的起因联系在一起.因此,重新审视这一原则,对于养生防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脾胃与胸痹相关的理论渊源,脾胃失调导致胸痹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临床治疗,指出调理脾胃这一原则对于胸痹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提出了对痰饮的治则,要充分理解这句条文应把它放在痰饮病治疗的全过程中去把握……本文分三个阶段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一个重要的原则,而这一原则是在痰饮病治疗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  相似文献   

4.
浅论“独取阳明”对针刺治疗中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浅论“独取阳明”对针刺治疗中风的临床意义欧阳八四江苏省苏州市苏纶纺织厂职工医院(215007)“独取阳明”为《素问·痿论篇》中确立的治痿原则。在临床实践中,笔者以为这一原则对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简述如下。1本虚为痿证及中风后...  相似文献   

5.
徐弘道 《养生月刊》2004,25(7):618-620
毛笔八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和要点,指明了它们的基本书写原则。但原则是一种总体规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原则的指导下,同一笔画在同一字或不同字中因所处的位置、方向或者它的前后笔画关联的不同,会使这一笔画在形态、方向、角度等方面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也是学习者需要注意体会的。  相似文献   

6.
《养生大世界》2010,(1):37-37
中医养生学里有一重要的原则是“饮食有节”,这里的“有节”包含着有节制、有洁净、有选择等很多含义。 在这里,我们着重从有选择性的饮食这个方面,针对这七种不同体质类型的人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司秀蕊 《河南中医》2007,27(6):12-13
在祖国医学理论中辨证论治是精华,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则是辨证论治体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在多年临床诊疗过程中,注重应用这一重要治疗原则,灵活使用经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一些妇科疑难杂证,的确能够显著地提高疗效。现结合几例典型病例,谈几点体会,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景浩 《中医药学刊》2006,24(11):2115-2116
根据《内经》“正反逆从”理论,详细地论述了张仲景具体模范运用这一理论的原则,而且结合临床实际,灵活运用,使之更加系统,更臻完善,更切于临床实际,对后世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病治异同包括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两个方面,是中医的一项重要治疗原则,其本质就是辨证论治,病治异同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重要治疗原则,它是每一个中医临床医生所应必须掌握的,推拿医生亦不例外。基于此,笔者现对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这一重要的治疗原则在推拿临床中的应用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根据神经节段支配理论探讨针灸取穴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是沟通经穴与脏腑以及脏腑之间的联系中介,是针灸信息的传递系统。历来针灸治疗的取穴原则是以经络在体表循行路径为依据,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循经取穴原则。近四十年来,针灸治疗、针刺麻醉大量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提供的资料表明,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在针刺调整作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证明,循经取穴并不是唯一的和普遍适用的取穴原则,在四肢的一些经穴能体现这一取穴原则。本文是以经典针灸文献记载的经穴主治为基础,结合神经节段支配理论,对针灸取穴的规律进行初步探讨。1…  相似文献   

11.
标本缓急治则是中医治疗原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就标本的涵义、标本缓急的内容,结合历代医家对这一原则的论述,探讨标本缓急治则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强调了标本缓急治则灵活变通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原则及骨康方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研究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基础上,提出“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原则,据此治疗原则拟定中药骨康方,通过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对骨康方的疗效及药效进行分析。证实“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这一骨质疏松症治疗原则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张树泉  徐西元 《中医药学刊》2005,23(6):1083-1086
因虚致瘀、瘀阻脑络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这一核心环节,历代医家均有述及。从《内经》、《金匮要略》至《景岳全书》,从朱丹溪,李东垣至王清任,因虚致瘀、瘀阻脑络论适渐形成完善,当今的众多医家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从实验和临床上验证和应用这一理论。而痰与瘀,这两个从中医学气血津液理论衍化而来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同源相关,密不可分,具重要地位。基于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益气祛瘀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根本治疗方法,痰瘀同治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治法。当今众多医家的临床实践也验证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因此,益气祛瘀化痰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基本法则之一,值得临床重视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之一,贯穿于辨证论治的全过程。提出了方剂配伍中的整体观念问题,并指出在临证组方配伍时应遵循方证一体化原则,突出方剂的整体性能,这对于临证组方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是骨伤治疗护理的四大基本原则,而“动静结合”又居首位,可见这一原则在对骨折病人的护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临床工作中常有因不注意这一原则而引起不该出现的并发症。即不“动”而引起的关节强直、肌肉萎缩、软组织粘连和不“静”而引起的骨折移位、局部肿胀出血及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所以,加强对骨折病人的护理,合理有效地指导和帮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是临床骨科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对骨折的愈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典型病例案1患者,女,15岁,学生,因车祸致左肩及左上肢肿胀、疼痛…  相似文献   

16.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指出了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生理作刚如同太阳对地球一样,人体若失去了阳气,生命也就不复存在。如果机体的阳气不足了。则人体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就会减退。上焦阳虚,则头目眩晕,呕恶气短:中焦阳虚则饮食不化。吞酸痞满;下焦肾阳虚衰,清阳不展,则神气昏沉,甚至出现阳痿、不孕;而所有脏腑之阳气乃发生于下焦肾阳,肾阳为诸阳之根。在临床中,我们只要掌握住这一条原则,许多疾病可以迎刃而解。笔者正是灵活地应用了这原则,在临床上治好了诸多顽固性疾病,现举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脉诊是中医学诊断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脉诊是在个体医生进行观察、分析与归纳的基础上建立的诊疗经验和诊断理论,虽然一直有效,但却难以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脉诊时对某一脉象的认识是以医生指下的体会结合该医生对脉象概念的领会来加以鉴别,缺乏客观指标作为判定脉象的标准。脉诊标准化势在必行。在进行脉诊标准化研究的同时,我们认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继承性原则、普适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简约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我见河北省中医院王力智(05001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按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古今都非常重视。不但对养生保健,而且对临床治疗也有指导作用。然而这一原则需要不断充实,使之具体化,才能更好地为人们所利用。现据临床观察谈谈个人...  相似文献   

19.
夸帽达人     
妍子 《东方养生》2008,(7):72-75
女人有本事把任何地方变成比拼个人魅力的秀场,夸张才是硬道理的原则永远行得通,张扬的帽子更在这一季被宠有加。  相似文献   

20.
以母求子法在部分骨折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正骨研究所(471002)张正运,姜友民,史相钦手法复位、局部固定、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的三大环节。在手法复位方面,一般是移动骨折远折端对近折端,即遵照子求母的复位原则。这一原则在临床上,绝大多数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